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始于2015年初。在政府与资本市场合力推动下,各电商平台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三年时间过去了,农村电商发展状况如何?产品标准化短板、物流短板、人才短板一直是压在农村电商平台身上的三座大山,这些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农村电商平台的明天将会怎样?

《财富农观察》本期话题:2018对于多数农村电商平台将会是个坎。

本期农观察特约嘉宾——农村电商观察者刘晓栋,和主持人张程共同分析探讨这个话题,点击可以收听~

农村电商的“三支队伍”

过去三年,在政府与资本市场合力推动下,各电商平台得到快速发展。

曾有学者将农村电商分为以供销社、中国邮政为首的国家队;以阿里、京东为首的电商大佬队;以赶街网、淘实惠为首的草根队。然而在形式一片大好的表象下,各电商平台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当下农村电商处境

手头钱快用完了,优质区域不多了,流量优势没有了,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时间。

农村电商的“两个陷阱”

过去三年,很多农村电商平台进入一个“品牌化陷阱”和“规模化陷阱”。

“规模化陷阱”就是追求规模扩张,不断跑马圈地,导致市场空虚,用农民的话来说就是指撒种子不管理,到头来草比庄稼高。

“品牌化陷阱”就是过度务虚,为了迎合资本市场及政府审核,刷数据、绣花边、炒品牌,实实在在的东西太少。

2018是个“坎”

2018年,对于多数农村电商平台而言将会是个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多数农村电商平台不具备造血功能

对于电商平台而言,平台开发、运营以及市场拓展、维护需要高昂的费用,多数电商平台通过赚取平台服务费用或者商品差价来获取利润。销量持续走低、利润不断摊薄让农村电商平台难以获取足够的利润来填补高昂的开支,因而对于多数草根队的农村电商而言只能通过不断融资“输血”来维持生命,寻求发展机遇。

早在2016年,就有媒体报道,我国3000家平台型农村电商只有1%能够盈利,7%巨额亏损,88%略亏,4%持平。一年多以来,这一局面没有得到扭转,还在不断恶化。

2、资本市场由理性回归转向冷淡

资本市场队与各农村电商平台由2015年的狂热逐步转向2016年的理性回归再到2017年的冷淡,对于各农村电商平台无异于釜底抽薪,这也迫使很多农村电商平台不得不将主要工作放在找投资方上。而对市场的疏于管理让这个过程逐渐变成恶性循环。

3、痛点问题未解决

农产品标准化、最后一公里物流、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等痛点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一直是牵制农村电商平台发展的一只大手,国家这些年来也在不断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大力推动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电商发展创造条件。但农产品标准化难度大,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时间漫长等依然未能得到彻底解决,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的积淀,对于多数农村电商平台而言可能已难以支撑前行。

4、多行业干扰

大平台围追堵截、社交电商异军突起、零售行业持续回暖。阿里、京东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经过三年多产业布局、模式调整强势占领多数优势区域;微商、拼多多等基于社交平台的电商异军突起,通过“爆款”、“便宜”“品类丰富”抢占所剩不多的流量资源;实体零售创新转型趋势愈加明显,今年“双11”,实体零售企业纷纷加入,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8农村电商调整方式

2018年,保存实力,延长寿命,寻找机遇对于农村电商来说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消减项目,保存实力

2016年、2017年很多农村电商平台追求多样化发展,除了做传统的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外,卖农资,做土地流转,劳务输出,充值缴费等各类项目,每一个项目都需要长期市场孵化和资金投入。对于农村电商平台而言,在业务上应该避免求多求全,果断消减不盈利项目,确定核心业务。

2、集中精力培育核心区域

受传统电商引导,多数农村电商平台在创立伊始就将市场放眼于全国化甚至全球化,倾尽财力跑马圈地,最终导致核心区域投入不足,未能实现盈利,而非核心区域更是问题百出,合作商怨声载道。对于农村电商平台而言,在市场上应当避免过度求大,应当确定核心区域,确定用户群体,先服务好1000万或者100万农民再考虑服务全国8亿农民。

3、细水长流,寻求机遇

在创业企业之间有一种说法叫“剩者为王”,在国家快速崛起的过程中,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快速变革,在变革的过程中也为企业带来无数机遇。在行业一次次洗牌的过程中能够存活下来的,就有机会享受到政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带来的发展红利,迎来下一波发展机遇。

实习编辑:曹越

编辑:张程

统稿编辑:何鹏

责任编辑:张磊

找到我们: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帮》

《致富青年帮》广播节目收听: 中波收听:AM720(华北、华东部分地区)

网上收听:央广网(www.cnr.cn或coun)

致富帮,助您

打开财富之门,点亮人生梦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