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有气质是美丽女人的代名词,提到优雅这个词,所有人脑海中想到的第一个人,一定是奥黛丽·赫本。

她已经成了优雅的代名词,一生充满着无数传奇色彩。

人们说,她的美是上帝的杰作,落入人间的天使。

近百年来再无一个女人可以超越的顶级美人。

完美,是奥黛丽·赫本身上的标签。

美人也终将会老去,晚年的赫本倒是没有迟暮。

她真正诠释了女人应该怎样优雅的老去。

她说:“在年老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双手能解决很多难题,一只手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年轻时,她优雅动人,老去时,她天使降临。

1988年,在客串斯皮尔伯格作品《直到永远》后,赫本告别了影坛。

息影后的一生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贫困地区,把满腔的慈爱献给了全世界的儿童。

就任联合国儿基会大使,不遗余力的用自己的影响力唤起社会对落后国家儿童生存状况的关注。

她不但以其光彩的银幕形象,也以其高尚的情操,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与爱戴。

赫本曾说:“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但是世界只有一个,它正变得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接触也不得不越来越频繁。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些富有的人就有义务、有责任去帮助那些一无所有的人。”

她曾在二战的困苦环境中度过童年,也曾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救助,帮助他人的力量让赫本记忆深刻。

全世界都记住了她的盛世容颜,也刻镌了她那天使的瞬间。

1989年,赫本到达中美洲的苏丹,参与了联合国的“苏丹生命线”工程。

探望在苏丹内战中饱受颠簸的孩子们,这一年她还走访了同样贫困的孟加拉国。

对于“苏丹生命线”这个项目,赫本说:“即使这个行动只能达到它一半的目标,就可以说是成功的了。因为它不只拯救了几千条生命,而且给了苏丹希望。”

当时同行的摄影师回忆说:“她看到那些瘦小无助的孩子们,就上前毫不犹豫的把他们抱在怀里,她就像传说中的花衣魔笛手,孩子们到哪儿都围着她,跟着她。”

1989年,赫本在日内瓦发表了一篇著名演讲《和你在一起》。

她回忆了所有贫困儿童的苦难生活,和与他们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

她呼吁所有人应该关心这些儿童,关注他们的生命。

演讲过后,她又义无反顾的踏上了爱心慈善的事业当中。

1990年她去往越南,探望那边山区贫苦的孩子。

还和越南当地政府讨论关于接种疫苗和纯净水引用的爱心计划。

这一年,她也已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

1990年,她用自己影响力,继续着关心世界儿童的呼吁。

为女作家莫海德的《背叛——关于今日世界中儿童暴力问题的报告》一书作序。

“爱可以治愈、可以修理、可以改进世间的一切不美好,可以使所有的事情变得完美。”

1992,索马里战争不断,赫本决定前去探望那边饱受战乱摧残的孩子。(当时她已患上癌症,骨瘦如柴,但仍半蹲在地上喂孩子们吃饭。)

等她到了索马里,她一下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陷入绝望和痛苦之中。

因为战争,大量孩子死在了饥饿和传染病中。

她说:“我仿佛走进了噩梦里”。

1992年末,赫本在走访索马里后不久,被诊断出结肠癌。

她被接回瑞士在这人生的最后阶段。

这也成了她人生中最后一次为了爱心出访探望。

1992年赫本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当时,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她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康复。

她把所有的光与热都奉献给了爱心事业。

就算在生命最后一刻她还在牵挂着这些儿童。

最后的弥留之际,儿子问她还有没有什么遗憾?

她说:“没有,没有遗憾……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儿童在经受痛苦。”(赫本之子西恩回忆赫本去世前一天的情景)。

1993年1月20日,一代世纪佳人,人间天使赫本在瑞士托洛彻纳茨的住所,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享年63岁。

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该1993年度奥斯卡人道主义奖授予了她,此时赫本已离世。

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

以表彰赫本为联合国所做的贡献,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无限努力。

她是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人。

这个美了一生的女人,用最后的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天使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她说:“女人的美丽不在于外表,一个女人真正的美丽在于她的灵魂深处。在于她给予的关怀,爱心,和她的激情。”

人们说,她是个为爱而生的女子。

她的爱心与人格,如她的生命一样灿烂。

这个落入人间的天使,会永远被世人铭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