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译:孔子说:“得了吧,我就没有见过有发现自己做错了,而在内心真正产生自责的人呐。”
01
自己都做不到,就别要求别人反省
本篇,小梁和大家分享的是孔子对人性特别有趣的洞察,也许对我们很有帮助。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得了吧,我就没有见过有发现自己做错了,而在内心真正产生自责的人呐。”
“已矣”——得了吧,这是多么带有表情包特性的两个字啊。
从孔子的口中说出这句话,很有力量。孔子阅人无数,弟子都是超级聪明,德性也够的人。他还经常去拜见各位老师,好为人师,更好为人徒。这样的人竟然说自己见了这么多人,却从来没见过一个真正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做错了的人。
我们有时会有一种幻想:“哼,当年那个不珍惜我的男人(女人),他(她)现在知道错了吧?”千万不要这样想,他(她)是不会后悔的,因为人们总会发现更好的。反过来你也一样,你有过真正的懊恼吗?其实就算有过,也是对得失的懊恼,而不会在灵魂深处对自己的修行进行反省。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区别就是,只要得失关系改变,你的懊恼就改变了。
比如你曾经非常自责“我怎么没有买那套房子”“我怎么没有买比特币”……后来房价跌了,比特币也跌了,你当时的懊恼瞬间就不存在了,所以当时的自责是假的。
因此,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对人性非常深刻的洞察,可以帮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自己都做不到,就别要求别人反省,没人会承认自己做错了。
02
放过别人,才能真正放过自己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大脑发展出了一种巨大的机制——为自己的一切行为寻找合理化的解释。哪怕真的做错了,也会隐隐地说:“这是情非得已的,不是我的错,是时代的错,是社会的错,是别人的错……哪怕我真的有错,我也不是主犯,顶多算是从犯,主要责任不在我……”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后,可能就会放下要求别人深刻地承认错误的痛苦。这一点体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是父母总要求孩子深刻地反省自我,如果他真的做错了,还要写检查。小时候我们都写过检查,后来能力越来越强,可以在内心丝毫不起波澜,没有一点儿自责的情况下,写得声泪俱下,沉痛反思错误。
这种越是深刻、真诚的反思,越伤害我们的本体,因为那都是假的。当我们放过别人以后,才能真正放过自己。
许多人的痛苦,都来自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当你在指责别人为什么不承认错误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错?
如果这是一个很难改变的人性,我们应该怎么办?如果我们接受这个不可抗力,这样一个无法改变的人类共有心智模式,那就会在内心充满一种坚定的、真诚的、不带污染的、没有功利的自责。
就像孔子作为人间世“老司机”阅人无数后所说——“得了吧,我就没见过一个对自己犯了错会深深自责的人”。
似乎人生从这时就开启了一种解脱的可能,因为我们不再起妄念,不再要求别人意识到他错了。这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明白一个道理,因为人家才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在乎,每个人都是如此。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后,世界瞬间就会清凉许多。这种清凉,就是我们从今天开始,不再要求别人深刻地承认他的错误,同时也不那么强求自己承认做错了什么。
假如我们从道理上逐渐发展到习惯上,再发展到自然而然的尊重上,理解了不会责怪自己是人类的共同习性后,就开始进入了一段全新的情绪管理模式。
如果父母这辈子能很淡然地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就像接受自己也不那么优秀一样,家庭关系就会和谐很多。
很多父母会因为孩子写作业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很慢、总是拖沓……而心生憎恨。其实这种憎恨,表达的都是一种自责。当然,也包含了对孩子父亲(母亲)的责备。
许多人对孩子的种种表现不满,本质是对孩子表现出他父亲(母亲)的特征而不满,其实他们对孩子像自己的缺点的那部分,并没有什么不满。
经过了一系列的讨论就会发现,当我们知道没有人会认为自己真的错之后,这个世界似乎不仅给我们开启了一扇窗,而且开启了一条永远的“杀毒软件”之路。
03
你对身边的人厌恶越少,对自己的爱护就会越多
我越来越觉得,《论语》的前三句话是多么重要的人生开示。“有朋自远方来”“学而时习之”讲的是如何获得快乐;“人不知,而不愠”讲的是如何避免不快乐。这三句话指向的都是孔子非常关注的一件事——一个人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在此生的法喜充满。
这种因为熟能生巧,基于道德做的事,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就像一位炒菜师傅,在经过加盐少许,加油少许,加酱油少许,加猪油少许等一系列加料后,炒出来的菜连自己都摇头称赞:“啧啧啧,这盘干锅肥肠,外焦里嫩,带着菌群的芬芳和我内在的菌群暗自相合……”
“学而时习之”——借由熟练达到与道同齐;“有朋自远方来”——两个人没经过交流,却能如此默契地达到共振,并且都知道对方绝对理解一个真相,就是不可能相互理解;“人不知,而不愠”——知道没有人同情你,也没有人能真正地理解你,才能获得大解脱。这三点的内核都指向“法喜充满”四个字。
原来孔子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一种更高级的快乐,这是我们开启儒家思想一个很重要的法门。我们都误解了儒家,以为儒家是苦哈哈的,眉头紧锁,大义凛然的。全然没有意识到,孔子最在乎的是一个人可以通过对意义的无意义消解,对人们根本不可能发自内心地自责的深刻洞察与理解,从而获得自我解脱之道。
自我解脱最后指向什么?它指向了孔子的暗示——您完全可以通过对真相的理解,达到在人生三万多天里,一种比较接近真实的合乎于道统的快乐(道统,不是“仁义礼智信”,也不是合乎社会规范,而是被道统治的快乐)。
当我们怀着一种理解——不仅理解别人,也理解自己与生俱来的、历久弥新的、坚固无比的习性时,就会扩展为对人群的宽容。
房龙说:“宽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社会,人们很容易在网上看到网友对许多事贸然地进行指责,谁又家暴了,谁又偷税漏税了,谁又劈腿了……每个愤怒地发出指责的人,都一定是自带痛苦流量的过往的灵魂。
我特别喜欢太安私塾的一位同学,他这样形容人生的状况——他喜欢淡淡的浓。这不是一种装腔作势的状态,而是当一个理解人性里诸多稳定的特性后,既不会很迫切地与人争论,也不会很迫切地与人相爱,而是既淡淡地,又浓浓地与他人相处。这是一个君子可以活得比较好的状态。
当我们理解这一点后,再看一下身边的人,或许你对他的厌恶越少,对自己的爱护就会越多。不是吗?当我们每次对别人说“你怎么能这样”的时候,被身体分泌的毒素所残害的,其实都是自己。
所以,请大家再温习一下《论语》中的这句话——得了吧,就没有一个真正会自责,知道自己做错的人。要理解我们也是所有人中的那一个。
1.文章《梁冬|连孔子都说"得了吧,我就没见过真正认为自己有错的人"》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梁冬|连孔子都说"得了吧,我就没见过真正认为自己有错的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