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AI财经社郑亚红

编丨周春林

2017年胡润富豪榜前十位中有一个“隐形”的富豪。之所以隐形,是因为其所受到的关注和大众知名度远远低于同列者。他就是以1150亿元排在第八名的严昊家族。

年仅31岁的严昊背后是其父严介和,这个57岁头发花白的老头千亿身家,其太平洋建设位列世界500强。他早年因超生下海创业,而后在某一年间由20亿建立起百亿产业,震动商界。

与此同时,严介和被外界评为“全球华人第一狂”。他一次次语出惊人,不断挑动媒体和公众:五年内准备打造3家世界500强企业,超越稻盛和夫;2020—2022年赴美上市,预计上市部分市值达3万亿,超过腾讯和阿里巴巴。

然而,在严介和三十年的创业经历中,他被郎咸平批为“侵占国有资产的第一大鳄”,曾因为资金链断裂将自己送上了被告席,也曾两次“下岗”。他的上海苏商近年因为优厚的年薪备受关注,甚至出了本书称要冲击诺贝尔文学奖。

在从教书匠到“跳海”创业,严介和的“富豪之路”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因为超生,“跳海”创业

1960年,严介和出生在江苏省淮安市的一个大家庭里,他是家里的第9个孩子,出生时严母已经44岁。严介和长到6岁时,因为文革举家搬到了农村。那是个贫穷的年代,吃饱饭都是个难题。2005年严介和录制电视台节目时,回想起了匮乏的童年时光:家里穷得买块布都很困难,脚上穿的是用稻草和废麻袋编制的鞋,遇着下雨天鞋子受潮烂掉,就只能赤脚。

跟同代人一样,1977年高考的恢复改变了严介和的命运。他顺利考入本地师范学校,毕业后做了中学的语文老师。“不安分守己”的细胞从那个时候就显现了出来。严介和在江苏教书时,完全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圣贤人”,他发动全家编织草帽、斗笠和簸箕,自产自销,积累了数十万元的资产。

严介和曾经对媒体说过很多自我标榜的话,其中有一句“我又狂又低调,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上厅堂很从容,下厨房很温馨,没有角色转换的痛苦”,跟教书匠编草帽那段经历十分贴合。

1986年,严介和的第二个孩子严昊降生,因为超生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严介和丢掉了教师的铁饭碗,被迫“下放”到一家国有企业做办公室副主任。这次“下放”对严介和来说,是一次毫无准备的被迫创业,他把它比作“跳海”,难以回头。

而后,严介和在淮安某企业某次社会公开招标租赁中,竞选上厂长,又在之后相继兼任了三家水泥制品厂和建材公司的法人代表,为他往后投身建筑行业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1992年邓小平南巡,将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境真正打通,严介和也在那一年注册成立了淮安市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即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前身。仅在4年后,就发生了一件事,这桩生意,成为严介和传奇故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段,甚至李嘉诚也在自传中称赞他为“一代企业大家”。

那是1996年,严介和时年36岁。

工程项目不好找,严介和从淮安往南京跑了11趟,最终拿到了南京市绕城公路中3个涵洞的项目。然而,到严介和手上的,已经经过了层层转包,作为第5次被分包的承包商,这个项目在严介和手里根本赚不了钱,还会亏5万块。

严介和面临着“做还是不做”的选择:不做的话亏5万,做就得亏8万。8万在1996年,能够买下南京的一套房子。严介和后来回忆那时的心态:“我想要赔就把他赔到位,既然赚不到钱总得赚个面子。”

就这样,严介和用72天完成了这项工程,赔了8万块。吃了亏却出了好活,这让业主十分感动。第二年,工程指挥部就将此工程一揽子都交给了他。绕城公路做完后,严介和赚了860万。

李嘉诚对这段往事给了一个颇为准确的评述:经过这件事之后,严介和在业内有了自己的影响力。从此,不断有人找他的公司进行项目合作,他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最终使他成为一代企业大家。

1996年,严介和出资4000万,组建了太平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从此荣辱接踵而至。

财富与荣辱

严介和在打捞到第一桶金以后的数年里,不断书写事业新篇章,他先后参与了南京新机场高速、京沪高速、江阴大桥、连霍高速、沂淮高速、南京地铁等一系列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的建设。

与此同时,严介和与太平洋建设收获外界多项殊荣:1998年12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授予“光彩之星”称号;2001年5月,被授予“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2004年3月,被授予“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奖章”;媒体则给他冠以“中国最大的包工头”、“黑马富豪”等称谓予以褒扬。

2005年更是严介和最为春风得意的一年。那年严介和以125亿元身家,从胡润富豪榜的第66位跃升至第2位。这个突然闯进公众视野的黑马,当时被认为是“最被严重低估”的富豪。而他的财富增长速度更成为了一个无法说清的谜题。

实际上,严介和一直饱受争议的原因在于,他的王国建立在两种有争议的模式上:第一,与地方政府合作,采用BT(Build Transfer即建设—移交)模式拿项目,BT模式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这种模式早在1996年,严介和就已经在宿迁建市政大道的项目上试水了,发现商机后,才渐渐开始广泛采取。

第二,就是“零资产”收购国有企业。2003年,严介和收购了“ST纵横”28.18%。这以后,他开始与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打得火热,陆续收购、托管了31家亏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旗下的成员企业达到115家,严介和因此获得了大量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严介和通过收购业绩不佳的国有企业,从而博得当地政府的好感,进而在当地的市政工程中分得一杯羹。

不管是BT模式,还是国企的打包并购,太平洋系一直备受争议。2006年,逼债风波不期而至,严介和被9家银行联合追债,财富迅速缩水。9月,严介和被迫赶回南京应对讨要欠款的机构和个人。10月,被法院启动了威慑机制,限制其高消费。短短半年时间,严介和的12处住宅,绝大多数被重复冻结3次以上。更令银行高层震惊的是,这位富豪“所有的房子都是按揭的”。

在这期间还有媒体报道称“2006年严介和欠债4亿被银行逼债,他本人也以被告身份出现在法庭。”

这之后,严介和沉默了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在2006年经历了“中国企业家建国以来风暴最大的一场”,他说此后6年自己未曾向银行再借过钱。

当年5月20日,他公开宣布自己因为“身心疲惫”辞去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的职务,由前太平洋建设集团总裁黄新忠接替。他决定在2007年底正式宣布退出太平洋建设集团。这也被他称作“第一次下岗”,此后,严多次对外表示将稀释自己的股权,最终希望保持在10%左右。

同一时期,严介和还成立苏商、京商等多家公司,仿照太平洋模式四处开拓业务,但后续动静不大。

二次下岗,办商学院还出书

因为早年做过老师,严介和对于教育一直心存向往。他先后创立了华佗论箭组委会、中国郑和舰队资本国际集团、国内最贵商学院“太平洋商学院”,试图将资源、智慧、资本融于一体。

“我的情景不一样,祖祖辈辈是教书育人的,我都没想到我变成商人。做了20年的商人,当我再回来办教育的时候,我终于走出了异常,也成为了超常,回归了正常。”他说。

回归“教育界”后,2011年,严介和卸任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是谓“第二次下岗”,25岁的严昊接任成为接班人。

太平洋建设自2006年沉寂后,鲜有重大动作,直到2014年7月,太平洋建设突然进入了《财富》500强榜单,其官网称“首次参评并入选,位列中国民营企业第一、华人企业第二,开创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业的民营企业入主世界五百强之先河。”

根据当时公布的数据,太平洋建设年营收达596.22亿美元。按当时汇率计算,合人民币3800亿。

这之后,太平洋建设频繁出现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公布的“中国500强”榜单,成为了一个耀眼的民营企业。

然而在这种“一夜暴富”的神话中,有媒体提出:为何这个世界500强的巨无霸,却在很多本该出现的榜单上意外缺席了?比如,行业性2016年“中国建筑业500强”榜单、由工商联发布的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以及在江苏当地发布的江苏省纳税500强榜单上,均不见太平洋建设的踪影。

而严介和依然活跃在各地的项目中。2015年严介和宣称,要10年砸2500亿在深圳打造一个“特区中的特区”;再比如,与云南滇中产业新区签订600亿订单、与资阳市人民政府签订了400亿元框架协议、与恩施州签订总额300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协议等。

虽然严介和之前曾说“一流企业不上市,二流企业去上市,三流企业上不了市”,但2015年他又改了口风,称旗下苏太华系计划2020-2022年实现IPO,“赴美上市部分的资产规模市值不低于3万亿元,严氏家族由目前的100%控股变为控股25%。”

3万亿元相当于什么概念呢?腾讯股价近日大涨,作为亚洲最高市值的公司,其市值2.58万亿元。

不止追求财富,这位“最狂”的华人出了一本《新论语》,在2014年称自己要攀登诺贝尔文学奖的高峰,可惜被莫言抢了先。

【更多报道请移步 AI财经社微信公众号(ID:aicjnews)和官方网站www.aicaijing.com.cn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