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太阳的后裔》开播三周后热度只涨不减,依然稳霸微博热门话题榜首。一大批适龄女青年躲过了《星你》的李敏镐、《匹诺曹》的李钟硕,却万万没想到,最终还是被宋仲基扮演的特种兵柳时镇“圈妻”。

但这部剧的大热不仅是因为男主的高颜值,更因为他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军人。短短6集剧情,柳时镇已经3次向女主提起自己参军是为了保护“儿童、老人和美女”的信念。

军人的使命感为这个忠诚度Max的男人增分不少。但是,同样是参军,也会有怂到不行的男人:三次参军两次逃兵,总想着怎样把自己卖到军队上去再逃回家,就为着那征兵的那几块大洋。

这人是谁?就是新近上映的电影《我不是王毛》的主人公,狗剩。

(对,不是王毛)

BUT,就是这样一个不修边幅、在少林寺呆了十年只学会了挑水的男人,却深深地打动了一票观众。看了一个半小时电影后,知著君的状态是这样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

即使不会少林十八掌,但挑水十载练出来的好内功让狗剩一掌可以拍死个人,男友力Max:

虽然起初在战场上心心念念的都是逃跑保命,然而遇到该打的鬼子还是可以一枪一个干掉,遇到不该打的中国“敌人”,就“怎么都瞄不准”。该糊涂糊涂,该明白明白,是非分明:

在喜欢的姑娘面前觉得自己的命都不值钱,杏儿姑娘身陷险境极力搭救,假扮成自己干爹干妈的亲儿子王毛参军来拼命赚钱,不过是为了能与杏儿成个小家,厮守终生:

在历史长河中,像狗剩这样的可爱小人物就像一粒沙土,不会被人们记住;但是一旦被放到聚光灯下,他却不再只代表自己,而是透过自己的视线展现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以及超越这个时代的社会价值观。

与某些牵强附会的商业片相比,《我不是王毛》中小人物的真情实感才能真正打动人心,与观众跨越时空产生共鸣。

———————————————-

这是一部“三无的佳作”

好像谁在描述这部电影的时候都会提到“三无”这个形容词: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导演、没有大制作。导演赵小溪之前仅有《枕边有张脸》和《咒丝》两部略有名气的惊悚片,而演员表里大多是电影电视里的名牌配角,饰演狗剩的王大治,也常被人认错成杨臣刚。

既没有话题性,也没上热搜榜。但是,这部影片让王大治获俄罗斯邦达尔丘克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称号;但是,看过这部影片的人们提到最多的词是“情怀”,常常将它与影片《鬼子来了》、《活着》等放在一起比较;但是,在电影评论区里,网友对其评价中呼声最高的是“它注定成为电影界一颗遗珠”。

黑色是幽默,还是寂寞

不要被剧照骗了,《我不是王毛》是一部黑白电影。色彩,作为电影的一大元素,在还原人物感官、提升视觉体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要将电影制作成黑白片,也有一定的讲究。

特定时期的电影用黑白拍可以拉开距离感,时刻提醒观众这是一个“特定的时空”。最好的例子就是《鬼子来了》、《辛德勒的名单》等讲述战争时期故事的影片。和《鬼子来了》一样,整部影片只有最后的镜头是有色彩的;不过在这点上,前者想表达的是现实的荒诞,而后者则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将影片制作成黑白,也能让观众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剧情而非环境上。对于一部小成本影片来说,黑白电影排除了暖色调带来的欢快愉悦感,和冷色调带来的悲伤失望感,而着重于剧情和深意的构造,使电影更显质感。

虽然被定义为“喜剧片”,但《我不是王毛》让人笑着笑着就想哭,哭着哭着似乎又更明白了些事理。前半段写实的无厘头笑话让观众慢慢走近这个小人物在底层的挣扎,而后半段猛然兴起的残忍则刺破了那层窗户纸,展现在人们面前战争真正的残酷本质。最终,故事讲的不只是一个小人物的寂寞,也是一个时代的沉默。

娶个媳妇有多难?

拨开厚重的时代感,总有些情节可以超越时间。

“月亮上有嫦娥,就是缺三间瓦房。”这句狗剩成天喃喃自语的话,也印证着所有时代想要娶妻却难以负担房产的男人的心。直到现在,在很多时候,不平等的男女关系让安家的负担依然大多落在男性肩上,在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这句感慨显然已经突破了时间界限,与现代人产生共鸣。

在一份中国各大城市“买房难度大比拼”的调查中,各个城市的家庭一年不吃不喝不花费,想要买下该城市的一套房产所需花费的年数是这样的:

痴汉情与小家梦,今夕对比少有不同。但是,如果电影仅止于此,这部影片的立意未免略显单薄。仔细思索,《我不是王毛》还具有更深层次的、更为宏大的主题,就是着眼于全社会,将“小家梦”与“国家梦”相结合,让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

爱国的主旋律怎样唱响?

没有手榴弹炸飞机、手枪打坦克的"抗战神话",《我不是王毛》中有的是每个士兵仅分配了3发子弹的现实,只有打完就要跑、不跑就只能来挡子弹的血淋淋真相。

与经过特殊培训的柳时镇不同,现实中的战乱时征的兵都是缺乏训练的老百姓,离开熟悉的庄稼地来到血肉横飞的战场,对战争的理解恐怕只有如何让自己生存下去。

狗剩的战争觉悟是经过了一番变化的。三次参军经历,一次国民党军、一次“皇协军”、一次新四军,只有到最后在新四军当兵时,才真正有指导员在思想高度关心这些临时兵,才真正有人提出“倭寇不驱国难当头,我们怎么可能会有好日子过呢”这样的正确的爱国口号。

喜剧,亦或是悲剧?

如果仅从个人结局评价,最终失去了家庭归属的狗剩必然是一个悲剧人物;但从剧情发展来看,加入了新四军的狗剩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士兵,深明国仇家恨,从“成小家”的执念转向了“保家国”的伟大实践,依然具有正面意义。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不是王毛》是悲剧,因为值得狗剩用命追求的杏儿姑娘却花季离世;但同时,它也是部喜剧,因为像日本人的走狗杨三所长那样,对侵略者唯唯诺诺换来的个人毫无意义的苟延残喘算不上真正的活着,其无价值的真相也透过悲惨下场无情戳破。

——————————————–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能反映一个时代,也可以倒映出当下的现实。在个人主义盛行的今天,实现个人梦的同时,我们更需要这样的作品来提醒我们,我们的肩上还背负着祖国兴盛的重任。

毕竟,没有国家,何来小家?

===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