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有很多“平行娱乐-叶公子”原创娱乐圈明星,一个接一个,总有新面孔。
但是,有一个人,在我们的电视中,无论春夏秋冬,他从不缺席。
这个人就是:“劳模”张嘉译!
这几年,张嘉译的剧好像就没有断过档,而且部部口碑极佳。
2017到2018年,圈内人将这两年称之为“张嘉译年”,一点儿不为过。
年过半百的张嘉译,2019归来携手《少年派》,又一次圈粉儿无数。
张嘉译,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让无数大姑娘、小媳妇为他着迷?
——叶公子同问!
01误打误撞的电影学院
张嘉译原名张小童,1970年出生,地地道道的陕西人。
从小在西安长大,小时候特皮,没事儿就去“陕西歌舞剧院”转悠,和那边工作人员渐渐熟悉之后,还曾多次客串过歌舞剧院的角色。
张嘉译的名字,是在他大学毕业之后,演完第一部《魔表》之后,才改的名字。
大三时,张嘉译就开始涉猎影视剧市场,《魔表》中,他虽然饰演了一个小角色,但是这是张嘉译的第一步作品,演员表中的名字还是“张小童”。
张嘉译高中的梦想是做奥运冠军“报效祖国”,自己偷偷报名了摔跤队,本来是想报拳击,只是报这个项目需要户口本,母亲坚决不同意他练这么“凶残”的项目,他才报了不需要户口本的摔跤。
就在他做着自己的“奥运冠军梦”时,却阴差阳错的考上了电影学院,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1987年,高中毕业的张嘉译也想上一个好大学,只是自己文化课成绩一般,对高考实在没什么信心。
有一天,张嘉译听一个亲戚说:“有一个大学在本地招生,好像只要什么形体诗朗诵过关就能去上,不用做考卷儿。”
张嘉译一听,我也想上个大学啊,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就屁颠儿的去报名了。
病急乱投医的张嘉译就去了“北京电影学院”在西安的报名点,到了之后,老师要求表演才艺,张嘉译一想除了摔跤,我什么也不会啊,只要硬着头皮说我会摔跤。
老师说:“摔跤也不是一个人干的活儿啊。”就在张嘉译愁眉不展之时,恰好另一个来报考的学员,曾经学过几年武术,于是两个人协商之下,就即兴演了一段师兄弟打架的小品,两人双双被录取了。
从此,张嘉译的命运真正和表演挂上了钩儿。
02不务正业的大学生涯
录取的过程很顺利,但是一进学校,张嘉译就蒙圈了。
张嘉译虽然很皮,但是面对人多的时候,尤其害羞,特别是看到女同学,脸红脖子粗,直接演不出来。
为了克服他这一毛病,老师算是煞费苦心,特意安排几个女同学和他搭戏,当着全班同学面演“激情戏”,一次次的训练,才让他克服了自己的难题。
在电影《左右》中,可以看出,张嘉译已经克服了这一问题,为了拯救白血病的大女儿,前妻要求再要一个孩子,两人就出演了一段儿“激情戏”。
这段戏中,张嘉译把前夫的身份和人物复杂的心理全部都刻画的一清二楚,说明张嘉译早就克服了“害羞”的心理,蜕化成一个合格的表演者了。
开学没几个月,同学们中已经有人联系到了不错的角色,纷纷出去拍戏了,都有不错的收入。但是张嘉译迟迟没动,因为这一年,根本没克服自己害羞的心理。
不过,张嘉译在校期间也没闲着,心思虽然没放到拍戏上,但是对赚钱却有自己的门道。
那时,国内的影视业和广告业刚刚起步,市场需求很大,张嘉译和同宿舍的六个人就琢磨拍广告。
学校有专门的拍摄器材,有的写文案,有的做打灯师,有的当模特,有的打杂,就接了几个不错的广告。
一年下来,几个人吃了喝了花了,一盘算,哎呦喂,还剩下五六百块钱。80年代末,五六百绝对是一笔巨款啊!
几个人有点儿烧得慌,吃完喝完,最后一人置办了一身“很时髦”的西装,6个人肩膀一搂,往教室一站,还没等嘚瑟呢,就被老师训了一顿:“你们几个,干嘛呢?造反呢?”几个人又灰溜溜的脱了下来。
张嘉译就这样一直不务正业到大三,才出演了《魔表》中的一个小角色,算是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戏。
03重回故乡西安
1991张嘉译大学毕业了,90年代的工作是包分配的,而且基本都是哪儿来回哪儿去。
90年代初的大学本科,都是稀罕物,西安电影厂也非常愿意接收,张嘉译就又回到了西安。
其实,毕业分配时,张嘉译的父亲还特意去了一趟北京,发动了自己能动用的关系,想让张嘉译留在北京。
不过,张嘉译性子倔,看着老父亲去求人,自己心里先不舒服了,马上表示愿意回西安,就去了西安电影制片厂。
在大学时,老师就曾和张嘉译说:“你想红,很难。要说你很帅,或者很丑,都行,起码有特色,都有可能被观众记住,最难的是你不难看,也不好看,这样的人最难红。”
恰恰是这句话,张嘉译就认定了自己的戏路,不求红,能有角色演,能有饭吃,就挺好。
张嘉译是个“天生乐观派”,从来不想坏,很知足,很快乐。
《鲁豫有约》中,鲁豫问他:“很多观众说你曝光率低,你怎么看?”
张嘉译立马回答:“哎呦,我还曝光率低?一年四季什么时候打开电视都有我,不低了,这样就挺好。”
鲁豫又问:“很多观众说你一直跑了那么多年龙套很难,你自己觉得苦吗?”
张嘉译笑道:“苦什么苦?大家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嘛?我觉得不难,在我刚好需要的时候,那部戏就来了,一切来的刚刚好。”
这里,能看出张嘉译的性格。
回到西安电影制片厂10年,张嘉译恰好跑了10年的龙套,没想过红,只想着有戏拍就成。
这10年间,张嘉译一直不断的活跃在屏幕上,虽然演的都是些小配角,但是却没间断过,大部分已经找不到影像资料了。
目前能找到的就是和冯巩一起演的《埋伏》,张嘉译饰演刑警队长,戏份不多。
那时候的张嘉译很瘦,很年轻,很不起眼。
10年一直不温不火,一般演员估计早上火了,或者转行,或者另谋出路,就再也不想在这一行呆了。
但是张嘉译心态超好,因为坚信大学老师的话,自己想红得“碰机会”。
《老梁故事汇》中,曾经评价张嘉译“天生乐观派”、没心没肺。
这恰恰是张嘉译的性格特色。
04三十而立回北京
转眼间,张嘉译30岁了,虽然在西安也不缺戏拍,但是和北京比起来,总觉得文化和接触的圈子上“差点儿事儿”。
而且随着时间的转移,当时的张嘉译确实真的爱上了拍戏,爱上了表演,渴求更大的舞台,更好的剧本。
就这样,2000年,张嘉译收拾行囊,又回到了北京,正式开始了“北漂生活”。
初到北京,张嘉译和很多北漂一样,得先解决住宿的问题,当时张嘉译手里有两万块钱,他就想先买个房子住下再说。
转遍了大街小巷,北京郊区恰好有个“零首付”的楼盘,只要先拿两万当押金,先进去住,其他的尾款可以分期付款。
张嘉译一盘算,挺合适,干净利索的就交了2万块钱,美美的等着住新房子了。
结果,2万块钱交上了,房子却迟迟住不上,开发商开始说你还得交“这个那个”的各种费用,才能入住。
张嘉译傻眼了,一看,这还得好几万呢!就想商量退钱,结果开发商说不退!
无奈之下的张嘉译,只好硬着头皮联系以前的朋友,联系以前的老同学,开口和他们挨个儿借钱。
幸好,同学中有很多都已经是“腕儿”了,他才借到了剩下的首付钱。
恰恰是这个意外,成了张嘉译赚钱的动力,推动着他“厚起脸皮”出去找各种路子拍戏。
就是在这段时间,张嘉译拍戏不要命,从来不用替身,都是自己在水泥地上真摔,才有了现在的“强直性脊柱炎”,才有了现在遭到调侃的走路姿势。
这是张嘉译最艰难的时期,有时候没戏演也没钱吃饭,两天不出门,最后实在挨不住了,才又找一个哥们儿借了500块钱熬过去。
那段时间,只要有戏拍,张嘉译可以连轴转,24小时不休息连续演戏更是常事。
同行们送他一个“戏疯子”的称号。
很多人或许说,说来说去,张嘉译还是为“钱”演戏啊,这么说对,也不对。
当时的张嘉译表演功底已经很深厚了,通过一些关系拿到了不少好角色,他心里就琢磨:“人家给我一戏,给我钱,要是我演的不好,既对不起朋友的介绍,下次人家也不会找我再演了,所以,我一定要把每个角色都往最好了演才行。”
为了将每一角色诠释好,他在片场休息时从来不闲着,看着谁演戏好,就不厌其烦的去问人家:“你是怎么揣摩人物的啊?你是从哪里着手进入角色的啊?”等等各种问题。
这还不算完,晚上回到家之后,张嘉译还会将当天请教的问题记下来,会把当天自己演的角色再重新揣摩一遍,哪里演的好,哪里演的不行,下次怎么改等等问题,张嘉译都会一一记在心里。
就是这种想法和做法,才成就了张嘉译的部部精品,才在同行中有了好口碑,找他演戏的也越来越多。
05事业巅峰
2006年,张嘉译和陈小艺搭档《半路夫妻》,张嘉译将一个有点儿窝囊的前夫陈建平这一配角揣摩的非常到位,受到业内很多导演的欣赏。
随着张嘉译演技提升的,还有张嘉译的人缘儿和在导演界的“有口皆碑”。
当时的张嘉译虽然不火,但是演技好,价钱不高,简直是物超所值。
很多合作过一次的导演,纷纷再次找上张嘉译,有时候张嘉译档期排不开,导演们还表示:“没档期没事儿,我们等你有档期了再来演。”
演艺圈自古就有句话说:“有的演员是真好,演技特好,但是就差一部戏!”
张嘉译就是这些演员中的一位。
2009年《蜗居》播出,张嘉译的那部戏才来临。
从西安跑龙套10年,从北京跑龙套9年,仔细算来,张嘉译整整用了20年的时间,等来了《蜗居》中的宋思明。
“一个男人这一生一定要有一部好车,若干知己和一个情人,要不然人这一辈子就太可惜了。”——宋思明名言
虽然《蜗居》中的宋思明是个大贪官,但他却将对海藻的细腻感情刻画的很到位,大贪官的角色设定依然不能抵挡张嘉译在网上的高人气,甚至有人总结了喜欢宋思明的十大理由。
后来又有了《借枪》中的熊阔海;《少年派》中老爸林大为等等数不清的大叔角色。
张嘉译塑造了宋思明,宋思明也成就了张嘉译。
06感情世界
很少有人知道,张嘉译在西安时曾经有过一段婚姻,前妻叫杜珺,也是一个演员,不过两人的婚姻很短暂,张嘉译从来不提这段婚姻,咱们也不做过多赘述了。
2004年,张嘉译依然单身,每天往返于各大片场之间,业余生活极其单调。
恰恰是这一年的《国家使命》让他结识了妻子王海燕。
王海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69年生人,比张嘉译大一岁,出道比张嘉译还早,虽然没有大火,但是在1993年到2015年之间,平均以每年一部作品的数量活跃在屏幕上。
王海燕曾说:“第一次和张嘉译见面,我可恨他了,本来第一场戏是他生病了,我坐在床边上照顾他,顺便还有很多深情的告白台词。结果刚酝酿好情绪想演,他就直接把导演喊过来,说这戏不合理,这里的台词,应该怎么改怎么删,给我气的啊。”
殊不知,为了这场戏,王海燕自己练了大半宿,情绪怎么表达,怎么走位,表情的细微变化,都已经练好了,结果张嘉译一句话就给删了,王海燕能不生气吗?
王海燕管这叫“不打不相识”。
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王海燕却渐渐开始欣赏起了张嘉译,觉得他稳重、靠谱、对工作认真,是个负责的好男人。
与此同时,张嘉译也对王海燕产生了好感,留了联系方式,特欣赏她豪爽的性格。
拍戏结束之后,张嘉译开始频繁的“骚扰”王海燕,慢慢两人就确立了关系。
他们之间没有年轻人的轰轰烈烈,更多的是细水长流和稳步发展。
两个人都有过离异的经历,对人生的感悟、生活的看法以及工作的态度,都非常难得的一致。
对两人来说,想开始另一段婚姻都需要很大的勇气。
2007年,交往三年之后,两人才登记结婚。
婚后,王海燕基本是半隐退的状态,专心家庭生活,两人的生活也颇为甜蜜。
张嘉译无数次提到两人的平淡生活:“我现在赚的基本全上交给她,偶尔会给我点儿零花钱,不过这要完全看她的心情。”
原来,两人也如普通夫妻一般,张嘉译也是个妥妥的“妻管严”啊。
曾有人说“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只有相互欣赏,一段关系才能长久”。
张嘉译言谈间,对妻子很欣赏,尤其喜欢她的豪爽。
“我媳妇特豪爽,拦都拦不住,一般我们俩出去应酬,别人家都是老公醉了,老婆赶紧扶着,我们家恰好相反,每次都是她豪情万丈的张罗朋友喝,我就等着出门时扶着她就行。”
说完之后,张嘉译自己先笑了,估计是想到了什么妻子的酒后趣事了吧?
这碗狗粮,叶公子干了!
2010年,两人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张嘉译也有了人生新乐趣,不拍戏的时间大部分都在家陪孩子,出门拍戏不管多忙,每天都要和孩子视频,也变成了妥妥的“女儿奴”。
07“劳模”张嘉译
有人曾统计过张嘉译自开始演戏以来的所有参演作品,统计之下不禁大吃一惊,
相对于那些一年一部或者几年一部作品的演员来说,把张嘉译称之为“演艺圈的劳模”真的一点都不过分!
1995到2002年之间,张嘉译平均每年能参演两三部戏;2002年到现在,他每年都会参演四五部,甚至六七部作品,不可谓不高产,但却很少有烂片。
因为合作的女演员过多,有人曾经羡慕的说“张嘉译是一个吻遍半个娱乐圈女星的男演员”。
众多作品中,前期的一些多数是配角,参演多部还可以理解。但是自从《蜗居》中的“宋思明”大火之后,张嘉译出演的作品,基本上部部都是主角,他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精力和时间呢?
有很多人会问:“张嘉译,你是不是很缺钱?”
秦海璐说:“像我和张嘉译这个年龄,还出来继续干活,已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喜欢。”
张嘉译说:“我身体不好,就怕哪天我一下不能拍了,老婆孩子老人怎么办?所以我就想,趁着我还能干,给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张嘉译来说,或许两者兼有,既想赚钱做好准备,又想继续干自己终身喜欢的一件事。
人的一生中,能把喜爱的和热爱的事转化成事业,难道不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吗?
2019,年过半百的张嘉译,归来携手《少年派》,依然带着我们熟悉的笑,打动着观众的心。
这就够了。
—END—
原创作者:叶公子
一个假装文艺的女青年,啾咪~啾咪~啾咪⊙﹏⊙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文章《张嘉译资料专题之曾跑龙套20年,翻身后的张嘉译终于吻遍半个娱乐圈的女星》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张嘉译资料专题之曾跑龙套20年,翻身后的张嘉译终于吻遍半个娱乐圈的女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