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玉雕龙作为红山文化代表作,也是中华龙的源泉,几乎人人都知道,女性和儿童都知道。

从鉴定的角度,找到这件器物明显的开门特征,无疑是重点。为此,在国家博物馆,对着这件玉雕龙,我调整好相机,咔咔咔一顿狂拍,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看红山古玉,关键看气质。整体感觉非常重要,这其中既包含造型舒服,又囊括线条流畅。C字的弧度、粗细、倒角、收尾,找不到丝毫刻意,这是鉴定要点,大处着眼,细节落地。

看上图,鉴定要点如下:

1、孔道。孔道干净利落,但是边缘并不圆顿,而是稍显锋利,这估计能颠覆一部分人对孔道边沿的认知。个人理解,这件长26厘米、重两斤的大家伙,不太可能佩戴在萨满身上,更有可能固定在架子上作为神器,所以孔道磨损不够。

2、白色絮状物。这是水沁,虽然有人会认为是原料自带,但鉴定要点明确:白色部分对应表面土蚀状态,会有局部塌陷或崩落,这是沁门,开口朝外。

注意看,孔道上面还有两个小酒窝!这是桯钻(实心钻)定位留下的,类似于我们在墙上砸钉子,一开始也会换几个地方,留几个钉眼。这也验证了红山人的智慧,这件玉龙用线悬挂,首尾平衡,确实是经过用心判断后制作的。

上图有明显的土蚀痕迹,更有厚重的皮壳包浆,这是岁月摩挲留下的特征,老气横秋,非常朴拙。如果用心观察,还能看到解玉砂留下的打磨痕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见一斑。

拍摄这个角度,主要是体现土咬的小坑,零星分布,自然却不规律。坑洞边沿呈断崖式,而非漫坡状。可惜没有机会上手拍摄微距,否则能更加清晰地表达鉴定要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收藏。

磊哥养玉文研社,诚邀天下爱玉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