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地图、入侵删除传染病、天津某地核酸检测和一位父亲排队的照片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讨论。

这个爸爸衣服的后背贴着一张水彩画,画的下方画着核酸检测的亭子和医生,还有“天津一定行”几个字;画的上方是三种颜色的大字:“家有宝宝,代排两人,感谢理解。”旁边画了一匹绿色的小马,注有“守住绿码”几个小字。

大家直呼被这个爸爸可爱到,因为他没有把代排当成理所当然。还有人说,虽然设有老人小孩的绿色通道,但这样代排,是对别人的尊重,完全理解。

帖子下面更多的是吐槽:一个大爷排队,快轮到时,大妈下来了,然后姑娘下来了,最后女婿带着俩孩子下来了。

后面有人跟贴:这还不错啦,一个人排十几口子的我都碰到过……

这大概就是声名远扬的“中国式排队”。百度百科对“中国式排队”是这样解释的:

中国式排队是中国式陋习之一,主要表现在不按规则排队:插队、加塞、拥挤,常常为排队互相叫骂甚至打斗,是一种规则意识淡漠的体现。

它呈现出的特点是:

不管几个人排队,绝对不会排成一行;

人与人之间保持零距离;

不管有几个人,总有人插队。

具体表现如下:

公交车或者地铁一进站,等车的乘客就在车门前挤成扇形一起朝前冲;

在商场或者地铁的自动扶梯上,明明有标识提醒“左侧急行,右侧站立”,可总有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旅游景点,经常会出现出口也是入口,入口也是出口的现象,一些不宽的登山道路上,上上下下的游客搅在一起,动不动就出现拥堵;

在一些售票窗口,要是没有人在旁边监督,就是三两个人也没法排成一条直线,先来一个站在窗口,后来的站在两边,再后来的就伸长脖子,贴在前人的背上朝前挤,没买到票的挤不进去,买到票的挤不出来。

中国人为何不喜欢排队呢?

梁实秋在《中国人的排队之道》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

如果你起个大早,赶到邮局烧头炷香,柜台前即使只有你一个人,你也休想能从容办事,因为柜台里面的先生小姐忙着开柜子、取邮票文件、调整邮戳,这时候就有顾客陆续进来,说不定一位站在你左边,一位站在你右边,也许是衣冠楚楚的,也许是破衣邋遢的,总之是会把你夹在中间。

夹在中间的人未必有优先权,所以三个人就挤得很紧,胳膊粗、个子大、脚跟稳的占便宜。夹在中间的人也未必轮到第二名,因为说不定又有人附在你的背上,像长臂猿似的伸出一只胳膊越过你的头部拿着钱要买邮票。

人越聚越多,最后像是橄榄球赛似的挤成一团,你想钻出来也不容易。

这可能是就是中国人不爱排队的原因之一:你排了,别人不排,你就会吃亏。

知乎问答上也有人说:

我自觉排了,后边的人觉得我有病,后边的后边也觉得我有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正确的。

你想排队,发现根本没人排,那到底站谁后面算排队?就只能随便站,渐渐的习惯了,恶性循环……

深究中国人不喜欢排队的原因,可能还有以下两点:

一、长期以来中国人一直面临着资源缺乏、机会稀缺的问题,“先来先得”一直决定着物质和资源的分配,所以才会有大家一窝蜂往前抢的现象存在。

二、中国人从小受的教育是:“不能干等,抢不到就饿肚子”。因为中国从过去到近代,历经多次争,掠夺事件层出不穷,如果动作不快点,就可能饿肚子,甚至被杀死。

综合上述原因,一般教育程度越低,经济越落后的人,越不习惯排队。一方面,他们更少受到“排队”这种西方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生活艰辛,他们可能更急于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中国有句话叫“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你丰衣足食的时候,才顾得上礼节和荣辱。

排队已经是全球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一个民族的修养和一种做事讲规矩的文化。

不按规则排队,是中国人规则意识淡薄的体现,中国人总觉得别人不守规则就占了便宜,自己遵守规则就吃了大亏,而中国式排队就是这种心理的典型反映。

尽管从社会导向和部分公众的努力下,排队的意识已有所改善,但不按规则排队的陋习依然存在。

其实,一个社会的成员是否善于排队,还在于这个社会对公正的看法。

如果你从小到大不断被灌输排队的必要,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发现,很多人不用排队就能拿到你想要甚至更多的东西,你还会心甘情愿地排队吗?

如果不按规则做事,就处处碰壁,按规则做事则处处顺利,那么,谁还能不去排队呢?

特别是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排队就意味着没资源没本事,明明排一会儿队就解决的小事,人们的反应通常是,有没有认识的人?能不能搞个特殊走个绿色通道?

似乎这样解决,更能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也让插队思想深植于国人心中。

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约束好自己,照章办事,依规矩排队,未来一定可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