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西门庆是一个官商,家资巨万,享尽荣华富贵,用现在的标准衡量,也是一个少有的成功人士。西门庆怎么成功的呢?总结下来无非就这几个方面,结交权贵,徇私枉法、以权谋私、官商一身,致富发家。没有官身,西门庆的生意做不大,没有能力,西门庆的生意做不好。西门庆的发家史,就是一个升官史,攀附的官员越大,本身升官就越大,生意也就越大,当然,这也证明西门庆确实有能力。

西门庆出身于阳谷县,是一个落魄财主,后来开了一间生药铺。正常来讲,西门庆是没有当官命的,本身就不爱读书,科举之路不通。那么是怎么走上官道,而且还官至正厅呢?其实,西门庆这路子是个野路子。古代当官靠科举,西门庆独辟蹊径,走的是武职。这就好办多了,没文化有能力,有钱也好使。靠着心机深、谋略多,一边做生意一边谋取与官府的关系,机缘巧合结交上太师丞相蔡京,官越做越大,生意也越做越大。

第一次西门庆和官府沾上关系,是娶了吴千户的女儿吴月娘后,吴千户相当于县级官员,仗着这关系,从此西门庆开始积攒人生的第一桶金。《金瓶梅》第一回说他“作事机深诡谲,又放官吏债……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把揽说事过钱”。说白了,就是靠着老丈人关系和衙门口里的人勾结在一起,干一些走后门的买卖,比如帮罪犯家属“捞个人”、把官银拿出去放高利贷、与人平息纠纷等等。这个很好理解,就是走的黑白两道的路子。

西门庆不是小富即安的人,很有野心。这个时期的西门庆,还干了和宋江一样的事情,用几两散碎银子收买人心,弄一帮小弟为我所用。他开始注重树立人设,比如连卖水果的小贩郓哥都喜欢找他称一勾子,和《水浒传》卖糟姜的唐牛找宋江是一个道理。谁不喜欢占个小便宜,不就是说几句好话的事情吗?于是人们的称呼从西门大郎变成了西门大官人。

第二次是西门庆的亲家翁陈洪跟东京八十万禁军杨提督结为儿女亲家,这让西门庆在清河县走路开始打晃。朝里有人好做官,更好办事。普通百姓谁敢惹?期间他勾搭了潘金莲,害死武大郎,还把武松远远地发配了,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有了这个背景,泼皮无赖,地痞流氓也就没人敢招惹,做生意也就顺风顺水。当然,也能把同行通过种种手段挤兑黄了,形成事实上的垄断。

第三次由于边患严重,杨提督被参劾,又被革职查办,连累到陈洪和西门庆。西门庆用重金贿赂当朝太师蔡京。蔡太师也认东西,当即罪名一笔勾销。后来,蔡京生日他又送了重礼,弄得蔡老太师都不好意思了,主动提出给个官当,还收为干儿子。赏了个“列衔金吾卫衣左所副千户、山东等处提刑所提刑”的官,掌司法、刑狱,明提刑。

化危为机,西门庆这手段,真不是一般人能具备的。身份有了,面子就有了。顶着蔡太师干儿子的身份,西门庆在家大摆筵席,招待了朝廷钦差和省里的众多官员,这会儿的西门庆,就算是省里的官员都不敢惹了。

草鸡变凤凰,如果给西门庆写一篇传记,估计得相当的感人。这个身份做生意,相信没有手续是办不下来,没有人敢设置障碍伸手要钱的。期间,他害死花子虚霸占了巨额家产。蔡京的干儿子,蔡状元回乡省亲,他殷勤侍奉,大肆贿赂,结交下深厚的腐败关系。后蔡状元任两淮巡盐史,西门庆靠批条子卖盐发了几万银子的大财。至于那些蝇营狗苟、贪污贿赂等等事项就更不用说了,反正西门庆不管是官场生意还是自己的买卖等于都打了通关,基本没有什么障碍了。

最后,西门庆做了多大的官呢?山东提刑所掌刑正千户。当时全国十三个省,有正负二十六个千户。古代没有公检法,西门庆的官职相当于一省的司法长官(副省级或正厅级)。总管所辖州、府、军的刑狱公事、核准死刑等,也有权对本路的其他官员和下属的州、县官员实施监察。

西门庆买卖做到多大呢?其临死前交代:缎子铺是五万两银子的本钱,里面有乔大户家部分合资;绒线铺本银六千五百两;绸绒铺本银五千两;李三、黄四欠五百两,外一百五十两利银;韩道国与来保外出贩货带去四千两;此外刘学官欠二百两;华主簿欠五十两;徐四欠三百四十两。按照米本位来算,明《宛署杂记》记载:1两银子可以买大米2石,1石约为94.4公斤,1两银子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按照现在米价每斤3元算,1两银子=人民币1132元。西门庆资产加起来是约66000两银子,那么总资产算下来就是约74712000元左右。这还是在生意上押着的钱,至于那些家里积攒下的,相信也不是个小数。富可敌国算不上,富可敌省应该足够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