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歌厅不景气,金岛、港岛都在亏本。现在能坚持的只有多汗大剧院。

如果这里也没有人了,那长沙歌厅文化真的就消失了。”田汉大剧院总经理于剑光感叹地说。“我们并不希望外界用‘长沙歌厅文化’的旧标签看田汉大剧院,未来的创新模式才是我们的重点,才值得关注。”

长沙娱乐业老口子于剑光的话,既坦陈了“长沙歌厅”走向消亡的现实,也指明了“长沙歌厅”向死而生的勇气——革自己的命,走向创新,走向多元发展。

老长沙人记忆犹新,从1988年蝴蝶大厦的航天歌厅开始,长沙歌厅忽然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到1993年已发展到150多家,竞争相当激烈。每当夜幕降临,歌厅里人头攒动歌舞升平,古城长沙变成一座不夜城。

2003年出现在田汉大剧院的红太阳歌厅,是其中的领跑者,它创造的辉煌不仅令同行仰视,也让它成为长沙歌厅的标杆。2005至2007年,红太阳歌厅的票价从150元上涨到380元,每天上座率依然高达90%,生意火爆时,还有观众花120块钱买过道里的站票。

每晚在田汉大剧院都会上演一台综艺晚会,晚会将本土歌厅文化与剧院文化融合,既有美国百老汇的舞台风格,又有法国红磨坊的影子。新颖的舞美、恢弘的音乐、璀璨的灯效、炫目的服化道、庞大的演员阵容、本土笑星的表演,都令观众如醉如痴。一年365天,田汉大剧院天天爆棚,形成了全国娱乐业最有特色的“田汉现象”。

然而一切辉煌,随着时代的变迁、电视湘军的兴起、KTV夜店酒吧网吧等新场所的涌现、高雅艺术的兴起、观众精神生活的富足,悄然没落。现在来田汉大剧院看歌厅表演的,多数是慕名来看稀奇的外地人,上座率也只有三四成。

(田汉大剧院)

“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打造新田汉形象!”于剑光说。

田汉大剧院在做两件很漂亮的事,一是充分挖掘艺术家田汉的品牌价值;二是复兴登隆街的长沙剧院。这两件事对于田汉大剧院来说意义非凡。田汉先生是长沙戏剧文化的鼻祖,2016年,田汉大剧院成为中国田汉研究会的副会长单位,把挖掘田汉文化作为剧院深化转型的一个契机;而始建于1947年的长沙大戏院(解放后改名为长沙剧院)曾经是民国时期长沙戏剧热的始祖,恢复老戏窝子对民间戏曲的传承意义重大。

大剧院的新田汉运动包括四项内容。其一艺术欣赏,兼容通俗的歌厅文化与高雅的音乐会;其二艺术培训,开创剧院式的艺术教育模式;其三艺术创作,开创完整的原创文学剧本、原创舞台剧表演;其四艺术交流,与一流的国内外艺术家、艺术单位交流表演。

长沙歌厅文化的凤凰涅槃正在上演。三年后的田汉大剧院,将不仅是歌厅文化的代表,更是湖南的保利大剧院,它将用雅俗兼备的多元方式,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作者陈晓丹系资深媒体人,曾任《芒果画报》主编、芒果影视品宣负责人,现为艾源堂养生文化合创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