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我们耳熟能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孩子从小置身于一个文明、安静、优雅的环境里,孩子也会自然地成长为这样的人。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环境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幼儿园里总会有一些小朋友:他们喜欢抢东西、经常推搡别人、经常恶作剧……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熊孩子”。
不少家长看到宝贝和这样的孩子一起玩,总免不了皱眉——宝宝受欺负怎么办呢?学坏可怎么办呢?
每当这时,我们的耳边总是能想起父母教育我们的那句话——多和好孩子玩,少和坏孩子玩。如:
你们班倒数第二那个小子,学习不行,一肚子歪点子。你可别跟他玩!
住胡同口那一家子都很精,没事就会算计别人,你别跟他们家孩子走太近,小心被卖了还替人数钱!
如今大部分家长虽然不会这样当着孩子的面说别人坏话了,但还是觉得:那样的孩子,还是离我家宝儿越远越好。以至于当宝贝被推搡、被抢玩具、被冤枉时,你对他说:“你以后别再跟他玩了!”
甚至有些家长开始考虑为孩子换班、转幼儿园。
我们非常理解家长想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生活环境的想法。然而,这样做,对孩子真的好吗?
别让孩子成为这样的“傻孩子”
我们生活中,有时能遇见这样的“傻孩子”:他们单纯、善良,但几乎什么风浪都没有经历过,非常容易轻信别人,遇到困难也非常容易凌乱、退缩、逃避。
他们大多数成长于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要么身边人很少,要么身边的人都被父母筛选过,非常安全。
他们大多数都乐于安心地待在父母的“保护圈”中,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
他们大多数要么对未来没有什么想法,要么没有什么切合实际的想法。
他们大多数是女孩,被人们称为“乖乖女”;少部分是男孩,而这些男孩的大多数被称为“宅男”。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父母的直接控制下长大,其中有一些甚至连“青春期叛逆”都没有经历过。在父母的眼里,她们是让人省心的孩子。
然而,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命运却不会因为他们听话省心而特别优待他们——他们一旦成为危险事件的当事人,或骗局的受害者,就往往不知所措,甚至越陷越深,最终造成令人叹息的后果。
回溯他们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这几十年里父母把他们保护得实在太好了,就像被坚硬的贝壳包裹起来的河蚌。然而,他们看起来非常安全,但如果贝壳张开一点点缝隙,里面的蚌肉柔软得不堪一击。
可见,回避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因为孩子长大后总要到社会上,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而与他人打交道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是与不同的小伙伴(不一定是朋友)交往时学会的。可见,社交能力培养越早开始、社交面越广,就越有条件“试错”,对孩子的成长,以及成人后的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就越有利。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朋友?
你觉得,你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朋友?
有人说:他需要开朗、乐观的孩子做朋友,这样他可以可以养成同样的性格。
有人说:他需要热爱学习的孩子做朋友,这样他们可以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有人说:他最好可以跟家里背景比较好的孩子交朋友,这样他以后可以获得更多机会,平台会更高。
……
然而,有谁想过问问孩子呢,他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同学——在我初中时,我曾遇到一个同学,她烫发,不爱穿校服,不爱写作业,经常上课传纸条,成绩不太好。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能算是个好学生。老师经常把她叫到办公室去,跟她“语重心长”地聊一中午,但似乎也不起什么作用,她依旧我行我素,只是上课不再传纸条,而是睡觉了。而我牢记爸妈“和好学生做朋友”的教育,一直对她避而远之。身边的好友也都是学习成绩差不多,也肯努力的学生。
初中毕业之后,我总是能莫名地记得这个同学的好多事,也很想知道她去了哪里。到后来,我到了外地上大学,彻底摆脱家庭的管束。这时我发现,身边的许多好友都或多或少地和这个同学相似——曾经在初中或高中时烫发染发、不守纪律、不完成作业、逃课,甚至上课偷偷打扑克……但她们积极、大胆、有主见、敢于质疑权威、自由而自我。如今想来,这些自由而自我的人其实从一开始就是在吸引着我的,因为他们身上的特质恰恰是我所缺乏的。
所以,谁说“熊孩子”一点优点都没有,一定要避而远之呢?或许他的身上正好有你的宝贝可望而不可即的一面呢?
选择朋友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孩子的需求。如果无视孩子的需求,单纯地要求孩子和某类人交往,或不要和某类人交朋友,不仅是在人为地缩小孩子的眼界、减少他们的阅历,也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孩子的需求并不会因此而消失。
此外,就像喂饭和过度包办一样,过度干涉孩子交友还会损害孩子自我意识发展,让孩子觉得自己被控制,很可能会在青春期爆发严重的“家庭战争”。
不干涉≠不关心
然而,不干涉孩子交友,并不代表对孩子的朋友毫不知情。互联网上的许多新闻也在提醒人们“交友不慎”的危害,家长们怎么能不关心呢?
其实,因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的少年,通常都有一个病态的家庭——要么过于严格,要么失于暴戾,要么疏于管教……换言之,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是不和谐的,孩子对家长极度不信任,才会去毫无判断力地信任小伙伴。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首先是失职的——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首先天然地来自他身边最亲近、最信赖的人,即家长。
那么,为了防止孩子受到他人的不良影响,家长需要做些什么呢?
1、扩大孩子的朋友圈,带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小朋友。
每一个小朋友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性格,独一无二的内心世界。因此,朋友圈的扩大也会极大丰富孩子的心灵。
2、对孩子的朋友有大体的了解(了解就可以了哦)。
你可以平时多和孩子聊一聊他的朋友,或者邀请他们来家里做客、去公园玩。一方面,通过孩子的朋友,你可以了解他的需求在哪里;另一方面,你还可以判断孩子可能出现的良性或不良倾向,从而早做准备。
3、你可以评价孩子朋友的行为,但不要评价他这个人,即“贴标签”。
对方小朋友身上可能有些“毛病”是你所看不惯的,比如喜欢恶作剧、不守纪律等。当你和孩子聊天时,可以告诉他这样的行为不是正确的,以及为什么不正确,会造成什么后果。
4、注意孩子的变化。
当家长发现孩子开始“学坏”时,请不要着急愤怒,而是多想一步——他为什么会这样?他的需求是什么?要怎样通过正确的方式来满足孩子的内心正当需求呢?
5、提供应对策略,但不替孩子做决定(极端情况除外)。
在交友过程中,孩子难免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被欺负、被误会、被拒绝、被忽视,以及朋友之间的分歧、对其他朋友的嫉妒、自卑心理,还有因为判断力、经验不足而犯错误、受伤害……
每当这时,孩子的心理往往是最脆弱的,他需要父母的理解与包容。而作为家长,你不必着急教育他,为他总结经验,先给他一个温暖的怀抱,让他疗伤。等孩子的情绪平静一些后,你可以为他提供一些解决办法——你的人生经验也可以,童话故事也可以(《做内心强大的自己——歪歪兔逆商教育系列图画书(全两辑)》中就有相关内容哦!)不过最后,孩子依然需要自己做决定。毕竟,他的人生,最终还要他做主!
今天是6月6日,儿童节的余温还没散去。在这里,兔小编祝愿每个宝宝都能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成长为阳光、强大、人缘好、充满正能量的宝宝。
《宝宝身边总有“熊孩子”,家长究竟该怎么办?》系歪歪兔早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原创光荣,抄袭可耻。在转载时请保持全文完整,并注明原作者——歪歪兔情智乐园。对于构成盗用、剽窃及其他侵犯我方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我方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1.文章《宝宝身边总有“熊孩子”,家长究竟该怎么办?》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宝宝身边总有“熊孩子”,家长究竟该怎么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