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Sir电影原创:dushetv)

春节最大的遗憾之一是——

朋友圈独奏,没想到期待的《中国诗词大会》续集。

好在等到了它的“变异版”。

后台狗年第一波求安利的,就是它。

这档新节目吧,内容还是诗词,依旧央视出品,播出后仍然收获一波好观众缘。

忘了《舌尖3》吧,国产综艺轮到它带节奏——

《经典咏流传》

大年初一晚8点,央视综合频道开播。

目前只有3期,这周六(3月3日)续播。

还是诗词类节目,不过这回央视把“背诗”变成了“唱诗”。

原本朗朗上口的古诗词配上乐谱,每期邀请5-6位嘉宾把它们唱出来。

(所以要是Sir起名,就叫《大牌唱诗班》……)

固定阵容有五位——

主持人撒贝宁,在网综放飞自我后,回归央视舞台,台风依旧稳。

不仅能控流程cue嘉宾,诗也念得抑扬顿挫,中气十足。

干货输出康震,四位鉴赏嘉宾之一,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

储备丰厚,口才亲近。

古诗词、典故,说来就来,还能说得有趣让人不反感,去年就因此在《诗词大会》圈粉一片。

还有“坐那就能给节目撑场面”的中国音乐界大拿,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

以及流行音乐人庾澄庆,年纪已然不小的撒娇主持曾宝仪。

节目现场,气派,一看就是大餐级别——

第一眼,你会怀疑串场了《国家宝藏》……

“天圆地方”式的半球形舞台,圆形拱门,随着舞台变换的LED。

悬浮着透明可变色的文字柱。

节目口号,也是央视风范。

第一期打头,小撒开场白里最后一句就说:让经典再一次流行。

经典变流行?

好像有点难。

大部分观众其实对“经典”二字,都有点敬而远之。

在上学时,这俩字意味着“背诵全文”;工作后,意味着不要钱就能看的免费电子书……

它代表着“年代久远”,代表着“晦涩、节奏慢、费时间、学以致无用”……

但这次节目组值得表扬,人家想尽了办法,让诗歌和现代人贴近。

首先,营销就到位——

节目制作方给每首诗做了专属的手机壁纸。

构图称得上精致、有意境,感觉能同时击中50后-90后。

更重要的,当然是内容——

节目里,“人&歌”搭配合理,确实有一种老酒新喝之感。

王俊凯&《明日歌》

生机勃勃的小鲜肉,就唱励志的《明日歌》。

旋律简单,歌词朗朗上口,很多人听一遍就会哼——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出自钱福同名诗,专治拖延症。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Sir不禁多想了一下,要是穿越回明朝听作者钱福念,是一种“金榜题名”的古味。

人家7岁就能写出令人称奇的作文,25岁当举人,29岁中状元。

听人家念,能听出好几百年的青春故事。

但王俊凯来唱,又是另一种味道。

寒窗苦读的感受少了点,新时代的阳光多了点。

怎么说这也是行行出状元的年代,虚度的定义也变小了,人生可能性更多了。

梁俊&《苔》

清代奇人袁枚,青年中状元,官做到一半就提早退休,纵情声色山水间,后人称其为“性灵派”。

怎么个灵法?

南方人见惯了苔藓,独有他看出了苔的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长于劣势,仍旧盛开。

图片来源见水印

这首诗确实不过时,放在当代看,它就在说多元价值观的冲突。

彼之蜜糖,我之砒霜。

生为不起眼的植被都能姹紫嫣红,那么人生在世怎么活,都能活出精彩。

给贵州山区孩子当支教老师的梁俊,是一种不一样的活法。

山区里两腮常带高原红的孩子,也是一种不一样的活法。

听他们唱,听不出掺杂着“苦和难”的煽情,却听出了超乎想象的纯净。

听完只觉得:

这样的声音,被世俗绑架的人唱不出。

汪明荃夫妇&《鹊桥仙》

这是另一种味道了——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看似写牛郎织女,实则在安慰恋人。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特别是最后这两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特别能安慰煎熬中的恋人们:

异地恋、生活难关、同居琐碎、现实阻碍……只要有爱,有长久同行的愿望,总能熬过去。

别说Sir站着说话不腰疼,唱这首歌的这对银幕情侣,就是跨越了磨难走到一起的爱情典范——

汪明荃、罗家英夫妇。

年轻人未必知道汪明荃,但罗家英,80后之后无人不知吧。

《大话西游》里唱“on~ly you~”的话痨唐僧、《国产凌凌漆》跟周星驰对暗号的达闻西。

罗家英,星爷电影闪光配角中无法忽视的一员。

别以为他主业是电影,他可是出身粤剧世家,还组建过粤剧爱好者协会。

汪明荃,曾经80年代中国人都熟(不知道的你可以问下老爸)。

她主演的《万水千山总是情》,主题曲好听到曾经烂了几年大街。

怎么比喻呢——有双卡录音机的年代,就有这首歌(有关双卡录音机你可以继续咨询老爸,他说不定提着它泡过妞)。

她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女神,TVB曾经的台柱子。

一句话,她是偶像的偶像——

节目里曾宝仪见她叫阿姐;杨千嬅有首歌叫《大傻》,歌词里指名道姓地佩服她:“奇情从未及朱丽叶,奇迹怎么会够汪明荃。”

她可是相当能干的全才,演戏、主持、戏曲、政界……样样好手。

两人的爱情经历,堪配此曲:

1987年,罗履行承诺,一年里再缺钱也不轧戏,专门给阿姐主演的粤剧《穆桂英大战洪州》当男主角。

1988年8月28日,最后一场演完,阿姐在化妆间,感激地在他脸颊上一亲。

别以为这样就大功告成……

相恋21年,罗家英可是求婚19次。

演唱会、粤剧谢幕台……屡求屡败。

直到2002年汪明荃患癌,罗家英还是坚持求婚。阿姐说,我不想成为你的累赘。

命运继续捉弄着这对爱侣——阿姐病愈几年后,罗家英又查出肝癌。这次终于等到阿姐主动说“我愿意”的他,却破天荒地拒绝了。

幸运的是,鬼门关前,两人都默契地停住了脚。

2009年,他们结婚。

节目上,罗家英读了一封信,信中写:

“你也剩半条命,我也剩半条命,我们就合为一条命,相依为命,同心到老。”

这句朴实的话,不就是“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另一种写法?

2018年,他们唱着情歌,给电视前的你听。

这一句句歌词,其实就是爱的答案。

别抱怨现实让你不信爱。

爱之所以能成为爱,就因为伴随着种种考验,要不,只能说是荷尔蒙作祟吧?

两情若是久长时,就在她握向他的双手里。

两情若在久长时,千言万语都不如老来对彼此说的一句:

谢谢你呀。

看到这里,Sir明白一件事。

让经典复活的办法,就是让它活进现代人的生命里。

有生活的沉淀,胜过一万种华丽的唱腔。

(有些歌手光会炫技,却听不出感悟。唱完了再补讲什么苦情故事,只会让人犯恶心。)

这也是Sir说,它是《诗词大会》变异版的原因。

要说《诗词大会》,其实也有缺憾:

选手用赛诗的方式读诗,有诗量无诗兴。

今年的《经典咏流传》,没了评委席多了鉴赏团,踢掉计分制多了“喜欢”键,却在吟唱间完成了一场“诗词复兴”。

说着说着,Sir又想到曾经那位因读诗走红的倒霉青年了。

身为一个优质学生,他一定很苦恼……为什么老师、学校和专家都说我念得棒棒哒,可一到社会上就被大家耻笑?

希望他现在已经弄懂了,长大了。

因为感悟这东西,不是别人能教的。

只有生活能教会你怎么读、怎么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莫妮卡住了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