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流金岁月》刚刚收官,虽然我没追着看,但其中倪妮、刘诗诗的扮相实在是太出圈,上微博随手一刷,到处是营销号吹两人会穿衣服、有CP感。

一看还真挺是那么回事儿。

剧播出之后,双方也十分配合地捆绑宣传

其实最早注意到“为妮写诗”这对CP,是在19年金鸡奖颁奖典礼上。

两个仪态万方的美人,一黑一白,妥妥一对黑白天鹅。

这才有了“为妮写诗”这个CP名。

去年四月,《流金岁月》阵容官宣,正是这对看上去登对又养眼的姐妹,一时间大家都觉得是神仙选角。

电视剧开播之后,果然,大家的焦点都在美女上,美妆和时尚博主们好像比影视博主还兴奋。

我这才开始觉得有些不对劲。

之前一直以为正常的影视剧运作流程应该是先有剧本、有项目,再根据项目去选合适的演员。

以往都是作品里面出CP,这下可倒好,《流金岁月》直接挪用一对已经炒红的CP来成全自己,借美女CP赚流量的意图也太过明显。

在片片的观剧经验里,这样填鸭式的操作并非第一次出现。

2019年4月的一期《王牌对王牌》,沈月和言承旭同台参加节目。

因为分别出演过新老两版《流星花园》,两人还在节目里演绎了下大雨道明寺等杉菜那段戏码。

当时在节目里,言承旭入戏太深哭起来没个完,让人有种两人演得不赖的错觉

三个月之后,两人合作出演的《我好喜欢你》开机。

我没法考证到底是两人接这部戏在先,还是上综艺在先,但这时间线实在很难不让人想到,剧方是瞅准了节目上的两人有CP感,才向他们同时发出了邀约。

但结果却是,综艺里看上去没那么灾难的二人,在电视剧里不仅没有CP感,剧本身也是又差又扑。

《我好喜欢你》又名《老叔带我看流星雨》

而营销先于剧本身最出圈的案例恐怕是《淑女的品格》。

网友一个点子,角色也选好了,故事大纲也写得七七八八了,立马有公司立项,只不过一直没有成行。

迎合着观众的嗨点拍戏,其实早就不是新鲜事。

最近几年,多的是充斥了热门社会话题和各种梗的剧集,只要噱头到位,这个项目就算是成了。

跟《淑女的品格》立意相似的《三十而已》《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后来居上,抢先一步播出,《三十而已》更是成了去年的大爆款。

套的是独立女性的外壳,讲的却是如何搞钱、上位,还有婚姻生活里的家长里短。

我一个钢铁直男都被按头科普了啥是名媛茶会、啥是喜马拉雅。

不是8848米的世界屋脊,而是价值两百多万的包,就是中间最亮的那个

去年的《安家》,说是直面残酷的房产业职场,打工人的不易我没看出来多少,倒是看出来房似锦对付不讲理的亲老娘确实挺不容易的。

我甚至怀疑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

第一集要让男女主浪漫相遇,第二集要安排主角和穷亲戚斗智斗勇,第三集再让主角被险恶的社会狠狠教育。

把电视观众最喜闻乐见的社会八卦非常平均地塞进剧里,就能叫创作,就能叫观照现实。

还有另外两部剧,也让我非常意难平,开分以为是王者,看了一半才知道原来是披着王者马甲的青铜。

一部是《下一站是幸福》,另一部是《以家人之名》。

《下一站是幸福》的设定是相差十岁的姐弟恋如何面对社会舆论,《以家人之名》则是非血缘家庭相处指南。

前者豆瓣评分一度爬上8.1,后者开分更是高达8.6,这在都市剧里基本上就是碾压的程度。

结果播着播着都变了味儿,头顶最敏感的社会议题,谈最玛丽苏的恋爱。

姐弟恋?问题不大,俊男靓女压根儿不像差了十几岁。

非血缘家庭相处难?完全没有,男女主正好趁机“搞骨科”。

到了收官的时候,两部剧的评分已经是泯然众人,但营销方早就不屑于费劲刷口碑了,在各大平台撒糖、发段子更要紧。

好像只要播出后,每天都能拎几个热搜关键词就算达标。

有意思的是,这两部剧是同一个团队做的。

也就是说,这个团队相当擅长立设定,能在海量生活素材里精准找到最博人眼球,同时也是最犀利的角度,因此能高开。

但他们无法保证剧情稳定推进,更无法保证一直认真探讨最初提出的问题,落入老土恋爱戏码的窠臼,最后都逃不了低走结局。

不过讲道理,从6.0的《下一站是幸福》到7.0的《以家人之名》,团队进步是肉眼可见的

立意、品质和热度全方位在线的剧就这么难做?

确实难,但不是没有,而且从上世纪电视逐渐在普通居民家中普及开始,就有不少关注现实的全民爆款。

1991年的《外来妹》,就是以改革开放之后的南下打工潮为背景,讲述了全新价值观冲击下,打工妹们的别样人生。

1994年的《北京人在纽约》,也是以当时非常热门的移民话题为由头。

到了新世纪,反应家暴问题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年轻人的买房辛酸史《蜗居》。

还有讲述城乡婚姻中各种差异的《王贵与安娜》《新结婚时代》,都成了我们这代电视观众心目中的经典。

童年阴影安嘉和

这些剧往往也是以社会议题为先。

但在吸睛的话题之外,是编剧写出来的好故事、是演员兢兢业业的好表演,剧各方面的品质都在水准之上。

这也是为什么,看过的观众至今都还津津乐道。

再看当下的爆款剧集,更像是资本和创作者走捷径的结果。

打着“独立女性”“原生家庭”的招牌就能轻易勾引观众入坑,而这些看似高远的立意其实只是在为主角谈恋爱、逆袭的狗血故事作配。

职场风雨飘摇,不耽误主角谈恋爱;原生家庭矛盾升级,不耽误主角谈恋爱;我甚至怀疑世界哪天要毁灭了,也不耽误主角谈恋爱!

逆袭故事里更是三天一小挂,五天一大挂。

至于开篇时提出的社会问题,早就成了剧集质量欠佳的遮羞布。

想当年《甄嬛传》《潜伏》们凭着一己之力开创新类型剧的盛景不再。

靠着大数据精确的计算,热门与否都有了数据支撑,也让创作者能直接踩着观众的嗨点搞创作,甚至借着大众的口味,把选角这个步骤都给糊弄了。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本末倒置,但流量就等于变现能力,“爱惜羽毛”跟搞钱相比,似乎不值一提。

更矛盾的是,每当看到这种怪现状,除了吐槽,我一个普通观众,实在是不知道能提什么建设性意见,又能提升剧集品质还不耽误主创搞钱。

但我知道,再这么下去,国产剧肯定是完了。

毕竟至今仍有人时常回看《甄嬛传》《潜伏》,十年后又有谁会回看如今那些蹭了一时热度的所谓“爆款”。

好了今天就聊这么多,点个在看,我们明天再见。

拜了个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