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的柯桥区看守所内,空旷的走廊里,没有人影,再看看停车场,密密麻麻的车子依然停在半个月前的位置上,根据公安部、省厅要求,自1月31日起启动战时警务模式,参战民警一律吃住在所15天。

2月10日,根据疫情变化,看守所的勤务模式再次调整升级,原先参战的民警继续坚守岗位,三分之一警力在行政楼隔离14天,隔离结束后进监区工作14天,这也意味着,民警们将有最短28天,最长38天的时间不能回家,甚至不能跨越监管大门一步。

因为情况特殊,教导员张文钢原本想要在家属微信群中一一作解释,可当看到清一色的“收到,理解并支持”的回复时,他一阵酸楚,在疫情面前,大家都懂,而全所上下也迅速开展了一场疫情防控“监所保卫战”。

民警: 俞岚

妈妈,我爱你,你快快回来吧。

岚姐在监区连续工作已经15天了。

每天晚上,5岁的女儿都会要求跟她视频,用稚嫩的声音说着,“妈妈,我爱你,你快快回来吧。”“宝贝,妈妈过几天就回来了。”岚姐每天这样安慰女儿。可是勤务模式升级后,意味着“几天”又增加了。

管教中队长:陈浩军

谢谢,我们很安心。

这场疫情狙击战以来,陈队多了一个身份——心理疏导师。

作为管教中队长的他,用经验预判监区里湖北籍在押人员可能会有情绪波动,存在隐患,于是每天以自己的方式劝导他们。他深知,只有在押人员的情绪稳定了,各类矛盾才会减少,民警的监管压力也会减轻些。

在陈队的努力下,在押人员的情绪逐渐平复,也试着用陈队建议的方式,写信给家人,舒缓焦虑的情绪。当问到疫情结束最想做的事情。陈队笑笑说,只想等春暖花开,完成这个春节欠孩子的“自驾游”。

老民警:夏鑫炎

定制的问候,是他的温柔

老夏的儿子今年六月份就要参加高考了。老两口原本计划在春节好好给孩子补补身体。当战疫的哨声吹响,老夏和身为医生的妻子第一时间奔赴了岗位。

在抗疫的这些日子,孩子白天的饮食只能靠自己,晚上就等妈妈回家,但因为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很多时候也只能凑合吃点。

和家人通话是老夏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了,于是,他跟自己约定,无论再忙,中午必须给孩子打电话,这样可以确保不影响他学习,无论再累,晚上也要跟妻子交心,这样可以确保不影响她工作。

医生:刘宏伟

你们守护这个世界,而我守护你们

“这次疫情狙击战可能会是一场持久战,作为监管场所的医生,我们要用更专业、严谨的态度来守护监区的安全。”这是刘医生对看守所兄弟姐妹和941名在押人员的承诺。

作为整个看守所的“守护”,刘医生取消了陪女儿去维也纳参加声乐比赛的行程,还给自己每天制定工作安排:对在押人员进行一天两次体温测量,密切关注情况,对新关押人员,要求他们进行15天隔离,对监区进行消毒,同时进行药物发放、化验等。

年前,有个在押病人胰腺炎犯了,刘医生还多了定期跑医院配药的工作。每次都穿好防护,对回所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毒、经过两道体温检测门,这些看起来繁琐的程序,刘医生都坚持做到位,他说,他要守护所有人。

职工:缪春祥

疫情面前,我更要站好自己的岗

再过1个月,老缪就到退休年龄了。所领导考虑到老缪的身体状况,本想对他特殊照顾,但老同志主动请缨,要求和所里的兄弟同进退。

高配电房、20余个太阳能控制器、100多只电箱、1000多个开关阀门前,每天都有老缪的身影,一个接一个,细致地检查,确保监所设备能正常运行。

“疫情面前,我更要站好自己的岗。”在这场疫情狙击战中,老缪在书写我们每一个平凡人的英雄梦。

“五百将士受号令,夜驰千里守雷霆。笑指墙外万家灯,必有一盏为我明。”在这个冬日将尽的季节,柯桥区看守所一线执勤抗“疫”的民警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牢着监所疫情防控的阻击线。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因为疫情,民警无法团聚的酸楚;看到了为了保障在押人员的权益,民警甘愿高风险地在医院陪护长达半个月的责任心;看到了为了确保监区的安全,两次调整勤务模式的工作魄力……

疫情防控工作以来,看守所共收到了10份民警、辅警的入党申请书,字字真切,用誓言诠释了人民警察的职业操守,用行动践行人民警察的使命担当。

这座看似冰冷的高墙里,处处都有别样的温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