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看到的《圆桌派》,说到细节,当然绕不开红楼。

节目中,蒋方舟提及了毕飞宇对红楼梦中一处细节的研读,以此赞叹着红楼梦写法上的高超。

援引的细节在第11回。

当时,秦可卿病重,王熙凤就去看了她,眼睛红了一圈又一圈。在广大读看来,王熙凤可谓是伤心至极,待秦可卿也算是情深义重。

但毕飞宇先生却看到了反面,他提醒大家注意,王熙凤是眼圈儿红着出来的,作者却突然写她愉悦地欣赏那园中美景;意在提醒大家思考,一个人心情坏了,不至于转变得如此快吧。

毕飞宇因此得出论断说,王熙凤这个人,她的心里,到底是狠的,是能狠到底的,是没有什么人情的。

对此,蒋方舟深表认同,说毕飞宇的解说,给她印象深刻,觉得曹雪芹将这一细节隐藏得很深,实属高明。

毕飞宇分析得科不科学,我们暂且不说,但是蒋方舟一个小女生,不觉得把“狠到底”,“没有什么人情”这些字眼用在王熙凤身上,不是太过刺眼,太过武断吗?王熙凤一开始就接济了刘姥姥,岂不是一下子就被抹杀掉了。

只能说,这样的解读,应是脱离了整本书,更是脱离了那一回里原文的意思。我们且看原文怎说的:

秦氏又道:“婶子,恕我不能跟过去了。闲了时候还求婶子常过来瞧瞧我,咱们娘儿们坐坐,多说几遭话儿。”凤姐儿听了,不觉得又眼圈儿一红,遂说道:“我得了闲儿必常来看你。”

于是凤姐儿带领跟来的婆子丫头并宁府的媳妇婆子们,从里头绕进园子的便门来。但只见: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

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翻,疏林如画。

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

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2

先看“但只见”三字。

园林本能给人好的印象,带来好的心情,是美好的象征。宁国府等侯门的园林更是如此。可是,作者却在“只见”之前加了一“但”字,当是十足地说明了,王熙凤眼前的是一片愁人的景色。也就不得愉快地欣赏美景,看那朵花漂亮了。景色愁人,自然是人的心情差。

再看“黄花满地,白柳横坡”一句。可谓是满目萧索的景象,是人心灵的枯瘦,悲伤的心情,一时难以找到一个寄托。

好不容易看那“疏林如画”,却又是西风乍起,蟋蟀也叫过不停,好不烦人。内心里依然是萧索,秋天的精致再美,也无心欣赏。

“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音乐声在空中飘荡,穿着华贵衣服的女子,在林中穿梭,则以乐衬哀。反衬着秦可卿的孤苦,自然是表现了王熙凤对秦可卿的同情。

通篇文字,可谓都只是凄美,又何来王熙凤的闲情逸致,欣赏美景。这样,也就更不谈这与王熙凤的狠与无情有什么联系了。

再有,将要出门的时候,王熙凤听了秦可卿的话,是“不觉得又眼圈儿一红”。

“不觉得”一词说明凤姐不是在演戏。这是个不自觉的行为,看见病重的秦可卿,很自然地红眼落泪。

这个“又”字,说明她与秦可卿谈话甚久,已红了好几次的眼了,不自觉中流了好几次泪。

还有,她劝贾宝玉不哭,自己却哭了,也是她动真情的表现。绝不是人们揣测出的那种表演。

她内心里的忧伤已经越来越深,临走时,秦可卿简单的一句话,才那么能够轻易地让她落泪。这泪,但是对秦可卿的不舍。

她支开婆子们,自己一个人走进园子,也是心情不好,想一个人静静。

3

王熙凤忧思之深,也反应在她遇见贾瑞这件事情上。

当时,王熙凤看着那些景致,一步步走着,猛然见假山后走过一个人来,向前对她说道:“请嫂子安。”王熙凤被吓得将身子望后一退,回过神来才说出:“这是瑞大爷不是?”

在这里,贾瑞突然的出现,唬了凤姐儿一跳。试想一下,王熙凤若是兴奋得正四处观望,走那么长的路,又怎么发现不了贾瑞鬼鬼祟祟的身影。唯有王熙凤看着那萧瑟的精致出神了,才解释得通。

由此可见,王熙凤不是欣赏美景,而是那些景致碰触到了王熙凤那因为秦可卿而忧郁的心思。

4

王熙凤内心有情有慈有善,尤氏也是个见证人。

王熙凤从秦可卿那里再次回到大家中间时,尤氏等在楼梯口,看着她,开口就道:“你们娘儿俩,也忒好了,见了总舍不得回来。你明日搬来和她住吧。我先敬你一盅。”

这当也是尤氏的真心话了。而且尤氏是站在门口等,足见王熙凤跟着秦可卿坐了好久,尤氏都有些等急了。王熙凤要是虚情假意,还不是随便世故一番,就回来。况且,王熙凤轻轻一下,就把贾瑞打发了,没耽误多少时间。王熙凤要是做做样子,以尤氏的个性,也不至于会如此说。尤氏的一句话,可谓是力赞了王熙凤与秦可卿之间的真情。

因此,毕飞宇那么解读,蒋方舟那么样地附和,实在是他俩都对王熙凤存在着巨大的误解,其原因是错读了细节,忽略了全面。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此文下写出你的评论,期待你的点赞、分享与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