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传有一篇讲郭德纲和曹云金天津老家相声江湖的长文,那篇文章的作者经过实地探访后,把郭德纲出生成长的天津市红桥区北竹林村写成了真正的农村。照这么说,郭德纲就成了一个爱听相声的农村小伙儿。所以有必要澄清一下,所谓北竹林村,只是天津西站附近一个已经消失的地名。西站位于天津市中心,从西站到天津最繁华的劝业场只有6公里,到百年商业街——估衣街只有不到3公里。清末民初,这里就已经是繁华地带。离此咫尺之遥的红桥区文化馆——也就是郭德纲从14岁到20岁工作过的地方,曾经是天桂戏院——戏剧大师曹禺少年时曾在这儿看过戏。不是农村。
郭德纲与红桥文化馆有说不尽的恩恩怨怨。他初中毕业没上高中,从1987年一直到1993年,他在红桥文化馆完成了自己的青春成长,也与当时的馆长杨志刚先生之间发生了矛盾和不快。郭德纲回忆天津的文章里,常常提到自己少年时去常宝丰先生家借书,去白全福先生家听课,去小剧场听老先生说评书,跟小伙伴一起去消夏晚会演出……却很少提及在红桥文化馆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但有一点是无法忽略的——这几年中无论坎坷还是快乐,都为郭德纲能量积累、水平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
(河北大街,红桥文化馆就在这条街上)
红桥区文化馆的前身是地处河北大街甘露寺内的第八区(城厢区)民众教育馆。50年代,区政府把河北大街的天桂戏院拨给文化馆,成立了城厢区艺术团,包括曲艺队、魔术队、杂技队和“明光话剧团”。后来城厢区部分地区并入红桥区,城厢区艺术团改组为红桥区曲艺团,设八个演出队,包括:两个鼓曲队,第一队队长林红玉,第二队队长张玉昆;一个相声队,队长杨少奎,演员张宝如、刘奎珍、刘聘臣、王本林等;一个书曲队,队长刘田林,演员刘杰谦、蒋轸庭、于枢海、宗田农、艳桂荣、边豫棠、赵阔波等;一个魔术杂技队,队长张恩林;一个曲剧队,队长王漪;一个话剧团;一个北方越剧团。全体演职员共240余人。
马敬伯(1932—2013)担任过红桥区相声队的队长。他生于天津,祖父马德禄、父亲马桂元、三叔马三立、师父侯一尘。马桂元英年早逝,马敬伯在马三立夫妇的呵护下上学,从艺,娶妻,生子。马敬伯受马三立严格调教,深得“马派”精髓,早期在天津河北鸟市声远茶社献艺,后来加入红桥区相声队。1956年经天津广播曲艺团王焚和马三立先生推荐去了吉林广播曲艺团,后半生一直留在吉林。
红桥区曲艺团成立不久后,又组建了少年训练队(后改为青年队),主要演员有杨志刚、杨志光、李金良、康俊英等,当时演出非常火爆,完全可以靠卖票盈利。80年代,天桂戏院和四和义客栈拆除,原址新建了4700平方米的红桥文化馆剧场,又成立或重组了业余话剧团、京剧团、轻音乐团、民乐团、小品队、相声队。这一时期,杨志刚成为红桥文化馆的领军人物。
(红桥文化馆相声队的成员)
杨志刚1939年生于天津,退休前是红桥区文化局副局长兼文化馆馆长。他少年时拜相声表演艺术家白全福先生为师,是白先生的大弟子。他和杨志光搭档近30年,最有名的段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讽刺相声名作《高人一头的人》。后来杨志光身体不好,背新词时血压就会升高,那时候他们表演的基本上又都是新段子,杨志光说不了了,杨志刚干脆也告别舞台。后来杨志光去世,杨志刚就再也没登台,转型做幕后编导,创作了大量相声、小品、曲艺、话剧、电视剧。
他写的相声《路子野》《巧谋利》《酒后吐真言》,小品《桃红柳绿》《抢镜头》《恩爱变奏曲》都曾获过全国奖项。杨志刚(执笔)、缴月舒创作的系列相声《应该补拍的镜头》是由七段不同形式的相声节目组成的一整台专场演出,在天津市群众相声新作品比赛中荣获唯一最高奖——创作和表演集体特别奖;参加了首届“海河之秋”中国艺术节的演出,也获得了最高奖——优秀剧目奖。
80年代,天津各区都有一个文艺团体,市里面定期搞比赛,搞文艺汇演。当时天津比较活跃的演员,包括冯巩、刘伟、戴志诚、郑健、苏明杰,以及红桥文化馆的邳建新、徐永刚、夏景华、牟玉春等。红桥区文化馆相声队主要在河北大街的天桂剧场,大红桥桥头的文艺厅,西北角的民族文化宫等剧场演出,节目包括小品、话剧、相声,每个人都是多面手,不同类别的节目都要拿得起来。
杨志刚的大徒弟邳建新在90年代末移民美国洛杉矶,这几年又重操旧业,在洛杉矶创办了相声剧团“欢乐社”,带着一帮老外相声迷说相声,给邳建新捧哏的是今年已经92岁高龄的台北著名相声演员吴兆南老先生。吴兆南曾在香港拜侯宝林先生为师,他是现在还能登台演出的年龄最大的相声艺人。邳建新回忆,当年在红桥文化馆相声队时,一年要演两百多场,有时候一天从下午到晚上连着演,演出结朿后都得晚上10点多。再加上排练,基本上没有休息的时候。演出一场拿到一份误餐费标准的补助费,开始是两毛五分,后来涨到七毛五分。邳建新和牟玉春搭档参加过天津市文化新人月的展演,获得过“新秀奖”和“天津市青年十大笑星”奖。他主演的小品《停在时间上的人》获得过天津市喜剧小品十佳大奖赛一等奖,《老倔》在第二届海河之秋艺术节演出中拿过一等奖。
杨志刚的四徒弟,也是从红桥文化馆相声队成长起来的徐永刚,自小学京剧,11岁登台表演相声《海雁》,师从曲艺理论家陈笑暇先生,跟天津单弦四大名宿张剑平先生学过单弦。徐永刚25岁在红桥区文化馆说相声,期间还和15岁的郭德纲搭档,现在网上还有一段当年的录音《说武术》,徐永刚逗,郭德纲捧,是很棒的段子。1991年,徐永刚被部队特招入伍去了武汉,后来一直留在武汉,在2007年成立了“天乐社”,许多武汉人第一次现场看的相声就是徐永刚。
(年轻时的郭德纲)
郭德纲少年成长学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郭德纲家住红桥区北竹林村大众里,离红桥文化馆也就一公里距离。小时候他叫郭大刚,父亲是民警,母亲是小学教师。郭德纲是独子。1987年郭德纲14岁时,因为一心想学相声耽误了学业,父亲干脆托关系把他送到红桥文化馆,帮忙干杂活儿的同时,看相声队和小品队的排练、演出。这一年杨志刚正好也是刚刚告别舞台,转入幕后。郭德纲开朗幽默,待人热情,求知欲也很强,尤其对老艺人特别尊重,所以人缘不错。两年后某次演出,小品《车厢交响曲》中的一名演员发高烧来不了,16岁的郭德纲临时顶替演了个农民角色,演完后效果不错,所以慢慢演出机会多了起来,先后演过十几个小品。
这段时间,他也学会了《戏逑游街》《吃元宵》《闹公堂》《灯谜》等相声,参加了全国青年相声演员大奖赛获三等奖,参赛曲目就是与徐永刚搭档的《说武术》。大约在1990年前后,红桥区文化系统的梦园娱乐厅(过去为本溪路电影院)招收合同工,文化馆借这个机会给了郭德纲一个名额,先招入梦园,再转入文化馆。郭德纲算是有了一份合同制的工作。
(郭德纲与马三立先生)
郭德纲的前妻胡中惠也是红桥文化馆的业余演员,她在1992年参加红桥文化馆举办的话剧学员班时认识了21岁的郭德纲。两人几乎一见钟情,半年后闪婚。因为郭德纲在文化馆月薪只有七八十块钱,两个人的生活过得捉襟见肘,差不多在1993年前后,郭德纲离开了红桥文化馆,连这基本的七八十块钱也没有了。1996年胡中惠生下郭麒麟,2000年这段婚姻宣告结束。
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人民的娱乐文化生活日渐丰富,过去听相声、看小品的传统方式不再能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位于河北大街的红桥文化馆日渐萧条,后来顺应时代改成了证劵交易所,再后来因为西站地区改造被拆除。
郭德纲说过自己一句话:“我是戗着茬儿活着的。”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出一次负面新闻,但自从2006年成名以来,每次负面新闻反而都能让郭老师的事业和知名度更向上迈进一步。可以预判,此次郭德纲与曹云金之争,郭德纲仍能无争议地度过一关。这就是一个人的命。(文:何玉新)
1.文章《杨志刚个人资料专题之红桥文化馆老馆长杨志刚写过百段相声,却因与郭德纲官司意外成名》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杨志刚个人资料专题之红桥文化馆老馆长杨志刚写过百段相声,却因与郭德纲官司意外成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