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pseudospathaceum的一生有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不同的宿主。

最开始,这些寄生虫在鸟类的消化系统里受精产卵,虫卵随着鸟蛋来到了外面的世界。虫卵在水中孵化成纤毛幼虫(Miracidium,亦作毛蚴),寻找并入侵中间宿主淡水蜗牛。纤毛幼虫在淡水蜗牛体内增殖并发育成尾动幼虫(cercaride,亦作尾蚴),为下一任宿主“鱼”做好准备。假弗焰胞复口吸虫从皮肤进入到鱼的体内,由于不同器官组织提供的营养物质不同,不断改变的连续刺激对吸虫而言就像GPS,带它一路向北来到鱼眼并安定下来慢慢生长——直到鱼被鸟吃掉,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生命循环。

眼中有寄生虫的鱼仿佛被下了降头,虫就像一双无形的操琴手,稍一拨弄鱼便乖乖跟着指示走。当寄生虫还年幼时,它帮助宿主避开捕食者;而吸虫一旦发育成熟,便会不顾一切唆使鱼把自己送到鸟的餐桌上,因为只有这样吸虫才能延续自己的生命循环。

其实许多寄生虫都能改变宿主的行为,让宿主为自己所用。比如被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寄生的老鼠就会变得不再害怕猫,因为弓形虫需要在猫体内增殖发育。

鱼眼中的寄生虫

莫斯科塞沃尔特斯夫生态与进化研究所(Severtsov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Evolution)的Mikhail Gopko和他的同事们在2015年时完成的一个科研项目证明,感染吸虫幼虫的鱼没有未感染的鱼那么活跃,这样一来它们就不太容易被捕食者发现,也很难被渔网捕获了。

现在这个组又研究了被感染了成年眼吸虫的虹鳟,这个阶段的眼吸虫已经跃跃欲试想进入宿主鸟的体内增值发育了。研究组发现受感染的虹鳟游动更积极,也活动范围也更接近水面。这两个特点都让鱼更易被鸟发现。研究人员模拟鸟要捕鱼时掠过水面的影子,正常的鱼立即停止游动仿佛被冻住一般,而受成虫感染的鱼却游得异常欢快,生怕“鸟”看不见自己。

Gopko说综合两项研究表明,眼吸虫对其宿主的操控取决于寄生虫的发育阶段。“未成年的吸虫还太年幼,不足以入侵下一任宿主。”他说,因此它们的首要目的是保护宿主鱼的安全。成年后的眼吸虫则已有增殖能力了,所以它会驱使鱼被鸟吃掉。

之前就有研究指出鱼感染了眼吸虫后行为会出现异常,因为随着幼虫逐渐成熟,鱼眼晶体会变得浑浊呈乳白色,进而影响视力。但本研究论文的作者认为,仅视力受影响不能解释鱼在感受到捕食危机时不静反动的情况,也不能解释感染幼虫和成虫后的截然相反行为模式。

研究人员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鱼同时感染幼虫跟成虫,观察它们受到模拟捕食时要花多长时间“解冻”。它们表现出的行为和仅感染成虫后的行为相符。因此当不同阶段的寄生虫争夺利益时,Gopko说:“显然成虫是最后的赢家。”

德国普隆马克思-普朗克进化生物研究所的寄生虫专家Nina Hafer说,上述实验很符合幼虫及成虫的不同倾向,幼虫希望宿主躲避捕食者的袭击,而成虫则驱使宿主被捕食者吃掉。她指出,目前很少有研究一个宿主同时被幼虫和成虫感染,并互相争夺宿主资源的项目。“该项研究揭示了操控宿主可以影响哪些特性和物种,这也是研究寄生虫如何改变宿主的生理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她说。

来源:

;.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