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从1999年起

复旦大学每年派出学生

赴全国多地多所学校支教扶贫

王民中学是23年来

宁夏接受复旦学子

支教年头最长的学校

23年来

已有51名复旦学子

成为王民中学的支教老师

复旦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老师结束支教,在王民中学参加学生组织的欢送仪式。

星光微芒却暖

“每个人能做的改变

真的比较有限

但从现在回看22年前

可能改变就比较大了”

9月1日开学那天

记者来到王民中学

见到了今年新到的

支教老师们

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王民乡王民中学(无人机照片,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史欣安来自上海

是中文系20级硕士生

一件印有校徽的帽衫

穿了又穿

“换洗方便,买新的同款也不贵”

宁夏男孩林伯韬开朗帅气

键盘吉他摄影样样在行

他鼓励孩子们树立自信

一遍遍提示

“大胆点”

“抬起头”

“不要怕”

复旦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老师史欣安(中)、林伯韬(左)、徐菁在王民中学办公室备课(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没有支教老师的帮助

我一定会辍学

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我了”

如今已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

助理研究员的邵千顺

还清晰记得

第一届支教团到来时的欣喜

复旦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老师徐菁在晚自习上为学生解答问题(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躲在角落里的星星也会发光

就像出生在贫穷地方的我们”

不善言辞的孩子们

写下这样的日记

丰沛彼此人生

“直到现在还会梦到

王民中学的琅琅读书声

这是我们共同的青春记忆”

第9届研支团队员王崟

曾三次返回宁夏看望学生

“2009年回来

是我带的一个班要中考

专门给他们鼓劲

2011年回来

是另一个班学生要高考……”

复旦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老师史欣安在晚自习上为学生解答问题(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第12届研支团队员于萌

如今也已成为一名老师

复旦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老师林伯韬在为学生上音乐课(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

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谈及为何来支教

林伯韬告诉记者

这个答案可以讲一晚上

林伯韬说

“教育过程是双向的

我们既是来做老师

也是来做学生……”

孕育成长力量

“二口莴笋小湾里南瓜

姚坡种哈的洋芋碗大

雄宏古堡雷家湾修哈

赞美的花儿王民唱下……”

正如这首“花儿”所唱

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2020年11月16日

宁夏最后一个贫困县西吉县

退出贫困县序列

标志着宁夏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基本得到解决

历史性地告别绝对贫困

复旦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老师林伯韬(左一)在操场上指导学生练习队列(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为学须先立志

在支教队员看来

课本知识以外

娃娃们最需要树立起

自主学习的兴趣

终身学习的素养

健康自信的心态

努力向上的精神

林伯韬说

“大学期间数次社会实践活动

彻底改变了我对支教的看法

来到王民中学后

我深深感到

必须要面对面激励娃娃们

让他们生长出

自己面对困难

开拓人生的能力

这是金钱买不到的”

复旦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老师史欣安(右)、林伯韬(中)、徐菁在宿舍餐厅弹唱歌曲(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想象着一年后的离别

徐菁一行三人已经开始不舍

又充满期盼——

“我一定会尽职尽责

明年8月

底气十足地将自己的名字

签在那张旧书桌上”

来源:共青团中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