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作用在于帮助人将一个一个零散的经验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自闭症相关书籍的阅读,有助于家长、老师、相关人士加深对自闭症的理解,掌握自闭症相关知识体系。其中一些书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也非常适合想要了解自闭症的社会人士阅读。

一、了解自闭症入门类书籍

《自闭症儿童》

本书从发展的精神病理学的角度切入,将正常发育儿童和患有自闭症的儿童进行比较研究,既能全面了解自闭症的各种特点,又能反过来促进我们对正常发育儿童的再认识。

特别是,西格曼和卡普斯认为,社会理解力的缺失在患病儿童的幼儿时期就已经显现出来,他们探索了这些缺失是如何影响自闭症儿童的一生的。此外,本书还包括了现今对自闭症所采取的干预措施的总结,以及对将来研究方向的设想。

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近距离认识自闭症的窗户。本书详细描述了自闭症给患病儿童在人生各个阶段带来的深远影响。作者玛丽安·西格曼和莉萨·卡普斯综合考虑了现代各项研究取得的成果和临床观察得出的结论,再加上对历史研究数据的分析,对自闭症表现出的失常行为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讨论,为本书奠定了科学和务实的基础。

《我心看世界》

本书作者是世界知名的孤独症人士天宝.格兰丁博士。天宝博士目前就职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生物系,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康复的孤独症人士。

天宝·格兰丁博士在《我心看世界——天宝解析孤独症谱系障碍》中为每一位家长、老师和身在孤独症谱系内的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自闭症世界,努力帮助他们理解每一天都要面对的独特问题。

天宝从她身为成功的孤独症人士的视角,结合大量研究成果,给读者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具体的实施策略和生活实用技巧。

所涉及的内容有:为什么孤独症人群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是怎么思考的?有哪些经济可靠的早期干预项目?感觉敏感问题是怎样影响到学习的?怎样区分因为能力不足造成的行为问题和不良行为问题?怎样理解无语言的孤独症人士?怎样寻找合适的大学和导师?以及替代药物和传统药物的分析,孤独症成人的就业建议,孤独症成因中基因和环境的因素影响等相关内容。

《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

《孤独症孩子希望你知道的十件事(增订版)》的作者是一位孤独症孩子的母亲,她将多年来在养育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以孩子的视角,从感知觉认知、沟通能力、社交思维和互动技能、自我评价和自信心四个主要方面展示如何理解和体会孩子的感受,让我们能从孤独症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改变了我们看待他们种种行为的方式。

这本书语言积极而不煽情,充满了智慧和爱意,值得父母、老师、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以及孩子的所有亲属等读一读。

《这世界唯一的你》

自闭症人士的独特行为被反复误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翻开这本书,你将找到答案!

你从未想象过的,自闭症人士都能做到。

本书是一本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著作,代表了当代自闭症研究和干预的重大转折。作者普瑞桑博士是国际知名的自闭症专家。他认为所谓的自闭症行为不应简单地被看作必须消除的病理表现,而是自闭症人士面对嘈杂混乱的周围世界时采取的应对策略。他主张充分利用儿童的特长,提升他们的能力,并提供系统的支持,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自闭症人士的行为方式,不像一些专业人员几十年来宣称的那样,是毫无规则、偏执怪诞、错乱无序的,而是他们用来适应这个信息超载并且令人恐惧的世界,试图与人沟通的应对策略。

自闭症儿童不是病人,他们所经历的发展阶段,是我们人类都要经历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画地为牢,一味想方设法地“修理”他们。

帮助自闭症人士更好发展的途径是:真切无误地理解他们,并改变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为他们更好地生活和发展,做合格的铺路人和同行者。

《我想飞进天空》

自闭症者的家人朋友从来不敢妄想能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但《我想飞进天空》这本书让这个愿望得以实现。

作者日本男孩东田直树是一个重度自闭症患者,他虽然很难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但是能够通过字母键盘,慢慢拼凑出心中真正想表达的话,解答了许多人对于自闭儿的疑惑。在书中,他以问答的形式,向人们详细讲述了自闭症儿童的内心世界。

东田直树在这本书里的回答既诚恳又带着自嘲,让人惊讶的是,其实他知道自己有些行为跟别人不一样,甚至很奇怪,但是他就是没办法控制;他甚至知道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但是他处之泰然,还能以幽默的态度看待这件事(没错,自闭儿也是有幽默感的!)。即使你周围没有自闭症者,或者你自认为是个“正常人”,这本书里的这些问答仍然会让你深受启发和触动。

《我想飞进天空》为我们与自闭儿的沟通打开了另一扇门,为我们观察这个世界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只要了解自闭症者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就会明白,自闭症的孩子并非没有感受;相反,他们感受非常强烈。他们缺乏的只是一个表达自己的方式。

他们,只是和我们不一样。而他们最愿意看到的就是父母朋友对自己的接纳、理解和陪伴。

二、自闭症干预方法类书籍

《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

立足社会性发展的根本目标,探寻社会性教育的基本规律,构建社会性教育的操作方法,三位一体,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立足家庭生活环境,创设实际问题情景,在解决问题中促进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是本书的又一大特点。

不是为了讲述一个孩子成长的故事,而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获得康复。

孤独症康复教育是一个浩大的课题,我们的实践只是求解这个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孤独症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每个孩子各具特色,我们的研究还只能针对这个群体中的某些类型。

但是,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精髓、核心与最终目标,无论对于何种程度、何种类型的孤独症患者的康复教育,都是如此。区别在于,孩子的程度不同,社会性教育的起点可以不同,实施方式可以不同。形之万变却不离神之根本,只要抓住了社会性教育这条主线,只要尊重教育科学,只要持之以恒,孤独症儿童都可以在自已的水平上获得显著的康复。

《1001个自闭症儿童养育秘诀》

2004年《1001个自闭症儿童养育秘诀》面世,便在自闭症群体及周边群体引起强烈反响,一直受到自闭症教育领域的广泛推崇,荣获《学习杂志》授予的教师精选奖,成为教养自闭儿的必备实用指南。书中给出的秘诀易于上手,建议令人茅塞顿开,教育策略基础实用。

在2010年的增订版中,增补了超过600个经实践验证的有效教育方法,向读者呈现了超过1800个教育技巧,增加了探讨大龄孩子问题的篇幅,更加全面地囊括自闭儿生活可能遇到的问题,深度剖析阿斯伯格征的教育难点,进一步加强成熟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在家庭、校园、社会交流中获得成功。

本书提供了一目了然的解决方案、权威解答以及实战技巧,便于您直接应用于不同发展阶段、学习模式、能力水平的自闭症或阿斯伯格征孩子。

《儿童行为塑造及行为问题矫治》

本书从基本认识出发,从行为获得的角度,以儿童的年龄顺序为线索,就学前、小学和青春期前后几个阶段儿童发展中的主要行为问题的处理进行了介绍,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和帮助。

当然,儿童的行为并非仅仅是看得见的外显行为,也包括外表看不见的内隐行为;儿童的行为塑造也并非仅仅是矫正或消退他们的不良行为,相反,更多的是培养、塑造他们的社会认可的行为。

我们做教师的常常说:学无定则,教无定法,行之有效就是方法。老师的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在对理论、对知识的把握之上的。我希望家长们也要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而非仅仅想着寻找一些拿来就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样,家长们就会找到游刃有余的教育孩子的“灵丹妙药”。

《做看听说——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和沟通能力干预指南》

本书以调研为基础,集综合评估及干预指导为一身,提出了诸多提高社会性和沟通能力的新观点,涵盖了对孤独症的看法以及干预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使内容更为丰满充实。

孤独症儿童社交和沟通能力评估工具由一系列的问卷和勾选表组成,能够帮助教师和家长给孩子建立一份涉及百余种能力、特定目标能力的详细档案。评估工具中的每一项技能都有一张对应的表单,包括了提高社交互动、模仿、独自游戏、团队能力及社会性沟通的干预活动。

通过使用目标活动表单,干预者能够为孤独症学生制订个性化的社会性和交流能力课程表。根据每个学生的个别需要,这些活动可灵活使用,既可以在家进行,也可以在学校进行。

《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

应用行为分析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儿童行为干预的一种方法,受到诸多家长、教师、专业人士以及教育机构、学校的认可。

作者郭延庆医生,长期在临床一线从事儿童行为问题管理与咨询、家长教育和培训,根据多年来在应用行为分析领域的学习和思考,结合实践经验和临床体会,在本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应用行为分析的理论及应用。

本书原理篇对应用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系统、通俗的解释,并配以临床案例说明每个原理的具体应用;管理篇则涵盖从预防行为问题到出现行为问题后的管理,说理明白,举例生动。另外,还收录了作者的部分杂文,以行为管理和儿童教育训练为主题,作为全书的补充和点缀。

本书特别适合家长、教师学习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儿童出现的各种行为问题,更适合心理、教育和儿童精神卫生等相关专业人士深入了解应用行为分析的原理及应用。

《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及行为治疗课程》

本书详细介绍了应用行为分析(ABA)的基本原理和程序。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总结应用行为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供了具体的行为训练课程与教学案例。

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适用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训练,是家长、教师、训练师及特殊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必备的参考读物。

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集中讨论了密集行为治疗的方法,第三章讨论了强化问题,第四章至第七章运用强化原理,分析了孤独症儿童的破坏性行为和自我刺激行为的成因及解决方法,第八章至第十二章分别讨论了如何运用强化原理培养孤独症儿童在睡眠、大小便、饮食、游戏和社交方面的适应性行为。

本书既适用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也适用于其他发展性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既适用于正式的结构化行为训练,也适用于较为生活化的行为训练;既可为孤独症康复训练的专业人士所采用,也可为一般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和教师所采用。

《语言行为方法——如何教育孤独症和相关障碍儿童》

语言障碍是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核心症状,直接影响智力和社会行为等其他重要技能的发展。及早开始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进行有效沟通技能的干预,对其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玛丽·林奇·巴伯拉、特蕾西·拉斯穆森在《语言行为方法(如何教育孤独症和相关障碍儿童)》中以孤独症儿童母亲的独特视角,以认证行为分析师的身份,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语言行为方法,并结合有效的语言干预计划,完整地呈现了语言行为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自闭症儿童社交游戏训练》

这本书是写给拥有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年幼孩子的家长。它是作为“IMPACT计划”父母训练程序的一个部分。IMPACT代表IMPROVINGPARENTS AS COMMUNICATIONTEACHERS,即让父母成为孩子的老师,从而教会孩子们沟通。

这本书中所介绍的技术将帮助你通过日常事务和活动来教导孩子社会交往技能。这些技术是“循证”的,这意味着它们已经经过研究检验,并被发现能够有效地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习。其中的大多数技术为学校老师或其他治疗自闭症儿童的专家所用。

《ABA改变孤独症》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有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就意味着一场巨大灾难的降临。因为孤独症的康复,目前还没有药物可以依赖。唯一有效的是高强度高密度的康复训练。

ABA的全称是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译为应用行为分析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ABA改变孤独症》是杜佳楣老师以自己训练煊煊及其他孤独症儿童的实践经历为基础,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总结而成的一本书。其中深入浅出的讲解了ABA的三段论对康复训练的指导意义,系统地介绍了ABA的三大基本原理,针对性地介绍了ABA行为改变技术的具体运用方法。

本书可以帮助更多的家长真正的了解到ABA,从而孤独症的康复训练中更好地运用ABA。

《孤独症社会融合教育》

甄岳来的女儿1985年出生,患孤独症。他们运用社会性教育的方法,对女儿进行了长达20年的家庭教育训练,使女儿获得了成功的康复,女儿2008年大学毕业后就业,基本实现了社会生活自立。

这一成功个案成为鼓舞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巨大力量和学习榜样。

他们依据20年的孤独症康复教育理论研究和康复教育实践经验,探索出的中国化的“孤独症社会融合教育”之路,造福于中国的孤独症儿童。

《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丹佛模式》

早期干预丹佛模式(EARLY START DENVER MODEL, ESDM)是由美国加州大学MIND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SALLY ROGERS和“孤独症之声”的首席科学家GERALDINE DAWSON共同开发的早期综合性行为干预方法。

该模式建立在丹佛模式(DM)、关键反应训练(PRT)和应用行为分析(ABA)的理论基础上,融合了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和应用行为分析的教学实践。

本书是该模式在家庭环境中的应用,家长作为干预团队中的成员之一,直接参与整个干预过程的评价和实施,通过日常活动促进孩子的参与、学习和沟通能力,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实例供家长参考。

三、自闭症专家书籍

《地板时光——如何帮助孤独症及相关障碍儿童沟通与思考》

斯坦利·格林斯潘(STANLEY I. GREENSPAN)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及实践,以“通过儿童与生俱来的兴趣来教授基本能力”的理念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发展、个体差异和人际关系的模式,简称DIR模式,也经常被称为“地板时光”.

本书详细介绍DIR方法的内涵,描述何为DIR/地板时光方法、如何进入孩子的世界并把他们带入一个充满关联、交流和思考的共享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此类儿童的发展前景。

《特殊需要儿童智力和情绪发展指南》

本书首先介绍了如何透过特殊需要儿童身上的诊断“标签”,分析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包括孩子在成长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其次,详细说明了帮助孩子掌握核心发展里程碑,并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具体方法。

书中详细介绍了格林斯潘博士开发的“地板时光”方法——家长和临床医师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帮助儿童逐渐攀登发展阶梯,并掌握之前认为特殊需要儿童无法实现的创造性和抽象性思维。

书中提供了大量翔实的案例,深刻反映了特殊需要儿童家庭所普遍面临的压力,以及各个家庭采用有效方法后对孩子以及整个家庭带来的积极影响。

《孤独症大脑:对孤独症谱系的思考》

在书中,天宝介绍了孤独症领域神经影像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对她的大脑扫描结果的分析,连接起大脑科学研究和谱系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

她带领我们去会见这个领域著名的科学家和孤独症患者,探索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天宝也着重强调了长期以来被忽 略的感知觉问题,以及如何抛开泛泛的诊断标签,着眼于特定的孤独症特征进行疗育。

最激励人心的是,她认为在教育孤独症谱系儿童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于他们的 缺陷,还要利用科学成果去发现他们长期被忽略的优势,用新的眼光开发出他们为社会做出独特贡献的能力。

从就业于硅谷的阿斯伯格成年人到无口语的严重孤独症儿童,天宝深刻了解“谱系”这个词代表的真正含义。这本书来自这个领域最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声音,值得每一位关注孤独症谱系的人阅读。

《社交潜规则》

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士的核心障碍之一是社会交往问题。作为能够独立生活,拥有成功职业和良好社会地位的孤独症谱系成年人,天宝.格兰丁和肖恩·巴伦都有着曲折的成长经历,他们在与普通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断收集信息,总结经验,从各自的经历中提炼出关于社会交往的一些潜规则。

两位作者根据不同的主题分别写作,书中提到的十条社交潜规则不仅适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士,也适用于普通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有助于家长、教师、咨询师、医生、社会工作者、研究人员等能够在站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士的视角,更好地理解和帮助他们。

四、自闭症家长的教养类书籍

《让我听见你的声音》

同一个家庭诊断出两个子女都有孤独症的概率极低,但凯瑟琳莫里斯和她的家庭却遭遇了这个人生不幸。

两个孩子先后被诊断为孤独症,在陷于绝境之际,凯瑟琳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坚持查阅文献,四处寻找相关资源,终于以行为干预的方式帮助一双儿女走出孤独。

被誉为孤独症康复领域家长必读的“圣经”,感动亿万读者,也给无数身陷绝望的家长带来希望。

《拯救威利–一个父亲为自闭症儿子创造的多彩人生》

来自北京,在美国生活30年的美籍华裔人士彭灼 西,用15年的时间,通过独特的办法,将被判为终生无法与人正常沟通、交流的自闭症儿子威利,训练成会弹 钢琴、会拉大提琴,可以参加青年交响乐团演奏,可 以开车、做饭、洗碗、洗衣,并独立参与社会工作的人。

该书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和大量丰富的细节 ,生动地记叙了彭灼西陪伴儿子走过的艰辛历程,以 及获得的极大成功,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正常儿童教育提供了足资借鉴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本书除了可以让那些深陷人生苦境的自闭症孩子家长看到希望,更可以让他们学到诸多培养、训练自闭症孩子的有效方法。

《凯丽的心声:突破自闭症》

两岁的凯丽被诊断患有重度自闭症以及语言障碍,医生断言凯丽的智商将永远达不到同龄人应有的水平。在过去的几年中,凯丽的情况也确实如此。

然而,在生命进入第十个年头的时候,凯丽竟然有了一个奇迹般的突破。在与治疗师的配合下,有一天,凯丽突然跑到笔记本电脑前打出了“求救 牙齿 疼痛”这几个词,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尽管凯丽依然在自闭症所有症状的折磨下生活,但是现在她已经能够在电脑上与家人进行规律、幽默又有深度的交流了。

如今,凯丽在互联网上已经拥有了成千上万的粉丝。在本书中,她的父亲阿瑟·弗莱希曼将凯丽自己的文字融入了整个故事,向世人展示了他这个不可思议的女儿。

这是揭示自闭症家庭所面临的生活挑战的第一手资料,在一位找到了自己声音和使命的年轻女孩儿的陪伴下,带读者进入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我把自闭症儿子养育成天才》

这是一本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励志类图书。

克里斯汀·巴奈特和丈夫迈克以及她的孩子们一起住在印第安纳州。她的儿子杰克是个自闭症儿童。但在克里斯汀·巴奈特的坚持和艰苦训练下,最终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谨以此书献给每天都在变不可能为可能的迈克,这是克里斯汀·巴奈特的一句话,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祝愿。

《蜗牛不放弃》

《蜗牛不放弃》围绕国内孤独症儿童家庭在就医、教育、情感纠葛、社会接纳等方面的种种遭遇,着重讲述了包括作者一家在内七个孤独症患者家庭生活的故事,共涉及十多个家庭的三十几位被采访者。以全景纪实的形式展现了孤独症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

书中所有的插图都是孤独症孩子们的作品,而书名则由作者的儿子——一位七岁的孤独症男孩题写。这些孩子不是天才,也不是“废人”,而是在不幸的命运中努力成长的蜗牛宝贝。

《与自闭症儿子同行1》

四十年,一位母亲,用智慧开启自闭症儿子的心灵四十年,一个儿子,用努力和自立回报母亲的付出。

明石洋子是一位年过六旬的母亲,在近四十年的养育自闭症儿子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感悟。她在《与自闭症儿子同行》系列之一《原汁原味的育儿》中展现了在家庭中、在社区中如何培养自闭症儿童与人交往,如何帮助自闭症儿童形成自立意识及自立能力的过程,对家长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念非常有帮助。

《爸爸爱喜禾》

我只要看到喜禾就很幸福——因为他是我儿子,和自闭症无关 。

当蔡春猪把《给儿子的一封信》贴到博客里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这封信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这封信被浏览十万余次,被感动转发及评论数万条。

在儿子喜禾被确诊为“自闭症”之后,老蔡在微博中以自强不残、爱开玩笑的喜禾爸爸形象,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戏剧性的细节场景,小心翼翼地绕开了悲剧的漩涡,展现出来的是笑中带泪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书以老蔡在微博中的精华摘录为主体,“英雄句短?父亲篇”收录了老蔡在得知儿子患自闭症后创作的几百条微博;“一个父亲的猜想?喜禾篇”以关键词的形式模拟儿子喜禾的语气看亲人、看家庭、看世界,角度独特,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折射出特殊家庭的特殊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