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美国著名说唱歌手迈克米勒去世,享年26岁,死因是吸毒过量。

米勒在中国不算出名,说唱圈的人应该比较熟悉,但她的前女友A妹就如雷贯耳了,作为新生代女歌手,流行小天后,在欧美红得发紫,上个月新专辑《Sweetener》也是各种屠榜。

A妹和麦克·米勒恋爱两年,今年5月分手,分手的主要原因就是麦克·米勒药物成瘾,没想到几个月后药物过量害死了米勒。

滥用药物不能等同于吸毒,但确实很多药物有成瘾性,比如镇静催眠药、镇痛药、抗焦虑药,甚至止咳药水也会上瘾。

麦克·米勒究竟死于何种药物,目前还不清楚,但因药物过量而致命的明星数不胜数。

为什么有这么多明星滥用药物,究竟谁杀死了他们?今天爱豆研究中心就来讲几个典型的案例。

希斯·莱杰,逝于28岁

2018年1月22日,好莱坞影星希斯·莱杰被他的管家和按摩师发现死于纽约家中,年仅28岁。警方调查确认,希斯·莱杰的死因是急性药物中毒,过量混合服用镇痛、安眠、镇静和抗抑郁等多种处方药。

很多人认为希斯·莱杰因为扮演《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小丑入戏太深导致精神崩溃,所以靠药物支撑,甚至有人怀疑他是自杀的。

希斯死后,他的父亲金姆曾公开过一本特殊的日记。这本日记里画满了潦草的字符、涂鸦,还贴有各种小丑的照片以及一些漫画,都是希斯用来研究“小丑”的特点和性格的。日记最后一页,希斯在他的定妆照旁写上了“再见”两字。

希斯·莱杰之前在采访中也说过,为了揣摩角色,他把自己关在伦敦一个酒店的房间里好几周,反复练习舔嘴唇,捋头发,说话语气等等,终于达成无意识展现精神病者的状态,完全变成他自己口中“彻底反社会、冷血、杀人不眨眼的小丑”。

《蝙蝠侠:黑暗骑士》上映后,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惊艳全球,之后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但那时他已经去世,有人说,他是为了角色“与魔鬼做了交易”。

但去年希斯·莱杰的姐姐接受采访的时候否认了他因“小丑”入戏太深而死的传闻。

他姐姐说“其实应该是相反的状况,他很幽默,这只有比较亲近的亲朋好友才会知道,而他真的很享受其中”。所以家人听到外界指他因为该角色陷入忧郁时,都感到很惊讶,认为他不会因为小丑的极端、黑暗面受到影响。

希斯·莱杰逝世前一晚,姐姐提醒过他不要把安眠药和处方药一起吃,他当时还说:“我很好,我知道我在做什么。”

希斯·莱杰家人透露,因为工作繁忙,他常要搭飞机四处拍片,肺部状况因此变差,为了不影响工作,就会服用止痛药,缓解症状,也因此药物成瘾。

经常在不同的角色间切换,演戏投入他还患上严重的失眠症,很长时间每天只能睡两小时,需要依赖大量药物才能入睡,后来因为工作过于繁忙,未婚妻与他分手,并带走了两岁的女儿,这使他受到严重打击,不得不服用抗抑郁药物。

最终,6种药物混用,而且过量服用,导致了希斯·莱杰的死亡。

陈百强,逝于35岁

在香港音乐辉煌的80年代,陈百强曾经与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并称“谭张梅陈”,相当于最早一批的“四大天王”。他在大陆流传最广的歌曲是《偏偏喜欢你》和《一生何求》。

陈百强是富家子弟,从小受到贵族式的教育,又有留学的经历,进入演艺圈也很顺利,没有摸爬滚打,而是一炮走红。因此他的性格有些孤傲,我行我素。

外表阳光、帅气,气质高贵,经唱片公司包装后,陈百强成了万千少女的梦中情人,他是香港流行乐坛的第一个偶像型歌手。

出唱片、演唱会、拍电影,他被一波又一波的推上高峰,但他明显没做好这种心理准备,年轻的他很快就备感压力。

名气大了,自然有不少娱记希望能做专访,可他跟记者打起了太极,不愿意回答那些肤浅的问题,性格孤傲的他因此与媒体交恶。

80年代正值香港歌坛盛世,媒体捕风捉影的报道也令内敛、高贵,不习惯和狗仔队打交道的陈百强常常不知所措。

当时的歌坛的舆论环境曾逼得谭校长放弃领奖、张国荣金盆洗手,性格更加单纯的陈百强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

1985年,陈百强因肝炎入院,加上之前因为在演唱会以中性形象露面,被媒体炒作成艾滋病,连粉丝都对他产生了怀疑。虽然医院出具健康证明,但生性倔强的他拒绝向媒体出示,逗留美国期间,干脆还穿上写有“我得了艾滋”的T恤,让不信任他、害怕他的朋友离得更远。

但媒体依旧不依不饶,当年10月美国著名影星RockHudson洛克逊去世,成为好莱坞第一个死于艾滋病的明星,一时全世界哗然,媒体再次藉此发挥,刊登文章《洛克逊死了,下一个会是陈百强吗?》。

而此时,蛰伏八年的好朋友张国荣凭借《Monica》爆红,媒体不断炒作他和张国荣不和的新闻、对他迟迟未婚的猜测、对他创作江郎才尽的质问,与出道时的春风得意对比起来,对苛求完美的陈百强来说更是一个打击。

陈百强因此患上了抑郁症,严重依赖药物和酒精,并养成用酒服药的习惯。

1989年7月,陈百强在报纸上透露有逐步退出歌坛的想法。1992年1月30日至2月1日,举行完三场“告别上海演唱会”,陈百强宣布将于年底告别乐坛。

1992年5月18日,陈百强以酒送服过量安眠药后昏迷,其后被送往玛丽医院救治。在昏迷了17个月之后,1993年10月25日陈百强离世,终年35岁。

猫王,逝于42岁

“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死于1977年8月16日,年仅42岁,死因是药物过量引发的心脏病。去世时猫王体内残留14种药物,包括止痛药吗啡和杜冷丁,抗组胺剂氯苯那敏、镇静剂安定、止咳药可待因等。

猫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极一时,唱歌演戏,可以说是当时美国最红的巨星。成名后的猫王生活奢靡,挥霍无度,私生活十分放荡,据说和3000个女人发生过关系。

到了70年代,新人辈出,流行音乐的风向也变了,猫王逐渐没落,由于经纪人的压榨,他的财务也出现危机,他的财产除了自己大肆挥霍外,还被经纪人赌掉许多,他的音乐版权也被经纪人买走,而且只付给他四分之一的版税,他没有股票、存款,仅有的财产就是“格雷斯德”别墅及附近的三小块地皮。

生活压力巨大,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开始暴饮暴食,并且喜欢吃垃圾食物,这导致了他中年发胖。

因为害怕臃肿的身材会让他在歌迷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猫王患上了焦虑症、失眠症,于是开始吃药治疗,甚至酗酒、服食麻醉剂、兴奋剂。

由于药物作用,“猫王”体重反而飙升到115公斤,但为了生计,不得不登台,由于药物作用,有时在台上连自己20年一直唱的歌词都记不起来了。往日风采不在,歌迷也渐渐离他而去,这使他深感绝望。

1973年10月猫王因肺炎与胸膜炎复发、结肠扩张及肝炎住院,经纪人Parker依旧压榨他,猫王出院后还得疲于奔命地巡回演唱,身心劳累的他只能依赖更多的药物。

没有演出的时候,猫王整日处在昏睡状态,每次上床前,他都叫贴身护理为他准备大剂量的安眠药、杜冷丁及其它镇定药,而且每晚至少要服用三次才能过夜。

除此以外,他还经常把自己关在自称为“办公室”的浴室里,大把大把地吞食药片,“猫王”说:“不省人事也比痛苦受罪好。”药物麻痹已使他难以自拔,据说“猫王”生前最喜欢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药物手册》。

1977年4月初,猫王再度病发入院,出院后强撑着病体继续演唱会行程。6月26日在印第安纳州的演唱会成为猫王绝唱。

实际上,去世前猫王常常与家人谈到死的话题。为防止意外,家人雇用四名“救命者”日夜守护,但仍未阻止猫王走向天国。他在浴室里吞进足以毒死一匹马的药物,最终告别了这个他又爱又恨的世界。

迈克·杰克逊,逝于50岁

2009年6月25日,迈克·杰克逊因心脏病发作在洛杉矶一家医院去世。死因是私人医生康拉德·莫里注射了致命剂量的异丙酚造成心脏病突发死亡。莫里于2011年11月7日被洛杉矶高等法院判过失杀人罪,入狱四年。

杰克逊当时正在为他的复出巡演做准备,压力很大,经常失眠,因此才决定用这种非传统的方式。

莫里说,杰克逊哭求着给他用药,而自己也就答应了。不过,莫里也承认,当天他给杰克逊注射了25毫克异丙酚,这个剂量比平时多。

但是这剂药物只是催化剂,并非致命因素,杰克逊自己之后偷偷替自己注射,却因注射过快导致心脏停止而猝死。

莫里为自己辩护说:“我没有杀死迈克。他是一名使用药物上瘾的人。是迈克·杰克逊意外杀死了迈克·杰克逊!”

迈克·杰克逊5岁出道,8岁成名,10岁出唱片,12岁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歌曲歌手,25岁时打破乐坛所有销售与获奖的纪录,30岁时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

几十年间各种顶级的荣誉接踵而至,伴随着巨大成功后的负面新闻也随之漫天飞舞,直至迈克生命消失的最后一刻。

在其去世的前天晚上迈克还在为“This Is It”演唱会进行着排练,然后便是死神的突然降临,他的排练过程被全程记录下来,后来变成了一部电影。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饱受精神折磨的杰克逊非常害怕伦敦50场演唱会,死前他也不断对身边的人说:“如果我不举行这些演唱会,他们将会杀了我。”

“他们”是谁?很显然,演出的操办者、各种媒体甚至还有热情如火的歌迷们。迈克被逼到了角落,因为他没有准备好。迈克又不得不硬着头皮顶上,因为他欠下了巨额的债务。

迈克不得不借助药物来恢复自己的精神以及肉体,因为他知道歌迷“愤怒”的力量在多媒体放大镜下的变态力量。于是,本就不久人世的迈克选择了更快速的死亡,或是说死亡更快的找上门来。

迈克终究还是死了,也许去了能理解他,更爱他的星球。那么是什么杀死了迈克?媒体的诋毁、自身的堕落、音乐工业的压榨、歌迷巨大期望的压力?

“反正不是我!”可能大家都会在心底来上一句。

大家逼死了他,大家又都不是凶手。讽刺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