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浦东新区政协委员、浦东新区运管署副署长宋育华的名字,弹出最多的是一篇旧闻——十多年前,正读研究生的她因志愿献血成为新闻人物。以无偿献血为起点,她开始投身无偿献血志愿宣传,加入上海市红十字眼库,志愿身后捐献眼角膜……眼前的宋育华,与网上十多年前照片中的她,并没有什么两样。

从曾经的志愿献血少女,到现在的农村干部、民主党派人士、政协委员,宋育华说,这些经历塑造着她、改变着她、成就着她。不变的是,在她冷冷的甚至有些难以接近的外表之下,始终跃动着一颗温暖炽热的心。

由无偿献血引出的思考

宋育华与政协的连接、与民主党派的缘分,正是来自那一次次的献血经历。

2001年元月,当自己的生日快到的时候,宋育华觉得自己已经19岁了,应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度过生日,以纪念自己的成年,于是她想到了献血。那一天,宋育华第一次走进了血液中心,捋起衣袖,开始了她的第一次自愿无偿献血行动。

第一次献血之后,她开始阅读有关医学书籍和报纸杂志,关注和了解有关献血的知识。在“中国输血论坛”上,宋育华认识了全国各地宣传无偿献血的志同道合者,也由此开启了自己投身无偿献血之路。

此外,宋育华喜欢在“中国输血论坛”上发帖子,与网友一起讨论献血的经历,同时她也没有停止思考,想要进一步改善志愿献血的社会环境,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一件。针对近年来逐步呈现出《献血法》部分规定与实际执行情况不相适宜,有的甚至制约了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的现象,宋育华在输血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其中关于年龄、献血间隔期、补贴、收费和处罚等条款亟需修改完善。话题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这引起了同样对此话题关注、时任民进上海市委参政议政部副部长干建达的注意。通过互联网,干建达与宋育华建立了联系,他希望宋育华和她的“捐血者沙龙”能将议题放在民主党派的平台上来讨论。

2005年年底,干建达在上海民主党派大厦召集了一次座谈,活动后,结合大家讨论的内容和自己的思考,宋育华写下了《关于修改献血法的建议》,呼吁从体制上改变我国目前计划无偿献血的现状,实现真正的无偿献血,该建议在2006年的全国两会作为民进中央集体提案提交。

提案提交后,国家卫生部立即给出积极反馈。虽然因为一些现实原因,建议仍在逐步实现中,但卫计委给出的高度肯定,让宋育华很受鼓舞。这一次的经历也让干建达发现,宋育华是个参政议政的好苗子。2010年,刚过退团年龄的宋育华,在干建达的推荐下加入了民进组织。

望向远处,宋育华回忆起自己初加入民进时的心情。向组织提出申请前,她查询了很多关于民进组织的资料。马叙伦、赵朴初、叶圣陶……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他们富于才学、治学严谨,通达事理、淡泊名利;他们追求真理、直言敢谏,气贯金石、胸怀万里。那一瞬间,她对民进组织产生了一种亲近感和归属感。

宋育华仰慕这种情怀,也坚守这份知识分子的本真,这些都是激励她继续前行的动力。

由基层工作启发的建言

2008年,研究生毕业后的宋育华来到曹路镇,她扑下身子,在这里一待就是11年。从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乡村干部,这其中有辛酸也有欣慰,有付出也有收获。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动迁征收一线的“80后”基层干部,宋育华也干出了样子: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重大工程建设中,深入一线、与村居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她把握原则、敢于碰硬,将法律法规与具体可行充分结合,参与并完成市、区多项重大工程前期任务。2018年7月,宋育华调任社区建设和服务办公室,她迅速进入状态,带领镇选举办,圆满完成了村居委换届选举,实现了选举一次成功率、“一肩挑”比例等主要指标大幅提升至镇历史最高水平。

在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的平台上,她也努力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着丰富的基层规划、征地经验的宋育华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远郊重大工程成本控制面临重大挑战:规划选址空间大,选址不慎重不合理,导致带征、带拆增加;因手续周期长,实施时现状改变,造成违法行为增加、协调成本大;对违法用地的处置缺乏有力措施,以致成本超算,难以控制。为此,她执笔写下提案“控制浦东远郊重大工程建设成本”,提案切中远郊工程建设的痛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由时任副区长周亚督办,并被评为当年的优秀提案。

她敢说话、说实话,多次就重大监督性议题发言。

2018年1月,浦东新区政协全会首次召开以“巩固‘五违四必’综合整治成果,创建无违建居村”为主题的监督性专题会议,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现场听取建议。宋育华直陈问题,建议综合施策,相关部门加强统筹和充分对接数据,对违法违规企业坚决锁定目标,依法行政、综合整治。她的发言得到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认可。

2018年年中,浦东新区政协组成视察监督工作组,60多名委员通过听取意见、明察暗访等方式,就2017年岸上污染源整治中已经完成改造项目的使用情况开展调研。在与相关部门面对面座谈环节中,宋育华又被点名发言。在事前的充分调研中,江浙等地的治理细节让她印象深刻,她认为,这些细节似不起眼,但背后体现的细致到位的群众工作、精细化人性程度是值得浦东吸取、学习的,“想方设法发动群众自治、自主,让人民群众感到幸福,感到有归属感,这是治理工作的终极奋斗目标”。

这份热情正是源于宋育华加入组织时的那份初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