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身边有哪些好人好事令你感动?市文明办说,2018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评选活动已进入网上投票评选阶段。2月19日0:00起至2月26日0:00期间,市民可登陆上海文明网进行投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此次评选共有30个候选人,每位小伙伴一天可投10票。得票情况将作为重要评选依据,最终评出10名“2018年度上海市十佳好人好事”和20名“提名奖”。欢迎大家积极投票!具体事迹详见↓

狂奔200米 80后纪检干部寒冬冰湖勇救人

韩平,男,198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浦东新区纪委监委宣传部主任科员。2018年12月9日下午3点10分左右,韩平在高东镇生态园踢球,中场休息时,韩平听到远处有人呼救,原来是一名女子因故落入冰冷的湖中,他第一时间跑向出事地点,发现落水女子脸朝下趴在水面一动不动,已经失去知觉。在此危急时刻,韩平不顾自我安危第一个跳入湖中救人。随后,高东镇徐路村村委会主任李雄伟和一位路过的白领何锐也先后跳入湖中参加营救,在岸边众人的协助下,三人最终合力将落水女子营救上岸并送往医院,最终落水女子脱离生命危险。(浦东新区文明办选送)

双目失明的老师让盲者“看见”电影

韩颖,女,1980年4月出生,上海光影之声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中心主任。韩颖曾是名教师,后却因病双目失明。韩颖不向命运低头,刻苦学习,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取得了双学士学位。荣获“全国自强模范”“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韩颖感恩残疾后受到的关爱,决心学以致用回馈社会,并于2016年创立了公益机构“上海光影之声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中心”。在残联的指导下,韩颖携手各界志愿者,通过解说词撰稿、配音合成,为广大看不见或看不清银幕的视障观众制作无障碍电影,为丰富广大残障人士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积极贡献。

一部普通影片成为无障碍电影,制作需耗时百余小时,解说文稿上万字,全盲的韩颖本着不凡的毅力和责任心,克服各种困难,借助读屏软件,依靠耳朵操作电脑,实现审稿审片,学以致用,亲身参与每一部无障碍电影的制作。到目前为止,韩颖带领“光影之声”团队推出无障碍电影作品超过160部,解说词创作超过两百万字。这些作品或是通过数字渠道进入社区,或是走进影院——为光影赋予声音!(徐汇区文明办选送)

暖心之家让垃圾分类更贴心

“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目前已有49名志愿者加入,包括38名党员和11名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室以“为民服务,增强党群关系”为工作宗旨,积极弘扬“垃圾分类我先行”的志愿精神,为垃圾分类工作而努力。

一开始有的居民不理解、不支持垃圾分类工作,但工作室坚持“带着大家干、干给大家看,然后和大家一起干”。渐渐的,居民理解了垃圾分类的意义,越来越多“夫妻档”“母女档”“老少档”甚至一家四口成为了志愿者。小区垃圾厢房旁放置着一台绿色账户自助兑换机,居民可以用垃圾分类“挣”来的积分兑换生活日用品。然而,对于上了年纪的阿姨爷叔来说,要“扫”清楚小小的二维码不容易。工作室设计了一款小型支架,如今已发展到了3.0版本———支架为绿色账户卡和手机摄像头预留了相应的位置,人们只要把手机直接放在支架上,轻轻点击手机上的扫码键,就可以自动对焦。

如今,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的支持率由最初的30%上升到现在的99%,垃圾可回收率、垃圾减量率、投放准确率稳步提高,垃圾日均减量达到近55%,小区环境变美了。(长宁区文明办选送)

“马路天使”手握扫把13年 做精这份“苦差事”

成慧,女,197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普陀城投公司下属普环实业有限公司陈扣娣劳模班班长。成慧2005年加入普环公司,担任区政府保洁员,因踏实肯干、工作优秀,2009年被调到一分公司陈扣娣班组,以三十多岁的年龄接过了老班长陈扣娣的担子,主管有着50多名成员的精英队伍。她所在的班组负责着宜川、甘泉地区3座垃圾压缩站、6座公厕、18条道路和沿线147只废物箱的保洁与管理,有着人流量大、商业网点多、公交站点多、持续产生垃圾的时间段长的特点,经过实践积累,她总结创新推出“八大保洁作业法”,其中“上门收集作业法”是针对沿街商铺随意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而制定的,本着“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不怕吃闭门羹”的决心,一次次上门和业主敲定上门收集时间,减少了沿街商铺门前垃圾成堆的状况、缩短垃圾滞留时间,这种办法逐步在普陀其他地区铺开实现。2017年普陀区创城固卫的关键阶段,她带领班组强化标准、调整作息,每天凌晨三点半全部到班,一直清扫到晚上九、十点钟,出色完成了路面环境保障任务。她还带领班组成员利用休息时间到社区里参加家园整治行动、到附近敬老院帮老人清理房间、组织骨干到学校开设讲座,传递劳模精神、推广垃圾分类。(普陀区文明办选送)

14年免费午餐热腾腾 14年困难孤老心暖暖

俞迎春,男,1974年1月出生,静安区新旺美食林餐饮公司总经理。他心地善良,是火遍全国的临汾最牛“外卖小哥”,自费为老人提供“免费午餐”。作为一名餐饮创业者,十四年来,他用爱心和坚持服务临汾社区困难老人群体。2004年起,每逢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俞迎春就请孤老们来饭店吃团圆饭,让他们过个快乐、祥和的节日。2014年,他看到老人死在家中无人知、“悬空老人”下楼买菜难的新闻,心痛不已,觉得一餐饭解决不了困难老人的吃饭难问题,遂决定送餐上门,每日为5名困难老人提供“免费的午餐”。一段段送餐路,从严寒到酷暑,风雨无阻,换来了社区困难老人们晚年的四季如春,架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家住景凤路403弄8号的张阿姨,腿上有疾,已经8年多没有下楼,俞迎春为她送餐半年多,张阿姨不仅坚持让其弟代为下楼送锦旗感谢他,甚至把家中钥匙交给他。这是何等的信任与交心!一份饭菜,日常探视,看似简单,却搭起了老人温饱安全的屏障。(静安区文明办选送)

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嘉兴路街道在2015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和绿色账户后,辖区内一批热心社区公益、注重绿色环保理念的青年积极响应,以身作则,依托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成立垃圾分类青年志愿者团队,致力于垃圾分类理念、知识的宣传引导。

这支志愿者团队由机关事业、居民区、“两新”组织、区域化党建、团建单位和社会组织的优秀青年组成,从培养居民的理念、习惯和行为入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推广。他们整合利用自身资源,设计相关海报、宣传册,开展垃圾分类礼品兑换、“瓶子菜园”、“变废为宝”等创意环保主题活动,提升垃圾分类知晓率。他们招募社区居民组建垃圾分类骨干志愿者队伍,自发编写适应居民区实际的《生活垃圾分类手册》,建立能力培训和长效管理制度。同时,不定期召开讨论会,集思广益、分享经验,充分利用辖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志愿者等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不少社区居民在他们带动下参与到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中,垃圾分类逐步成为更多居民的行为自觉和生活习惯,做到“愿分、会分”。(虹口区文明办选送)

上海“卖菜书记”带着贵州乡亲脱贫困

周灵,男,197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杨浦区商务委副主任、上海市第二批援黔干部,2016年7月开始至今挂任贵州省遵义市道真自治县委副书记。在援黔期间,紧紧围绕贫困户增收目标,通过党建引领发展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按照“产销对接、以销促产”的工作思路,先找市场、后做品牌、再立标准、倒逼生产。在基地建设、产品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主体培育等方面,针对农村基层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和提高贫困户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带动当地蔬菜产业实现从小到大、从散到聚、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引领了当地产业扶贫新模式,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大上海来的卖菜书记”,并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提名。

在他的带领下,道真发展蔬菜14万亩,建成蔬菜产业示范带7条;建立完善了“县统筹、镇对接、村生产”的产业发展模式;培育了“1+14+83”的产业发展主体,并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其中实现增收目标。自2017年5月以来,销售商品蔬菜1000余吨,带动贫困群众增收300余万元。同时,他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牵头爱心组织和个人开展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26次,捐赠资金900余万元。(杨浦区文明办选送)

起火面包车冲上人行道 他们向前冲……

马孝,男,1989年2月出生,上海星巴克咖啡经营有限公司人民公园店员工;俞丰华,男,1983年12月出生,金信数码有限公司员工(原上海星巴克咖啡经营有限公司人民公园店员工)。2018年2月2日上午8时57分,一辆面包车行驶至南京西路、新昌路路口时车内起火,失控冲上人行道。当时正在星巴克人民公园店上班的马孝和俞丰华,闻讯后立即冲出门去。发现车辆有明火后,他们迅速从店内取出灭火器,向车内明火喷射。在危急关头,马孝和俞丰华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正是因为他们勇敢及时的救援,为消防部门赢得了2分钟宝贵的救援时间。

马孝和俞丰华看似“下意识”的举动,既是自身素质的体现,也是平时训练的结果。2018年,马孝和俞丰华荣登11月“中国好人榜”;荣获“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荣誉称号。(黄浦区文明办选送)

社区“健康守门人”22年诊治居民4000多

顾昊,男,197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家庭医生。作为一名家庭医生,顾昊先后荣获上海市首届“仁心”医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博爱”奖章、上海市第二届“十佳家庭医生”等称号;2018年,“顾昊家庭医生工作室”团队被国家卫健委授予“全国优秀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称号。

他22年扎根社区,始终胸怀病患冷暖,以自身的点滴努力,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健康守门人”。在他管辖的3个小区共4000名居民中,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70%。他还开通了“顾大夫”微信号,每天下班后都要翻阅居民们的留言,回答他们的问题。随着“顾昊家庭医生工作室”团队的成立,他又带领团队努力在探索新型家庭医生管理模式中先行先试。顾昊还是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并于2014年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他人重新点燃了生命的希望。(闵行区文明办选送)

垃圾分类小卫士 文明新风我践行

杜鑫磊,男,2010年10月出生,上海市吴淞实验学校学生。杜鑫磊原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父母虽然都是普通工人,收入不高,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但2017年10月,杜鑫磊的母亲因病成为植物人,并于2018年12月病故。在母亲生病期间和病故后,居委和社会给予了杜鑫磊一家热情的关怀和极大的帮助,使他决定用实际行动感恩和回报社会,他成了照顾妈妈和奶奶做家务的小帮手,他还用自己“绿色账户”里的积分为家里兑换添置了不少生活用品。

2017年5月,杜鑫磊在小区里从宝山海淞环卫公司“黄马夹”李哥哥的手上拿到了一张垃圾分类宣传单,学习起了“垃圾分类”知识。从那一刻起,他认识到了垃圾分类对于保护我们美好家园的重要意义和好处,并暗自下定决心:当一名“垃圾分类小卫士”。于是,他主动与小区内的“黄马夹”结了对,每天倒垃圾时遇到分不清的垃圾,他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向“黄马夹”哥哥咨询。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下来,他俨然成了垃圾分类的“小专家”。每天早晨上学前,他总会风雨无阻地带着在家自己分好的两袋干湿垃圾,到小区里的试点垃圾箱房投放垃圾,“刷卡签到”一转眼已经坚持了近2年。(宝山区文明办选送)

不离不弃 好妻子守护瘫痪丈夫21年

唐建英,女,1955年12月出生,退休职工。唐建英原本有一个温馨、和谐、美满的家庭。1997年8月丈夫赵金兴的一场车祸让一个柔弱的女子从此扛起了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丈夫第三、四节脊髓骨压迫中枢神经,终身瘫痪,常年需要专人守护。整整21年,守护丈夫几乎成为她生命的全部,丈夫的生命在她一次次的“不抛弃,不放弃”中得以延续。

2000年盛夏,丈夫40度高烧住院,唐建英也积劳成疾,患了重病必须住院开刀。丈夫的病危通知书一张张地下发,为了让丈夫挺过去、好起来,她在自己动完手术后的第三天,便不顾自己身上的病痛,起身帮丈夫更换尿布,清理便溺物,消毒换纱布。丈夫长期卧床,平时都靠她按摩、翻身帮助运动。2006年9月,丈夫突然又大小便阻塞,高烧不退,经诊断患了膀胱、肾、尿道结石及糖尿病等并发症。医生对她说:“赵金兴血糖高达27,不能开刀。”死亡判决书又一次下达了。但她仍不愿放弃,降血糖、再手术。丈夫整整8天昏迷不醒,她也整整8天没能好好合过眼,为他消毒、清洗伤口、物理降温,又一次把丈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嘉定区文明办选送)

“草根校长”35年扎根农村 甘当孩子们的好“张爸”

张斯恒,男,196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廊下中学校长。他敬业奉献,援过疆,救过灾,支过教,被新疆、四川、上海的等地的师生们称为“张爸”,为未成年人筑就美好梦想,为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农村教育事业呕心沥血。

他是全国先进,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名“草根”教师。他自掏腰包,奖励优秀教师,为忙于工作的外地教师购买来回机票;10年来,资助贫困生达五万元。每年除夕,30位贫困生都会收到“张爸”的压岁红包。他的学生们评他为“最牛教师”,他的同事们称他是“疯校长”,而周围的百姓们感叹“这是用生命在工作的张爸”。更可贵的是,无论他在哪里,无论他的身份如何变化,他始终坚持每周上一节示范课。他的每一堂课都让人们感受到大爱的情怀、知识的力量和精湛的教学艺术。

他以校为家,在学校附近租住民房,平时只是在周六返回200里外的家,而周日又要匆匆赶回学校。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做好事。他自愿扎根乡村,一干就是35年。(金山区文明办选送)

21年养育聋哑孤儿 五好家庭诠释凡人大爱

平水美,女,1950年8月出生,松江区江中小区居民。22年前,平妈妈看到了一条关于市民可以领养孤儿的消息,心地善良的她产生了领养孤儿的念头,并且第一个报了名。当时申报领养的家庭有200多户,而可以被领养的孤儿只有5位,这对于家住郊区生活并不富裕的平水美家庭来说实现愿望的可能性不大。但正是她的那份爱心,那片诚意,使她被批准首批领养孤儿。于是,患有先天性耳聋的孤儿唐易酥成了她的第二个女儿。

为了照顾好易酥,平水美毅然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放弃了一切娱乐活动,全身心地照顾这个内向、脆弱的孩子。她自学手语,边学边教易酥,每天和小女儿“说话”成了她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在她的不懈坚持下,易酥学会了用手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情,学会看懂亲人“说话”所表达的内容,性格也逐渐开朗活泼。(松江区文明办选送)

山区贫困儿童就是她最“亲爱的小孩”

费叶青,女,198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青浦区赵巷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计员。为了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2013年开始,费叶青多次带儿子走进四川、贵州的贫困山区,感受山区小伙伴们恶劣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并资助数名贫困儿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随后受到触动的费叶青便积极投入公益事业,加入随手公益,每周去志愿者之家分类整理、打包衣物,分装及清点书包、图书,为山区的孩子们送去各类暖心物资,受益孩子达到4万多人次;自费送教下乡活动,最近到过江苏徐州地区,最远去过云南怒江边,把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朋友也参与到了公益活动中,她先后与赵巷镇妇联合作组织的“全城热益”大型义卖活动,共募集逾14235元善款;与赵巷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工委联合成立“天使织爱”爱心妈妈志愿者服务队,有超过30多位爱心妈妈自愿报名,为青海西藏等地区的孩子们编织帽子、围巾和手套。(青浦区文明办选送)

退休医生一诺千金 “春江小屋”20多年为民义诊

顾春江,男,1948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春江健康小屋”创始人。顾春江是奉贤区中心医院退休医生,也是区内有名的神经内科专家。从1997年开始,他坚持每月为社区居民免费义诊,至今已有22个年头。

他是居民们的“健康顾问”,也是大家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他大病住院卧床2月仍心系患者,稍有好转即返回“小屋”,这也是他22年中唯一缺席义诊的2次。至今,居民中仍传颂着他半夜背99岁高龄老人下5楼就医、钻进床下用背顶着床板方便医生救治病人等故事。“春江健康小屋”在居民的口碑中孕育而生,这个名字包含了居民对顾医生的尊敬和感激。

他说,“我72岁了,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而越来越多的“顾春江们”也在传承这份志愿精神,让约定延续,让奉献继续。在他的带领下,“春江健康小屋”志愿者达到23人,辐射小区6个,服务项目10余个,累计接诊居民4.5万余人次,不少疾病得以早发现、早治疗,许多慢性病患者得到了更好的养护。(奉贤区文明办选送)

三十载坚守海岛 书医者厚德人生

孙英,女,195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崇明区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生。孙英作为“中国超声医学会委员”“中国超声工程学会永久会员”,是崇明远近闻名的超声专家。提起孙英,许多同行、专家、病人赞语频频,深深为其精湛的技术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折服。崇明区第三人民医院地处海岛西部,医疗设备简陋,条件艰苦,技术力量薄弱。面对现状,孙英医生拒绝了工作条件优越、待遇优厚的三级医院的聘请,她说:“这里的百姓更需要我。”凭着对卫生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她刻苦专研,苦练技术,一双妙手神眼坚守在医疗基层的前沿。如今,已过退休年龄的她,还长期坚持学习、随访病人,总结积累经验,认真培养超声科的接班人,把一片真情融入了自己热爱的超声事业。她总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我修的是医者仁心仁术。”“孙英是咱们病人的贴心人,我就相信她”,病人的这句肺腑之言,是人民群众对孙英医生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崇明区文明办选送)

接待保障全方位 让世界点赞进博会

中旅国际会奖中心目前共有24位员工,近年来荣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岗”“五四奖章集体”和“上海市会议经营与服务达标机构”等荣誉。在首届进博会期间,为新闻办媒体团4100人的接待和“虹桥国际财经媒体和智库论坛”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服务,受到主办方的高度评价,体现了专业服务的优秀形象。

会奖中心一直坚持“专业服务,精益求精”,展会期间他们上下齐心,全力以赴,以最佳状态连续10天,奋战在7家指定宾馆和5大机场站点,分别负责现场2400人咨询注册、发送班车4250人次,安排121人次提供来回机场接送服务,专业服务实现零差错。他们不辞辛苦,忘我工作,涌现出许多顾大局、坚守岗位、充满正能量的好人好事。吴敏同志不顾小家一心扑在工作,在自己体力完全透支的情况下坚守岗位,连续十天十夜在酒店提供24小时现场服务。顾萍萍同志始终任劳任怨,面对极其艰巨的时间挑战,在不到16个小时内完成700本论坛会议手册的制作印刷,顾不上休息连夜送达会场,受到在场所有人员热烈的掌声。(国资系统选送)

90后捐献“熊猫血”延续生的希望

徐千雅,女,1994年6月出生,共青团员,工商银行人民广场支行客服经理。2012年,18岁的徐千雅送给自己一份极具意义的成年礼物:红彤彤的无偿献血证,并得知自己的血型为稀有的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这份成年礼物让她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奉献的延续:点滴的大爱累计。随后的六年里,徐千雅始终坚信“每人点滴,凝聚大爱”,积极向身边的人讲解、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并曾担任红十字会第九分会的会长。2017年还用两小时的坚韧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血小板捐赠。

不变的信念:坚持的带伤工作。徐千雅极强的责任心更体现在点滴工作中。去年9月她的左脚趾骨折,医生要求在家休息一个月,然而一心想着工作的她在第二周就坚持回到工作岗位。(金融系统选送)

十年如一日为脑瘫患儿送教上门

吴泽平,男,199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刑侦支队七队民警。2008年至今,吴泽平自初中开始就参加了“为脑瘫患儿送教上门”的活动。11年来,他始终坚持每周末到脑瘫患儿焱焱家中送教上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从未中断过、未放弃过对焱焱的送教与帮助。其间,吴泽平累计开展送教活动近700个课时,他和焱焱之间建立了如同亲人般的情谊。在他的努力下,焱焱的视力、身体机能及说话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他的坚持与爱心感动了焱焱的妈妈,也感动了周边的邻居。在2014年,吴泽平荣获年度“感动宝山人物”称号。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说道:“只要自己有时间,能跑得动,我的志愿者之路将一直走下去。” (市公安局选送)

情系边远贫困地区 用教育改变人生

章浩,男,1967年5月出生,民革,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项目经理。在我们身边,有一位常年热心公益、投身慈善、奉献爱心的好人–章浩。他是中国通号上海工程局集团上海分公司项目经理。

他不是大老板或企业家,在国企担任工程师的他只是普通工薪阶层。多年以来,他心系民族贫困地区,关心边疆教育发展,倾注无限关爱之心,坚持向云南等地学校捐款捐物达30余万元,为对口支援边远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建交系统选送)

九旬老教师心系贫困生 数十年捐助50多万元

陈冠琴,女,192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离休干部。陈冠琴同志几十年来捐资助学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人虽离休了,但思想不能离休,党员形象不能褪色,要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多作奉献。”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从90年代初她就和希望小学学生结对救助,还资助原轻专的学生。2002年原轻专搬迁后,她又到社区持续奉献爱心。10年前,冠琴同志了解到河南黎阳高中生贫困但好学的情况,甚为感动,汇出1.2万元给予资助。陈冠琴同志曾慷慨解囊5千元,帮助因车祸失去双亲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一名新生。汶川地震发生后,她交纳了4千元特殊党费,并牵头筹集善款2万余元。

2011年至2014年,冠琴同志资助多名贫困学生,直至他们完成学业。2016年初,陈冠琴再次资助10位贫困大学生共4.8万元,直到学生毕业。(教卫系统选送)

“铁人医生”似“亲人” 20年拨云除翳送光明

赵培泉,男,196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主任。他是同行眼中的“铁人”医生,更是患者心中的“亲人”。赵培泉从医近三十年时间里,披星戴月,悬壶济世,从零开始创建了完整的小儿眼病专科体系,使新华医院眼科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小儿眼病诊治中心之一。他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仍以志愿者身份,二十年如一日,利用休息时间,坚持每年都进行慈善复明手术。

赵培泉坚持每年参加西藏、新疆、青海等边远贫困地区慈善复明手术活动。16次慈善复明活动中,赵培泉历任团队的核心手术医师,其中有7次身处4000多米以上的高原,氧饱和度一度低至70%,他坚持克服高原反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复明手术,以实现边远贫困地区的患者重见光明的梦想。(教卫系统选送)

义捐助学 捐献遗体……老党员让爱流淌到生命尽头

王英忠,男,1931年7月出生,2018年12月去世,中共党员,上海市司法局原副处级退休干部。“在生命终结时能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最后一点事,值!”,逝后王英忠将遗体捐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病重期间,听说他注射的白蛋白缺货,他恳求医生和他的家人给他停药,不要和更需要的人争抢资源。

自1991年从上海市司法局法制宣传处退休后,他一心想着还能为党、为社会做些什么。20多年来,他不间断地为贫困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的灾区、贫困学生、困难家庭,以邮寄、亲自上门递交形式向市慈善资金会、市红十字会、受助对象捐款。他连续五年每年向贫困学生资助2500元,坚持每月到居民区慈善工作站捐款100元,常年认领绿化树木。王英忠同志一大堆捐款证书中,有2005年6月向市闵行区红十字捐款1000元给贫困地区,2008年6月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1200元救助汶川地震灾区,7月又通过儿子向单位组织自愿交纳1000元“特殊党费”。(市司法局选送)

吹响公益集结号 脱贫攻坚齐助力

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我们在行动》栏目组发起并制作了一档公益扶贫节目。在两季的节目中,栏目组走进深度贫困地区,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以及各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通过整合媒体、企业家、明星的资源与优势为贫困村民寻找脱贫致富的新路径。节目重点聚焦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以“访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激发内生原动力,让公益大使和当地村民发挥主体性来为产品的生产、销售出谋划策。节目也成功开创了中国电视公益扶贫的新模式,为广播电视系统的脱贫攻坚宣传工作提供了一个好的样本。

《我们在行动》两季历经11站,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主持人兼制片人、总导演陈蓉与王宝强、钟汉良、聂远、蔡国庆、郭涛、任贤齐、胡静、胡杏儿、林永健、王迅、冯仑、潘石屹等45位演艺明星、企业家担任公益大使,零片酬加盟。第一季为六个扶贫村落创造了1460万元的市场销售额;第二季(前八集)播出至今,节目现场发布会下单以及线上商城总销售额已达1240万,给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村民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宣传系统选送)

10年用音乐敲开“星星孩子”的“心门”

曹鹏,男,192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离休干部。1944年参加革命新四军,194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留学,是新中国指挥界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2005年,曹鹏创办首个非职业的上海城市交响乐团。乐团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向大众敞开音乐艺术的大门。2008年,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与上海曹鹏音乐中心成立了“天使知音沙龙”——关爱自闭症的项目。他率领城交200多名青年志愿者,组成慈善义工队,坚持十年,为自闭症患儿服务。

连续6年学雷锋日曹鹏先生都亲自带领志愿者和沙龙孩子们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众仁敬老院举办“用音乐和爱回报社会”演出。(宣传系统选送)

真情扶助跨越沪滇 从小“蹲”着的哈尼族女孩站起来了

哈尼族女孩李瑶芬今年7岁,是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托牛小学一年级学生,因腿部有病从小蜷曲,只能蹲着走路,平时全靠老师同学背着才能上学。2018年6月前,上海一位志愿者在云南助学时遇到了她,苦于无法接到上海治疗,当时联系到晚报微信公众号新民法谭,新民晚报的编辑记者邵宁、李一能、王文佳主动联系上新华医院接受她治疗,并对此率先进行了报道。2018年6月26日,新华医院小儿骨科的4位专家为她进行了联合手术,获得成功。同时,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也为她开通专项捐款账户,许多市民和爱心单位纷纷捐款,解决了她的医疗费用。2018年7月,小瑶芬入住徐汇区田林街道社区卫生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学会了正常行走。期间,3位记者也多次前去看望她,送去社会捐助和慰问品,还陪她去新华医院复诊。新民晚报其他记者也纷纷向李瑶芬献爱心,摄影部年轻记者王凯也为她捐助了部分机票费用。2018年10月11日,她离开上海回到云南。4个月前那个只能在地上爬行的残疾女孩,已能够靠自己的双腿踏上回家路。现在,李瑶芬每天和其他孩子一样,步行到学校上学。(宣传系统选送)

仁心妙手——引领中国肝癌手术走在世界最前列

周俭,男,196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兼徐汇区中心医院院长,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肝外科主任,上海市肝病研究所副所长。周俭在医学领域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在肝肿瘤诊疗领域有诸多突破性的工作,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肝癌转移复发精准医学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等课题19项,近5年发表SCI论文34篇,获发明专利5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周俭与他的同事、学生交流时,总是强调:“做医生,永远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病人把自己托付给我们治疗,我们要对得起他们的信任。”无论白天工作如何繁重辛苦,周俭一直坚持每日的晚间病区查房,耐心与病人交流,观察每一个病人的细微病情变化。在解除病患身体疾苦同时,不忘给病人带来心理上的安慰,鼓励他们战胜病魔。多少个夜晚他放弃休息,在医院手术室度过一个个不眠夜;多少次当肝移植手术成功,病人转危为安时,周俭和他的团队快速调整手术疲惫的状态,迎接新一天的繁忙工作;多少次婉拒病人和家属所表示的谢意,却默默将自己的奖金资助给主刀的活体移植患儿。(市总工会选送)

“不走的好八连”36年如一日

南京东路民兵为民服务,弘扬了雷锋、好八连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提高了市民素质和城区精神文明建设程度,在军内外形成了广泛的深刻的良好的影响。36年来,从刚开始的一辆小推车发展到如今的上百个常态化服务点,服务内容也由原先的量血压、测体重拓展到现在的家电维修、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80多个特色项目,成为南京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黄浦江畔一张闪亮的文明“金名片”。

2018年再次升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以南京东路民兵连为基础组建为民服务队。3月20日,“南京东路民兵连为民服务队”在南京路正式亮相,组织为民服务。民兵连指导员在召开党支部会议时说:“我们要以这支为民服务队为基本平台,砥砺成长,奋发有为,团结带领民兵,读习主席的书、听习主席的话、做习主席的好民兵,以真诚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要求。”为民服务队职能定位: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队,爱军精武战斗队,爱岗敬业突击队,爱民为民服务队”。11月20日,为“不让学雷锋总在风雨中”,黄浦区在南京东路搭建180米的迷彩帐篷,安排了68个工位,从此解决了每月20日为民服务队、志愿者以及民兵团员为民服务条件,推出了为民服务的“升级版”,谱写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新篇章。(上海警备区选送)

俯身甘当“板凳哥”

万朝武,男,1993年10月出生,静安区闸北消防救援中队装备技师。2018年1月5日中午,普陀区宜川五村67号楼一民宅室内发生火灾,一名90岁高龄的宋老奶奶被困屋内。闸北消防救援中队接警到场, 当时房屋内已浓烟滚滚。中队装备技师万朝武和战友进去搜索被困人员,在危机关头将老人从1楼屋内背出。万朝武和李俊辉一路小跑将老人背到了800米外的小区门口马路边,等待120急救人员的到来。刚准备放下阿婆时,由于年事已高加之受到惊吓,宋奶奶已经无法自己站立,差点坐在地上。万朝武大声和阿婆说:“别,别坐地上,扶着!” 然后他就绕到阿婆身后,右膝跪地,示意阿婆坐在自己的左腿上。见阿婆不好意思,他和李俊辉便扶着阿婆,让她放心地稳稳坐下,等待120救护车的到来。见证这感人一幕的市民被“暖”到了,纷纷称赞:“这两个小青年,心肠真好……”路人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对消防员的感谢。(市消防救援总队选送)

轮椅上的“折翼天使” 残疾孩子的“老师妈妈”

黄吉人,女,194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市南中学退休高级教师、上海市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基地负责人和上海心希望助学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她是一位76岁“坐在轮椅上的志愿者”,自幼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双下肢致残,是位重残者,多年来,只能以轮椅代步。她是不取分文报酬,全天候的志愿者,她累计参加志愿服务15590小时。创办的“中心”累计受助者5300人,志愿者15100人。

她是一位研究和实践“以教育为切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造血式助残”的优秀助残志愿者。(市文明办志愿者处选送)

资料:市文明办

编辑:周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