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8岁男星乔任梁因抑郁症离世,“抑郁症”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抑郁症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哪些人群容易得抑郁症?家属该如何防范、避免患有抑郁症的亲人走上悲剧?10月10日,即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山医大二院精神卫生科主任田峰。田峰介绍,有心理学者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世界上导致死亡和伤残的第二大类疾病,到2030年,可能上升到第一位,因此,大家应该对抑郁症有个详细的了解。

作为山医大二院精神卫生科主任,田峰坦言,她接诊的患者中有超过三分之一都是因“抑郁”就诊的。全球大约有3.5亿人患抑郁症,16%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会受到抑郁症的影响。抑郁症的发病人群,几乎覆盖到了成年人的每一个年龄段。“有的抑郁患者已经病得很严重了,可他不认为这是一种病,因此没有找专业医生治疗;还有的患者是在其他科室诊治无效后,被推荐到精神科就诊,确诊后无法正视自己的病情;还有的患者是自己心理很清楚,也知道应该找专业医生疏导、治疗,但害怕被歧视,难以迈出第一步。”田峰说,由于大众缺乏对抑郁症的正确认识,目前,抑郁症患者就诊率远低于实际发病人群数。据了解,我国约有4000万抑郁症患者,其中真正接受抗抑郁有效治疗的比例不足10%。“其实,抑郁症和很多慢性疾病一样,是需要规范治疗的。但是,绝大多数患者都有一种‘病耻感’。”田峰介绍,临床就诊的患者中超过七成患者不愿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疾病,其实抑郁症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要用正确的方法治疗,不能讳疾忌医,周围的人也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疾病的认识,不应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抑郁症虽非绝症,但也并非自我调节就能过去的,必须寻求专业治疗。

田峰根据临床接诊情况,总结了3类容易得抑郁症的人群,并通过3个鲜活的例子提醒大家出现类似情况时,应如何避免悲剧发生。

刚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

病例

因父母离异,初一男生跳楼自杀

12岁的小刚,学习一直比较自觉,成绩也比较稳定。可升入初中后,由于父母离异,小刚的学习成绩明显下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和同学的交流也少了,还经常一个人闷在角落里抹眼泪。

回到家,看着做作业磨磨蹭蹭的小刚,妈妈气不打一处来:“你咋就这么不理解妈妈,就不能在学习上上点儿心,让我也能稍微轻松轻松……”

妈妈这样不停地发着牢骚,然而,让她猝不及防的是,一直闷声不说话的小刚扭头往窗户边走去,眼看着爬上窗台便跳了出去,当场毙命。当妈妈意识到儿子的行为时,为时已晚。

解析

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家长应多操心

“当时,小刚妈妈来求助时,悔青了肠子,因为她没想到自己和丈夫的离异会给孩子造成这么大的伤害。作为妈妈,没能早点儿发现孩子情绪上的变化,最终酿成悲剧。”田峰说,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抑郁情绪,学习压力大,社会节奏快,以及家庭因素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当抑郁情绪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饮食、睡眠、体重等,从而发展成抑郁症。 从目前接诊情况来看,八九岁孩子也有得抑郁症的,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对自己的抑郁情绪体会不深刻,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父母应多操心,提早发现孩子早期的情绪问题。

提醒

孩子有这四大征兆时,要特别注意

田峰提醒,因为孩子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上,抑郁症往往会从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反映出来:最开始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上学,之后逐渐发展到以各种理由或借口拒绝上学,这段时间里,孩子会很少外出玩耍,不与同学来往;孩子记忆力不如以前好,思维速度慢,思考问题困难,不能全神贯注,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过去有自信心的孩子,临考前却没有信心,甚至不敢应考;学习成绩下降。 田峰说,如果发现孩子有情绪问题,一定要及时干预,抑郁情绪的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必须带着孩子及时就医。

四五十岁的中年女性

病例

情绪突变,竟是抑郁症作怪

48岁的刘女士,是名民营企业家,平时能说会道,事业很成功。可是,近半年来她经常头晕,有时偏头痛,月经周期也不规则,经常忧心忡忡,总担心丈夫在外面找女人,害怕孩子以后接替不了自己的工作。逐渐地,她出现心慌、胸闷、失眠、乏力、面部阵阵潮红、多汗,有时头晕、头痛。为此,她看过不少医生,也做过许多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家里人说她没病找病看,但她总认为自己得了严重的疾病,埋怨丈夫和孩子不理解她。情绪极度波动,脾气异常急躁,刘女士也常因家庭琐事与家人发生冲突。有时怨天尤人,委屈哭泣,悲观厌世。最后经好友相劝看了心理医生,被诊断为更年期抑郁症,并开始接受治疗。

解析

家庭关系、夫妻感情是更年期抑郁主因

有调查显示,家庭关系、夫妻感情是导致更年期抑郁症的主要因素。 田峰介绍,通常在门诊中,40岁到50岁的中年妇女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这一阶段的女性大都处于更年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容易出现睡眠障碍、潮热出汗、易激怒和抑郁情绪。而这个时期的女性大多面临着子女离家、自己退休离开工作岗位、父母离世等诸多生活事件,这些社会角色和功能的转换,更是令她们的生活“雪上加霜”。缺乏良好心理素质和良好支持的女性则容易出现抑郁等不良情绪。此外,这类人还会时常感觉家人会遭遇不幸,并有搓手顿足、坐卧不安等症状。

提醒

药物配合心理治疗效果更好

田峰介绍,对于更年期抑郁症患者,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这样效果会更好。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疾病的好转与康复十分重要。首先,要让患者了解疾病的性质,使患者认识到更年期是一个人从成熟到衰老的转折时期,这是自然规律,从而解除患者不必要的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患者应倾诉内心的苦闷,分析自己的认识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 对于个人的生活事件要冷静分析,切勿感情用事。注意劳逸结合,增加文体活动,学会自我放松,让生活丰富、充实。患者应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独居老人

病例

担心患病的孙子,自己反倒得了抑郁症

60多岁的周女士本来身体好好的,每天乐呵呵,闲暇之时,经常和几位老朋友打牌聊天。可自从两个月前,她得知四岁多的孙子患病要做手术,便开始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天天感到莫名的烦躁,“连续两个月失眠”。

也就是从那时起,她不再与朋友们联系,整天将自己锁在屋子里一个人盯着墙壁或窗外发呆。渐渐地,周女士感觉整日头晕头蒙,心慌胸闷,还总是自卑自责,觉得“活着没啥意思,自己是家人的累赘”,严重的时候,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

家属感觉疑惑不解,便在半个月前,在医生的建议下,带着她到医院诊治,宋女士才被确诊为抑郁症。

解析

如果得不到理解,老人抑郁症易恶化

老年抑郁症患者最初较为突出的表现是烦躁,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明显的情绪低落,轻者整日闷闷不乐,重者则会感到悲观绝望。情绪低落后,他们会开始变得懒散。

田峰介绍,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数性格内向,不爱交际,有的人心气较高,在遇到一些挫折或者遭遇失落时,会诱发疾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家人、同事、朋友的理解,病情就可能恶化。

就性别而言,60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高于同年龄段的男性。就状态而言,空巢、独居老人和患有躯体疾病的老人,容易患上老年抑郁症。

提醒

子女应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多关心老人

由于老年人对心理疾病的认识不够,容易忽略心理上的病症。田峰认为,在老年抑郁症的预防中,子女起着关键的作用。

“父母年龄大了,自信心会降低,这个时候就需要子女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给予关心。”田峰说,子女平日应该多和父母聊天,多带老人进行户外活动,让晚辈多和老人接触,从而消除老人的孤独感。

对老年人而言,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拥有一个让自己排解的方法,不让自己空闲下来,以免多思多想。平常要多和他人聊天,多与开朗的人交往,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并经常一起外出活动等。

本报记者 薛琳 通讯员 任晓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