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每到除夕,人们都会感叹一下:现在的春晚不好看了,小品不好笑了。

顺便会怀念一下来自辽宁铁岭莲花沟的本山大叔。

从1990年到2011年,赵本山连续上了21年春晚,留下来太多的经典作品,《红高粱模特队》、《昨天今天明天》《卖拐》《不差钱》……

期待赵本山的节目,成了那些年每个除夕夜观众们的惯例。

在春晚还有赵本山的时候,东北人都有一个默契:三十儿晚上看完赵本山的小品,再放鞭炮,接神,煮饺子。

要是谁家“不懂事”,在赵本山出场时放鞭炮,那就非常可能引发邻里矛盾。

昨天,我看到一个网友感慨:

大叔不上春晚,家家放鞭炮的时间都乱了。

这就是赵本山的影响力。

从1990年到2011年,赵本山连续上了21年春晚,也留下了太多经典。

现在让你说出几个春晚小品的名字,你脱口而出的多半是赵本山的节目——

《相亲》、《昨天今天明天》、《红高粱模特队》、《卖拐》、《不差钱》……

而小品中留下的经典语录,更是数不胜数:

要什么自行车。

再唠10块钱的呗。

恭喜你,都会抢答了。

这轱辘掐了,别播。

凑合过呗,还能离咋地。

伤自尊了。

忽悠,接着忽悠。

……

言犹在耳。一转眼,本山大叔已经告别春晚10年了。

这10年,以及他人生的几十年,有特别多故事可说。

那些年大概有不少人,一到时间就蹲守在电视机前,只为了看赵本山出场。

一口大碴子音,一张“鞋拔子”脸,加上标志性的小盖帽,一挑眉一张嘴总能给观众带来欢乐。

赵本山第一次登上春晚是1990年,第一个春晚小品,叫《相亲》。

羞涩的徐老蔫面对相亲对象,褶子脸上出现了忸怩的神情。

观众们笑了。

后来又推出了经典的白云黑土系列,笑点之密集,至今都被人津津乐道。

经历了跟宋丹丹搭档的时期,之后的本山大叔又跟范伟、高秀敏组成了一个铁三角。

之后,赵本山又开始带着徒弟上春晚。

比如小沈阳、宋小宝、王小利,这些给我们带来无数欢乐的喜剧人,都是本山大叔带出来的。

赵本山真的给观众带来了太多的欢乐,只要一瞧见他穿着标志性的中山装,戴着那顶戴了20多年的小盖帽出场的时候,台下就会爆发出一阵掌声。

大多数人第一次知道赵本山的名字是在春晚,我记忆里第一次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这个人是在1997年他跟范伟的春晚小品《牛大叔提干》里。我那会儿八九岁,其实还看不大懂节目到底想表达什么深刻含义,好在演员都说的都是东北话,所以我倒是能听得懂所有的梗。

小孩都盼着过年能吃零食,看电视。那时候,电视台会把所有经典的小品节目循环播放,我跟家里人也是在那个时候才完整地看了一遍他之前的小品,包括1990年的《相亲》和1991年《小九老乐》。

我爸说:这人有意思,我喜欢他。

别说,他跟我爸还真有点像,差不多年龄,都只会说东北话,长得老相,笑起来眼角都是褶皱。

很多年后我才在资料上查到,不出身于曲艺世家的赵本山来自于辽宁省开原市,自幼母亲去世,父亲远走他乡,盲人二叔带他一路卖艺为生,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也是跟着这个叔父,他学会了转手绢、玉子、二人转、三弦,成了地地道道的民间艺人,也是因为有个盲人二叔,他后来学盲人一绝。

他从来没讲过当年到底受过多少苦,可能是因为后来生活又给他撒了太多的糖。

「人呐,此一时彼一时,过什么河脱什么鞋,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要学会温、良、恭、俭、让,特别是这个让字。」

非要说宗师的话,赵本山算得上是这一行的宗师。

赵本山是东北人的「神」,神到什么程度呢。舞台上被人们叫做「小品王」,没有人可以代替他的位置。有了自己的公司,甚至被人神话成「过了山海关,就找赵本山」,传说XXX在东北遇险,只有赵本山出面帮他解决。树大招风是一定的事,满城风雨之后还能全身而退,这显然算是好运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