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一部这么正统的科幻电影了,好莱坞的旧框架坏了胃口,我怀疑都看过假的科幻电影。

一言不合就吃人打怪,一言不合就毁天灭地,一言不合就统治世界,在以往我们的YY中,外星人要么是贪婪丑陋的野兽,要么是没有感情的神棍。

还好,这两天上映的《降临》终于帮我们洗胃来了:外星人虽然还是长得很丑,但是人家字好看啊;外星人飞船虽然还是很屌,但是人家不是来搞侵略的啊……

你看,搞科幻不一定非得打打杀杀,人家不远万里跑地球来,可能就是为了教我们野蛮的地球人写写书法,没事儿陶冶一下情操……

姐学的不是语言,是文化

当然,学书法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学“外语”书法更难,更何况我们这回要学的还是“外星”书法……在跟着《降临》学书法之前,我们先来掌握以下基本知识:

看片前涨资势:你需要知道这些内涵梗

作为罕见的以语言学为核心的科幻作品,这意味着《降临》和普通影迷多少有些距离。但读懂下面这些冷知识,相信这部作品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烧脑”。

语言学 ≠ 学语言:语言学到底是干嘛的?

顾名思义,“语言学”(linguistics)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法、语义、语音研究都在语言学的范畴之内。和单纯去学一门具体的语言不太一样的是,语言学关注的是更高层面上,全人类语言或者说是“语文”的发展,并不是单单研究如何翻译一种特定的语言。

语言是破译文明的密码。不同语言背后反映的是不同文化、思维方式、世界观的差异,这些正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

在“七肢桶”的语言中,每一笔出发之前就已经注定了和其他词汇的关联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在《降临》的故事中,军方找来语言学家帮助破解外星人的语言,并非是想学习外星文明,而是想搞清它们的目的,了解它们的文明。

同时,军方希望外星人尽可能少地了解我们的语言,其实也是害怕外星人了解到我们的文明水平从而发动侵略或殖民战争。

你用外语做过梦吗?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知道你有没有用外语做过梦?

我们都知道,真正掌握一门语言,需要用这种语言背后的逻辑进行思考和表达。那么久而久之,会不会连世界观也被连着带跑?语言学史上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说的就是这么个事儿。

这个假说由著名美国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Edward Sapir)及其弟子本杰明·李·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提出,认为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依赖于语言。沃尔夫进一步指出,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也不同,这就是“语言相对论”。

萨丕尔(左)与沃尔夫(右)

如果这个假说成立,那么正如我们常说的,“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翻译。你只能抛弃固有的思维方式,进入新语言背后的世界观,习得新语言,才能真正感受到新语言所构建的世界。

当然这个假说自上世纪提出伊始,就不断面临着争议:

支持者认为这个假说突出了语言的文化功能,没有把语言作为一种简单的工具,而是强调了它对思维、观念的影响;

质疑者则认为这个说法过于夸张,语言和思维并不是单纯的谁决定谁,而是双向互动的关系。

用外语思维,用外语做梦,用外语预知未来?

而这部《降临》则可以说是对这一假说的又一次大胆夸张:当你掌握了非线性的外星语言,你甚至可以预测未来。

物理背后的“命中注定”:费马最短时间定理

就像“鹰眼”在《复仇者联盟》里特别没有存在感一样,很多影迷认为杰瑞米·雷纳这次扮演的物理学家又是个酱油角色。

但在原著里,构成整个故事最核心世界观的“费马最短时间定理”(Fermat's Principle of Least Time)其实是由“鹰眼”吐露出来的。

“鹰眼”叔在原著里并非酱油角色

1650年,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了著名的“最短时间定理”,即:光从空间某点A出发传播到空间另一点B,在所有可能路径中,光只选择所需时间最短的那一条。

看起来这只是一个科学定理,但细想之下,不禁让人疑惑:光是怎么知道哪条路径耗时最少的?在这束光出发之前,它清楚自己会射向何方吗?如果不清楚,那么“最短”又从何谈起呢?

所以光是怎么知道这条路径耗时最短呢?

物理学中多数定理阐述的都是因果关系,而这个定律却是站在目的论的角度来描述光的运动。它的存在揭示了人类线性思维的局限性。

而原著的精彩之处在于,地球人与“七肢桶”在互相交流彼此的科学定律时,首先获得回应的正是这项原理。

它从一个哲学层面上解释了整个“七肢桶”文明的内在逻辑:因果并没有先后关系,未来和当下并没有顺序,出发之前就存在着命中注定。它看起来像是一种来自更高维度的世界观。

也正是因为此,女主角、语言学家路易斯(艾米·亚当斯饰)通过“七肢桶”的语言预知了自己的未来,也因此阻止了一场星际大战。

词不达意与积非成是:“袋鼠”典故

传说,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就是大家常说的“库克船长”)于 1770年抵达澳大利亚昆士兰海岸后,曾指着身体袋囊里揣着幼崽跳来跳去的动物问土著:“这东西叫什么?”土著答:“Kanguru。”

论沟通之不可能

于是“Kanguru”就成了英文里“袋鼠”的意思。但其实“Kanguru”在土著语中的意思是:“你说啥?我没明白”。

类似这样积非成是的例子其实非常多,比如今天用来称呼澳门的“Macau”其实指的是澳门半岛东南面的妈祖阁。

“非零和博弈”——“双赢”“两败俱伤”还可以这么表达

“非零和博弈”(non-zero-sum game)是指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损失的总和不是零值。“你之得并非我之失”,博弈双方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有可能存在共同的利益。

“非零和博弈”分为“正和博弈”与“负和博弈”。前者就是我们说的“双赢”,后者则是我们常说的“两败俱伤”。由于这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所以在讨论股票的时候较常出现。

电影《美丽心灵》中在课堂上曾借助纳什妻子的智慧展示过非零和博弈

在电影中,这个词的出现暗示着人类与“七肢桶”文明之间并不是冲突对立、此消彼长的关系,外星人也并不是带着目的前来巧取豪夺,但遗憾的是,片中的地球人显然没能很快明白这一点。

原著党又双叒叕来找茬儿:电影改编功过谈

其实在还原原著精神这件事儿上,我们从这部电影中挑不出太大的毛病。不过影片还是有些关键信息做了不少改动,我们在这里简单列举一下:

原著《你一生的故事》作者姜峯楠(Ted Chiang)

外星人飞船真的“降临”地球了吗?

原著中的外星飞船其实只是停在太空轨道上,外星人并未亲自“降临”地球,飞船到底长啥样也没细说。直接落在地球上的只是外星人的双向交流装置“视镜”(类似于视频电话的显示器)。电影中外星飞船和“视镜”合二为一,“视镜”成了外星飞船内部的房间。

“视镜”早期概念设计图

原著里“视镜”在美国有9个,全世界有112个,外星飞船有几艘并没有提;电影里外星飞船则被设定为全世界有12个。这可能是因为“12”这个数字更容易和世界上已存多种宗教中的神秘数字联系起来,从而造成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外星人“七肢桶”长啥样?

原著里的外星人之所以被称为“七肢桶”是因为它们七根皱巴巴的长肢中央是一个圆桶状结构,身体周围还排着七只没有眼皮的眼睛。也就是说,有点儿像七只眼睛七条腿的章鱼。

“七肢桶”形象概念图

实际上从“七肢桶”不分方向、高度对称的形体结构上,就能理解它们的语言以及背后的世界观,遗憾的是这些在电影中都没有直接体现。

“七肢桶”的文字真像书法一样吗?

其实原著里的外星文字既不是一个圈,也不是很多圈,而是一大团非线性排列的信息,看起来更像一张杂乱的蛛网:“就像草草画下,并加以幻想变形的许多之螳螂,互相勾连交缠,每一只的姿势都略有不同,共同形成一个纹章图案”;

电影中的“七文”

同时一个“图案”内可以表达的不一定只是一句话,也有可能是一大段、一篇文章,这完全取决于其中词汇量的多少……这可远比电影中呈现的复杂得多。

外星人真要拿“武器”跟我们干架吗?

在电影中,外星语言中的“武器”一词让地球人如临大敌(但其实它指的只是外星语言本身而已)。一位外星友人还因为某个年轻美国大兵遭媒体煽动而被无辜炸死……这些都是原著中没有的情节。

不过这些段落确实体现了不同语言背后,不同文化之间沟通交流的艰难,算得上是对原著在“语言学”维度上的一种补充,却也因此让故事显得过于戏剧化,失去了原著无目的性的优雅。

《降临》对中国的描绘依然没有下足功夫,比如这句“大豆价格连续第三周继续下跌”

此外,电影中中国将军一言不合就要跟外星人开战的情节简直是太想当然了……我堂堂天朝一向以和为贵,怎么会是打响第一枪的人呢!?

你一生的故事:女儿到底是怎么死的?

原著里的女儿叫什么名字作者其实没有说,女儿也是因登山事故离世并非患了绝症。不得不说,电影中的这个“绝症梗”也太偷懒了。

在母女互动这条故事线上,相较于“遭遇外星人”线,二人的关系也表现得过于平庸。

《你一生的故事》简体中文版封面

在原著中,女儿从出生到幼儿期、青春期、大学毕业典礼、毕业后找工作直到意外死亡……不同阶段的成长变化都被描写得非常细腻,电影里却总是匆匆带过,女儿似乎只是个为存在而存在的符号,这使得影片在展示科学幻想、启发哲学探讨之外,少了几分原著里的人情味儿,不得不说是种遗憾。

看到这里,我知道各位已经很期待和外星人“七肢桶”见面交流了,放心,小电君一定满足你!只要你按照小电的老规矩,截图发给小电君,就可以获得电影《降临》2张免费观影兑换券啦!

名额:5个

游戏规则后台回复“福利”即可查看。

➤ 撰文/老飞宅 编辑/大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