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查到的,关于女高音成家榴的资料,真是太少了。然而,她的名字,与张爱玲、傅雷、刘海粟、萧芳芳这些名字,又颇有联系。萧芳芳是华语影视有名的女演员、歌手和主持人,成家榴是她小姨。

前排右一:傅雷,后排中:朱梅馥,后排右一为成家榴。

成家榴是张爱玲的同学,却被写进了小说里,为此,张爱玲后来矛盾不已,因为张认为她的小说惹事儿了,对傅雷、朱梅馥和成家榴三个人的形象,有着很强的破坏性。

张爱玲一生写过很多作品,大多很自信,除极少数不太满意,比如这篇《殷宝滟送花楼会》。她认为这篇写的太坏,甚至一度不愿意将它收录进自己的全集。

其实说是坏,并不是从文学意义上讲的,而是有报道称,这篇文章中的男主人公罗教授,影射的是著名的翻译家傅雷,而另一位女主角,则是成家榴。二人的爱,是婚外情。对此,张爱玲竟然承认过。

张爱玲写给宋淇的信,点明《殷宝滟送花楼会》写的是傅雷。

宝滟这个名字,让人看一眼,便想起了上海弄堂里的风情女人,还会想起《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扮相,其实张爱玲本人也爱穿旗袍,她走路的样子,没有影像,没看到过,想必也是十分曼妙的。

不过,张爱玲的穿着,曾被杨绛揶揄过。杨绛曾在致钟叔河的一封信中写道:“我觉得你们都过高看待张爱玲了,我对她有偏见,我的外甥女和张同是圣玛利女校学生,我的外甥女说张爱玲死要出风头,故意奇装异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难看……我说句平心话,她的文笔不错。但意境卑下……现在捧她的人,把她美化得和她心目中的自己一样美了(从照片可证)。我没有见过她。”

作家杨绛

当然这是杨绛的角度。我倒一直认为张爱玲是极美的,能写出那般美妙的文字,本人会差么?!张爱玲也像极了她笔下的殷宝滟:“美的落套,猫脸圆中带尖”。尤其是腮帮子,线感很强,还有点儿厚道的意思。

这篇小说,写的是殷宝滟喜欢演戏,有一次跟朋友蹭课认识了已婚的罗教授,后来便频繁登门,以补课和借书为由,与罗家保持着联系。张爱玲描写罗教授的妻子,用了句很传神的话,“宝滟不由得回过眼来看了潜之一下,很明显的是一个问句:‘怎么会的呢?这样的一个人……’”

尖刻是尖刻了些,可写得真有神啊,学习写作的童鞋真要把这句话诵上几十遍。那种吃惊、不屑和优越感,像雕塑般立住了。

爱好文学、爱好写作的人,真该好好读读张爱玲

殷宝滟一边爱着罗教授,一边请教张爱玲,想逃脱。这也是女子爱上已婚男人后惯有的路数,找闺蜜出招儿自救。其实殷宝滟一直有理性的,她说,“不过你不知道,他就是离了婚,他那样有神经病的人,怎么能同他结婚呢?”

那么这样一个清醒的人,加上张爱玲的劝说,自然很快离开了罗教授。其实张爱玲刚开始对同学的劝说,是带着双面性的。一来,劝她要勇敢去爱,因为自己的父母就是离过婚的,二来,劝她离开,给出的药方,是“赶紧爱上另一个人”。

左为张爱玲,右为傅雷

成家榴后来与傅雷分了手,又与一位军官闪婚闪离。可能是因为这个,张爱玲后悔了。哎,感情之事,一切都是因缘合和,谁又能讲得好。其实成家榴最终离开傅雷,绝大多数原因,还是取决于她自己。

据成家榴晚年对傅雷的儿子傅敏说:“你爸爸很爱我的,但你妈妈人太好了,到最后我不得不离开。”用她自己的话说,是被傅雷夫人朱梅馥的人品所折服。

性格爽朗的朱梅馥

不过,成家榴与傅雷的交往,开始于1939年,到1945年张爱玲的《殷宝滟送花楼会》发表后才结束。这样的理性,觉醒得也够慢的。

成家榴和傅雷的事,的的确确伤害了傅雷的妻子朱梅馥。当傅雷开始迷恋上成家榴时,“酒劲儿”很大,直呼“女神,这就是我的爱!。”看着每天丈夫满脸喜悦之情,朱梅馥心知肚明,但从不挑明。当她看着傅雷在书房写着与那些女子来往的信件,也不说话,但可见内心是如刀割的。

后来发生的事更是传奇,据傅敏回忆:“只要她(成家榴)不在身边,父亲就几乎没法工作。每到这时,母亲就打电话跟她说,你快来吧,老傅不行了,没有你他没法工作。”成家榴劝回后,傅雷继续干活,写文章、搞创作,朱梅馥烧饭。

傅雷和朱梅馥结婚照

傅聪也回忆说:“成家榴确实是一个非常美丽迷人的女子,和我爸爸一样,有火一般的热情,两个人在一起热到爱到死去活来。……虽然如此,但是或者因为他们太相似,所以命运又将他们分开。”

朱梅馥对傅聪曾说过自己的想法:“我对你爸爸性情脾气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都是有原则的,因为我太了解他,他一贯的秉性乖戾,疾恶如仇,是有根源的——当时你祖父受土豪劣绅的欺侮压迫,二十四岁就郁闷而死,寡母孤儿悲惨凄凉的生活,修道院式的童年,真是不堪回首。我爱他,我原谅他。为了家庭的幸福,儿女的幸福,以及他孜孜不倦的事业的成就,放弃小我,顾全大局。”

朱梅馥与儿子在一起

这样看,朱梅馥女士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在某种程度上,傅雷也是她成就的。傅雷的原生家庭有些问题,父亲早逝、母亲严格,有些缺爱。傅雷自己也说: 自从我圆满的婚姻缔结以来,因为梅馥那么温婉,那么暖和的空气,一向把我养在花房里。

傅雷与成家榴的交集,源于大画家刘海粟。1927年,19岁的傅雷乘法国邮船离开上海抵达马赛港。8月,他考进巴黎大学,专攻文艺理论,在此期间,结识了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画家刘抗,在刘抗的引荐下,认识了来欧洲游学考察的刘海粟。

刘海粟一行拜访巴黎美术学院院长贝纳尔。从左至右:张弦、张韵士、刘海粟、贝纳尔、傅雷

1931年秋,傅雷结束4年的留学巴黎生活,与刘海粟一起回国,并暂时住在刘海粟家中。刘海粟给傅雷介绍了份工作,去上海美专教书,于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刘海粟同时爱上了成家和与成家榴,二人是姐妹俩。结果,刘海粟娶了成家和,但傅雷此时已经与朱馥梅结婚,不能娶成家榴。

刘海粟和成家和合影

成家榴和张爱玲是同学,另外,同在上海,傅雷写过文章评论过张爱玲的小说。这个世界真小啊。有人说张爱玲以傅雷和成家榴的故事写成小说,是报复,我倒认为不一定。作家么,生活素材就那么多,一定是她觉得此素材适合写进小说。没想到,后来她名气太大了,一篇小说伤了一群人。

《殷宝滟送花楼会》,发表在当时的文学刊物《杂志》的第14卷2期,于1944年11月收入张爱玲的文学作品集《惘然记》,全文我读过,并不坏。傅雷可以说是伟大的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当年以极高的眼光和素养高度赞美张爱玲的《金锁记》,称之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可谓切中肯綮。对《倾城之恋》和《连环套》略带质疑,也不算出格。张爱玲对《连环套》本身也不是太满意。

傅雷有一句评论“奇迹在中国不算稀奇,可是都没有好收场。但愿这两句话永远扯不到张爱玲女士身上!”,其实晚年的张爱玲,写不出超越年轻时的作品,也正常。张爱玲1955年离开香港远赴美国,开始了她长达40年的海外生涯,远离故土和母语,创作素材较少,创作心态差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