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拿到的都是三十岁都市女性和多年毒舌死党友情质变成爱情的情感故事,七年前林依晨、陈柏霖、王阳明主演的电视剧《我可能不会爱你》成了当年台湾地区收视率冠军,如今张若昀、张天爱、许魏洲主演的翻拍版《爱情进化论》的网络评分仅为前者的一半。由于文化同宗同源,翻拍台湾电视剧往往被认为要比翻拍国外电视剧更简单、更容易获得趋同的结果。然而《爱情进化论》以及近期许多台湾制作人操刀的台湾经典偶像剧的大陆版本都表明,结果趋同不过是一种臆想,台湾偶像剧的本土化并不一定比翻拍欧美日韩剧更简单。

新千年伊始:台湾偶像剧借鉴日韩进行改编创作

台湾偶像剧的正式发端是2001年柴智屏制片,徐熙媛、言承旭、周渝民、吴建豪、朱孝天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流星花园》。1996年底,台湾中天电视台曾经设立过名为“偶像一级棒”剧场作为播出偶像剧的档期,“偶像一级棒”剧场这个档期安排播出的大多是单元短剧,第一期单元五集短剧《追梦一族》由当时红极一时的台湾偶像组合“ 小虎队”成员苏有朋、吴奇隆主演,讲述的是两男两女四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之间的情感纠葛。遗憾的是,“偶像一级棒”剧场并没能开启台湾偶像剧的新时代,它仍旧延续着台湾青春爱情故事的风格,并没能够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类别标签。

台版《流星花园》。

“偶像剧”类型脱胎于日本泡沫经济时代诞生的潮流剧(トレンディドラマ),主要特点是出演者大多是俊男靓女、故事以爱情为主线、与时下的流行元素结合紧密、角色身份设定都是新兴或光鲜的职业、电视剧大量使用流行歌曲或由出演者演唱主题曲。相比“偶像一级棒”剧场中苏有朋出演的便利店职员、吴奇隆出演的梦想成为跆拳道运动员的健身教练,《流星花园》中“F4”富甲一方的财阀二世显然更加贴近“偶像剧”的定义。

《流星花园》这一时期,台湾偶像剧在创作上大量借鉴韩国娱乐行业对潮流趋势的判断。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韩国娱乐行业初步制定了面向海外的娱乐拓展蓝图,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程度更高的“ 超国籍”偶像。这种偶像不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乐坛制造的高高在上的“天王”或“天后”,他们更加年轻、更加有活力,也更加亲民,主要针对的不再是原有的以家庭为核心的电视受众,而是成长阶段的年轻人。而漫画改编的影视作品以及漫画式表现手法的影视作品,成为这一时期韩国影视行业的主要类型,典型的是《浪漫满屋》《宫》等表现形式夸张、人物类型化特点强类的青春偶像剧。

韩剧《宫》。

台湾偶像剧也是如此,作为四个年轻人的出道作品《流星花园》有着漫画式的夸张设定,无论是男女主角的家庭背景还是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是标签式的,道明寺就是富有且霸道嚣张、杉菜就是贫穷且坚忍顽强。同年播出的许绍洋主演电视剧《薰衣草》渲染的悲情气氛则有韩剧《蓝色生死恋》《冬日恋歌》等唯美爱情故事的影子。2002年吴建豪、吴辰君主演的电视剧《蜜桃女孩》,杨丞琳、范玮琪主演的《爱情白皮书》,

台剧《恶作剧之吻》。

2004年林依晨、郑元畅主演的《恶作剧之吻》,2006年陈嘉桦、吴尊主演的《花样少男少女》大多都是以日本漫画为蓝本,进行改编创作的台湾偶像剧。

同一时期的大陆

同一时期虽有大量台湾影视行业从业者通过两岸合拍电视剧的契机回到大陆并进入影视行业,但此时大陆和台湾在电视剧流行种类上存在时间差。1998年由张一白导演,徐静蕾、李亚鹏、王学兵等主演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将爱情进行到底》被视为大陆偶像剧之滥觞,然而同年播出的合拍琼瑶电视剧《还珠格格》显然风头更盛,此后国产电视剧也是民国爱情、军旅谍战、帝王将相等题材表现更为突出。“正剧”的风格也影响着大陆对于偶像剧的尝试,赵宝刚执导的一系列“海岩剧”,例如2002年刘烨主演的《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2003年孙俪、何润东主演的《玉观音》等这类电视剧大多有着琼瑶式的痴男怨女和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不同于琼瑶式创作的地方在于剧中大多涉及刑事案件或社会现实问题,角色的身份不再是都市化过程中的一个符号,现实感更加强烈。

大陆偶像剧《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不过随着广电总局对电视剧题材的调控,架空感更加强烈的台湾式偶像剧风格很快就成为大陆偶像剧的主导形式。巧合的是,风水轮流转,厌倦了漫画式情节人物的台湾电视剧市场逐渐转向了对现实问题的反馈上。

近十年“转型”:攻占职场,信息量更大,主题更深刻

以2009年阮经天、杨谨华主演的《败犬女王》和2011年林依晨、陈柏霖主演的《我可能不会爱你》为代表,台湾偶像剧的女主角不再是校园里的学生妹,而是走入社会走进职场多年的职业女性,她们的性格更加成熟,故事情节的社会现实感也更强,除了总有完美帅气的男性在身旁守护这一共同点外,这一时期的台湾偶像剧几乎走向了千禧年之初台湾偶像剧的对立面。原本台湾偶像剧中女主角最大的烦恼是爱与不爱,如“台湾偶像剧教父”导演刘俊杰的《薰衣草》《王子变青蛙》。

而新时期的女主角更多地开始抱怨职场晋升时的玻璃天花板,电视剧设定角色试图打破社会对于某一类型群体的刻板印象,电视剧的信息量更大,主题也更加深刻。

《我可能不会爱你》海报。

比较而言,台湾偶像剧是一个特点非常清晰的影视类型,在内容上不断随潮流流转,但风格永存,识别度很高。

不过,由于台湾影视行业一方面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留住人才,另一方面也排斥以大陆为工作重心的从业者,而大陆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台湾的从业者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必再顾及台湾市场的需求,只需要深耕大陆影视即可。所以,台湾的一些偶像剧导演开始把眼光放到大陆,他们看到大陆偶像剧的蓬勃需求,这里的偶像剧还处在“正剧”的风格里,尚未进化出更为都市现代风格的作品。于是,大陆影视行业在高速成长的过程中吸纳了大量台湾影视从业者,他们带来了经验,也带入了自己的风格。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两岸合拍片需要顾及两个市场观众的需求,多数都是台湾电视剧利用大陆资源进行创作,虽然电视剧中的大陆元素清晰可见,但整体上还保持着台湾偶像剧风格。随着来到大陆的台湾影视从业者不断增多,两个市场的需求逐渐割裂。最终使得大陆偶像剧产生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同一时期的大陆

2009年,大陆推出了本土改编的《流星花园》——《一起来看流星雨》,开启了大陆偶像剧崭新的类型化之路。大量台湾导演来到大陆融入创作环境中。一方面,大陆偶像剧保留了台湾偶像剧强烈的架空感,另一方面它又吸纳了大陆电视剧中常见的、非都市化的人物设定,人物的许多观念都不符合都市这个“陌生人社会”的习惯和规则,带有明显的熟人社会烙印,不是过分亲昵,就是过分跋扈,在人际关系的拿捏上有失分寸。

本土改编的《流星花园》——《一起来看流星雨》。

例如台湾导演刘俊杰来大陆之后较为能拿得出手的作品只有贡献了“承包鱼塘”的《杉杉来了》,唐嫣、钟汉良主演的《何以笙箫默》以及今年由刘烨、雷佳音主演的《老男孩》,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正在播出的《爱情进化论》同样也是台湾导演作品,然而在它的身上看不出台湾偶像剧的余韵。张天爱饰演的女主角端着现代都市情感剧中常见的女强人形象,与各路人马唇枪舌剑,但深夜独自一人时又表现出寂寞与脆弱,整个角色非常分裂,且在三十多集的故事中很难发现女主角对生活有感悟。经历没有让她成长,编剧编出的这些经历只负责给女主角安排对象。通过台词不断复述三十岁单身都市女性的焦虑,只能令观众感到焦躁。在这部电视剧里你看不到一个真实生动的人,只有一个僵硬展示自己女强人风格的人物设定。

《爱情进化论》剧照。

大陆偶像剧一直在寻找自己的风格,在脱离正剧的现实主义风格后,无论是原创还是模仿都没能描摹出该有的模样。从《爱情进化论》与《我可能不会爱你》对比来看,我们的偶像剧显然还在进化发展的路上。

作者:戴桃疆(剧评人)

责任编辑:阿尔法酱

图源网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