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安宁。 李爱平 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8日电 题:三毛散文奖获得者安宁:生命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流浪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两天前的5月6日,作家安宁“意外”地获悉自己成为第三届三毛散文奖的获得者,与她同时斩获该奖项的有中国著名作家韩少功等人。

尽管早年前安宁陆续获得过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内蒙古索龙嘎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丁玲文学奖等文学奖项,然而这次获得三毛散文奖,对她而言却具有特殊的意义。

7日下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这位青年作家认为,某种意义上,自己与三毛在精神特质与生命气息上有相似之处。

安宁说,“很少会有作家像三毛这样,持久地影响着几代人的精神世界。对我来说,她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文字,更重要的是生命及对生命的态度。”

安宁回忆说:“小学五年级,我在校园里捡到一张废弃的报纸,上面写着三毛逝世的消息。那时我读书很少,并不知道三毛是谁,只是被那张黑白的照片深深地吸引。”

图为安宁的作品。 李爱平 摄

“那是一张自由奔放又风情万种的脸,与漂亮无关,却又如此深情,仿佛可以窥到灵魂热烈地起舞。”安宁对这张照片至今记忆犹新。

然而,三毛真正意义上走进安宁的人生,却是在她的大学时期。

“读大学后,借助于学校的图书馆,我全面阅读了三毛,并真正理解了她短暂又浪漫的一生,理解了她流浪生死的精神。”

安宁认为,在过往20年的写作生涯中,她逐渐体会到“生命体验”带来的写作愉悦,她觉得三毛用不息的流浪,成就了我们理想中的生命形态。

出生于山东泰山脚下,博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辗转来到内蒙古大学教书的安宁告诉记者,依靠散文集《迁徙记》获得这一奖项,似乎也暗合了三毛的流浪精神。

三毛带给安宁的并不单单是对生命的感悟,事实上也创造了她人生中的多个“没想到”。

安宁说,自己没想到若干年后会成为一名作家,更没想到的是,冥冥之中受三毛对生命的启示,一路向北,最终抵达内蒙古这片辽阔苍凉的大地。

安宁的作家梦最早出现在初中二年级,“那是一篇忘了名字的作文,被老师拿去投稿,并得到30元的稿费。”

之后的岁月中,安宁的人生节奏除了不停地求学外,还在不同的城市定居过四五次,更换过三四次工作,更换过外语、文艺学、电影、戏剧等不同专业。但从未改变过的,是持之以恒的写作。

“2010年很偶然的机会,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并在这里成了家,还拥有了一位会同时流利地说蒙古语和汉语的7岁女儿。”安宁如是说道。

“呼和浩特之于我而言,是我写作的幸运之城。”安宁告诉记者,过去的10多年间,她陆续推出了《我们正在消失的乡村生活》《遗忘在乡下的植物》《乡野闲人》《迁徙记》《寂静人间》等近20部文学著作,并屡屡摘得各类文学奖项。

安宁认为,“内蒙古这片苍茫大地赋予我以生命的滋养,让我永不畏惧,一往无前,去探索未知的生命旅程。它是粗粝的,空旷的,孤独的,它同时又是深情的,富饶的,慈悲的。这与三毛给予我的灵魂滋养如此相似。”事实上,“这片塞外的大地,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个部分,五月刚刚出版上市的新书《寂静人间》中,就能看到鲜明的内蒙古广阔大地留下的印记。”

“我热爱这片广袤的大地,我迁徙到这里,植根在这里,也愿意为它永不停息地书写下去。犹如三毛热爱她的撒哈拉沙漠,并用文字成就了生命的传奇。”安宁认为,事实上自己是一个热爱迁徙的人,她没有太强的一生居于一地的意识,生命的本质是流动的,所有人生行程中历经的山川、河流、植物、过客,都会融入我们的生命,并在此后的回忆中,散发出温润的光泽,那是独属于生命的光泽。

值得提及的是,第三届三毛散文奖,在最终的评选中,共有26位作家获奖,而安宁是唯一一名来自内蒙古的作家。

资料显示,三毛散文奖是以浙江定海籍作家三毛(本名陈平)命名的散文类文学奖项。历届三毛散文奖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语作家参与。

“我愿做自然的孩子,赤诚、坦荡,洁净,谦卑。我愿用永不停息地行走与写作,赋予短暂却又宝贵的生命,以自由和尊严。”结束采访时,安宁认为,这或许是自己此次能够获得三毛散文奖的真正原因。(完)

本文来自【中国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