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国庆到现在,热搜上频频蹦出一个名字,他就是张译。
也许在此之前,还有不少人不知道他。
但如今他凭借国庆档两部大片《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以及刚刚开播的电视剧《光荣岁月》终于火了!
他在自己41岁的年纪,靠着努力拼搏、坚持不懈,迎来了自己人生的一个小巅峰。
如果有人说,张译是运气好,那我绝对不会赞同。
跑了10年龙套,演了近70部影视作品,张译靠的是自己对梦想的坚持和努力,才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他的火,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讲讲张译这个一直不被“幸运之神”眷顾的人,以及他能火起来的真正原因。
面对打击,他用坚持去追逐梦想
没错,张译是个落榜生。要问他为何落榜,一方面是为了坚持梦想,一方面是因为运气太差。
1978年在哈尔滨出生的张译,从小的梦想并不是当演员,而是当播音员。
他热爱播音,那种藏在演播室,把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思想,以及生活的正能量传递给听众的感觉,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成就。
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从高二起,张译就费尽了吃奶的力气,一门心思考北广(即北京广播学院)。
惊喜的是,他拿到了专业课第一的好成绩。但郁闷的是,他因为才上高二没有文化课成绩而落榜。
不过,张译也能看得开,“专业课第一,那明年我一定没问题!”
于是,他在高三再次向梦想努力冲刺,还凭借着十足的信心和勇气只填报了北广一个志愿。
然而,幸运之神并未眷顾他。
原本文化课专业课双双取得好成绩的他,却被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因加分,顶走了北广在黑龙江招生的唯一名额。
落榜的张译,甚至收到了居委会发来的待业证。这个结果也太让人沮丧了。
也许很多人,在高考这个人生的转折点,面对这样的打击和挫折会放弃、会顺从、会接受命运的安排,从此成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
但,张译不是。
两次落榜的确让他痛苦、让他难过、让他一度一蹶不振。
看着儿子这样,张译的父母也很不忍心,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就这样一事无成。
于是,家境并不富裕的他们东拼西凑,攒了3万块钱把张译送到了哈尔滨话剧学院。
虽然知道,这一去,张译离播音员的梦想就越来越远。但懂事的他还是接受了父母的安排,踏上了学表演的道路。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也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话说的一点也不假。
虽然考北广失败了,但张译却在话剧学院,看到了命运为他开启的另一片天地。
因为话剧《地质师》和《一人头上一片天》,当场被感动得嚎啕大哭的张译,又爱上了表演。
那是一种失控的哭,那是一种激动的哭,那是一种被表演的生命力震撼到了的哭。因为,他发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他忽然意识到,“原来表演是可以这样的!相比之下,播音实在是太单薄。”
从此,张译便和表演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学好表演,张译好好上课,好好听讲,像极了一个努力勤奋的好学生。
他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他相信“有心人事竟成”,他更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于是,话剧学院的图书馆、走廊、教室、宿舍都留下了他刻苦读书的身影。他竟然在两年时间里,一口气读完了2000多个苏联时期的剧本。
正是这些剧本,让张译对演员有了更多的认识,也为他后来的演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正是这两年的沉淀、静心和坚持,才让张译在后来的挫折中,更加的勇敢和坚韧。
面对质疑,他用演技来证明实力
有了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经验。这一点,张译很清楚。
所以,在告别话剧团后,张译便又来到了北京这个在许多人看来离梦想最近的地方。
然而,命运之神还是很会和张译开玩笑。
他想考解放军艺术学校,可是体检过不了关。他想考中央戏剧学院,老师竟然曲里拐弯暗示他,长相不合适。
说到长相,这个词在影视圈实在是太重要了。
想当演员,你要么是帅得很惊艳,比如许凯,天生是老天爷赏饭吃的主儿;要么是丑得“有特点”,比如黄渤,能让人一眼就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但单眼皮、小眼睛的张译,偏偏处于中等,不帅也不丑,是撇在人堆里找不出来的那一种。
看来,没特点的长相实在是帮不了他什么忙。
虽然因为长相,张译被中戏拒之门外,但经过一番努力,他还是被北京战友话剧团学院班录取。
20岁的张译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脸上扬起了笑容,他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毕竟,这也算是在北京这个地方落了脚,离梦想近了那么一点点。
然而,又是因为长相,话剧团的老师嫌张译瘦,脖子长,没有演员品相,并不待见他。
为了取得老师、导演的好感,他什么活儿都干,又是演双簧、又是当报幕员,又是装台卸台,还为领导上司写会议记录、写报告、写晚会串场词。
但,不管张译有多努力、多勤奋,他依然是被“运气”暴击的体无完肤。
每一次演主角的机会,他都能完美错过;好不容易轮上一次,他却因为紧张,看着机会从手中堂而皇之的溜走。
一次,有个导演在喝醉后说了句大实话:“你不能演戏,你演戏就是个死啊!”
这一句简直是当头一棒,敲的张译痛苦不堪。那一刻,他对自己的梦想开始怀疑,那一刻,他的不自信也达到了最高点。难道他真不适合演戏吗?
其实,对于长相,张译有自知之明,上学时就有人嘲笑他是“驴脸”。而他自己也说:“长相是我永远的伤痛,我十几岁就认了。”
然而,面对此起彼伏的长相质疑,张译真会被别人的冷言冷语、好言相劝抑或是“泼冷水”吓退吗?
不会!他选择了用跑龙套来磨炼演技,用演技向一切质疑进行挑战。
于是,为了锻炼演技,张译不停找剧组,在剧团里跑腿、龙套,什么活儿都干,只要是能和表演沾上边。
这个不被幸运之神有一丝半点眷顾的人,选择了硬撑。
硬撑着自己对梦想的那一点坚持,硬撑着自己对别人质疑声的那一点不服,硬撑着比火苗还小的那一点希望,倔强地努力着,坚持不向命运低头。
直到2006年,《士兵突击》正式开拍,张译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长达3000字的请愿书,向康导求来了“史今”班长这个角色。
能得到这个角色,得益于他曾为《士兵突击》话剧版《爱尔纳·突击》做了三年场记工作;
能得到这个角色,得益于他在这十年当兵生涯中,锲而不舍的跑龙套经历;
能得到这个角色,更得益于他这十年来坚持不放弃的付出和等待。
终于,表演生涯一直被运气封印的张译,在自己的28岁,成为一名有戏份的正经演员。而他的演员之路至此也才开始渐渐步入正轨。
面对选择,他用“舍得”去迎接挑战
张译对“运气不好”的这次反杀,为他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未来。
然而,面对机遇,他能把握吗?当然,张译自知这个角色来之不易,一定会好好珍惜。
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
在文工团,张译一直是被认定“演戏是条死路”的人,但他的创作才华却被领导们肯定和重视,还曾提拔他去政治处当干事。
为了能让他继续留在团里当编剧、写报告、写场记、写串场词,领导们下达了一道命令,让张译在一年之内完成三四个小品剧本,就允许他去拍《士兵突击》。
可那个时候,距离《士兵突击》的开拍只剩下不到一个月。张译自知完不了这样的任务,只能二选一,要么转业去拍戏,要么错过《士兵突击》留在团里当编剧。
俗话说,人生最难的是选择。这也是张译第二次面对表演和前途的纠结。
一边是坚持了这么多年,终于看到一点希望的表演事业,一边是待了十年且已如鱼得水的铁饭碗;一边是未来影视圈的复杂和风险,一边是文工团干部的大好前程。这该怎么选?
终于,在辗转反侧、深思熟虑后,张译决定继续朝表演事业的梦想去奔跑。他向团里正式递交了《转业报告》。
为了史今这个角色,张译选择了转业,但谈起这段经历,有着十年军龄的张译并不后悔,他说:
“人在一个特定的年龄、一段特定的时间总归是要穿上军装的,不穿不行。不过,对我来说,继续留在部队,的确会很安稳,但自己的将来,也完全能一望到底。我选择把将来放到一个未知的世界里。”
巧的是,转业报告被批准时,张译正好就在拍史今转业那场戏。而这也成了我们曾经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的哭戏名场面。
那一天,史今班长在退伍前想再看一眼天安门,一开始他在努力克制自己不舍的情感,但到最后实在是情难自禁便嚎啕大哭。这一幕深深打动了许三多,也打动了我们其中的许多观众。
虽然事后张译对这段表演并不满意,他觉得史今在面对离别时,应该只会背着人偷偷抹眼泪,但他却没忍住哭了。张译甚至要求导演又拍了两遍,可是他依旧没做到不让眼泪流下来。
因为,那就是他实实在在面对转业时的真情实感啊!十年了,他有多少心血留在了那个地方,他有多少青春留在了那个地方。他怎么能抑制得住这种当兵生涯的伤离别呢?
所以,这一段至今也是《士兵突击》中最打动人心的其中一幕。
在这一次机遇和选择面前,张译舍了十年的当兵生涯,舍了安稳的大好前程,舍了曾经的战友情,却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得到了导演的认可,为自己的人生打开了演艺事业的大门。
面对机遇,他用敬业再上一层
从“史今班长”之后,张译的机会越来越多,也渐渐打开了戏路。而他也积极地去和各种剧组接洽,努力争取男三、男二,甚至是男一角色。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里,他是恶毒与清醒交织,骂人不带脏字的“小太爷”孟烦了;
在《生死线》里,他是学识几近完美的温和绅士何莫修;
在《兵团岁月》里,他是开朗热情、踌躇满志的小提琴天才乔海洋;
在《雪花那个飘》里,他是爱打抱不平,为人正直仗义,始乱却不弃的大学生赵长天;
他可以是各种军旅剧中一位刚毅、朴素、坚定、勇敢的军人硬汉;
也可以是《北京爱情故事》中那个为钱放弃女友,被骂“渣男”的石小猛;
他可以是《辣妈正传》里常常夹在老婆和老妈之间受夹板气的“小男人”元宝;
也可以是《追凶者也》里那个潜逃多年、做事讲究的夜总会保安董小凤……
直到2015年的电影《亲爱的》,张译饰演一个丢了儿子,却始终坚持着一线希望的大富豪韩德忠,并凭借出色的演技,摘得了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直到2017年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张译因把穷屌丝陈江河最终成长为商业大亨的传奇经历演得深入人心,又拿下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男主角奖、第12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
直到2019年的国庆档,张译又因为诠释了《我和我的祖国》相遇篇中的国防科研工作者高远,和《攀登者》中赤脚爬雪山的英雄曲松林,再次呈现了他无与伦比的“剧抛脸”演技……
张译,终于火了。
这么多年,他一步一步,脚踏实地,靠着自己的用心、敬业和努力来勇敢攀登演艺的高峰。
40多部电视剧、20多部电影,一个个作品下来,张译用精湛的演技塑造了许多鲜活的角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记得拍摄电影《八佰》时,一个镜头竟然让著名导演管虎被深深打动,他眼含热泪,几次忍不住用手掩面啜泣。
面对着靠实力赢来的机遇,张译不骄不躁,依然稳稳地努力着。
取得这么多成绩,是他靠着坚持、靠着毅力、靠着实打实的演技,才到了今天如此耀眼的地步。
在这些成绩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演员的素养和敬业。为了拍出一部好戏,张译可以说是“拼命三郎”。
拍《我的团长我的团》时,张译犯过肩周炎、急性胃炎、胆结石,还要扮“瘸”5个月。最后杀青时,他的两条小腿因长期用力不均,竟然真的“瘸了”,好久才调整过来。
拍《兵团岁月》时,张译直接在零下三十几度的大雪天里洗澡,最后冻得神志不清,被工作人员抬回帐篷取暖。
拍《红海行动》的打戏时,张译不慎骨折,但他依然坚持不用替身,签了一个《放弃治疗的声明》,打着石膏就翻山越岭。
拍《攀登者》时,张译更是光着脚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地里攀爬,双脚冻得通红,生了冻疮,几乎无法走路。
除此之外,为塑造好角色,更符合作品的人物形象,减肥那更是常事儿。比如电影《一秒钟 》,张译不但剃了光头,还减到了110斤;比如《我和我的祖国》,张译吃了半个月黄瓜暴瘦15斤。
这就是一个“戏比天大”的演员的敬业和用心。
因为他的敬业,陈凯歌主动给他加戏,陈可辛称赞他是裹在文艺青年躯壳里的“土豪”,贾樟柯更是评价他是“我要找的张晋生”。
“敬业”,张译,用这个词,让自己的演艺事业又登上了一个台阶。
面对成绩,他用淡定来守护初心
面对这么多的成绩,也许对于许多人来说,一不小心就会膨胀。但张译却是一个能守得住初心的人。
那是在《士兵突击》之后,张译渐渐有了一点小名气。然而,他却很清醒,也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和资源。
他努力地告诫自己不能膨胀,并把《士兵突击》“史今班长”角色的成功,归结在自己的本色出演上。
他说:“我没塑造史今,史今是东北人,我自己本身就是东北人。我没有付出那么多的体力和精力,只是来点挤眉弄眼再来点方言就成了史今,实在占了他很大便宜。”
瞧!多么谦虚、多么淡定、多么低调。正是他的低调,才有了他更好的发展和未来。
纵观整个娱乐圈,有多少帅男靓女刚刚有了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自我膨胀,不是嚣张跋扈,应付拍摄,就是耍大牌摆谱子,结果一段爆红之后,便渐渐消失。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对于《士兵突击》带来的小名气,张译并不承认自己出名了。他向外界表示,谁膨胀了,谁的艺术生命也就到头了。千万别觉得自己是在高处。没起来过,也就不存在摔下去的危险。
这就是冷静淡定的张译。
正如他所说,人生不会永远风光,在平凡的日子里能自娱自乐,要比在人前的风光更有意义。
自娱自乐不是一件难事儿,张译的爱好实在是太多了。
以前除了他热爱的“主业”表演外,他还喜欢录广播剧、写剧本。2004年,他当时写的一篇《文小姐·武将军》的短剧剧本虽然没被团里通过,但却意外发表在了《剧本月刊》上。
现在,工作之余,张译偶尔会看看书、写写字、撸撸猫。
他不但在影视上收获颇丰,在歌曲上、舞台剧上、节目主持上、歌剧上也有作品,甚至还出版了一本《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的书籍。
人常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多面的张译。他幽默、他善良、他执拗、他天真,偶尔他又会深沉的思索。
他把自己多年来在娱乐圈看到的、遇到的、想到的都真实地呈现给了大家。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圈层,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张译。
如今,演绎了近70部影视作品的张译,在自己的41岁年龄,终于迎来了事业的一个小高峰。
但,这只是开始,
这么演技精湛的张译,这么宠辱不惊的张译,
这么努力敬业的张译,这么幽默善良的张译,
未来,还值得更高的山峰。
(本文属于“楼兰娱姐”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还请大家多多关注。)
1.文章《关于张译主演的电视剧大全我想说跑了10年龙套,演了近70部影视剧,41岁的张译大火不是偶然》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关于张译主演的电视剧大全我想说跑了10年龙套,演了近70部影视剧,41岁的张译大火不是偶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