陈氏家族字辈排名

2023-04-25 11:01 29次浏览 综合

陈氏家族字辈排名

1、中湘栗塘陈氏颖川堂字辈:“俊英祖锡显达扬宗培元树德本立道生贤哲继起孝友克敦长延世泽永振家声”。

2、义门陈氏傅义堂字辈:“兆正文章时发光昌祖功吉庆世泽悠长”。

3、中湘陈氏聚星堂字辈:“邦家之光惟明克永孝友恢先承恩立本”。

4、濡须陈氏大邱堂字辈:“祖居绍兴祥世代傅贤良德业原来茂豫知庆泽长书田耕有禄义利积盈仓孝友家能正宽仁国以昌”。

5、阳城(今山东滕州市)“意翠玉风泰生震官林”。

扩展资料

陈氏名人:

1、陈志朋

陈志朋,1971年5月19日生于中国台湾,华语流行乐男歌手、影视戏剧演员、导演。1988年,作为小虎队成员“小帅虎”出道,并迅速在华语乐坛崭露头角。

News.KeMAowang。orG.cN

2、陈建州

陈建州,1977年5月2日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市冈山区,祖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中国台湾影视男演员、主持人,中国文化大学观光系肄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姓

全国陈姓宗谱陈姓字辈排行

扬州《聚星堂》陈姓宗谱陈姓字辈排行说明如下:本家族(聚星堂)辈序排行,因历史原因,无老谱查对,经健在的长辈回忆,追溯到“宗”字辈,敬祈“宗”字辈以前的先组谅察。

各代排行,顺序如下:

……宗

嘉廷宏学 正大高明 文师孝道 国泰民安……希各户仰体祖德,一脉传承。子孙取名,都按辈序,避免同名,姓名最好用三个字,以防排名混乱。新生儿起名后,当年上会,应向家谱会报告,记入家谱。女儿婚出的,不登记,属招婿、其子女姓陈的,依照辈序登记。收养的子女,随陈姓方可入谱。

“安”辈后辈序排行,推荐如下:

和衷共济 兴旺发达……

查阅有关资料,陈姓在全国各地陈姓字辈排行如下:

1.湖北省广水市陈姓义门宗祠字辈:

道可光家,昌延奉昭;义乃韶祖,庆启鸿文

2.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有一支陈氏家族:起源于百犬同槽,江门分庄时,一支到了麻城孝感乡,后时逢湖广填四川,8个兄弟一起到重庆,后有7个兄弟一起到了贵州遵义府,1个到了四川合江,落脚到了合江大桥乡盐井坝,字辈诗是:

世泽时钟秀,克纯代有贤,道乃身之本,国以家为先。目前这一支有了先字辈了。

另:重庆市合川区陈姓,先祖国用,创业于贵州遵义府,其后代迁当时四川合州府(即重庆市合川区)。字辈诗是:天国上朝文,万年在通光,开元登大位,荣华世代昌。日前到登字辈了。

3.福建安溪县美法村陈氏家族的字辈诗是:

文章华国,诗礼传章。

4.湖南岳阳陈氏的辈分排行是:

青云其捷步,恢振赐书荣;义重传家远,修齐赞治平。

续谱是:

光华开复旦,万国庆常新;任巨资英俊,行成在礼仁。

合群敦孝友,奕世绍文明;谟训承先泽,贤才望后昆。

同宗隆爱敬,念祖倍尊亲;达道宜兼善,兴邦贵正伦。

均权依宪法,笃志建洪勋;位禄偕名寿,千秋典策馨。

5.湖南永州市祁阳县羊角塘陈氏的辈分排行是:

仁慈景运昌, 安闲德殷长

6. 浙江义乌市倍磊

贤.良.雕(音).逢.景.运.兴.献.文.章(结束)

7.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清塘村

如、继、元、善、家、国

8. 浙江鄞县茅山走马塘

开天文荣 祖烈愈隆 贤宗跃人

9. 江西上饶

(1)旨方温润,光大正辉,文行忠信,礼义贤良,恭庆嘉祥,恒丰履泰,豫顺谦和,孝友树帮,学道同芳,长绍万世,炳承家有,源远永思,崇祖继宗,培元植德,天锡其美,善寿汝康。

(2)上饶县石人乡青山村青山头

河清征圣瑞 海晏兆升平 国泰祯祥献 邦兴选举明 启佑文福德 吉建禄长生 士进经纶志 登朝入相卿。

10. 江苏江都

恩、锡、万、福、世、寿、方、桂

11. 湖北汉阳

永国良振,必育英华, 荣昌祖顺,志礼益芳, 诗书佩泽,锡福增强, 遵仁安义,事业维长

12. 山东省陵县陈辇庄

德、文、兴、相、世、少、传、卿

13. 汉阳

克永光明,荣华迪吉,和平治世,忠厚传家

14. 重庆永川

天星经纶,人利礼至,文章报国,私(或诗、思)书传家,永远少树,世代光华.

15. 山东省莘县张寨乡土陈村

王广西兴玉,计风连清怀,韶生时恒良,道远在明德

16.江苏盐城郊区伍佑镇

采、如、锦、宏、国

17.四川省永川县

天星经纶,人利茂知,文章报国,私书传家,永远绍树,世代光华。

18.海南省琼海市

运、会、永、绍、辉

19.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龙子口

秉懋邦家善庆长,翼为明听焕文章。 虞夏殷周汉唐宋,六经世受绍其芳。

从来作述敦仁礼,万代声名启俊良。志据依游克念力,丕承祖德永光扬。

20.湖北黄洲府麻城县孝感乡落叶沙子场郭家狮子岩几子湾

国、正、碧、加、大、元、庭、永、远、兴、文、天、耀、祖、德、官、清、民、自、安

21.江苏东海

景 方 贵 秀 步 兴

22.湖北省竹山县东川

之元国治兴隆长 祖德宗功世代扬 尊守延绵恢先绪 诗书彦秀起贤良。

23.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港边村

仁。义。长。发。祥。忠。和。永。垂。芳

24.河南郑州

宗,邦,万,选,天

25.徐州北郊

龙.兴.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26.四川达州市

先维加大启,正应于朝学,其昌永曰继,思尚信义卓,家长宗可传,荣锡用安乐,富贵万年兴,甲弟连登科

27.四川广安岳池玉皇庙

一启思良上,尧舜禹汤周,文武忠天世,万代显鸿 猷

28.湖北省石首市

世宗有大训,孝义惟先,永正一家典则

29.湖南长沙

仲思旺兴国,善德嘉立朝。学开文仕启,永远定祥曜。

30.湖南绥宁

远.历.代.善.名.扬

31.陕西汉中

春、启、文、明、正、乾、坤

32.湖北孝感市

永崇亭尚立,天述四登齐。文学开创景, 中云自定基

33.柳州融安

以兴光登文,世国良相正,君德岳山重,贻谋燕翼长,培植基业永,克昌后裔祥

34.四川

春先思龙来 明道西光富

35.河南省濮阳市孟轲乡

贵鸣冠书林 建广瑞祥云 文豪佐志仕 英武正乾坤

36.山东潍坊诸城――山东诸城市马庄镇鞠家庄子村(本村二百多年无鞠姓),现叫贾悦镇鞠家庄子村。本次续谱人是陈明忠,字志乾(同音)和我村陈会堂的爷爷(清末武生)共同走访山东各地续谱,有潍坊大花岭陈姓名人支持,陈明忠于1958年去世,终年83岁左右无后人,和我明字辈爷爷是叔伯兄弟,目前我是仁字辈男性老大,族谱于建国后破四旧时全部焚毁。

字辈:世玉德廷景,文明会家安; 仁海永昌泰,忠元光济远

News.KeMAowang。orG.cN

37.湖南省衡州府衡阳县金兰乡

公/良/明/有/道/定/国/显/朝/廷/德/兆/鸿/隆/运/

38.安徽灵璧

明 昌 兴 龙 忠 厚 传 家 远 诗 书 继 世 长

39.湖北麻城孝感乡

天正世代昌,朝廷兴万邦;高明悠久顺,永远照真祥。

40. 湖南省临武县

光龙公焕世 宗允上元如 良甫叟伯楚 舜侣寿存思 志士大夫卿 文才俊秀英 贤能应选举 道学崇高明

41.江苏高邮一沟镇河南陈家庄

统、绍、学、林、鹤、凤、启、智、海、龙、飞、生

42.四川营山县

崇贞宗千祖,国子名文胜,朝邦万代永,其昌兴隆善,嘉志立刚常,仁义得富贵

43. 湖北省钟祥市

正编:

大元祖德,宏启宗道。仕本文学,显怡门庭。

正裕家生永克昌,

天开文运吉照祥。

光宗耀祖世为美,

安邦定国华锦长。

44. 广西龙州

德、崇、厚、福、天、宝、盛、人

45. 潮州

仕 应 天 选.大 班 良 秦.经 国 帝 地.由 义 举 仁明正科开选 精忠上致君 泽化传永远 本端定家兴

孝友绍克绪 经书启嗣贤

46. 江苏徐州铜山县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47. 湖南衡阳

孔、武、大、君、圣、高、瞻、远、见、佑

48. 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陈家湾村

明正科开选 精忠上致君 泽化传永远 本端定家兴 孝友绍克绪 经书启嗣贤

49. 湖北石首

诗书光乾业;忠孝启后坤……

50.安徽当涂县

福禄寿永 肇祚延长 祖源省上 行表言坊 克遵懿范

能叙纲常 修齐有本 相得益彰 典谟训诰 先后辉煌

经纶化育 迪吉尔康 孝友为政 郅治祯祥 匡 辅翼

安定明良

51. 四川大竹

真天存得玉,大金嘉时祚.曰应楚之才,华国文章绪

朝廷用贤良,立学明庠序.诗礼传家珍,世代受恩遇

52. 湖南省临澧县四新岗镇马家村

心、书、礼、光、家、祖、忠、义、耀、朝、廷

53. 江西九江瑞昌县

添文福守、亮席成宗、其应以余、家之道通、学茂德立、洪新世绪、敬狄全、华国文章

54. 江苏淮泗

象、翠、豫、临、丰、履、同、升、复、泰、孚、观、咸、谦、有、宜

55. 南京

修?仕?国?家?宝?鸿?儒?道?德?芳

56. 福建汀州彭屋碑村安名排辈

茂良秉文世,凝依安(作、理)胜昌,

敬(志、英)德修原美,名才继愈长,

庆余恒积善,业大永遗芳,

兴盛家声显,荣华国瑞光,

立泰泽新远,昆强伟福庄,

尚士宏开建,宗辉耀祖邦。

57.贵州 辈份是:

锡、大、天、先(薪)、应;

文、光、学(华)、世(永)、鸿;

思、余、平、安、义;

镇、国、定、庭、忠。

58. 广东揭阳

君、臣、佑、益、禾责(责)、厚、能、发、光、大、统、有……

59. 武汉市黄陂区长岭街

辈分排序是:春焕耀家庭,君臣道义,永振大明。

60. 四川省平昌县

九、位(卫)、运、奉、云、文、明、光、大、正、贤、仕、登、朝、庭(廷)、焕、直、兆(朝)、灯、

61. 安徽怀宁三桥陈氏。堂号“树德堂”

辈份是:陈栾日仕普 友延金木水 尚九毓永昌 王廷光国祚 传家惟一经 中存务广厚

62. 四川省遂宁胖土入陕之巩昌府阶州陈家山公妣讳氏皆无考有墓有碑惟字刑剥蚀莫辨公生子五长绍纲次号纲三福纲四联纲五桂纲

宗谱取名定派歌:继自其汝之 九邦第宏基 培应醇厚广 裕启显扬时 勤慎佐国宜 绵长锺嗣烈 世泽万年思

63. 四川巴中恩阳义阳山陈氏湖广填川的第六代开始的宗谱: 鸿,绍,启,中,永,定,顺,安

64. 清康熙年间,陈之贵迁入贵州都匀骆家田

二十个流水字辈:荣、学、际、国、治、延、v、宏、世、德、孝、友、惟、敬、修、光、显、永、尔、锡。

65. 湖南双峰荷叶镇陈氏排辈表 :

大朝必兴宗祖庆

世祚公卿焕一门

习礼敦诗垂荫远

服畴绍德迪光蕃

英才荟蔚占星聚

丹诏荣颁表义尊

欲识泽长绵楚派

颜川正可诉渊源

66. 安徽省肥西县

文学光宗、贤能辅国、明理安常、宏昭世泽

67. 辽宁省庄河县大陈庄和小陈庄

二十字家谱如下:

元学春广兆,仁复日焕祥,连仲丕继本,玉树振永昌。

68.福建南安市丰州镇铺顶村

永彰范仕,秉政德资,

孔广世体,伯宏叔甫,

尔念及祖,志学溥章,

贻宗奕茂,华国扬廷

静重明敏,雍穆皇庆,

News.KeMAowang。orG.cN

嘉谦昭硕,睿哲典永,

绪纲景蔚,猷谟超

熙隆承祜,海峤攸敬

69.贵州威宁县 江南原序乐安排行

廷凤安光祖 仲贤文芳殿

铃裴纶世汝 嘉国圣言元

仁道之良 卫大永昌

70.湖南省澧县王家厂镇

字辈中有: 登 大 培 元

71.资阳乐至县迁至广元剑阁(绵阳梓潼)

光先启列 士志达登

72.重庆市江津区长冲

朝文世纯阳 万德永清光 宗正上天泽 世代大吉昌

73.河南省禹州市刘楼村

九三世德 学传起山清 礼乐从仙进 诗书振家邦

74.重庆奉节县草堂、巫山县龙溪、官阳、大昌等地陈姓

一文一伏一,道君启朝一,文载天庭章,玉裔绍祖芳,安邦定国泰,继述齐家昌,圣代崇经学,升平展大襄,嗣源千岁荣,世泽万年光

75. 安徽池州陈姓辈字:国正天心顺,时和圣德昌,传家敦孝友,治世肃纲常。

76.四川合江陈姓字辈:其文思光大,天元少世兴。基开宗本正,汝学庆荣登。洪希启玉金,志德超邦国。明良家善继,永远在朝廷。

77. 湖北宜昌枝江陈姓辈字有:功 德 贻 燕 长

78、河南信阳市陈姓辈子有:

友方明世、德茂永丰、天冉奇秀、家学严宏

79.山东定陶县陈姓辈字有:先言尔成红 希常保元庆 下面尚有十六个辈分待续

80.湖北省郧县城关陈姓字辈有:世大金太国 生天星都进 中山道路平

81.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河边镇桂阳村陈姓辈字有:良友天心顺、长同国泰春

82、安徽蚌埠五河陈台村字辈

开业寿昌、广大美德

83、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大块西庄村、获嘉县张巨乡陈姓:福禄尚清,连步承修

84.江西吉安永新县高市乡汉中村。堂号-树德堂。辈份是;廷仕光祖德,文章振家邦,高富世源远,钱塘庆泽长, 汉树忠义在,乔溪定汪洋,梅花修知道,心田完书香。

85.湖北宜昌枝江陈家港村陈姓祖先陈觉兴,源自山东济南小北门孝悌坊。曾跟随成祖朱棣征战有功封王,后辅襄王迁至湖北荆州,住大北门外。传至祖字辈分为三支,老大祖英在荆州大北门;老二祖雄在当阳;老四祖杰在湖北枝江陈家港(老三名祖豪夭折)。

辈字:国大祖仕,忠志全廷,家运宏远,正大光明,万代昌。

86,山东泰安肥城市王庄镇北尚任村,陈氏家谱在世,最近几代辈分为:清明文西胜

87.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远襄镇陈老三寨村,陈氏祖谱在世,上面记载为明朝前期从山西洪桐县迁此,为世有25世,周围村庄及附件乡县有十几万人均为陈姓。与开封的杞县陈姓均为一家。辈份为:立宪政体,兴杰发胜。

88.四川资阳市乐至陈姓:永 远 朝 廷 富 贵 兴 国 泰 是 安 庆(清)

89.广东汕头澄海溪南镇十三乡陈,恪斋公后裔: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亿万斯年,受天之祜

90.四川绵阳三台,陈姓:国 正 天 星 顺 官 清 民 自 安

91.湖北荆州江陵沙市,陈姓:(—–)德厚生利用,齐家能治国,忠烈必孝先。

92.重庆市涪陵土地坡,陈姓:儒金正文章 万代福荣昌 孝友传家宝 忠义启朝纲。

93.南京浦口区星甸镇陈姓:

守祖宗法 读圣贤书

94.湖北省随州市唐县镇陈氏字辈:洪恒富贵,明礼守正,丹平木宗,仁才日广,家道亦隆

95.湖北省仙桃市长每诔率霞移祝河莸谙啻叮诘乱茄喑ぃ灯鹱鹱嬉澹虼乐尾

96.江苏省灌云县陈氏家谱:云三期怀,如修尔德,永作家世。

97.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欢城镇陈氏字辈 定开世维新

98.山东黄县陈氏族谱:生景贵兆祥(学),守业百世昌。

99.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九龙镇中岩脚背得来部陈姓:

国正天星顺 官清民自安 妻贤夫增福 子孝父心宽

永绍祖芳德 锦秀定乾坤 学高智慧大 恩泽万年春

文武家中聚 江山显荣华 俊杰建富贵 伟业再发达

念宗倍尊亲 笃志立宏勋 位禄爱兴邦 千秋典策馨

100.河南省泌阳县桥上村委陈庄陈姓 字辈:天关赐福,吉庆必多,功重孝有,家道永和。

101.重庆市江津区蔡家陈氏字辈:大茂绍德昌,安邦定国祥,光裕荣华久,义门永远长。

102. 江西高安, 陕西紫阳洞河陈氏:(义,裔?)传重华,德厚庆长,禄和同春,九江(亿,义,意?)洋

103.安徽省霍邱县宋店乡陈姓辈为: 红忠文学勇

104.湖北省荆门市曾集镇陈家嘴 两百多年前从湖北天门多宝中和场陈家嘴(台)迁至当地,字辈:孝友承前 克振家声 同建兴章 万代永昌本登群立 德唯其常

105,安徽省宿州市栏杆镇陈楼村 连景家春,克先述慎,正已修申,启祥发圣,功同叶茂。现传至已字辈。

106,云南省华坪县银厂坪陈氏家族,现已经传至“宗”字辈,为陈氏第三十四代,字辈为:

启 勇 太 平 年 ,丙 于 平 安 自

世 代 宗 吉 祥 ,榜 明 来 开 桂

香 占 才 成 良 ,国 证 天 兴 顺

玉 德 在(再) 转 房

107.四川遂宁市安居区安平乡九村陈姓家谱;

通 启 大 光 全 聚 圣 庭 文 正

祖 华 忠 孝 子 世 代 永 明 贤

108.湖北荆州松滋市陈家场村陈姓家谱:

人文秀起明登

109.广东揭阳仙桥古溪十八乡陈氏班派字辈陈氏古溪辈序

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学应尧诗书

News.KeMAowang。orG.cN

经和日基泰

兴朝茂成章

君恩传古锡

咨汝益熙光

文昌达廷政

钦典昭邦令

祖德贻谋远

开来万世盛

110 重庆云阳泛水乡陈氏家谱

元 良 开 仕 智, 文 学 启 兴 传

我们主辈从揭阳分支,到四川隆昌,后太爷爷一脉到四川叙永,没有家谱,只知道排行是:

吉日曾章昌,智大光明杨,礼义兴家国,文武正朝堂,富贵永远有,荣华得以长。

News.KeMAowang。orG.cN

现在我是义字辈。

分支多,字辈不可能会统一!我知道的四川金堂有一处湖广人,念国字知其,光玉为元德,继开长士泽,……,三十几个字辈的!

我是贵州福泉的祖上说是从江西搬来贵州,来贵州最早的那个祖先陈义希,来贵州就请人排了字辈是:亿本天德世,政学开文章,林凤配志远,登台大有光!到我这辈是章字辈下一辈是林字辈了

贵州出了哪些名人?歌星?

王若飞、宁静、伊扬、刘婕、颜振豪、刘孜、何洁 ,聂远,舜天齐

这是名人的

杨粲

杨粲,字文卿,小字伯强,系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入据播州的杨氏鼻祖杨端之十三代孙。粲为杨轼之子,幼年过继给伯父杨轸为嗣。秉性好学,笃信儒家经典,少年即怀大志。宋宁宗嘉泰初年(公元1201年)袭播州安抚使,执掌播事30余年,是播州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中兴人物。

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金兵南侵攻占潼关,入据陕西后,四川宣抚使吴曦谋反,叛国投金。次年正月,自立“蜀王”,当了金人的儿皇帝。杨粲以强烈的爱国热忱谴责吴曦投降分裂的行径,决定率师讨伐,播军正欲启行,吴曦已被处死于兴元伪宫。杨粲为支持抗金战争,向朝廷贡战马300匹,黄白金银上万两,“以助国用”,同时建言朝廷乘胜“大举北伐,以雪先耻”。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为继续支持抗金之战,粲“输马三百于蜀帅,蜀帅以闻,上益嘉之”。“南平夷”穆永忠趁国事动荡之秋,大量侵占“公家田”,粲提兵讨伐,“斩永忠,归其田”。播州杨氏家族从北宋起就发生争权夺地的内乱,粲之族弟杨焕居于“下杨”之地,撕毁“摒弃干戈”的协议,“违盟抄掠界上”,百姓蒙难。粲“遣兵诛之”,将杨焕掠夺的土地和租赋尽数归还珍州,并用武力统一了下杨之地,结束了播州长期分裂的混乱局面。后来“南平闽酋伟桂弑父自立”,粲出兵镇压,“败其众于滇池(今四川会理),斩首数千级,辟地七百里,获牛羊铠仗各以千计”。在多次对外战争中,杨粲以“卫道”为旗号,凭借武力行兼并扩张之实,掠夺大量财富和农奴,扩大播州版图,因而后世史家评说,播州传至粲,“封疆始大”。

杨粲治播州以“文武兼资”著称,史籍说他“性孝友、安俭,素治政宽简,民便之”。由于实行比较开明宽松的对内政策,不事苛求勒派,播州社会稳定,生产发展,财富日增。他继承其祖杨选、其父杨轼“结庐养士”、“留意艺文”的传统,崇尚儒术,建学造士,大修先庙,“肇修郡之儒学、琳宫、梵刹、桥道”,众多学者、僧人、道士在播州传播学术和宗教,各得其所。《杨文神道碑》称赞杨粲:“士类羽流,皆称其喜儒而好礼,乐善而种德。”他倡导推行的文治,使播州这南荒之地加速了文明进程。“子孙绳绳善继,尊尚伊洛之学;言行相顾,一如邹鲁之俗”,播州“土俗大变”,出现了“俨然与中土文物同”的大好局面。杨粲是开创“播州盛世”的英伟人物,他在发展文化的同时,大力振武治军,实施耕战政策,组织训练了一支“寓兵于农”的地方武装。对播民实行亦农亦兵,“且耕且战,得富国强兵之策”。这支训练有素,组织严密的劲旅,在数次内外征战中十分骁勇,所攻必克,军威镇慑邻境,大大加强和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他的后世子孙继承发扬了这套行之有效的治军之术,在杨价、杨文治播时,为抗击蒙元,保家卫国,播州雄威军驰骋西南战场,在多次远征作战中独当一面,屡建奇功,被朝廷誉为“国之藩屏”。

晚年,杨粲以儒家道德思想为准绳,总结毕生统治经验,作《家训十条》,并刻石以示子孙。文日:“尽臣节,隆孝道,守箕裘,保疆土,从俭约,辨贤,务平恕,公好恶,去奢华,谨刑罚”。这10条家训,被后人评为“有功名教、福贻子孙”的垂世范言。杨粲卒于宋绍定年间,官终武翼大夫。因子孙在抗金战争中报效疆场,宋王朝屡次为杨粲加封赐谥,赠予右武大夫、吉州刺史、左卫大将军、忠州防御使等头衔,并“赐庙忠烈,封威毅侯”。

何腾蛟

何腾蛟(1592一1649),贵州黎平府人,字云从,亦字祥升,出身书香门第。祖父何志清,明嘉靖贡生,曾任四川夔州府开县主簿。父何东凤,明万历贡生,曾任云南楚雄府新州学正。传说腾蛟诞生之时,乡里人忽见金色双鲤飞入何宅,顷刻消失,人皆以腾蛟为井里神鱼所化生。传说神异,可见乡里人对腾蛟的敬重。

腾蛟稍长,便随父就读。父训课极严,有一天问书不解,父怒,举石砚击腾蛟的头,并责骂说:“子不受教,击死无悔。”于是腾蛟奋志不懈,考取了秀才,“岁试拔前茅”。但参加省里的乡试落第,在科试中,因文章刺伤时政,被置四等,父闻大怒,母亲廖夫人暗中使人报知,叫他不要回家。腾蛟于是躲在卖书的李静溪先生家含泪攻读。后前往内江投奔堂兄起蛟,想找兄长谋职。起蛟知道他的来意,想刺激他以求进取,便责令守门人不准他进门,送他一本《百中经》和铜钱一贯。腾蛟感到惭愧,便回到家乡,屏迹于郡郭外南泉山天香阁,刻苦攻读,昼夜不懈,磨练自己的志气。

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贵州乡试,由于父亲去世,家境中落贫穷,腾蛟“苦乏资斧”,犹豫很久,幸得书店李静溪先生解囊相助,才启程跋涉赴省会试,考取举人。初任山西榆次县教谕,后历任山西介休、汾阳,河南南阳,陕西大兴等县县令。腾蛟治理南阳,“土寇”作乱,他采用剿抚的安民政策,曾亲自单骑往抚降敌,使四境得安,由是知名。

崇帧十一年(公元1638年),朝廷提拔他任兵部职方主事,晋升员外郎。十二月调山西口北兵备道。崇帧十五年春,奉命出任湖北郧阳兵备道。后“遭母忧”,辞官归里。孝服除后,起任淮徐兵备道。所在任内,皆以“才精敏”,廉明、勤政、爱民著称。

崇帧十六年(公元1643年)三月,督部史可法极力推荐,超拜他任右佥都御史,代王聚奎巡抚湖广。左师指左良玉,驻扎湖广的总兵官,手握重兵。当时湖北尽为农民义军所占领,仅存武昌一郡,左良玉大军素无纪律,将兵骄横。人劝腾蛟勿往,腾蛟说:国家养仕设官,原以救倾危之急,当立千万年不朽之功;今日偷生畏死,岂人臣之责乎?遂慷慨赴任。到任之后,他终日尽瘁边事,不问利害。而左良玉亦服腾蛟威望,倾心接纳,得以相安。次年春,遣将惠登相,毛宪文恢复德安府及随州,武昌得以稳定。

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采取了残暴的民族压迫政策,一方面拉拢汉族官僚地主,共同镇压农民起义军;一方面迫使北京汉族居民迁离北京,并颁布圈地令、剃发令、逃人法,企图用暴力统治中国,因而使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五月,明朝一部分官僚地主在南京拥立福王建立弘光政权,以“复故土以光祖业”相号召,抵抗清军南下。大江南北官兵纷纷响应,各地人民群众,把恢复祖国的河山,拯救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政权的身上。但弘光朝廷内部腐化,福王只知享乐,封建统治者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党争,政权极不稳固。同年六月,福王诏书至楚,当时左良玉驻军汉阳府,拥有七八万军队,他的部下有异议,迟迟不肯开读诏书,有意东下干预朝政。腾蛟说:“社稷安危,系此一举。倘不奉诏,吾当以死殉之。”持一剑往良玉住所。当时左良玉的正纪官卢鼎也力陈国家祸福,对左良玉晓以大义,才如礼开读诏书,使政局暂时安定下来。同年八月,福王命加腾蛟兵部右待郎,兼抚湖南。冬十一月,复命腾蛟以原官总督湖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军务。不久,左良玉又以清君侧为名,拟出兵东下,诛讨东阁大学士马士英和兵部尚书阮大钺,发动内战,自相残毁。腾蛟为了顾全抗清大局,竭力劝阻。良玉不听,反而大肆掳掠,大杀城中人民,并胁迫腾蛟同行。舟至汉阳门,腾蛟乘机跃入江水,漂十余里,被渔船救起。远近人民认为腾蛟入水三昼夜不死,必有神灵保佑,由是人民更加信服他。后腾蛟绕道浏阳到达湖南长沙,召集部属,商议抗清战守之策。令堵胤锡为湖北巡抚,傅上瑞为湖南巡抚,章旷为总督监军……调副将黄朝宣、张先壁、刘承胤所带士兵,先后聚集长沙,兵势稍振。而这时左良玉已在九江途中病死,其子左梦庚后来降清。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军占领南京,福王被俘,弘光政权覆灭。接着江南苏松所属各城镇先后被清军占领。同年四月,唐王朱聿键即位于福州,号隆武。唐王居南阳时,素知腾蛟贤,委以重任,加腾蛟督师的官衔。

这年四月,李自成遇害,农民军残余部分别由郝摇旗、刘体仁、袁宗第及李锦、高一功等领导。共约四五十万人,向荆襄进发。义军纪律严明,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他们骤然失去主帅,认识到大敌当前,应该联合明朝官军,共同抗御清兵。农民军由岳州到湘阴,节节向南移动,距长沙百余里,不与明军争锋,并通知明军,愿归顺何腾蛟统帅,表示希望彼此团结,共御强敌。何腾蛟便派部将万大鹏带领数骑前往郝摇旗营中商量合作条件。摇旗等大喜,便带领5万农民军至长沙。腾蛟开诚抚慰,宴饮尽欢,并犒赏官牛酒。摇旗便召集袁宗第、蔺养成、牛有勇等率义军来归。腾蛟兵力骤增10余万,声威大震。

不久,李锦、高一功拥众数十万逼常德,腾蛟令堵胤锡接纳,安置在荆州。李锦从此一心跟随腾蛟,农民数十万大军悉归腾蛟节制。后又有明将卢鼎、马进忠、王允成等部亦听命于腾蛟。诸军汇集,号称百万。唐王立拜腾蛟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封定兴伯,总督豫、楚、秦、蜀、粤军务,仍督师。并饬令先收复江西,然后收复南部。何腾蛟指挥农民军约10万余人,驻湖南各地,担负起抗御清兵进攻的重任。在湖广北部的李锦、高一功所带领的18营共30多万人,改名忠贞营,归堵胤锡管辖。何腾蛟把这些农民军略加改编,仍由原来的农民军将领统率,分别驻扎湖广荆襄一带,总号十三镇,即人们所称道的荆襄十三家军。他们不久又和川东各地农民军紧密地联系,发展而为夔东十三家军,在抗请战争中牵制了相当数量的清军兵力。

荆襄十三家军与明军联合后,明军的声势突然强大。1646年春天,清政府派兵进攻湖广,何腾蛟领大军由长沙出发,大败清军于岳州,不久在藤溪、湘阴等地打了几次胜仗,使清军一时不能再向南侵入,隆武政权在福州得以从容立国。

何腾蛟镇守长沙三年,军纪严明,兵将不敢违抗。当时瘟疫流行,他吊死问孤、博施劝谕,百姓暂时得到复苏。而他自己吃粗粮、野菜,穿补缀的衣服。当时军饷不足,他委任章旷创办义饷,增加地租,预征两年军粮,查抄富户财产,开设铸局铸钱,抽盐税等以资助军饷。难能可贵的是在兵荒马乱中修建文场,开科取士,使两湖之地,不废弦歌,政局得以暂时稳定。

1646年8月,隆武帝及皇后在汀州不幸被清军所俘,死于福州。消息传来,腾蛟大为悲痛,厉兵保境如平时。

当隆武帝殉国的消息传到梧州,广西巡抚瞿式耜等立即返回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即位,改年号为永历,拜腾蛟为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当时,王进才守益阳,闻清军渐逼,退出益阳,还守长沙。这时腾蛟处境十分困难。

1647年2月,清兵逼广东,桂王自肇庆逃到梧州,清军迅速攻下梧州,桂王再奔至桂林。这时,只有大学士瞿式耜坚守桂林,顽强抵抗,桂林才得以保全。当时湖湘一带,总督何腾蛟的部将及率领的荆襄十三家军与清军顽强的战斗起到了前卫作用。

这时,怀有野心的武冈总兵官刘承胤挟持桂王由桂林出走到全州,三月到武冈,由瞿式耜留守桂林。当时汉奸孔有德率领清军大举进攻长沙,马进忠、王进才等纷纷溃退。何腾蛟势孤,单骑走衡州。长沙、湘阴俱失,五月腾蛟至永州,不久,退驻白牙市(今湖南安东县)。

八月十三日,清兵破武冈,刘承胤以城降。桂王携带官眷奔靖州,九月返桂林。而城中只有焦琏一军,腾蛟虑势孤,率赵印选、胡一青入城相助。正危急时,南安侯郝摇旗忽拥众万余至,上下震动。摇旗与焦琏部将角斗,恰逢卢鼎亦带兵至。腾蛟从中调解,使桂林得以安定。于是腾蛟派遣焦琏、郝摇旗、卢鼎、赵印选、胡一青各营分别守兴安、灵川、义宁诸州县,兵势稍振。

十一月,清兵逼全州,腾蛟督五将共同御敌,亲自到营溶江口。次年二月,清军由湖南席卷而下,占领全州、兴安。郝摇旗败走桂林,挟桂王走柳州又奔南宁。三月,腾蛟在永宁闻讯,重返桂林。四月初六,腾蛟督焦琏、胡一青等分三门拒守,腾蛟督诸军鏖战,居中指挥。胡一青率将士,挥戟冲锋陷阵,叱咤撼山岳,清军被击退。腾蛟尾随至岩关,身先士卒,大战于兴安的三里桥。清军列阵塘铺营,漫布山谷,以四股侵入,腾蛟命赵印选率五司将士奋勇当先,多有斩获。直至酉刻,胡一青仍率兵继续战斗,至三里桥,诸将踊跃,无不以一当百,清军再退至兴安。初八日,腾蛟督诸将前至凤凰坪距三里许与清军大战于松林。清军伏兵炮声隆隆。腾蛟令四路出击,命赵印选、胡一青率诸标镇往来冲杀,鏖战良久,望之如在奔雷急电之中。标镇周金汤、熊朝佐奉令从凤凰坪左山横击,清军大败,死者山积,鸾桥之水为之不流。十六日,清军退走。

五月十五日,腾蛟指挥三军进攻全州城,自辰至酉,炮伤敌副参顾有能等45人。二十六日夜令赵印选督全营攻北关,焦琏督全营袭南关,蒲镇一营攻西关。次日卯刻胡一青先登城,生擒清巡抚李懋祖,押送桂林斩首。各营相继攻入,悉斩清军精锐。这次战役,八次大战,五次进攻,收复了全州。史称全州大捷。六月,江西的清降将金声桓、广州的清降将李成栋先后反正,据地归附,声势复振。在湖南的清军逐渐退去。秋七月,腾蛟进驻全州。八月,桂王自梧州入肇庆。腾蛟再派遣曹志建、卢鼎、焦琏、赵印选等率军攻永州。围三月,大小36战,至十一月,攻占永州。接着不久,连克宝庆、衡州、常德,以前所失的土地,渐次恢复,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抗清声势为之大振。这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清军后方的榆园军、吕梁山的起义军和关中农民义军都发动了广泛的攻势,一时间,永历政权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四川、广东7省,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高潮。

但由于永历政权内部党派纷争,矛盾重重,农民军也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给清军以喘息的机会。加以南明军中军心涣散,纪律废弛,将帅、士卒怯懦贪鄙,不接受何腾蛟调遣约束,各路军马各行其事,严重地削弱了战斗力,以致在以后的争战中,马进忠烧常德走武冈,王进才放弃宝庆逃走,各郡邑守将闻风溃逃。腾蛟当时驻衡州,十分惊骇,看到千里一空,忧心如焚。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正月,腾蛟檄召马进忠由益阳出兵长沙,并亲往忠贞营,邀李锦入衡州,其时只带随身30名士兵前往。然而李锦已往东开拔,腾蛟即尾随至湘潭。湘潭已是一座空城,李锦弃守离开了。腾蛟便进驻危城之中。是时诸将都去增援江西,金声桓、黄飞鸾又已调往全州。马进忠听到腾蛟轻身独往,随即遣将追护,但已来不及。汉奸孔有德探知腾蛟在湘潭空城的消息,昼夜兼程追至城下,派降将徐勇以轻骑突入湘潭。率众罗拜劝腾蛟投降。徐勇原是左良玉部将,曾追随过腾蛟,腾蛟见其为虎作伥,怒火中烧,骂不绝口,举剑要砍徐勇,徐勇只好退避。十九日晓起,营垒皆空,腾蛟方巾便服坐堂上,流泪痛心地说:五年督师,心血呕尽,而结果落得这样地步,这难道是天意吗?清军从四面八方涌来,簇拥腾蛟而去,将他安置在城外慧德庵中。明将宣威将军杨一营不知腾蛟去处,想寻找救护他,曾7次冒险单骑入危城寻访,终不可得,竞被流矢击中殉难。满洲贵族固山额真佟养和延请腾蛟谈话,劝他归顺清朝。腾蛟膝地而坐,一言不发。清军将他的家属40余口(包括他的继母孙大夫人及正妻徐夫人在内)带来胁迫他投降。腾蛟不动声色地说:老母耄矣,余无足惜,一惟命。又强迫他投降,他说:我国不幸,大臣被掳,我肩负大明三百年纲常的重任,岂能以一身事奉两主?我是个血性男子,百折不回,你们为何还吝惜一剑,不把我杀死?佟养和见他意志坚决,不可动摇,便退出。腾蛟居庵中,正襟危坐,谈笑自若,几次请他不去,几次馈送饮食不吃。有一天,庵中一僧将一钵清水献给他喝,他马上用手挥去说:烦劳大和尚,为我另取一壶江心水,饮了好上路。僧人立即舀来一钵江心水奉上,腾蛟接过,望南流泪说:这江水自衡山流来,是桂王那里流来的水啊!这水可以洗涤我的肠胃,死了也好瞑目。腾蛟饮了江水绝食七天没有死。佟养和再派人来劝降,他拒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衣带之遗,彼则行之,我则继之,吾志决矣,勿复多言。佟养和叹息道:真是个硬汉,他的志向是不能改变的了。又不忍心杀他,便给他一捆丝绳,一面汗巾,由他自裁。当时微雨初过,他从容慢步,一面以袖拂巾,一面吟七律(绝命诗)一首:

天乎人事苦难留,眉锁湘江水不流。

炼石有心嗟一木,凌云无计慰三洲。

河山赤地风悲角,社稷怀人雨溢秋。

尽瘁未能时已逝,年年鹃血染宗周。

此诗表达了他悲亡国的沉痛心情和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以及对祖国人民和三湘父老兄弟的深切怀念。

何腾蛟遂自缢于流水大埠桥边[时已丑(公元1649年)春正月二十六日],终年58岁。举家40余口同时被残暴的清军杀害。腾蛟死难噩耗传出后,湖南各郡县的老百姓,莫不流涕哀悼。桂王闻讯,令三军缟素,望祭痛哭,三军皆哭,声闻数里。遂追赠何腾蛟为中湘王,谥号文烈,设位于肇庆天马寺,并授其子何文瑞为佥都御史,袭定兴侯。

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清廷表彰已故明臣,谥腾蛟忠诚,建祠于黎平城内神鱼井旁,名何忠诚公祠。次年腾蛟侄(起蚊子)往湘潭扶榇归里,安葬于黎平西门外之西佛崖。继后,几经修建,命名为明谥中湘王何腾蛟陵园,乡人题有联曰:大埠桥边,万古芳名同日月;西佛崖上,一g黄土壮山河。表达了乡人对何公的景仰与崇敬。

黎庶昌

黎庶昌(1837―1896),字莼斋,贵州遵义人,是我国晚清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

黎庶昌六岁丧父,家贫多疾,但却刻苦攻读,寒署不懈。十四、五岁时赋诗作文,犁然成诵,在府、县考试屡获第一。二十一岁即成为府学廪贡生。一八六一年,黎庶昌离遵义赴北京参加顺天府乡试,两试不中。一八六二年,因应诏上万言书论说时事,受到朝廷重视,被赏为知县,派往安庆听候曾国藩调遣。于是,黎庶昌便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同为“曾门四弟子”,踏上了仕途。曾署理江苏吴江、青浦知县。一八七六至一八八○年,黎庶昌以参赞身份先后随郭嵩焘、陈兰彬出使英、法、西班牙等国,开始其一生的外交活动。一八八一至一八八四年和一八八七至一八八九年,黎庶昌两次以道员身份出任中国驻日本国大臣,为促进中日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贡献。离任时,日本送行的人塞巷盈途,饯行至数百里外。西方各国使臣啧啧称赞,说这是使臣返国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黎庶昌在文化方面的贡献,主要是编印了《古逸丛书》。这部书共二十六种计二百卷,系黎庶昌在日本利用外交事务之余,将我国早已散佚而流存日本的唐、宋、元、明珍贵古籍,以高级纸张影印编辑而成。其中包含了唐本《玉篇》零本三卷半、《文馆词林》十三卷半、宋本《史略》六卷、《太平寰宇记补阙》五卷半等。这对我国古汉语、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都是极为有用的。

另外,黎庶昌的著作还有《拙尊园丛稿》六卷、《续古文辞类纂》二十八卷、《入都纪程》二卷、《西洋杂志》八卷、《曾文正公年谱》十二卷、《曾太傅毅勇侯传略》一卷、以及《黎氏家谱》、《全黔国故考》、《故事》、《使东文牍》、《拙尊园画存录》、《孔诗》、《莼斋笔记》等。

一八九六年八月,黎庶昌因病由川东道任上返遵义。十二月二十日卒。

西南硕儒–郑珍、莫友芝

郑珍、莫友芝是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年间贵州最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俩不仅在学术上造诣很深,而且是同窗挚友。他们多方面的成就,均为士林所重,因而被时人尊崇地称为“郑莫”和“西南硕儒”。

郑珍,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一八○六年三月十日出生在遵义西乡天旺里一个仅有几亩薄田的农家。他自幼勤奋好学,记忆之力过人,寓目辄能背诵。为了给他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他的父母在一八一八年放弃了西乡的田产,把家搬到东乡乐安里的湾,靠近其外家居住。他的舅父黎恂,曾任浙江桐乡县令,藏书甚多。郑珍常走读于舅父家。他的舅父每次都满满地装了一箱书给他,郑珍从早到晚肘不离案,衣不解带,一天要读若干万言。后又专心致志地攻读宋朝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和朱熹的著作,仔细研究程朱理学。如此数年,他在学业上有了十分显著的长进。一八二五年,侍郎程恩泽督办贵州学政,择优选拔他为贡生,并指导他说:“为学不先识字,何以读三代两汉之书。”于是,他又进一步钻研文字的形、声、义的源流和先秦各种制度。当时的学者们都十分注重考据,他继承了这种传统,实事求是地做学问,既不随便标新立异,也不轻易附和苟同。以后,他同遵义府学教授莫与俦一起进行教学工作,从中学得了许多儒家大师的观点和主张。他刻苦研究三十多年,终于在经学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他在经学和文字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巢经巢经说》一卷、《仪礼私笺》八卷、《轮舆私笺》二卷,《凫氏为钟图说》一卷、《亲属记》一卷、《说文逸字》二卷、《附录》一卷、《说文新附考》六卷、《汉简笺正》八卷、以及《深衣考》、《老子注》、《辑论语三十七家注》、《说文大旨》、《说文谐音》、《转注考》、《释名证读》、《说隶》、等等。

莫友芝(字子疲院磐ぃ砗袍)是独山翁奇兔场上街人,一八一○年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父亲莫与俦(字犹人),清代嘉庆四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四川盐源知县和贵州遵义府学教授,著有《二南近说》、《仁本事韵》、《贞定先生遗集》等书。莫友芝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三岁开始识字,七岁诵读诗书。他有感于元晖“竹外山犹影”的诗句,曾用“影山”二字命名其读书的草屋;二十一岁,即考中举人,名冠乡里。

莫友芝精通汉、宋两学,对于苍雅、故训、六经、名物、制度、以及金石、目录,都有一定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即亭经学》、《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古刻钞》、《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声韵考略》、《樗茧谱注》、《黔诗纪略》、《亭诗钞》、《亭遗诗》、《亭遗文》、《影山词》、《资治通鉴索引》、《遵义府志》等。不过,纵观莫友芝一生治学的成就,最突出者则是在书法艺术方面。莫友芝自幼勤奋练字,据传,他用土红当墨,每天都要练写一定数目的字。时间长了,无论楷、隶、篆书,每字均要临上几百次,叠起来点画皆一一吻合,令人掠叹。平时他还喜欢谈碑论帖,对于汉代的篆刻深有研究,曾写了许多跋尾,说明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后来,他旅居江南,又到句容山中搜集梁碑,亲自监拓,深恐遗落一字,并撰写《梁石记》一卷,详细加以论释。他所搜集的汉代碑头篆刻有百余通之多,他自己的篆书就是仿照汉代碑头篆刻而成。因此,在当时书法名家中,他自成一体。《清史稿》记载说,他“真行篆书不类唐以后人,世争宝贵”。

一八七一年九月十四日,莫友芝前往江苏扬州及里下河地区寻找文宗、文汇两阁被焚后散失的图书,不幸在兴化县病故。次年,归葬于遵义新舟青田山。

姚华

姚华(1876―1930),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阳人,清末民初我国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画家。一八九七年中举。一九○二年应聘主讲于兴义笔山书院。一九○四年中进士,任工部虞衡司主事。戊戍变法时东渡日本,就读于法政大学。归国后改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兼邮政司科长。随即徒家北京,住宣武门外莲花寺。民国初年,曾任参议院议员、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嗣因军阀混战、政局紊乱,遂隐居破寺中,以出售自己创作的诗词、书画和颖拓为生。

诗词方面,姚华尤其长于填词写曲。现存姚华词二百九十一阙,曲八十六支,代表作是《弗堂词》、《庚午春词》、《猗曲》等。

书画方面,姚华尤其长于画山水花卉和题跋。其画面题款,隶、篆、行、草,选用适中,与画面浑然一体,交相成趣。其所画牡丹佳品――姚黄,艳丽多姿,生意盎然,因而时人便将姚华戏称为“黄牡丹”。而姚华一九一八年所画《浅绛山水图》,至今仍被选入《近百年名画家选集》。

不过,姚华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是在其所独创的颖拓方面。郭沫若曾说:“茫父颖拓实古今来别开生面之奇画也。传拓本之神,写拓本之照,有如水中皓月,镜底名花,玄妙空灵,令人油然而生清新之感!”

一九三○年六月四日,姚华因病逝世于北京。遗著有《弗堂类稿》三十一卷、《莲花庵书画集》、《贵阳姚华茫父颖拓》和《小学答问》、《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等。

李瑞

( 22:14:19)

李瑞保1833――1907),字园,清朝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著名维新派大臣。幼年丧父,由叔父京兆尹李朝仪教养成人。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与张之洞同年考中进士。人翰林院,擢御史,直言敢谏。先后任过广东、山西、四川和山东等省乡试主考官,并一度出任全国会试副总裁。历任云南学政、监察御史、刑部侍郎、仓场总督、礼部尚书等。

任云南学政时,奔波于各府州县,一一亲临按试,所到之处,“躬先节俭,严杜需求”。在省会昆明,有一骄将以重贿为子弟开后门,被当面斥退,令其反省,从而排出了不正之风。

任监察御史期间,李端痹图忧亢7溃臀浔福蚧按罄瘛币侵浦钗侍猓蚯逋⑻岢龉把匀怂桓已浴钡囊饧杉湮匏轿尬返男鼗场

李端彼枷肟鳎幌蛉衔瞬哦怨仪巴局凉刂匾K谥鞒指魇∠缡允保已“瘟艘慌哂姓娌攀笛У木偃恕9庑魇迥辏ü1889年),典试广东时,他非常赏视梁启超的才华,将堂妹许配给梁,梁几次进京会试及完婚都住在他家。

王若飞、宁静、伊扬、刘婕、颜振豪、刘孜、何洁 ,聂远,舜天齐

杨粲

杨粲,字文卿,小字伯强,系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入据播州的杨氏鼻祖杨端之十三代孙。粲为杨轼之子,幼年过继给伯父杨轸为嗣。秉性好学,笃信儒家经典,少年即怀大志。宋宁宗嘉泰初年(公元1201年)袭播州安抚使,执掌播事30余年,是播州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中兴人物。

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金兵南侵攻占潼关,入据陕西后,四川宣抚使吴曦谋反,叛国投金。次年正月,自立“蜀王”,当了金人的儿皇帝。杨粲以强烈的爱国热忱谴责吴曦投降分裂的行径,决定率师讨伐,播军正欲启行,吴曦已被处死于兴元伪宫。杨粲为支持抗金战争,向朝廷贡战马300匹,黄白金银上万两,“以助国用”,同时建言朝廷乘胜“大举北伐,以雪先耻”。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为继续支持抗金之战,粲“输马三百于蜀帅,蜀帅以闻,上益嘉之”。“南平夷”穆永忠趁国事动荡之秋,大量侵占“公家田”,粲提兵讨伐,“斩永忠,归其田”。播州杨氏家族从北宋起就发生争权夺地的内乱,粲之族弟杨焕居于“下杨”之地,撕毁“摒弃干戈”的协议,“违盟抄掠界上”,百姓蒙难。粲“遣兵诛之”,将杨焕掠夺的土地和租赋尽数归还珍州,并用武力统一了下杨之地,结束了播州长期分裂的混乱局面。后来“南平闽酋伟桂弑父自立”,粲出兵镇压,“败其众于滇池(今四川会理),斩首数千级,辟地七百里,获牛羊铠仗各以千计”。在多次对外战争中,杨粲以“卫道”为旗号,凭借武力行兼并扩张之实,掠夺大量财富和农奴,扩大播州版图,因而后世史家评说,播州传至粲,“封疆始大”。

杨粲治播州以“文武兼资”著称,史籍说他“性孝友、安俭,素治政宽简,民便之”。由于实行比较开明宽松的对内政策,不事苛求勒派,播州社会稳定,生产发展,财富日增。他继承其祖杨选、其父杨轼“结庐养士”、“留意艺文”的传统,崇尚儒术,建学造士,大修先庙,“肇修郡之儒学、琳宫、梵刹、桥道”,众多学者、僧人、道士在播州传播学术和宗教,各得其所。《杨文神道碑》称赞杨粲:“士类羽流,皆称其喜儒而好礼,乐善而种德。”他倡导推行的文治,使播州这南荒之地加速了文明进程。“子孙绳绳善继,尊尚伊洛之学;言行相顾,一如邹鲁之俗”,播州“土俗大变”,出现了“俨然与中土文物同”的大好局面。杨粲是开创“播州盛世”的英伟人物,他在发展文化的同时,大力振武治军,实施耕战政策,组织训练了一支“寓兵于农”的地方武装。对播民实行亦农亦兵,“且耕且战,得富国强兵之策”。这支训练有素,组织严密的劲旅,在数次内外征战中十分骁勇,所攻必克,军威镇慑邻境,大大加强和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他的后世子孙继承发扬了这套行之有效的治军之术,在杨价、杨文治播时,为抗击蒙元,保家卫国,播州雄威军驰骋西南战场,在多次远征作战中独当一面,屡建奇功,被朝廷誉为“国之藩屏”。

晚年,杨粲以儒家道德思想为准绳,总结毕生统治经验,作《家训十条》,并刻石以示子孙。文日:“尽臣节,隆孝道,守箕裘,保疆土,从俭约,辨贤,务平恕,公好恶,去奢华,谨刑罚”。这10条家训,被后人评为“有功名教、福贻子孙”的垂世范言。杨粲卒于宋绍定年间,官终武翼大夫。因子孙在抗金战争中报效疆场,宋王朝屡次为杨粲加封赐谥,赠予右武大夫、吉州刺史、左卫大将军、忠州防御使等头衔,并“赐庙忠烈,封威毅侯”。

何腾蛟

何腾蛟(1592一1649),贵州黎平府人,字云从,亦字祥升,出身书香门第。祖父何志清,明嘉靖贡生,曾任四川夔州府开县主簿。父何东凤,明万历贡生,曾任云南楚雄府新州学正。传说腾蛟诞生之时,乡里人忽见金色双鲤飞入何宅,顷刻消失,人皆以腾蛟为井里神鱼所化生。传说神异,可见乡里人对腾蛟的敬重。

腾蛟稍长,便随父就读。父训课极严,有一天问书不解,父怒,举石砚击腾蛟的头,并责骂说:“子不受教,击死无悔。”于是腾蛟奋志不懈,考取了秀才,“岁试拔前茅”。但参加省里的乡试落第,在科试中,因文章刺伤时政,被置四等,父闻大怒,母亲廖夫人暗中使人报知,叫他不要回家。腾蛟于是躲在卖书的李静溪先生家含泪攻读。后前往内江投奔堂兄起蛟,想找兄长谋职。起蛟知道他的来意,想刺激他以求进取,便责令守门人不准他进门,送他一本《百中经》和铜钱一贯。腾蛟感到惭愧,便回到家乡,屏迹于郡郭外南泉山天香阁,刻苦攻读,昼夜不懈,磨练自己的志气。

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贵州乡试,由于父亲去世,家境中落贫穷,腾蛟“苦乏资斧”,犹豫很久,幸得书店李静溪先生解囊相助,才启程跋涉赴省会试,考取举人。初任山西榆次县教谕,后历任山西介休、汾阳,河南南阳,陕西大兴等县县令。腾蛟治理南阳,“土寇”作乱,他采用剿抚的安民政策,曾亲自单骑往抚降敌,使四境得安,由是知名。

崇帧十一年(公元1638年),朝廷提拔他任兵部职方主事,晋升员外郎。十二月调山西口北兵备道。崇帧十五年春,奉命出任湖北郧阳兵备道。后“遭母忧”,辞官归里。孝服除后,起任淮徐兵备道。所在任内,皆以“才精敏”,廉明、勤政、爱民著称。

崇帧十六年(公元1643年)三月,督部史可法极力推荐,超拜他任右佥都御史,代王聚奎巡抚湖广。左师指左良玉,驻扎湖广的总兵官,手握重兵。当时湖北尽为农民义军所占领,仅存武昌一郡,左良玉大军素无纪律,将兵骄横。人劝腾蛟勿往,腾蛟说:国家养仕设官,原以救倾危之急,当立千万年不朽之功;今日偷生畏死,岂人臣之责乎?遂慷慨赴任。到任之后,他终日尽瘁边事,不问利害。而左良玉亦服腾蛟威望,倾心接纳,得以相安。次年春,遣将惠登相,毛宪文恢复德安府及随州,武昌得以稳定。

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采取了残暴的民族压迫政策,一方面拉拢汉族官僚地主,共同镇压农民起义军;一方面迫使北京汉族居民迁离北京,并颁布圈地令、剃发令、逃人法,企图用暴力统治中国,因而使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五月,明朝一部分官僚地主在南京拥立福王建立弘光政权,以“复故土以光祖业”相号召,抵抗清军南下。大江南北官兵纷纷响应,各地人民群众,把恢复祖国的河山,拯救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政权的身上。但弘光朝廷内部腐化,福王只知享乐,封建统治者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党争,政权极不稳固。同年六月,福王诏书至楚,当时左良玉驻军汉阳府,拥有七八万军队,他的部下有异议,迟迟不肯开读诏书,有意东下干预朝政。腾蛟说:“社稷安危,系此一举。倘不奉诏,吾当以死殉之。”持一剑往良玉住所。当时左良玉的正纪官卢鼎也力陈国家祸福,对左良玉晓以大义,才如礼开读诏书,使政局暂时安定下来。同年八月,福王命加腾蛟兵部右待郎,兼抚湖南。冬十一月,复命腾蛟以原官总督湖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军务。不久,左良玉又以清君侧为名,拟出兵东下,诛讨东阁大学士马士英和兵部尚书阮大钺,发动内战,自相残毁。腾蛟为了顾全抗清大局,竭力劝阻。良玉不听,反而大肆掳掠,大杀城中人民,并胁迫腾蛟同行。舟至汉阳门,腾蛟乘机跃入江水,漂十余里,被渔船救起。远近人民认为腾蛟入水三昼夜不死,必有神灵保佑,由是人民更加信服他。后腾蛟绕道浏阳到达湖南长沙,召集部属,商议抗清战守之策。令堵胤锡为湖北巡抚,傅上瑞为湖南巡抚,章旷为总督监军……调副将黄朝宣、张先壁、刘承胤所带士兵,先后聚集长沙,兵势稍振。而这时左良玉已在九江途中病死,其子左梦庚后来降清。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军占领南京,福王被俘,弘光政权覆灭。接着江南苏松所属各城镇先后被清军占领。同年四月,唐王朱聿键即位于福州,号隆武。唐王居南阳时,素知腾蛟贤,委以重任,加腾蛟督师的官衔。

这年四月,李自成遇害,农民军残余部分别由郝摇旗、刘体仁、袁宗第及李锦、高一功等领导。共约四五十万人,向荆襄进发。义军纪律严明,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他们骤然失去主帅,认识到大敌当前,应该联合明朝官军,共同抗御清兵。农民军由岳州到湘阴,节节向南移动,距长沙百余里,不与明军争锋,并通知明军,愿归顺何腾蛟统帅,表示希望彼此团结,共御强敌。何腾蛟便派部将万大鹏带领数骑前往郝摇旗营中商量合作条件。摇旗等大喜,便带领5万农民军至长沙。腾蛟开诚抚慰,宴饮尽欢,并犒赏官牛酒。摇旗便召集袁宗第、蔺养成、牛有勇等率义军来归。腾蛟兵力骤增10余万,声威大震。

不久,李锦、高一功拥众数十万逼常德,腾蛟令堵胤锡接纳,安置在荆州。李锦从此一心跟随腾蛟,农民数十万大军悉归腾蛟节制。后又有明将卢鼎、马进忠、王允成等部亦听命于腾蛟。诸军汇集,号称百万。唐王立拜腾蛟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封定兴伯,总督豫、楚、秦、蜀、粤军务,仍督师。并饬令先收复江西,然后收复南部。何腾蛟指挥农民军约10万余人,驻湖南各地,担负起抗御清兵进攻的重任。在湖广北部的李锦、高一功所带领的18营共30多万人,改名忠贞营,归堵胤锡管辖。何腾蛟把这些农民军略加改编,仍由原来的农民军将领统率,分别驻扎湖广荆襄一带,总号十三镇,即人们所称道的荆襄十三家军。他们不久又和川东各地农民军紧密地联系,发展而为夔东十三家军,在抗请战争中牵制了相当数量的清军兵力。

荆襄十三家军与明军联合后,明军的声势突然强大。1646年春天,清政府派兵进攻湖广,何腾蛟领大军由长沙出发,大败清军于岳州,不久在藤溪、湘阴等地打了几次胜仗,使清军一时不能再向南侵入,隆武政权在福州得以从容立国。

何腾蛟镇守长沙三年,军纪严明,兵将不敢违抗。当时瘟疫流行,他吊死问孤、博施劝谕,百姓暂时得到复苏。而他自己吃粗粮、野菜,穿补缀的衣服。当时军饷不足,他委任章旷创办义饷,增加地租,预征两年军粮,查抄富户财产,开设铸局铸钱,抽盐税等以资助军饷。难能可贵的是在兵荒马乱中修建文场,开科取士,使两湖之地,不废弦歌,政局得以暂时稳定。

1646年8月,隆武帝及皇后在汀州不幸被清军所俘,死于福州。消息传来,腾蛟大为悲痛,厉兵保境如平时。

当隆武帝殉国的消息传到梧州,广西巡抚瞿式耜等立即返回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即位,改年号为永历,拜腾蛟为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当时,王进才守益阳,闻清军渐逼,退出益阳,还守长沙。这时腾蛟处境十分困难。

1647年2月,清兵逼广东,桂王自肇庆逃到梧州,清军迅速攻下梧州,桂王再奔至桂林。这时,只有大学士瞿式耜坚守桂林,顽强抵抗,桂林才得以保全。当时湖湘一带,总督何腾蛟的部将及率领的荆襄十三家军与清军顽强的战斗起到了前卫作用。

这时,怀有野心的武冈总兵官刘承胤挟持桂王由桂林出走到全州,三月到武冈,由瞿式耜留守桂林。当时汉奸孔有德率领清军大举进攻长沙,马进忠、王进才等纷纷溃退。何腾蛟势孤,单骑走衡州。长沙、湘阴俱失,五月腾蛟至永州,不久,退驻白牙市(今湖南安东县)。

八月十三日,清兵破武冈,刘承胤以城降。桂王携带官眷奔靖州,九月返桂林。而城中只有焦琏一军,腾蛟虑势孤,率赵印选、胡一青入城相助。正危急时,南安侯郝摇旗忽拥众万余至,上下震动。摇旗与焦琏部将角斗,恰逢卢鼎亦带兵至。腾蛟从中调解,使桂林得以安定。于是腾蛟派遣焦琏、郝摇旗、卢鼎、赵印选、胡一青各营分别守兴安、灵川、义宁诸州县,兵势稍振。

十一月,清兵逼全州,腾蛟督五将共同御敌,亲自到营溶江口。次年二月,清军由湖南席卷而下,占领全州、兴安。郝摇旗败走桂林,挟桂王走柳州又奔南宁。三月,腾蛟在永宁闻讯,重返桂林。四月初六,腾蛟督焦琏、胡一青等分三门拒守,腾蛟督诸军鏖战,居中指挥。胡一青率将士,挥戟冲锋陷阵,叱咤撼山岳,清军被击退。腾蛟尾随至岩关,身先士卒,大战于兴安的三里桥。清军列阵塘铺营,漫布山谷,以四股侵入,腾蛟命赵印选率五司将士奋勇当先,多有斩获。直至酉刻,胡一青仍率兵继续战斗,至三里桥,诸将踊跃,无不以一当百,清军再退至兴安。初八日,腾蛟督诸将前至凤凰坪距三里许与清军大战于松林。清军伏兵炮声隆隆。腾蛟令四路出击,命赵印选、胡一青率诸标镇往来冲杀,鏖战良久,望之如在奔雷急电之中。标镇周金汤、熊朝佐奉令从凤凰坪左山横击,清军大败,死者山积,鸾桥之水为之不流。十六日,清军退走。

五月十五日,腾蛟指挥三军进攻全州城,自辰至酉,炮伤敌副参顾有能等45人。二十六日夜令赵印选督全营攻北关,焦琏督全营袭南关,蒲镇一营攻西关。次日卯刻胡一青先登城,生擒清巡抚李懋祖,押送桂林斩首。各营相继攻入,悉斩清军精锐。这次战役,八次大战,五次进攻,收复了全州。史称全州大捷。六月,江西的清降将金声桓、广州的清降将李成栋先后反正,据地归附,声势复振。在湖南的清军逐渐退去。秋七月,腾蛟进驻全州。八月,桂王自梧州入肇庆。腾蛟再派遣曹志建、卢鼎、焦琏、赵印选等率军攻永州。围三月,大小36战,至十一月,攻占永州。接着不久,连克宝庆、衡州、常德,以前所失的土地,渐次恢复,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抗清声势为之大振。这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起。清军后方的榆园军、吕梁山的起义军和关中农民义军都发动了广泛的攻势,一时间,永历政权控制的区域扩大到了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四川、广东7省,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高潮。

但由于永历政权内部党派纷争,矛盾重重,农民军也受排挤打击,不能团结对敌,这就给清军以喘息的机会。加以南明军中军心涣散,纪律废弛,将帅、士卒怯懦贪鄙,不接受何腾蛟调遣约束,各路军马各行其事,严重地削弱了战斗力,以致在以后的争战中,马进忠烧常德走武冈,王进才放弃宝庆逃走,各郡邑守将闻风溃逃。腾蛟当时驻衡州,十分惊骇,看到千里一空,忧心如焚。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正月,腾蛟檄召马进忠由益阳出兵长沙,并亲往忠贞营,邀李锦入衡州,其时只带随身30名士兵前往。然而李锦已往东开拔,腾蛟即尾随至湘潭。湘潭已是一座空城,李锦弃守离开了。腾蛟便进驻危城之中。是时诸将都去增援江西,金声桓、黄飞鸾又已调往全州。马进忠听到腾蛟轻身独往,随即遣将追护,但已来不及。汉奸孔有德探知腾蛟在湘潭空城的消息,昼夜兼程追至城下,派降将徐勇以轻骑突入湘潭。率众罗拜劝腾蛟投降。徐勇原是左良玉部将,曾追随过腾蛟,腾蛟见其为虎作伥,怒火中烧,骂不绝口,举剑要砍徐勇,徐勇只好退避。十九日晓起,营垒皆空,腾蛟方巾便服坐堂上,流泪痛心地说:五年督师,心血呕尽,而结果落得这样地步,这难道是天意吗?清军从四面八方涌来,簇拥腾蛟而去,将他安置在城外慧德庵中。明将宣威将军杨一营不知腾蛟去处,想寻找救护他,曾7次冒险单骑入危城寻访,终不可得,竞被流矢击中殉难。满洲贵族固山额真佟养和延请腾蛟谈话,劝他归顺清朝。腾蛟膝地而坐,一言不发。清军将他的家属40余口(包括他的继母孙大夫人及正妻徐夫人在内)带来胁迫他投降。腾蛟不动声色地说:老母耄矣,余无足惜,一惟命。又强迫他投降,他说:我国不幸,大臣被掳,我肩负大明三百年纲常的重任,岂能以一身事奉两主?我是个血性男子,百折不回,你们为何还吝惜一剑,不把我杀死?佟养和见他意志坚决,不可动摇,便退出。腾蛟居庵中,正襟危坐,谈笑自若,几次请他不去,几次馈送饮食不吃。有一天,庵中一僧将一钵清水献给他喝,他马上用手挥去说:烦劳大和尚,为我另取一壶江心水,饮了好上路。僧人立即舀来一钵江心水奉上,腾蛟接过,望南流泪说:这江水自衡山流来,是桂王那里流来的水啊!这水可以洗涤我的肠胃,死了也好瞑目。腾蛟饮了江水绝食七天没有死。佟养和再派人来劝降,他拒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衣带之遗,彼则行之,我则继之,吾志决矣,勿复多言。佟养和叹息道:真是个硬汉,他的志向是不能改变的了。又不忍心杀他,便给他一捆丝绳,一面汗巾,由他自裁。当时微雨初过,他从容慢步,一面以袖拂巾,一面吟七律(绝命诗)一首:

天乎人事苦难留,眉锁湘江水不流。

炼石有心嗟一木,凌云无计慰三洲。

河山赤地风悲角,社稷怀人雨溢秋。

尽瘁未能时已逝,年年鹃血染宗周。

此诗表达了他悲亡国的沉痛心情和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以及对祖国人民和三湘父老兄弟的深切怀念。

何腾蛟遂自缢于流水大埠桥边[时已丑(公元1649年)春正月二十六日],终年58岁。举家40余口同时被残暴的清军杀害。腾蛟死难噩耗传出后,湖南各郡县的老百姓,莫不流涕哀悼。桂王闻讯,令三军缟素,望祭痛哭,三军皆哭,声闻数里。遂追赠何腾蛟为中湘王,谥号文烈,设位于肇庆天马寺,并授其子何文瑞为佥都御史,袭定兴侯。

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清廷表彰已故明臣,谥腾蛟忠诚,建祠于黎平城内神鱼井旁,名何忠诚公祠。次年腾蛟侄(起蚊子)往湘潭扶榇归里,安葬于黎平西门外之西佛崖。继后,几经修建,命名为明谥中湘王何腾蛟陵园,乡人题有联曰:大埠桥边,万古芳名同日月;西佛崖上,一g黄土壮山河。表达了乡人对何公的景仰与崇敬。

黎庶昌

黎庶昌(1837―1896),字莼斋,贵州遵义人,是我国晚清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

黎庶昌六岁丧父,家贫多疾,但却刻苦攻读,寒署不懈。十四、五岁时赋诗作文,犁然成诵,在府、县考试屡获第一。二十一岁即成为府学廪贡生。一八六一年,黎庶昌离遵义赴北京参加顺天府乡试,两试不中。一八六二年,因应诏上万言书论说时事,受到朝廷重视,被赏为知县,派往安庆听候曾国藩调遣。于是,黎庶昌便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同为“曾门四弟子”,踏上了仕途。曾署理江苏吴江、青浦知县。一八七六至一八八○年,黎庶昌以参赞身份先后随郭嵩焘、陈兰彬出使英、法、西班牙等国,开始其一生的外交活动。一八八一至一八八四年和一八八七至一八八九年,黎庶昌两次以道员身份出任中国驻日本国大臣,为促进中日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贡献。离任时,日本送行的人塞巷盈途,饯行至数百里外。西方各国使臣啧啧称赞,说这是使臣返国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黎庶昌在文化方面的贡献,主要是编印了《古逸丛书》。这部书共二十六种计二百卷,系黎庶昌在日本利用外交事务之余,将我国早已散佚而流存日本的唐、宋、元、明珍贵古籍,以高级纸张影印编辑而成。其中包含了唐本《玉篇》零本三卷半、《文馆词林》十三卷半、宋本《史略》六卷、《太平寰宇记补阙》五卷半等。这对我国古汉语、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都是极为有用的。

另外,黎庶昌的著作还有《拙尊园丛稿》六卷、《续古文辞类纂》二十八卷、《入都纪程》二卷、《西洋杂志》八卷、《曾文正公年谱》十二卷、《曾太傅毅勇侯传略》一卷、以及《黎氏家谱》、《全黔国故考》、《故事》、《使东文牍》、《拙尊园画存录》、《孔诗》、《莼斋笔记》等。

一八九六年八月,黎庶昌因病由川东道任上返遵义。十二月二十日卒。

西南硕儒–郑珍、莫友芝

郑珍、莫友芝是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年间贵州最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俩不仅在学术上造诣很深,而且是同窗挚友。他们多方面的成就,均为士林所重,因而被时人尊崇地称为“郑莫”和“西南硕儒”。

郑珍,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一八○六年三月十日出生在遵义西乡天旺里一个仅有几亩薄田的农家。他自幼勤奋好学,记忆之力过人,寓目辄能背诵。为了给他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他的父母在一八一八年放弃了西乡的田产,把家搬到东乡乐安里的湾,靠近其外家居住。他的舅父黎恂,曾任浙江桐乡县令,藏书甚多。郑珍常走读于舅父家。他的舅父每次都满满地装了一箱书给他,郑珍从早到晚肘不离案,衣不解带,一天要读若干万言。后又专心致志地攻读宋朝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和朱熹的著作,仔细研究程朱理学。如此数年,他在学业上有了十分显著的长进。一八二五年,侍郎程恩泽督办贵州学政,择优选拔他为贡生,并指导他说:“为学不先识字,何以读三代两汉之书。”于是,他又进一步钻研文字的形、声、义的源流和先秦各种制度。当时的学者们都十分注重考据,他继承了这种传统,实事求是地做学问,既不随便标新立异,也不轻易附和苟同。以后,他同遵义府学教授莫与俦一起进行教学工作,从中学得了许多儒家大师的观点和主张。他刻苦研究三十多年,终于在经学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他在经学和文字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巢经巢经说》一卷、《仪礼私笺》八卷、《轮舆私笺》二卷,《凫氏为钟图说》一卷、《亲属记》一卷、《说文逸字》二卷、《附录》一卷、《说文新附考》六卷、《汉简笺正》八卷、以及《深衣考》、《老子注》、《辑论语三十七家注》、《说文大旨》、《说文谐音》、《转注考》、《释名证读》、《说隶》、等等。

莫友芝(字子疲院磐ぃ砗袍)是独山翁奇兔场上街人,一八一○年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父亲莫与俦(字犹人),清代嘉庆四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四川盐源知县和贵州遵义府学教授,著有《二南近说》、《仁本事韵》、《贞定先生遗集》等书。莫友芝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三岁开始识字,七岁诵读诗书。他有感于元晖“竹外山犹影”的诗句,曾用“影山”二字命名其读书的草屋;二十一岁,即考中举人,名冠乡里。

莫友芝精通汉、宋两学,对于苍雅、故训、六经、名物、制度、以及金石、目录,都有一定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即亭经学》、《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古刻钞》、《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声韵考略》、《樗茧谱注》、《黔诗纪略》、《亭诗钞》、《亭遗诗》、《亭遗文》、《影山词》、《资治通鉴索引》、《遵义府志》等。不过,纵观莫友芝一生治学的成就,最突出者则是在书法艺术方面。莫友芝自幼勤奋练字,据传,他用土红当墨,每天都要练写一定数目的字。时间长了,无论楷、隶、篆书,每字均要临上几百次,叠起来点画皆一一吻合,令人掠叹。平时他还喜欢谈碑论帖,对于汉代的篆刻深有研究,曾写了许多跋尾,说明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后来,他旅居江南,又到句容山中搜集梁碑,亲自监拓,深恐遗落一字,并撰写《梁石记》一卷,详细加以论释。他所搜集的汉代碑头篆刻有百余通之多,他自己的篆书就是仿照汉代碑头篆刻而成。因此,在当时书法名家中,他自成一体。《清史稿》记载说,他“真行篆书不类唐以后人,世争宝贵”。

一八七一年九月十四日,莫友芝前往江苏扬州及里下河地区寻找文宗、文汇两阁被焚后散失的图书,不幸在兴化县病故。次年,归葬于遵义新舟青田山。

姚华

姚华(1876―1930),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阳人,清末民初我国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画家。一八九七年中举。一九○二年应聘主讲于兴义笔山书院。一九○四年中进士,任工部虞衡司主事。戊戍变法时东渡日本,就读于法政大学。归国后改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兼邮政司科长。随即徒家北京,住宣武门外莲花寺。民国初年,曾任参议院议员、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嗣因军阀混战、政局紊乱,遂隐居破寺中,以出售自己创作的诗词、书画和颖拓为生。

诗词方面,姚华尤其长于填词写曲。现存姚华词二百九十一阙,曲八十六支,代表作是《弗堂词》、《庚午春词》、《猗曲》等。

书画方面,姚华尤其长于画山水花卉和题跋。其画面题款,隶、篆、行、草,选用适中,与画面浑然一体,交相成趣。其所画牡丹佳品――姚黄,艳丽多姿,生意盎然,因而时人便将姚华戏称为“黄牡丹”。而姚华一九一八年所画《浅绛山水图》,至今仍被选入《近百年名画家选集》。

不过,姚华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是在其所独创的颖拓方面。郭沫若曾说:“茫父颖拓实古今来别开生面之奇画也。传拓本之神,写拓本之照,有如水中皓月,镜底名花,玄妙空灵,令人油然而生清新之感!”

一九三○年六月四日,姚华因病逝世于北京。遗著有《弗堂类稿》三十一卷、《莲花庵书画集》、《贵阳姚华茫父颖拓》和《小学答问》、《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等。

李瑞

( 22:14:19)

李瑞保1833――1907),字园,清朝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著名维新派大臣。幼年丧父,由叔父京兆尹李朝仪教养成人。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与张之洞同年考中进士。人翰林院,擢御史,直言敢谏。先后任过广东、山西、四川和山东等省乡试主考官,并一度出任全国会试副总裁。历任云南学政、监察御史、刑部侍郎、仓场总督、礼部尚书等。

任云南学政时,奔波于各府州县,一一亲临按试,所到之处,“躬先节俭,严杜需求”。在省会昆明,有一骄将以重贿为子弟开后门,被当面斥退,令其反省,从而排出了不正之风。

任监察御史期间,李端痹图忧亢7溃臀浔福蚧按罄瘛币侵浦钗侍猓蚯逋⑻岢龉把匀怂桓已浴钡囊饧杉湮匏轿尬返男鼗场

李端彼枷肟鳎幌蛉衔瞬哦怨仪巴局凉刂匾K谥鞒指魇∠缡允保已“瘟艘慌哂姓娌攀笛У木偃恕9庑魇迥辏ü1889年),典试广东时,他非常赏视梁启超的才华,将堂妹许配给梁,梁几次进京会试及完婚都住在他家。

颜振豪、宁静、刘孜、何洁 ,聂远,舜天齐

有很多的 ,其实你也是的啊,在某人眼中你就是大明星

是用手打的吗?…历害啊….

.PEE30 { display:none;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