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北京中南海,在距离毛泽东居住的勤政殿不远的一间平房中,书架上、柜子上、桌子上,摆满了一张张厚实的纸头,每张纸头上都压着细心包裹着的砖头和旧报纸,生怕风一吹便乱了。

一个30出头左右的男子,将中山装的袖子撸起来,正在非常认真地往纸上盖章。每盖一张,都要赶紧压好,将红色的大印露出来,让风将其慢慢吹干。

这个男子的身份不一般,便是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同志。

图|田家英和女儿在中南海

一、要勤奋,要做一个像你父亲一样的人才啊

新中国刚刚成立,新政府成立伊始,毛泽东正忙着颁发委任状,而掌管毛泽东印章人便是田家英。因此,田家英有了“掌玺大臣”的雅号。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主席颁发的委任状,是具有历史性、权威性的证件。平日里很节俭的他,为毛泽东买印泥却顾不得价钱高,亲自骑着自行车来到北京琉璃厂,只为买一盒货真价实的清朝皇宫八宝印泥。

这种印泥,不仅颜色鲜红,还有一股麝香的味道,历经千百年还不变色,才真正配得上这张委任状。

毛泽东一见到这盒印章,果然非常喜欢。之后,这盒印泥便保存在田家英手中,用了好多年,从来没有换过任何印泥,依旧纯红、鲜艳、细腻、均匀。

田家英,其实原本并不姓田,出生于1922年1月4日,一个四川成都的小康之家。父亲曾国荣开了一家中药店。田家英是家中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祸不单行的是,家中很快衰落,年仅3岁的田家英失去了父亲。家里的顶梁柱没了,可以想象生活的艰难。

好在她有一个疼他的母亲,见儿子天资聪颖,便将他送到私塾学习,后来转到城北小学校念书。

图|田家英少年时期照片

田家英的母亲虽然不识字,但会抱着小小的她,让他坐在自己腿上,听他朗诵《千字文》和《三字经》。

听着听着的,母亲抚摸着田家英的头,动情地说:“孩子,要勤奋,要做一个像你父亲一样的人才啊!”

更让田家英痛苦的是,在他12岁那年,母亲不幸离开人世。田家英当时才念初中一年级,不得不离开学校,在一家药铺当了一名学徒。

幸运的是,田家英父亲的朋友徐昌文见田家英是个学习的好苗子,也知道他有当作家的愿望,便时常会将他叫到家中教他知识,让其我读书。正是如此,田家英一直没有放弃学习。

贫困是磨砺意志的磨刀石。1935年,年仅13岁的田家英便开始向报刊上投稿。为此,他还取了很多笔名,田家英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在报纸上,他发表了很多的小说、诗歌以及书评。

14岁的田家英,已经表现出与异于常人的不同和才华。在同龄人当中,他已经能够在迷雾中识别正确的方向。

图|田家英和女儿照片

可喜的是,这一年他考入了成都县立中学,一边读书的过程中还继续在报纸上投稿。在学校,田家英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团体——海燕社。

15岁,田家英加入了我党的外围组织——成都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他和众多热血青年一样,到处散发革命传单,宣扬抗日救亡的主张,声援绥东的抗战将士,但也因此被学校给开除了。

在革命精神的指引下,田家英产生了前往延安的强烈愿望。不久,田家英便与几位朋友一起从家乡离开,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时年15岁。

到达延安后,田家英来到陕北公学读书。陕北公学是延安大学的前身,校长是成仿吾,是一所专门培养共产党革命干部的学校。

来学校仅仅几个月,田家英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3月,田家英留在陕北公学工作。最初的两项职务,显示了它今后的特色。

一是担任了陕北公学总支秘书——她办事认真细心,后来被毛泽东选中,毕生从事秘书工作二是担任中国近代史教员——喜欢文史,这后来成为他和毛泽东共同的兴趣。

图|田家英照片

第二年,她又来到了延安马列学院读书,系统学习了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革命史、和科学社会主义。

毕业后,田家英留校担任教育处干事、中国现代史教员、中国问题研究室研究员。在这期间,的田家英还发表了像《沙漠化的愿望》《奴才的见解》等许多文章。

二、田家英是如何成为毛泽东的秘书?

而田家英与毛泽东结下缘分,是因为他发表的《从侯方域说起》这篇文章。虽然这是一篇1000多字的长文,但文笔非常老辣,可以看出田家英的敏锐的思想和深厚文字功底。

当毛泽东看完这篇文章后,大为赞赏,脑海中便深深留下了田家英的名字。

此后,毛泽东便注意到这个“少壮派”来。后来,当毛岸英需要一位老师,毛泽东便想到了田家英,田家英年纪与毛岸英差不多,熟悉文史,让他教语文、历史是再合适不过了。

毛岸英很喜欢他的这位老师,两人成为了知心朋友,平常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一起聊天,甚至连上厕所都要一起出去。

图|毛泽东和工作人员在一起

自从成为毛岸英的老师后,田家英与毛主席的接触也渐渐增多了。当时,我党正在处于历史性胜利的前夜,毛泽东的工作也非常繁忙,秘书工作也渐渐增多了。

当时,毛泽东虽然有胡乔木、陈伯达这两位秘书,但两人忙不过来,便决定要再临时增加一位新秘书。

胡乔木与田家英熟识,两人曾经同在中央宣传部工作,还合写过《东北问题的真相》等文章。因此,胡乔木便向毛泽东推荐了田家英。

第一是田家英很有才华,工作细心认真。第二,田家英只有26岁,算是一个“少壮力”。

于是,毛泽东便请田家英来到这里,当场“面试”。面试的题目是毛泽东口授一段内容,让田家英当场拟制一条电文。

毛泽东看完很满意,当场便让他留下来。经过组织上的决定和研究,田家英正式成为毛泽东的秘书。

刚来到毛主席身边,田家英的心态是紧张和害怕。生怕自己不能胜任这项工作,辜负毛主席对他的期望。

图田家英照片

为此,田家英和萧三、胡乔木等人请教。这些人都告诉田家英一句重要的话:要当好毛泽东的秘书,最重要也最根本的一条,那就是领会毛泽东的思想、学好毛泽东的著作。

为此,田家英特地认真学习毛泽东的著作,还认真做了读书笔记。

在担任毛泽东的秘书的没多久,田家英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

1949年1月31日,天色刚刚破晓,一架神秘的军用飞机在冀中平原悄悄降落、神秘的客人从飞机下来后,便被机场旁边等候的吉普车带到西柏坡。

飞机上下来的神秘客人便是米高扬,中央对此人的到来非常重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都会见了这位苏联的客人。

会见过程中,担任翻译工作的是师哲,毛岸英担任生活翻译,田家英则负责谈话记录。为了完成这项重要的工作,田家英飞快地记录,还连夜进行了整理,将其呈送给毛泽东。看到这份准确又高效的工作顺利完成,毛泽东很是满意。

图|米高扬来到西柏坡

三、因一件小事,毛泽东批评田家英

一个多月后,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田家英与1949年3月23日跟随毛泽东前往北京,离开了西柏坡。

北京当时刚刚解放,城中还非常不稳定,毛泽东等人便住到了西北京西郊的香山别墅中,田家英也在这里住着。

当时,群众给毛泽东写信,每周大概有二三十封,都是田家英的负责处理。其中重要的信,田家英从中挑选出来送给毛泽东亲自批阅,其余的便由他代写。

田家英的事务繁忙,他的妻子董边便会帮忙在信封上写好地址和收信人姓名。

1949年夏天,田家英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信中反映了解放之初群众生活困难,工作没有着落。田家英看完这封信后,深感此事的重要性,便赶紧将其转呈给毛泽东。

看完此信,毛泽东很是重视。不久,党中央便作出了“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匀着吃”的重要决策,解决了当时生产还处于混乱状态、解放军刚刚进城面临的诸多困难。

1950年,北京大学来了一封信,反映了的学生的课业压力太大,健康水平直线下降。这封信交到毛泽东手里,立刻作出了全国减轻学生负担、增强学生体质的决策。

图|田家英等人外出视察

随着毛泽东在人民群众影响力的扩大,田家英收到了来信越来越多,他仔细观看了每一封群众的来信,将重要的信件挑选出来送呈给毛泽东。

1950年,吴启瑞——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员给毛泽东写信,哭诉了自己家中啊孩子多,吃不饱饭的问题,希望中央能够帮助解决。

田家英看完这位老师的来信,信中虽然没有反映重大的政治问题,但他还是决定将其呈送给毛泽东,希望主席能够对民情有所了解。

毛泽东看完这封信,立即提笔回信:

5月来信已经收到,困难情形甚为挂念,所请准予你的三个小孩加入苏南干部子弟班。减轻你的困难一事,请持此信与当地市当机关的负责同志商量一下,看是否可行。找什么人商量由你酌定,如有必要可去找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同志一商。我是没有不赞成的,就是不知道该子弟班有容纳较多的小孩之可能否?你是八个孩子的母亲,望加保重,并为我问候你的孩子们。

田家英读完这封信,深深地感动了。在百忙之中,毛泽东居然这么关心一位有着八个孩子的老师,为这么一件小事劳心劳力,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品格与魅力。

图|毛泽东给吴启瑞的亲笔信

1951年,北京师范大学一位姓汤的教授去世,留下了遗孀和几个孩子,生活举步维艰。收到来信后,毛泽东赶紧让田家英帮助解决,为这位教授解了燃眉之急。

在毛泽东身边,田家英处理了很多这样的事情,自己也不记得不知道处理了多少这样的人民来信,田家英认为这是党和人民交流的重要渠道。

毛泽东对这位秘书的工作非常满意,但有次毛泽东却差点发了脾气。

一次,毛泽东踱步来到田家英办公室,看见一大堆的复信的手稿,皱紧了眉头说:“为什么把这些信扣下来,而不是及时发出去?”

田家英见主席误会了,赶紧解释道:“主席,您的回信,我原原本本抄写了一遍,全部发出去了。”

毛泽东还是不高兴,严厉地说:“那为什么不把原信发出去?”

田家英继续解释:“您的手稿已经按照档案给保存起来了,这些都是重要的历史资料,要是把原件给寄出去,极容易丢失。”

图|毛泽东和吴启瑞合照

见田家英如此细心,毛泽东脸上的怒容马上消失,浮现在脸上的是笑容,还真诚地和田家英道歉,表演了他的做法。

给毛主席的来信越来越多,田家英一人也处理不了,中央便成立了秘书室,专门处理毛泽东的来信。为此,田家英特意写报告,建议各级领导机关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和领导机关处理人民的来信。

对此,毛泽东很是赞同,还专门做了批示将其印发到全国,各地的信访机构也陆续建立起来。而后,中央办公厅百年正式成立了信访局。

四、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田家英深深地受到熏陶

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正式从香山离开,来到中南海。中南海南北岸西侧,红色大门上挂着“丰泽园”。

丰泽园建立于清朝的康熙年间,原本是康熙还有后来的皇帝讲礼的地方,一共有三进,第二进的主体建筑是颐年堂,成为了毛泽东等重要领导人召开会议的地方,后来还作出了许多重要的决策。

图|田家英照片

在丰泽园颐年堂东侧有座四合院,名叫菊香书屋,原本是清朝皇帝藏书处,后来成为了毛泽东住所。

田家英跟随毛泽东来到中南海后,和胡乔木一起住在静谷。由于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的住房比较紧张,田家英和妻子住在北京万寿路的中央政治研究室的宿舍。

他在的静谷的的卧室很小,只能放得下一把椅子和一张小床。房间的居住环境潮湿、光线暗淡。江青曾经来到这里还曾说:“简直是狗窝。”

1960年,由于静谷的房子成为危房,中华办公厅才为田家英重新分配了住处,举家迁入了永福堂。

当时,在毛泽东众多秘书中,田家英是管事最多的人,不仅掌管了毛泽东的一营长,还保管着毛泽东的存折、稿费。

建国后,毛泽东亲友造访,毛泽东便让田家英写条子,这个送上200元,那个送上300元。田家英取出存折后,让勤务员张福瑞到银行取钱,交到毛泽东的亲友这里。

图|田家英笔记

建国之初,毛泽东的发妻杨开慧的亲人不断来到北京,接待和照料这些亲戚的人便是田家英。

20世纪50年代,中央的一封文件中,曾经正式公布了毛泽东的五位秘书,名字依次是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叶子龙、江青。因此,后人经常会将田家英称为“五大秘书”之一。

从毛泽东给田家英的几份短函中,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田家英差不多已经成为了毛泽东的总管家。

田家英一度还成为了毛泽东的“图书馆馆长”,毛泽东博览群书,很爱看书。他自己睡觉的床上,一半空间睡人,一半时间放书。

刚刚解放时,毛泽东藏书不是很多,还不够十个书架。到了1966年夏天,藏书几乎有几万册。为此,田家英投入到毛泽东个人图书馆的建设中,花费了许多心血。

毛泽东还时常写来字条,让田家英代为找书,毛泽东热爱中国古典诗词曲赋,自幼熟读各种名家名著。

图|1960年田家英和逢先知合照

但是人的记忆力在逐渐下降,要将记忆当中的诗词写出来,时常要和原文核对。田家英是个才子,毛泽东常常会写来纸条,让田家英帮忙核对。

尽管毛泽东比田家英年长29岁,差不多是父辈之间的年龄差距。田家英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深深地受到毛泽东的熏陶。

两人有着很多的共同爱好,都喜欢文史,这让他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亲密无间。

田家英原本对书法的兴趣不高,字也写得不好。然而毛泽东经常让田家英到荣宝斋购买字帖,这让他也开始在书法渐渐产生了兴趣。

毛泽东最喜欢怀素的字,田家英每次遇到怀素的帖子,都要为他买下来。经常在荣宝斋走动,田家英便开始研究书画,还收藏了数千幅清朝年间的字画。

毛泽东平时喜欢写诗词,写诗的过程中国觉得诗词写的不好,或者觉得字写的不好,便会随后扔到纸篓,或者直接揉成纸团。

田家英却把毛泽东抛弃不用的纸团当成宝,将其从纸篓当中捡起,郑重地装裱起来。

图|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63年,毛泽东正在编辑《毛泽东诗词》,田家英拿出当初在纸篓中捡到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看完很高兴,笑着说道:“哎呀,我还写过这么一首诗,现在看来还不错,收进书中吧!”

原来,毛泽东已经从西柏坡迁到北京香山。得知解放军将南京解放的消息后,他欣然写下了这首词。写完觉得不是很满意,便揉成一团丢弃了。

好在田家英很细心,悄悄地将这份手稿保存下来,这才有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

五、田家英自杀身亡,毛泽东:他其实并没有问题

在毛泽东熏陶下,田家英的文风也受到了影响。

1555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在北京召开。毛泽东是写作巨匠,大多数发言稿都是出自自己笔下。

但是在筹备八大的过程中,毛泽东各项事务繁忙,抽不出时间写发言稿,便将这份重任交给了秘书陈伯达。

图| 毛泽东和田家英等工作人员合照

陈伯达洋洋洒洒写好后,毛泽东不甚满意。但眼看着是距离大会召开的时间越来越近,毛泽东便将这份重任交给了田家英,并说:“田家英,你来写吧,尽量写得简短有力些!”

田家英对主席交给自己任务很重视,只熬了一个通宵便完成了,毛泽东看完终于露出了笑容。

经过中央政治局讨论后,文章只是经过了个别修改便敲定了。开幕式即将召开,毛泽东将其装到衣服口袋,拍了拍说:“开幕词终于落实了,我也就放心了。”

同年9月15日,八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掌声中,毛泽东和诸多领导人走到主席台,掏出稿子念起来……

演讲稿不过只有两千多字,但引发了巨大的反响。根据当事人回忆,毛泽东在致开幕词时,被热烈的掌声所打断,不下30多次。其中的优秀段落,还多次被后人引用。

图|田家英照片

会议结束后,大家都以为这篇充满毛泽东个人风格的开幕词,一定是出自他本人之手。

但在有人询问之时,毛泽东坦诚地说:“这可不是我写的,是出自少壮派——我的秘书田家英之笔!”

田家英在毛泽东身边一共15年,但因为他充满书生的道德观念,造成了人生的悲剧,在后来的风暴中受到波及,于1966年5月23日自杀身亡了。

田家英去世后,周恩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得知了这一消息,毛泽东无奈地说:“人死不能复生,他在我身边已经18年了,在很多重要事件中都很有主见……”

田家英去世多年后,毛泽东一直惦念着这位秘书。多年之后,想起这位秘书,毛泽东叹气道:“田家英其实并没有问题。”

历史是公正的,1980年3月28日,中央在八宝山为他举行了追悼大会,客观地评价了他的一生和做出的历史功绩。

图|田家英一家人

田家英的一生是正派的,是有革命骨气的,无愧为毛泽东的秘书,也无愧于历史和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