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馒头商学院(ID:mantousxy)
流量终究泡沫,情怀依然还在。
昨日,蔡徐坤粉丝退出微博榜单竞争,这场维持了5天的流量竞争,带着大众对流量的反思告一段落。
简单带大家回顾一下周杰伦和蔡徐坤超话pk事件始末:
7月17日,有用户在豆瓣小组“自由吃瓜基地”真诚提问,表达了自己对周杰伦演唱会门票难买的不解:“他超话排名都上不了,官宣代言的转评都没破万,演唱会都是粉丝去看,他的粉丝真有那么多么?”
这一问,真是“激”到了已经年过半百的人到中年的杰伦粉丝们,全中国千千万万的80、90后放下手中的尿不湿,保存好还没写完的ppt,拿起了手机,注册微博(或找回微博密码),激情打榜,被迫营业!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里,一场无领导、无组织、无纪律但却其乐融融的打榜行动在社交圈迅速蔓延,早已“金盆洗手”的周杰伦粉丝们以“夕阳红粉丝团”的名义,杀回重拾微博,画风如下:
(图片来自网络)
3天后, 周杰伦从一个100名开外的“过气歌手”超越朱一龙,站在了长期霸榜的蔡徐坤面前。而后,五月天、孙燕姿的粉丝也纷纷加入战斗,说唱圈大v都力挺“启蒙老师”周杰伦。
这场流量的排名之争,到这个时候已经成了一场情怀运动,也是对当今只看流量的娱乐圈风向的一次反讽。
7月22日零点,周杰伦的影响力定格在“1.1亿”,以超过第二名蔡徐坤将近一倍的数据刷新了微博的超话记录。
回过头来看,周杰伦这一次的“第一”恐怕是他所有第一里最没用的一个。
“流量不再”“数据不行”,但周杰伦出道20年作品的传唱度肉眼可见,所以说旁观者看来,这为期5天的流量之争,充满着对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的“戏谑”。
人民日报而后发文: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向往”,所以今天我们不讨论“周杰伦糊没糊”(答案当然是没糊),而是一同回忆一下,在你疯狂追星的时代,是如何给自己的偶像“应援”的,追星方式“升级换代”的背后,又是什么变了。
一代代粉丝
都怎么搞事情(营业)的?
1、前互联网时代:
我的第一个男朋友,被我贴满了一整个笔记本
追星一词来源于红极一时的小虎队。
1989年小虎队开始巡回演出,他们从台北巡演到高雄,疯狂的粉丝们梳着跟小虎队一样的分头,成群结队的骑着自行车一路追随,大呼其名。
这种跟在明星后面追明星的现象被当时的报纸称为“追星”,也就是说90后的父母们正是“追星”这个词的开创者。(图片来自网络)
那个时候,港台的“靡靡之音”通过收音机传到了大陆年轻人的耳朵里,初尝偷偷追星的紧张感与愉悦感。
不同于当今的颜值圈粉,父辈们往往因为一部作品而粉一个明星——可能是传唱度极高的歌曲或是风靡千家万户的影视作品,热播剧导致万人空巷的情况不在少数。
与流量明星的着装风格保持高度一致是大家表达狂热的方式,初代追星单纯也足够生猛。
而在当时电视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收视率最高的“春晚”则是流量风向标,1987年“唱跳混血儿小鲜肉”费翔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了多少90后妈妈们的心!
全民偶像被制作成挂历和海报贴满了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墙面,多少直到褪色才摘下。
进入90年代,内地流行文化受港台影响,迎来了井喷式发展,各种流行音乐、盗版光碟、热门影视改变了人们对娱乐的认知。粉丝也开始站队,期待与明星更加的亲近,于是给明星写信、排队打电话成为流行。
当时,唱片店的老板洞察着流量的走势,谁的专辑买得最好,谁的海报周边就会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售卖,所以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之前,一台walkman,一盘卡带,一堆周边,就是追星的全部。
我们会偷偷把吃早饭的钱攒下来,只为多买一张他的卡带;
我们会精心挑选笔记本,抄写满满一本他的歌词;
我们会去收集他的海报、贴纸,贴满整个卧室;
我们会剪下与他有关的杂志板块,贴进每天都看的日记本里;
……
这是85后慧慧的藏品。她说初中、高中那会儿迷音乐迷到不可自拔,几乎所有的零钱都买了卡带和CD。
94年的慢慢说:那时候最火的是《星周刊》,每周一期,是属于三块钱就能买到的快乐。当时班上最受欢迎的人,一定是每周都买得起《星周刊》的人。
现在回头看,这本杂志纸张劣质,印刷粗糙,每次看完五根手指都黢黑,但因为它,我们认识了Rain,粉到了一大批港台明星,了解F4的近况,还遇到了命中注定的男朋友飞轮海……
2、 贴吧BBS时代:我们热衷“圈地自萌”,就像在自家开party
2005年夏天,湖南卫视举办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火遍全国。
李宇春、张靓颖、周笔畅三位选手在一举成为全民话题之时,也带动了百度贴吧的崛起。据悉,三位选手的个人贴吧发帖量总计超过1000万,平均每秒钟就有4个用户同时发帖。
李宇春吧和李毅吧,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贴吧。李毅吧以讽刺足球运动员李毅为乐,又名帝吧,帝吧无所不黑,无所不嘲。(图片来自网络)
而在2007年6月21日,帝吧与李宇春吧之间,发生了贴吧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爆吧”活动,又称“6·21圣战”。(图片来自网络)
(所谓“爆吧”,是指在贴吧内不停地发无实质内容的废贴、水贴、垃圾帖等,扰乱贴吧秩序,阻碍贴子的正常浏览以及正常回复速度,通常会影响到吧务人员对贴吧的正常管理,或者导致某个贴吧瘫痪。)
此次“6·21”圣战,帝吧集结多人爆掉了李宇春吧,使李宇春吧当晚被迫关闭。拒不完全统计,在完全没有发帖器的情况下,李宇春吧当晚被刷屏1900多页,被爆近10万帖。参与这次行动的人全部都是自发组织起来的。
而帝吧真正一战成名还是因为“帝吧出征,寸草不生”一事。
帝吧粉丝出战FB(图片来自网络)
2016年1月,在韩发展的台湾女艺人周子瑜因其颇具“台独”倾向的言论,激怒了帝吧网民,中台双方网民在Facebook上展开了多回合激战。最终超10万人参与此次事件,刷屏全网。
在帝吧存在的14年里,权志龙吧、杨丞琳吧、杜海涛吧、TFboys吧后来也曾遭遇过爆吧事件。
在微博、抖音、快手还未出现的那些年,粉丝只能靠一场场“圣战”,击垮对手,刷响自己偶像的知名度。而“圣战”这一奇异现象,也成为了互联网历史中一笔浓墨重彩的记录。
除了贴吧外,当年有点“技术”的粉丝,还流行为自家偶像建立“XXX后援会”之类的论坛。“操数据”就直接甩“后援会”数量和访问量,要“撕X”就直接攻击服务器。本质上和今天的微博点赞转发刷留言类似。
大家熟知的苏打绿,早期在大陆最先发展起来的粉丝组织,就是BBS论坛“苏打绿的游乐园”,那时候的园长就是现在吴青峰的经纪人徐文博。
胡歌的“古月哥欠”,刘诗诗的“诗舞翩翩”,许嵩的VaeCN,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图片来自网络)
当年论坛注册一年只开放一两次,注册到了就是普天同庆。而论坛里一连串的明星友链,就是自己偶像身份的象征。
许多粉丝怀念那个时代,怀念的就是这份单纯的热爱。
豆瓣网友说:“论坛追星时代是‘圈地自萌’,像在自己家开party。”
粉丝们在电脑屏幕后聚在一起,更多的是“自家人”的分享,而这份分享不一定要让所有人都看到。
3.电视选秀时代:每个月的话费,我都用来投票了
2004年,《超级女声》开创了新的选秀节目模式,并在第二年就创造了地方卫视收视纪录。
第二届超女(图片来自网络)
那时候大多数人用的还是非智能手机,比赛时段都紧张地坐在电视屏幕前,投票赛道一开通就赶紧开始发短信投票。当时要给支持的选手投票,首先要花1元钱定制短信(联通和小灵通用户为0.5元),收到回复后才能投票,每投一票需要0.1元,而2005年《超级女声》的短信投票总收入超3000万。
当时粉丝们每个月的话费,几乎都贡献给了自家偶像。但每个手机号的投票次数有限,因此街头经常出现粉丝成群结队手把手教路人投票的壮观场景。
除了观看现场演唱会外,粉丝终于找到了另一种和偶像产生互动的形式。偶像与粉丝之间的距离也不再遥不可及,开始产生更强的粘性。
从那时起,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纷纷推出。
《加油好男儿》(图片来自网络)
《我型我show》(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节目不同,但赛制大同小异——区域海选后进入总决赛,全民短信投票参与,票数高者则有更大几率晋级,最终优秀选手签约出道。
李宇春、张靓颖、井柏然、张杰、李易峰、薛之谦、戚薇都是这个时代走出来的偶像。
但是除了头部艺人外,更多选秀艺人在两三年后就开始消失于大众视野。这背后暴露的其实是艺人经济模式的缺陷。艺人虽然是由粉丝参与选出,但艺人的发展实质上还是依赖于艺人经纪平台,粉丝扮演的角色更多的还是“参与者”而不是“决策者”。
尽管粉丝渴望自家偶像拥有更好的资源,被更多的“路人”看到,但碍于各种现实条件因素,粉丝能做的还是十分有限。
4.网络选秀时代:不懂互联网思维,就别说自己追星了
但十年后的今天,一切又不一样了。移动互联网崛起,大众开始聚焦于网络选秀。
2015年底,丝芭文化打造的SNH48女团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将偶像养成模式带进了内地造星产业。
随后,国内开始出现一大批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偶像养成综艺节目,如《创造101》、《创造营2019》、《明日之子》、《偶像练习生》等。(图片来自网络)
《创造101》(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粉丝们为偶像应援的方式也随之产生变化。
从“圈地自萌”、“分散式打投”的被动式追星,走向有组织、有规划的养成式造星。
“粉丝”这一群体不再仅仅满足于购买专辑、演唱会门票,他们愿意为了自家偶像投入更多时间与金钱,只为了让偶像得到更多的商业机会与曝光。由此,又衍生了新时代下的“妈妈粉”、“阿姨粉”、“女友粉”等一系类细分粉丝角色。
这其中又以2018年的“菊家军”最为瞩目。
“菊外人”、“地狱空荡荡,王菊在土创”、“菊势不妙”,2018年5月末的朋友圈完全被这些词刷屏了,女团选秀节目《创造101》的选手王菊,在自家粉丝的一手推动之下,是真正的火了。
从表情包到“菊言菊语”,再到“漂流瓶”、“外卖单”的新型拉票方式,“菊家军”的一腔才华都洒在了这个女人身上。
王菊的爆火完全可以看作是自家粉丝对偶像成功营销的结果。甚至有人笑称,在这个时代,不懂定位,不懂裂变,不懂文案,不懂互联网思维,就别说自己追星了。
“摩登中产”在《我们的帝国》里面描述了TFboys的粉丝是如何追星的,这也是如今大部分“养成系”偶像背后的粉丝应援模式:
“25岁以上的粉丝,正成为粉丝团队的主导者。粉丝团队多设有策划、财务、后勤、美工、数据等小组,招聘时优先招募有专业背景的粉丝。他们精准计算每次宣传活动,覆盖人流和覆盖面积,推算实际宣发效果,并做大数据报告。其专业程度不亚于商业标书。
粉丝团体不断和商业企业合作,推动偶像在公共空间的曝光。他们还和微博这样的平台企业合作,推动社会公益。”
粉丝正从幕后走向台前,甚至取代了一部分经纪公司的功能,这不仅仅是“偶像”的养成,更是“粉丝”的养成。
在追星方式上
谁也别瞧不上谁,是时代变了
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造星工厂,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偶像,每一个时代的粉丝也有不同追星套路。
说实话,在追星方式上,谁也别瞧不上谁。
无论是这次给周杰伦打榜的夕阳粉丝团80后,过去通过“买磁带、CD,海报,周边”等手段疯狂追星(在今天看来似乎真的不算疯狂),还是85后、90后曾经在贴吧追星追得风生水起,抑或如今的95后、00后在微博战场上成为“抡膊女工”……
几代人追星方式上的腾挪变幻都离不开“时代大背景”——它决定了粉丝流量阵地的不断转移和追星套路的千变万化。
我们一定记得,在没有互联网的电视媒体年代,那些火遍全国的很多明星大多是从哪里走出来的——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春晚”。
小沈阳曾因上春晚火遍大江南北(图片来自网络)
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为主导的信息传播中,“中心化”特征非常明显,体现在内容生产、制作、分发,以及流通渠道上。所有用户都只有电视、报纸、杂志可看,大家接收到的信息,几乎都是相同的。
尤其过春节,那个年代,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只有“春晚”这盘盛宴可享用,谁能站上春晚,就是“火”遍全国的保证;而且粉丝是全年龄段的。
那个年代粉丝的特点是:呈点状遍布全国各地,具体人数无法统计,只在线下活动。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开始有了互联网,开始有了门户网站。
2000年后的后PC时代,曾经的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所拥有的职能,新兴的互联网媒体也同时具备了,过去的“中心化”传播第一次被弱化。
互联网的上半场集中在入口和流量之争,2000年创立的百度搜索后来取代了搜狐、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把持住流量入口。
2003年百度推出“百度贴吧”,作为中文互联网曾经最大的兴趣社区,百度贴吧的运营机制使得它成为粉丝追星大本营,火爆一时。
“贴吧时代”和‘电视选秀时代”几乎同时出现在这一时期。
那时候粉丝追星特点是:不仅呈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征,而且组织化、正规化。
集资买专辑给偶像“打榜”成为常规操作,而将天南海北的迷妹谜弟聚集到一起的平台就是“百度贴吧”——发生大小事,大家总是第一时间跑到贴吧去“水一水”。
贴吧是这一时期的“流量之王”。
2009年,微博来了,3G时代同样在这一年开启。
社交媒体和兴趣社区的兴起,去中心化的新媒体传播下,把信息的选择权交到了每一个个体的手里,同时,交到个体手里的还有对平台的“选择权”。
但百度贴吧的流量,不知不觉间,逐渐被后起知乎、虎扑、豆瓣、微博、微信等平台和app所“抢夺”。
很多人手机里曾经的“三件套”,后来哪个消失了?(图片来自网络)
同样诞生于互联网时代,但在移动互联网转型成功的微博成了新的“粉丝流量聚集地”。
新浪微博在3G元年的2009年上线,没多久就上线了@功能以及私信功能,此外还提供“评论”和“转发”功能——这就为在开放平台上传播提供了前提。
新浪微博上线之初,采用的推广策略就是——大量邀请明星、名人入驻开通微博——这使得它从最开始就有吸引“明星流量”的基因。
2013年,随着4G元年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当抢夺用户和用户时间成为各家app的头号任务时,“明星资源”和“粉丝经济”成为微博与一众竞品竞争的差异性特征和“砝码”。
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真正“流量为王”的时代。
在微博上,表现为“轮膊女工”冉冉升起——她们给鹿晗、王俊凯、蔡徐坤各刷了一亿转发量,用各种数据拼命地为他们的偶像刷存在感。
蔡徐坤转发过亿微博(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的粉丝追偶像,不仅要懂得拍照、修图,还要有闲、有钱,更要懂怎么“做数据”——而且不止在微博这一个平台。
买专辑听演唱会?早已无法匹敌他们对偶像日益增长的爱。
5G时代到来的今天,下一个即将被偶像占领的和被粉丝攻陷的,可能是抖音、快手?
那时候的10后,20后,又会怎么追星?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每一代人有专属的追星套路,在追星这事儿上,谁也别鄙视谁。
不过,这回,周杰伦的夕阳红粉丝团“激情打榜被迫营业”,是80后、90后被迫体验了一把这个时代年轻人追星的特殊方式——当了回不靠金钱和僵尸账号刷数据的“真轮膊女工”——以显示其力量之团结,决心之坚定,给新一代的追星族们一点colour see see。
但是从周杰伦到蔡徐坤,谁的作品真正出了“饭圈”?答案显而易见。
一味以“流量和数据”为标准来评价明星价值,是不是过了?
哦最后,夕阳红粉丝团激情打榜这事儿,周董,都知道。
他说:“diao。”
今日互动
说说吧,你曾经追过星吗?
都是怎么追星的?
咱评论区见~
1.文章《李毅吧为什么这么火看这里!激情打榜被迫营业?你不知道“夕阳红粉丝”曾经追星有多野》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李毅吧为什么这么火看这里!激情打榜被迫营业?你不知道“夕阳红粉丝”曾经追星有多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