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下午,我和吴昕通了电话,聊了聊她最近的生活和焦虑。

我其实是一个有点社恐的人,如果需要和陌生人打交道,起码得先焦虑个一两天,再做几个小时的心理建设。当然了,这些负面情绪在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就已经荡然无存了。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的性格往往离不开他生长的土地。

吴昕是地地道道的沈阳人,而传统的沈阳人,性格大多豪爽、自大、疏懒、仗义,有着浓厚的卡通色彩。

这和沈阳长达半年的时间都处于冰冻的状态有关,天寒地冻、拥裘围炉,大家无处可去,也懒于出门,天实在太冷了。

不爱出门这一点,吴昕算是坐实了。

最近她参加了一个慢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在聊天的时候我也问了她,为什么要参加这样一个节目?她作为节目嘉宾,我设想到接下来可能是一大段的节目背书,但没想到的是,她的答案真实的可爱。

“大家都很关心我每天宅在家是怎么过的,反正我平时也不出门,这回不出门还能把节目录了,多好。”

这个理由把我逗笑了,她并没有为工作赚钱这件“俗”事涂脂抹粉,所谓艺人只不过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工作领域罢了,这一点吴昕看得很清楚。

当然了,她也有点私心。

沈阳距离长沙,坐火车需要23个小时,坐飞机经停需要5个半小时,很多人调侃,这个时间够出趟国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吴昕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很少,所以参加《我家那闺女》这种全家互动型的节目,可以和爸妈留下一个难得的回忆。

吴昕这几年肉眼可见的忙,主持、拍戏、综艺、时尚等领域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

可能很多人会怀疑,提高曝光率是为了圈钱吗?吴昕坦言,只是因为自己不再年轻了。

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中国社会或者说全世界,在女性年龄这件事情上的苛刻程度大家有目共睹。

1983出生的吴昕,已经35岁了,这是一个女孩子听着都会感到害怕的年纪。

年龄愈长,吴昕的焦虑愈甚。她深知自己已经不是十八岁的小姑娘了,主持人这个职业也很难有更长的生命周期。

等到了40岁,不可能再维持着一个少女的形象。当然了,这和长相年轻、有少女心是两码事。

吴昕也想过,如果自己足够幸运的话,或许能坚持到六七十岁,但是这个行业的新旧更替之快近乎残忍,可能明年你就失去了工作机会,再无节目可做,一切的变数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

年龄的紧迫感、被取代的危机感,让她不得不走出去,做更多的尝试,不断进步。而能够拥有这样的机会,也让她心怀感激。

焦虑、压抑、自我怀疑,无疑是压垮现代人的三座大山,每一个人都在山下负重前行。

为什么不躲?逃不开,避不掉。吴昕也想过另寻他路,如果不做主持人自己还能做什么呢?答案是:不知道。

“我还能干什么呢?我想不出来。教别人唱歌、跳舞、主持?还是教别人化妆、搭衣服啊?都不行。我去别人公司当员工,别人也不一定能要我。”

术业有专攻,这是吴昕思考得出的结果。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在研究自己的工作领域,或许其中有5%特别突出的人,可以转行业也能做得很好,但是更庞大的群体做不到这一点,吴昕就属于后者。

所以她每天坚持护肤、吃维生素补充能量、上瑜伽课调整体型,不断尝试新鲜事物,为自己创造更多机会。

雨水摇晃树梢,人生而踽踽独行于世,要脱离尘世已太强求。

在这次采访开始之前,我照例做了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许是语速太快的原因,吴昕没有听清楚我的名字。

其实对于我这样一个素未谋面,将来可能也不会再有交集的人来说,名字这种东西完全不重要,换做是别人,可能应付着也就过去了。

但是吴昕却郑重地跟我确认了名字,然后才正式地同我打招呼。

这是一件很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也能说明一些问题,比如尊重、教养。

吴昕的家教很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她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工程师。

从小父母对她只有一个要求——好好学习,其他的都不用管,这件事也影响了她的一生。

吴昕小时候学过几个月舞蹈,后来妈妈害怕她耽误学习就放弃了。

寒暑假时,同学们都相约着出去玩,但是吴昕只能在家里学习。

有一次,几位要好的女同学专门跑到她家去“游说”,结果也是无功而返。

在妈妈的“鞭策”下,2002年,吴昕不负众望地高分考入大连外国语大学的法语系。

很多人上了大学,就会放松学习。然而吴昕没有,上了大学之后,她依然在班上名列前茅。

学生时期的吴昕,日子过得很简单,锁定在教室到寝室的两点一线上。

吴昕的主持生涯,开始于 2003年,当时大连电视台文体频道的《时尚十分》栏目全新改版,需要从大连各大高校内选拔一名兼职主持人。

学校的老师觉得吴昕条件不错,劝她去面试。但是吴昕却因为急着回家过暑假,错过了许多同学都梦寐以求的面试机会。

好在《时尚十分》栏目的编导,在各大高校面试了近百名主持人后,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于是在新学期开始后,再次找到了吴昕,专门为她进行了一次补试。

但毕竟不是专业主持出身,吴昕需要攻克的难关有很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一口带着东北大碴子味儿的普通话,于是吴昕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每天对着大镜子天天反复练习,一时入了迷。

2005年8月,在家中放暑假的吴昕每晚都会准时与父母守着电视机观看“超级女声”比赛。

临近大赛尾声,湖南卫视插播了一条“闪亮新主播”主持人大赛的预告花絮,全国共设置了四大赛区,沈阳刚好是其中之一。

吴昕无意中表达了自己想去报名的想法,没想到妈妈竟意外地答应了。

“反正就在沈阳报名,试试也不耽误什么事。”

当年沈阳赛区的海选选手就有一万多名,吴昕感觉很新奇:“人很多,像是在赶庙会。”

2006年1月21日,“闪亮新主播”总决赛落下帷幕,吴昕拿了亚军,即将签约湖南卫视。

但是家里人这时候有点后悔了,当时吴昕还在上考研班,以她的成绩,考一个好学校问题不大,谁料到本来只是去试一试的吴昕,竟然一路过关斩将,拿到了合约。

在签约的前一晚,吴昕家里召开了一场严肃的讨论会。

爸爸妈妈的态度,还是倾向于签约,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姥爷却有点犹豫。

毕竟娱乐圈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复杂、未知的世界。家里没人干这一行,以后遇到了有什么问题,连个帮衬的人都没有。毕竟只有家人,才会真正关心你飞的累不累。

虽然家人都希望吴昕能够继续考研,但是经过一番讨论之后,还是让她抓住了这次机会。紧接着,吴昕成为了《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而她的争议之路,也由此开启。

“你是闯进来的,看着我的房间,杯盘狼藉。”这是戏剧《早安,妈妈》中我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词,用来形容误入娱乐圈吴昕,或许很贴切。

娱乐圈的人,个个都是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像吴昕这样一个喜欢独处的人,懒于同别人周旋的人,确实有点不太适合。她就像是娱乐圈的闯入者,在那个杯盘狼藉的世界边缘眺望。

很多人都认为吴昕在《快乐大本营》中表现不突出,甚至还有网友喊话请她让位,其实她自己也知道自己存在不足。为什么不放弃呢?她不甘心。

“从我做这份工作开始,一直到退休,如果大家对我的评价都是,节目里最旁边那个不太说话的女孩,是一件特别怂、特别遗憾的事儿。”

吴昕毫不掩饰地承认自己不服输,“如果一百个观众一百个都说好,我可能没有那么大劲儿去努力。如果好死不死的有那么十五个人,天天说太差了太差了,我就想把这十五个人掰过来。”

因为不甘心,心里憋着一股气,所以吴昕决定要做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节目类型、工作领域中都去尝试,看看自己还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

当她说完这句话之后,我突然明白了,其实吴昕直到现在,还是那个学校里的三好学生,令父母骄傲的“别人家的孩子”。

哪科不好补哪科,哪不行学哪儿,这是吴昕从小的思维模式。

那些优秀的科目,会在好的轨道上越来越好,但是不能因为自己的优势而去忽略劣势,所以要花更多精力去找到不足之处,把它补齐。

这是学生的思维,拧巴、偏执、较劲却又真实。然而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其实我们都是学生。

没有想过改变吗?想过,但是不愿意。

随着对这个社会的深入了解,人的想法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对事物的判断,对一件事的原则、基本要求都会变化,吴昕也在变。

但是这个改变必须在她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原来我对事物的判断在5分,可能现在到6或者4,不会倒8和2那么夸张。”

很多人劝过吴昕,不要这么不懂变通。很多机会,只要思想转换一下就是你的了,为什么不愿意做一点改变和努力?

不是不愿意努力,而是这件事和努力没有关系,更多的还是能不能过自己这一关,勉强为之的事情,会不快乐。

有许多通世的道理广为流传,可能一百个人都觉得那是对的,但是对吴昕来说:“那不适合我,我宁愿快乐一点”。

只是生活中,太多人为了所谓的道理,典当自己的快乐,来换取一个“规范”行为。

倒也不是不争取,而是吴昕明白,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争取来的。

自己得去衡量,在差不多的情况下去争取,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每天去争取一些够不到的东西,只会让自己活的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挫败。

如果和吴昕聊天,你会发现吴昕其实浓缩了东北女人的豪爽豁达,又兼拥南方女人的细致与脆弱。

在外人眼里,她性格柔软,不太说话,缺乏表现欲。

但其实,她有着一套逻辑严密的价值观,将生活、工作理得一清二楚,带着一份独属于她的优雅与嚣张。

吴昕接受采访的时候,刚上完瑜伽课,正在家里刷某二手闲置平台,我们自然而然地聊到了二手闲置平台的话题。

前几天,她的二手闲置平台账号被网友扒出来了,有人整理了她挂在二手闲置平台上的衣服,攻击她的时尚品味。

说起这件事,吴昕有点委屈。她从小就很喜欢猫猫狗狗的衣服,当然了,现在也喜欢,只是超龄了不大穿地出去。

如果有人喜欢的话,能够平价地卖给大家,她觉得是很好的。

被网友攻击之后,吴昕把二手闲置平台清空了,后来有粉丝天天留言安慰,希望她能为粉丝偷偷地开。

这几天吴昕也想通了,那些说你的那些人,并不会喜欢你的东西,真正买东西的人,也不会多说什么。

说起二手闲置平台,吴昕还想到一则趣事。她说自己的粉丝很有趣,会在二手闲置平台上私聊,问有没有这个那个,直接点货。“我不敢这样,发货的时候会乱掉,但是我觉得挺可爱的。”

其实在采访过程中,吴昕大多处于一个比较认真严肃的状态,直到聊到粉丝,她才真正放开了自己。

粉丝于她而言,像是小的时候的笔友,只是现在大家都不写信了,所以称作网友,但是一个意思,大家可以一起交流。

“现在做艺人挺幸福的,你能从各种渠道受到大家不同方面的支持,你会觉得很温暖,尤其是出现负面新闻的时候,你的粉丝都会死挺着你,做这个工作还是真的一个挺有动力的事情。”

艺人这份工作,是一个很奇妙的循环。

艺人自己会因为粉丝的关心,告诉自己要不断努力,而粉丝由会因为爱豆的好而感到骄傲,从而也会让自己不停地进步。

对于这一点,吴昕觉得自己很幸运。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比你爸你妈还关心你,这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幸福。

其实在接触吴昕之前,她在我脑海中的形象就是那个《快本》上大大咧咧、稍显笨拙的小女孩,但是聊完之后,发现她其实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神经大条,觉得什么都无所谓。

反而,对自己、对世界,她都有清晰的认知和独到的想法。

和很多人一样,工作对于吴昕来说,撇开所谓的梦想华袍,只是养活自己的一个工具,这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她不想矫饰自己的生活,来给外人一份满分答卷,她只是舒心、自在地活着。

生活是多么庸俗的一件事,再高雅也绕不过柴米油盐。

我们都在自己短暂存在的时间维度里,重复和模仿着不同的身份和人生轨迹。

而吴昕就是平凡世界的大多数,不够特别,但胜在有血有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