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 10月23日 陆丰县人民政府从河田镇迁至东海镇办公。 12月 抗战时期已毁的广汕公路陆丰路段重新修建,1950年3月竣工通车。 1950年 2月 陆城商会成立。 5月24日 陆丰县第一个公司——县贸易公司成立。 7月 用旧吉普车发动机带动5千瓦发电机,发电供应县政府,为陆丰有史以来县城首次用电照明。 同月 潭西区东山供销合作社创办,为陆丰办基层合作社之始。 是年 陆丰县新民正字剧团诞生。1953年改名为陆丰县双喜正字剧团。 是年 陆丰县医务工作者联合会(简称医联会)成立。1952年改称陆丰县卫生工作者协会。

1951年 3月18日 “三一八”烈士碑在河田镇北郊落成,碑高8.6米。 5月 陆丰东部的大坪乡划归普宁县管辖。 10月 实行小乡制,把第一区分为2个区,称新一区(驻东海镇)、新二区(驻潭西)。全县划分为9个区,原56个乡划分为201个小乡(镇)。 1952年 2月中旬 陆丰县第一届排球运动会在东海镇举行,10多支球队200多名运动员参赛。 2月 全县9个区划分为军潭、潭西、博美、陂沟、南塘、碣石、湖东、两城、大安、河口、河田、水唇、下洞、乌坎等14个区及东海、甲子2个区级镇,下辖201个乡(镇) 4月 水墘、潭西、后坎、溪墘、青塘等5个土地改革试点乡先后完成。 7月22日 陆丰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东海镇铁业生产合作社成立,社员9人。 1958年转为东海镇通用机械厂。 9月 调整合并中小学。全县原407所小学调整合并为195所,中学合并为4所,即陆丰县第一中学(龙山中学)、县第二中学(今河田中学)、县第三中学(1957年改称甲子中学,1958年始办高中)、县第四中学(吉云中学与龙云中学合并而成,后改称五云中学)。 10月 陆丰第一个电影放映队创建。 11月 设立汕头汽车运动总站陆丰售票站(站址在今陆城第二旅社门口)。 1956年售票站改为陆丰汽车运输站。 是年 县粮食局在东海镇附城开设专门粮食加工厂,成为陆丰第一家地方国营机构化粮食加工厂。

1953年 是年 陆丰县二轻碣石竹器制品厂兴办。 是年 全县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陆丰总人口503745人。 1954年 5月11日 陆丰第一个水文站——大安水文站设立。 8月上旬 第二批10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诞生,即炎龙、溪、陂沟、新西、竹湖、博联、营下、内湖、黄塘、下洞农业社。 9月 龙山中学招收第一批高中生,设2个班、110人(其中女学生5名)。 1955年 1月 开展**文物、历史文物的普查、挖掘、征集工作,共挖掘、征集**文物、历史文物100多件。同年6月,县文化馆吴洪等3人在碣石田尾山、甲子麒麟山发现新石器晚期磨光石器及夹砂陶片10多件。 2月 东海镇表东锅厂(私营工业)首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改造,改为公私合营。 7月1日 国营铜锣湖农场建立,属葵潭机械农场的一部分。1958年独立建置,1966年改名红湖农场。1981年6月恢复原名。 11月4日 陆丰第一班县内客运班车——陆城至南塘段正式营运。 11月20日 陆丰县第一个合作商店——博美镇京果合作商店诞生。 11月至翌年春 螺河下游第一期整治工程动工。对东、中、西三河分散堤坣实行连接,合并小围为大围,加高培厚;拓展狭窄. 河段;修建排灌涵闸;原河道裁弯取直18处,形成炎龙、港阳、西围3个围,东、西、中3条河行洪,经乌坎河、烟港2个出海口的格局。总工程费97.8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5万元)。受益耕地面积16万多亩。 冬天 鳌江堵港建闸,建成8孔(每孔宽3?2米)防潮排水闸一座及672米防潮堤。 是年 成立陆丰县工人文化宫。

1956年 1月 成立陆丰县人民广播站,借用电话线用福佬、客家两种语言定时播音。 4月1日 中共陆丰县委机关报《陆丰农民报》创刊。后改为《陆丰报》。 7月12日 军潭区淡水村与桃围村盐民因争水晒盐发生冲突,引起1000多人参与的械斗事件,打伤11人。 9月1日 博美、碣石、河口、水唇等4所中学创办开学。1965年水唇中学改称水东中学。1969年碣石中学始办高中。 9月3日 陆丰县第一所幼儿园——陆丰县东海幼儿园(园址大西门,现称县机关幼儿园)创办,设3个班,90名幼儿入学。 冬天 部分小乡并大乡。全县撤并成潭西、博美、南塘、碣石、湖东、两城、大安、河口、河田、下洞等10个区;炎龙,两城、河东等3个大乡;东海、甲子、碣石等3个直属镇。 1957年 1月20日 陆城至甲子公路建成通车。 年初 建立湖陂农场。 2月3日至7日 陆丰县首届职工体育运动大会在陆城举行,比赛项目有排球、乒乓球、田径等,共有48个队、467名运动员参赛。 12月10日 南塘至碣石镇公路建成通车。 12月 建乌坎桥闸时,出土唐代陶罐——四耳罐。 1958年 4月25日 陆丰机械制造厂(习称“一厂”)动工兴建。同年9月24日建成投产,产品B690液压牛头刨床经省有关部门检验,达到国家部颁标准。 5月11日 东海镇电力厂开始白天供电。 5月 创办湖东林场。当年,林场防护站在沿海沙滩上引种木麻(和谐)黄树,种植取得成功。 6月中旬 陆丰至河婆公路动工修建。1959年冬建成通车。 6月 陆丰县第一个敬老院——东海敬老院建成。实建面积1000平方米,拥有床位18个。 7月7日 陆丰购进第一部37毫米大电影机。同月10日在东海戏院首次开机放映《罗密欧与朱丽叶》影片。 8月22日 粤东第二届老革命根据地体育运动大会在陆丰人民体育场举行,五华、大埔、梅县、紫金、丰顺、惠阳、海丰、陆丰等8个县的300多名运动员参赛,陆丰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2名,梅县队获团体总分第1名。 8月 陆丰县人民体育场建成,设有6条跑道的400米田径场1个和4个篮球场。为县第一个有400米跑道的田径场。 同月,三溪水水库工程动工兴建,至1963年3月主库建成。正常蓄水位55.5米,相应库容量1630万立方米,设施灌溉2.2万亩。 9月14日 箖投围水库工程动工兴建,至1960年4月建成。总库容2447万立方米,设计灌溉2万亩,耗资25.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0万元)。 9月27日 陆丰县第一个农村人民公社——五云人民公社诞生。 9月 龙潭水库动工兴建,至1960年1月主坝建成。水库蓄水700万立方米,受益面积12万亩。耗资500万元。 9月 南塘中学、螺溪中学建成开课。 10月1日 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撤销原设28个大乡和4个镇,成立16个人民公社,辖263个大队,大队下辖生产队。 10月 八万公社上葫村自筹资金,用木制水轮机配套21千伏安电动机,改装成发电机,建成1座小水电站,成为陆丰第一座水力发电站。一直使用至1966年。 11月1日 陆城至河田公路建成通成。 12月28日 博美公社虎陂水库(现属桥冲镇管辖)工地一炮炸土7000多立方米,创陆丰县一炮炸土最高记录。 12月 陆丰县改属汕头专员公署管辖。 12月 陆丰县铜锣湖农场被国务院评为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是年 陆丰硫铁矿场建成投产,总投资361方元,年产1.5万吨标准矿石。 是年 甲子机械厂创办,为50年代至80年代全省唯一生产铁滑车的专业厂家。承担国家铁滑车出口任务. 。年产量7万台,产品有甲力牌H系列起重滑车0.3—32吨共114个规格。 是年 甲子贝雕厂建成投产,为陆丰最早成立的工艺美术厂家,是全国4大贝雕厂家之一。 是年 陆丰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万元。 是年 东海影戏院建成开业。

1959年 1月1日 陆丰县首届田径运动会在陆丰人民体育场举行。 1月 成立陆丰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随后,对陆丰民歌等文艺进行搜集整编,先后出版《陆丰民歌》3册、《陆丰民间故事传说》1册、《陆丰文艺》3册。 4月下旬 在县城郊河图岭动工兴建陆丰县教师进修学校。当年招收的中师班寄办于龙山中学,1960年秋迁入新建校上课。1966年停办,学校荒废。 9月27日 南塘至湖东公路建成通车。 秋 陆丰县卫生学校创办开课,副县长廖英兼任校长,校址在东海镇菜园仔“德志善堂”。至1962年5月停办,共举办中医、西医、医士、防疫、护检等9期进修班和训练班,参加学习共260多人。 10月 创建国营东海岸林场,总面积31818亩,场部设于甲东奎湖工区(1962年迁至前边工区)。 12月3日 陆丰第一个拖拉机站成立,站址在东海镇茫洋埔,后移至南塘公路边。 冬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县城龙山落成,碑高10.7米。 是年 博美至八万、河田至黄塘,甲子至惠来览表公路相继建成通车。 是年 东海影剧院建成营业。 是年 陆丰县陂洋瓷厂创办。 1960年 年初 创办大安农场。 9月 创办陆丰县华侨农场中学。 10月15日 汕头专区正字剧团在陆丰县城成立。由陆丰双喜正字剧团和海丰永丰正字剧团合并而成,1969年9月撤销。 12月上旬 乌坎水闸水利工程恢复建设。至翌年5月初,建成18孔防潮排水闸及6米宽船闸。至此,潮水进港由水闸控制,水闸上游南北两岸近10万人口、10.5万亩耕地免受洪涝灾害的威胁。 年底 陆丰正字戏著名演员陈宝寿以特等劳模身份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受到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的接见。 是年 创办潭西中学。 是年 陆丰县化工厂创建,厂址在东海镇沙冲村,1963年迁至现址潭西镇铁炉村北面。1970年更名陆丰县化肥厂。 是年 陆丰渔业开始有机械化生产,当年有机帆船2只、130马力。 是年 甲东公社首次于石清渡头涵闸利用潮汐发电。因电力不足,只供公社机关照明。 1961年 2月 由省邮电局拨款8.65万元,在东海三六九墟建成面积764平方米、三层半楼房结构的邮电通信楼(今县中医院),当年交付使用。 5月24日 增设新田、旱田、东崎、河西等4个公社,全县调整为26个公社。

1962年 秋 创办陆丰县正字剧团。 11月4日 县委批准修复土地**时期苏维埃政权故址——甲子红楼。 是年 《陆丰渔歌》第一集,由县文联、文化馆联合编印出版。 1963年 春 陆丰烈士陵园动工兴建,园址在陆城龙山北麓,在原有的烈士墓、烈士纪念碑周围配套其他建筑物。 同月 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人到碣北公社新酉、下坣大队拍摄有关抗旱现场的纪录片,其中有“水崛底下梅花井”、“二十姑娘闹水记”等13个精彩场面。 是年 陆丰县华侨旅社(后改为第一旅社)在陆城下街仔落成营业,基建投资15万元,建筑面积1515平方米。 是年 陆丰民间画家李瑞的国画《一曲渔歌北京来》获广东省第二届群众美术展览一等奖。该次美术展览应征作品5000多件,1000多名作者参加。 是年 陆丰开始自制牛瘟疫苗,防注牛瘟3.5万头,效果良好。 是年 陆丰汽车站(老车站)于县城龙山北麓建成营业,占地面积4471.. 36平方米。 是年 陆丰盐业丰收,原盐产量76436吨,为原盐产量历史最高年份。

1964年 4月 南塘电灌站动工兴建。1965年4月建成,装有电动机4台、300千瓦,可提水灌溉南塘、碣北公社2.3万亩农田。翌年4月建成。提水时因电力、水源限制,效益降低 8月 创办湖东中学。 9月 创办陆丰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校址在坎钟山林场,招生115名,1966年5月“文化大**”开始后停办。 10月28日 中型五里牌水库动工兴建。设计总库容257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3.6万亩。博美公社集中劳力突击3个月,基本完成工程任务,当年发挥效益,受到省水电厅表扬。 10月 引惠来石榴潭水库水的主体工程——甲东奎湖渡槽动工兴建,翌年1月建成通水,投资15万元,1972年以后废置。 1965年 8月1日 陆丰北部五云、上砂两个公社划归新建的揭西县管辖,陆丰县经调整后划为20个公社。 是年 陆丰县被省列为菠萝高产稳产示范区,示范区以陂洋、八万、河口、河田、水东为主。

1966年 7月4日 新置上英公社。 9月10日 广汕公路望洋木桥改建工程动工,翌年12月31日竣工。改建成50孔、每孔宽4米、全长252.8米灌溉、交通两用桥闸。桥面宽7米,两边人行道各宽1.2米,可通行16吨以上大型卡车。左岸设置2孔8米进水闸(船闸),右岸香校村处修建3孔水闸,利用4.2米蓄水高程的河水,灌溉农田12万亩。总投资100万元。 是年 甲子兴建东宫码头。 1967年 6月 广汕公路头陂木桥改建为7孔双曲拱桥,桥长80.7米,宽7.2米。 12月11日 东海镇炼乳厂、耐火砖厂和绳索厂共60多人,率先按单位联合。至翌年1月,全县基本实现“革命大联合”。 12月 碣石镇于揭北公社霞枚、桂林大队征地9.8万平方米,兴建渔民新村,解决750户、6000多名深海渔民上岸定居问题。 是年 开始采用飞机播种造林。当年飞播82525亩。 是年 县畜牧部门开始组织对中、青草药制剂治疗病猪的研究、研制出抗菌、退热较强的“02号”针剂。当年冬,用此针剂治好成万头猪丹毒病猪。翌年,省农业厅、省农科院在陆丰召开全省中草药制剂生产现场会,推广陆丰的经验。 是年 湖东公社镇农大队安装第一部15匹马力柴油机,抽水晒盐,是为陆丰县盐业生产机械化之肇始。 1968年 冬 县劳动大学停办,改办县“五·七”干校。

1969年 1月 甲子镇在北门建自来水厂,10月5日建成。设计年抽取龙潭干渠水80万立方米,供应居民食用。总投资55万元。 6月1日 动工扩建迎仙桥。同年10月1日竣工。 秋 创办上英中学。 11月 县总农会旧址、彭湃卧室、潭西下芦村农会旧址及龙山中学的“五四”运动旧址等4处***遗址被列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月 博美公社八万河陂闸动工兴建。1970年4月竣工,建成20孔、每孔宽4米陂闸1座。同时,兴建横跨乌坎河的禾潭渡槽,将北水南调。 冬 动工兴建碣石镇南门口至前堆村的碣南公路,并修建11孔、每孔宽3.2米防潮排水桥闸1座。 是年 陆丰县锆矿精选厂创建(厂址在碣石镇西北2公里处)。年产锆英石、锡矿、钛铁、金红石、独居石等产品2100吨。 是年 国营陆丰县糖果饼干厂建成投产。 1970年 2月 县百货公司百货商场(位于东海镇三六九墟)建成营业,为是时县城国营企业最大的一个商场,总面积1600平方米,投资61169元。 4月 广汕公路龙山桥木桥改建为3孔石拱桥。 5月中旬 陆丰县甘化厂动工兴建,主要设备和部分职工由汕头华侨糖厂迁来。当年11月底建成投产,日榨甘蔗500吨。 9月 广汕公路店下桥(位于博美公社)被洪水冲毁,全桥倒塌。当月,重建为9孔石拱桥。 10月中旬 动工兴建巷口水库,1973年冬建成。同时,建成坝后电站,装机2台共640千瓦。 11月 湖东港修筑8孔、每孔宽3.2米防潮排水闸及长300米防潮堤。 是年 成立陆丰县中草药研究所。同时,收集民间常用中草药编印成《陆丰中草药》一书。 是年 撤销乌坎公社,成立金厢公社。 1971年 7月4日 华受周委托,专程到陆丰浮洲大队视察。 9月25日 陆丰县教师进修学校复办开课,不招中师班,只办短期师资训练班。 12月 陆(丰)河(田)公路河口木桥改建为3孔石拱桥。 年底 陆丰县罐头厂建成投产。

1972年 10月 引龙潭水库水的甲东渡槽桥工程动工,1975年5月1日建成通水通车,共248跨,全长2192米,被誉为“牵龙过海”。工程总造价320万元。渡槽设计流量3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2.7万亩。渡槽桥的建成,使甲东与甲子的公路交通缩短24公里。 是年 创办东海竹工艺厂。1976年该厂研制的首饰盒参加广交会,外商誉为“广东特色产品”。 1973年 1月4日 从博美公社划出溪南片8个生产大队建立桥冲公社,全县24个公社。 1月23日 成立陆丰县红岭林场。 11月 省长陈郁参加浮洲大队秋植甘蔗产量验收,1.31亩地总产甘蔗30.54吨,亩产达23.312吨,成为全国高产典型。 是年 成立陆丰县文物管理所。 是年 甲子镇东宫码头安装码头吊机1台,为陆丰第一个有装卸机械生产的码头。 1974年 3月3日 增设东坑、上护、西南3个公社,全县27个公社(镇)。 10月 南告水库工程动工兴建。同期兴建容量4.5万千瓦(装机3台)的南告水电厂。1981年10月15日,电厂第一台机组启动发电,电力并入省电网。1985年12月20日,水库和电厂全面竣工验收。 秋 创办桥冲中学、西南中学。 冬 河田公社内洞大桥动工兴建。采用民办公助办法,经一年多施工,建成长200米5孔桥梁。

1975年 1月24日 炎龙公社浮洲大队书记林渡出席全国糖烟麻会议,并在会上作《继续**不停步,粮蔗再创新纪录》的发言。 10月 增设东桥公社。 11月 陆丰皮影剧团参加全国木偶、皮影戏台演,演出节目是渔歌剧《战恶鲨》。 是年 陆丰水泥厂建成投产,设计年产水泥1万吨。因条件限制,时产时停。 是年 全县最大联片盐场——碣石盐场建成,面积8000公亩,时产时停。 是年 南墙粮所率先采用“窗门一线开关,薄膜嵌缝密闭法”保粮取得成功。随后在全县推广这种储藏方法,沿用至今。 1976年 2月12日 澳门海陆丰同乡会参观团一行19人,到陆丰甲东公社甲东大桥、甲子工艺厂、巷口水库、县糖厂、华侨农场等地观光。 9月18日 陆丰县电视转播台正式开播。 是年 县政府拨款重建博美通赤岭的蛟溪桥。 是年 广汕公路陆丰路段改建为柏油路。 是年 全县出口总额首次超过千万元,实绩为10768636元。

1977年 4月1日 陆丰县火葬场建成投入使用,场址在东海镇河图岭。1979年10月,受台风袭击,火葬场严重损坏,停止使用。 5月1日 陆丰芒洋新汽车站建成营业。 6月 容量3600千伏安的博美35千伏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 11月 湖东镇自来水厂建成,年供水量10万立方米。 是年 东海电风扇厂创办,月产量1200台,产品合格率98%。1990年停办。 1978年 年初 甲子冷冻厂建成投产,为县内唯一一家经营冷冻加工的国营企业。 3月 鳌江9孔防潮排水闸建成。 8月 陆丰县锅厂被省命名为“大庆式企业”。 12月27晚 内(湖)甲(子)公路的东山桥(9孔10墩石拱桥)全桥倒塌。后在原桥址上游择址重建,于1984年11月建成8孔I型钢梁桥。 冬 龙潭水库管理处被评为全国水利工程管理先进单位。 冬 县“五·七”干校撤销。 是年 《陆丰渔歌资料》第一辑(53首)由县文化馆编印出版。 是年 甲子文化公园动工兴建,翌年竣工,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 是年 红湖农场(铜锣湖农场)被评为全国农垦系统先进单位。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