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天,北大学霸吴谢宇弑母案宣判,死刑。法院认为,吴谢宇杀害母亲的行为严重违背家庭人伦,践踏人类社会的正常情感,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罪行极其严重,到案后虽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但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亲人有不同意见,观众似乎也觉得有点可惜。可是,这就是法律,即使是高智商也是一样。就像那个张扣扣案件一样,于情可惜,于法应该。不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一句空话。只是,希望我们都能够反思,为什么会这样?

吴谢宇的智商无疑是很高的,否则就不能一路过关斩将直取北大了。但是,这个家庭的教育无疑出现了严重问题。仅从读书上来看,一路佼佼者考上北大,考试教育是成功的。可是其它方面却有着很大的缺陷。吴谢宇长于单亲家庭,母亲是中学老师,自己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孩子的教育上,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从披露的信息看,母亲教子严格且性格孤僻,吴谢宇从小就被母亲安排游走在各个培训班之间,他表面品学兼优,实质却长期处于一种被过度期待的压抑中。上大学时,他曾跟好友说大学不快乐,想自杀。在别人看来光鲜的履历背后可能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而这却被忽略了。最近一些年来,由于学业压力的加重,青少年弑母和自杀的案件时有发生,那么我们的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在这里,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教育的目的何在?

有人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以道德为手段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有人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独立、自律的学习者”,有人说“教育说到底,是自我教育”,还有人说美育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泰戈尔则说“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我并不完全苟同,我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孩子发现生命价值并感受快乐的能力。理由如下:

1.没有价值感的人生是缺乏意义的人生,让孩子体会到成长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为什么有那么多青少年自杀,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觉得自己的人生虚空,缺少存在的价值。二是觉得自己感受不到快乐。而为什么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缺乏快乐呢?其实根源在于家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婴幼儿时期是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他们如同一张白纸,你给予他们什么信息,他们就吸收并反馈回来。可是有不少家长,只顾赚钱,缺乏陪伴,任其野蛮生长。发现有不对的地方,又大加呵斥,他们不善于表达爱,却善于批评指责。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情绪比较低落,为自己不能讨父母欢心而有深深的挫败感。记得去年有个女大学生在宿舍自杀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她被父亲常年精神控制,本以为大学毕业可以摆脱父亲控制了,结果又因为父亲让她继续读研,而她在一次评优保研中落选,深感自己废物而绝望自杀。

为什么会缺乏价值感?正是因为我们对孩子常年的打压和否定。我们传统的思想是让孩子要“戒骄戒躁”,鼓励他们谦虚,在这种思想下,无论孩子表现多么好,家长都很难正面地去表扬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找到成就感,对学习和生活也提不起兴趣。其实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次进步,做他们坚实的后盾,在每一次跌倒的过程中,鼓励他们支持他们,对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表扬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成就感价值感。被关注和爱是每个人内心的诉求,同时让孩子勇敢地做他自己,而不是我们的复制品。如果我们总是去否定孩子,打压孩子,又怎么能激起他对生活的热情呢?

2.不快乐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培养孩子发现快乐,感受快乐的能力。

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肩头的书包越来越重,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以高考分数为导向的教育势必象资本家压榨剩余价值一样压榨孩子的精力和智力,让他们疲于奔命的应付考试。而为了考试而学习是相对枯燥乏味的,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单调学习中,孩子们所能获得的快乐是非常有限的,焦虑之感日益加重。在竞争中体会到的压力让部分孩子感到灰心,失望和惆怅。如果回到家里父母再唠叨埋怨,孩子的幸福感就会越来越低,负能量就会加倍累积。在这种情绪下继续学习,效果自然是好不到哪里去。所以有的孩子开始想方设法地通过游戏来减压,而另一些孩子则可能偷偷早恋来逃避现实的苦恼。那么,成绩优秀的孩子就一定快乐吗?也不尽然。学习是一种能力,快乐同样是一种能力。很显然学习好的孩子不一定就容易快乐。

吴谢宇一直学业优秀,否则不可能考上北大。但他快乐吗?肯定不快乐,据说,在父亲生病去世前,他的生活尚属不错。而父亲去世后,估计一方面是少年丧父的精神打击,另一方面是与母亲隔膜的加深。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并不太喜欢与父母交流。而不知情的父母还以为是孩子懂事了,沉浸在学习当中。可有几个孩子是会真正因为学习而快乐?快乐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去培养,需要去传染,如果父母自己一天怼天怼地,充满戾气和负面情绪,又如何能让孩子乐观向上呢?我这人笑点比较低,有时遇到自己觉得好笑的事情,可以大笑不止。我孩子看到了先是非常不解,继而看到我那么开心也忍不住跟着开心起来,末了再送我一句说:“笑得像个智障一样”。我很少批评孩子,我们唯一的冲突就是在手机的使用时间上。所以孩子不会从我这里感受到来自学业和高考的压力,大环境给的压力已经不少了,做家长的又何须火上浇油?

人的一生很长,活着的终极目标无非是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过完这不可复来的一生,只有按照自己的愿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赚钱多少,成就几何?这些世俗的标准固然不可忽视,但不应成为我们追求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生活中很多功成名就的人一样抑郁了,有的甚至走上了极端之路。幸福不是物质层面的享受,而是精神层面的追求,能感受到关爱,懂得欣赏美好事物,精神才不会空虚,才能有更多的心灵愉悦。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跟孩子平等沟通,认真倾听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只有让孩子真正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视被理解被爱护,才能激发他们的价值感,也才能让他们能从这种尊重和认可中获得满足的快乐,从而更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