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八百壮士的故事,我很小就知道了。印象最深的是,苏州河的一边是战场,另一边一边是十里洋场。

前几年出差上海时,专门去了四行仓库。记得那天下着雨,苏州河静静地流淌,桥上过往车辆似乎也不太多。四行仓库里好像有个纪念馆,好像也不太大,转了不久就出来了。

当时就想,将来会不会有电影公司投入巨资再次拍摄八百壮士的故事。昨天终于得偿所愿了,但是这部电影中有几个情节令我不解。

不过,我最高兴的是,我看到了最盼望的一个镜头。

一、护旗的不解

看这部电影时,有两处不解。第一处是关于护旗。

童子军杨惠敏献国旗确有其事,据说真实的情况是在英军允许下,从桥上匍匐爬过去的。也有传说,两岸之间有一个管道,杨惠敏是从管道中爬过去了。

但是电影中,黑夜中穿着雪白的衣服游泳过去的。

狙击手的射击范围内不穿黑衣,而是穿显眼的白衣是因为电影效果吗?

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升旗后,引来了日本战机的扫射。在电影中,看到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是挡子弹,实在是令我困惑。

我不清楚当年升旗的实际情况,但是一个成熟的士兵,宁可抱着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会站在那里成为敌人的活靶子。

这一段情节的设计,我真心不喜欢。

为什么升旗我理解,但是导演们为了升旗而让战士们轻易牺牲,老街就不太理解了。

二、 冲桥的不解

八百壮士接到撤退的命令后,终于可以撤退了。以前看过的故事中,从来没有介绍撤退的危险。

电影中,多次出现日军狙击手射击过桥的军民。例如送电话线那一段,无数勇士排着队,勇敢地和子弹赛跑。一个个被子弹击中,牺牲在桥上。

但现实中杨惠敏献国旗是安全往返的,不知道送电话线怎么会死那么多人。另外,精明的上海市民,为什么不安排送电话线的勇士们晚上冲桥呢?

最大的不解,是决定撤退时,八百壮士们冲桥的过程又一次成了活靶子。

看着战士们毫无还手之力,在桥上被任意屠杀时的镜头时。说实话,我感觉是一种侮辱。反正也是死,留下来打鬼子不好吗?

根据真实的历史介绍,号称八佰壮士的四百多名国军战士,实际牺牲者并不多。据谢晋元接受采访时说:

我在内士军,共为四百二十名,撤退时为三百七十七人,其中除有十余名已殉难外,余者入医院治疗中,而敌方被我孤军击毙者,确有一百名以上,因敌方不知我究竟有多少官兵,故心信口造谣,绝不可信。”

谢晋元的采访有宣传的成分,数目是否有所保留我们不太清楚,但是八佰壮士的牺牲者似乎没有电影中表现出来的那么多。

导演为了艺术效果,演绎出为护旗和冲桥而血流成河的情节可以理解。但是电影中这种无谓牺牲的表现总令人感觉不太舒服。

二、深深的震撼

电影中最令人震撼的,是战士们绑满了手榴弹,排着队一个个往下跳的时候 。第一个跳下去的勇士名叫陈树生,随后的镜头中,杀红了眼的士兵们帮满手榴弹,排成了长长的一列队伍, 冒着枪林弹雨,从窗口跳了出去,一个、两个、三个…….

据一个名叫焦友三的老兵回忆说,身捆炸弹纵身跃下的不止一人,记得姓名的还有张秋民、杨顺广。

四行仓库战斗从10月26日开始,八百壮士坚持到了11月1日。很快在上海就出版了一本图册《八百好汉死守闸北》 ,编著者赵景深在这本图书中写道:

“我军一兵瞥见拼一死,手榴子弹缚在腰,突由六楼往下跃,一阵青烟,敌我一同烟火消”。

这个故事,和董存瑞举炸药包、黄继光堵枪眼一样,表现了战士们大无畏的英勇牺牲精神。

电影中,是为了保护仓库墙壁不被敌人炸毁,据老兵回忆是炸毁了日军的一辆坦克。无论现实如何,电影中的这个情节,比护旗和冲桥的牺牲更有价值,也更有体现了勇士们的机智。

三、我最想看到的镜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非常盼望着一个镜头,就是今天上海和当年上海的对比。

因为我希望每一个看到这个电影的人,都可以从当年的破败与今天的繁华中看到我们民族的不屈与成长。

很多不了解历史的人,看不到我们当年抗日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很多不了解我们发展的人,看不到我们今天所取得巨大成就。

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被全世界更多的人看到。

而四行仓库,就是链接历史与现实的纽带。

电影结束前,镜头从仓库中一个墙洞中拉起,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四行仓库、又一次看到苏州河,但是,周边已经不是断壁残垣的破败城市,而是一个崭新的上海。

镜头越升越高,渐渐地,我们看到了周边栉次鳞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看到了黄浦江上穿梭的轮船,看到了东方之珠、上海中心……..

这是一个终于站起来的中国,再也不用仰人鼻息,再也不需要什么租界的庇护,再也不需要寄希望于西方列强的同情和支持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有尊严的活着,为了永远告别亡国奴的屈辱,为了独立地发展,今天的人们时刻不能忘记我们先辈们的遭遇,不能忘记先烈的牺牲。

也感谢这些优秀的电影工作者们,谢谢管虎、杜淳、李晨、张译、姜武、黄志忠、欧豪、王千源、魏晨、李晨、俞灏明…….

结束语

前几年,我在樊建川先生的微博中看到一个故事:

抗战时记者采访军人:你觉得抗战能胜利吗?军人回答:能。记者又问:那胜利之后你打算干什么呢?军人回答:那时候,我已经死了,在这场战争中,军人大概都是要死的。

看过以后,老街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小诗,今天就用这首诗作为结束吧:​​​

君问平倭定有期,镗镗击鼓不曾疑,更问功成何所欲?万骨丛中或一枝。

@老街味道

观宋填词146|史达祖仅次于苏轼,这首词被认为咏物词排名第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