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一长假的结束,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寒露时节是深秋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天气越来越冷,寒露以后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秋天。

民间有谚语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另有谚语云“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意思是提醒大家寒露过后不要继续穿凉鞋了,防寒从脚开始,要做好足部保暖;夏天的单衣也应该洗净收纳,来年再穿。

寒露致病邪气多

寒露节气后,我们将可能面临三种致病邪气的危害。

一、燥邪

“秋伤于燥”。秋三月,因天气不断肃杀,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濡润,以致出现秋凉而干燥的气候,人体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痛、鼻出血、干咳少痰、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症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燥胜则干”的论述。

二、寒邪

民谚云:“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太阳直射光线逐渐向南移动,照射在北半球的光和热一天天减少,经过几次冷空气南下后,当地的温度就显得很低,尤其是夜晚,更是寒意袭人。随着气温不断下降,感冒的人会多起来,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更要注意保养好身体。

三、风邪

寒露过后,秋风较疾,因此风邪也较重。风邪往往是通过皮肤腠理侵入人体的。体质弱的人群若不小心受风着寒,容易引发头痛、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或者使旧病复发或者诱发新病。

风邪、寒邪、燥邪这三种致病邪气经常会夹杂出现侵害人体,平时我们要做好防护措施,同时增强身体抗病能力,以保证身体健康,不受外邪的侵害。

风寒燥邪肺先受之

《医学源流论》中说:“肺为娇脏,寒热皆所不宜。太寒则邪气凝而不出;太热则火烁金而动血;太润则生痰饮;太燥则耗精液;太泄则汗出而阳虚;太湿则气闭而邪结”。可见肺不但容易受邪,而且畏寒、畏热、恶燥、恶湿。肺喜清润而苦温燥,喜轻灵而忌重浊。

中医理论认为,肺为娇脏,其位最高,邪必先伤。意思是肺脏清虚娇嫩且在人体内居于五脏的最高位置,因其不耐寒热,极易受外邪侵袭。

肺脏具有喜润而恶燥的特性,因此燥邪最易伤肺。肺开窍于鼻,咽喉为肺卫之门户,秋天燥邪常从口鼻而入,首先便侵犯肺部而发生燥咳、口干、咽干、唇干、鼻干等症状。肺与大肠相表里,因此还会出现大便干燥的症状。

肺主皮毛,皮肤腠理就相当于肺的一道屏障,一旦受到外邪的侵袭,肺首先就会受到伤害。秋天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增多就是这个原因,所以,秋天肺病是最多的。如初秋时温燥伤肺,表现为喉痒咳嗽,咽喉干痛,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如不治疗,持续干咳数月。常用方药:桑杏汤治疗。晚秋时节凉燥伤肺,主要表现为:刚开始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常用方药:杏苏散治疗。

秋伤悲悲伤肺

寒露以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有人曾写诗曰:“菊黄枫红时,寒露寄来了恒古的萧瑟,随处可见的皆是枯树荒草,秋亦是盛满至极。”

临床中秋季抑郁证比较多见。

秋季抑郁证又名“秋悲”,是一种季节性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心情不佳,烦闷忧虑,失眠多梦;较为严重的则出现焦虑症状、情绪消极、精神抑郁、食欲不振、彻夜难眠、精力缺乏、反应迟滞等。前段时间明星乔任梁的抑郁离世,更引起人们对抑郁症的重视和警醒。

中医认为,忧(悲)伤肺,《素问·举痛论》有云“悲则气消”,就是说过度忧伤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秋季养生重在养肺

秋季在五行中属金,而脏腑中肺也属金,所以肺与秋气相通应。秋季养生,保养肺气是至关重要的。

一、运动健肺

运动锻炼是强健肺脏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日常运动,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快加深,促使呼吸机能活跃,增强心肺功能。推荐几种健肺的方法:

腹式呼吸法:取仰卧或舒适的坐姿,全身放松。吸气时嘴巴闭紧用鼻子吸气,越慢越好,腹部慢慢鼓起,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这样把气流从嘴里长长的呼出来。循环往复,保持每一次呼吸的节奏一致,细心体会腹部的一起一落,每天坚持练习。

2、慢跑:呼吸与运动的协调配合,可使全身得到锻炼,同时增强心肺功能。

3、快步走:抬头挺胸,腰背挺直,跨大步、双臂有节奏地大幅度摆动,配合缓而深的呼吸。

二、情志养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忧伤悲,喜胜忧”,这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一种情志护理方法,即以喜悦的心情战胜忧伤的情绪。中医有“常笑宣肺”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

故秋季情志养生的重点是避免悲伤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调气安神,使人体上下气机贯通,这样可以改善肺的生理功能,以抵御秋燥肃杀之气对机体的侵犯,达到《内经》所说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的境界。

可于秋高气爽之时,与亲朋好友相邀一同登山游览,也可散步、逛街,或跳跳舞、打打拳等,培养兴趣爱好,舒缓工作上的压力,放松心情,使心肺气血调和,肺气得护。

三、食补润肺

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梨、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食疗保健:如雪梨银耳汤、莲子百合粥、山药大米粥等,可于此季节经常食用。

四、补水益肺

平时尽量多喝水。秋季最好晨饮一杯淡盐水、晚上喝杯蜂蜜水,所谓“朝盐晚蜜”,以清肠、润肺、养肺,同时还可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急性肾炎、水肿患者不宜喝盐水。)

养肺莫忘健脾

养肺的同时不能忽视健脾,因为脾与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薛生白医案》中就有“脾为元气之本,赖谷气以生;肺为气化之源,而寄养于脾也”的论述。

我们平日吃的饮食物,经过脾的运化后,将化生的精微物质向上输送到肺,两者结合化为宗气(后天之气)。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但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须依赖肺气的宣降作用才能敷布和营养全身。

五行学说认为,肺属金,脾属土,脾土能生肺金,因此说肺与脾有母子关系,即脾是肺的母亲,肺是脾的儿子。肺气的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脾气的强弱,当脾胃出问题时,脾土不能生养肺金,就会导致肺气不足,皮毛不固,容易感受外邪而引发感冒、咳嗽等。相反,如果一个人经常咳嗽,肺气上逆而会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

因此我们想要调理好肺气,一定要先调理好脾胃中焦之气。

我们常用的健脾养胃方法,一般有忌食生冷,胃部保暖,按摩或艾灸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关元等穴位,食用一些如山药、大枣、扁豆等有健脾作用的食物,等等。

推荐养肺健脾小妙方:山药10g枸杞10g白萝卜15g炒薏米20g大枣5g芡实10g党参10g黄芪10g百合20g煮水代茶饮。

杨艳春 大夫

杨艳春大夫,男,中医学博士,从医20年。2010年攻读硕士,跟随肾病专家国医大师张琪之女研究肾病,同期随国医大师张琪跟诊两年,在研究肾病的同时看见大量痛风病人非常痛苦。2011年开始研究痛风、高尿酸血症中医治疗,由于中医治疗疾病根据的体质和生活地域的不同,同一种疾病方药也要调整,所以用了五年时间先后在哈尔滨、深圳、杭州、北京治疗了300多例痛风、高尿酸血症病人。创立了活血通络、补肾健脾、化湿泄浊法。把痛风、高尿酸血症根据患病的时间和尿酸值高低分为三型。经过三到五个月服用中药治疗,一型85%、二型70%、三型50%左右的病人脏腑功能可以恢复正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