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迪,她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发展史的见证人。

1908年,中国第一家电影院在上海诞生。几乎与此同时,一个小女孩也出世了,是的,她就是胡蝶,原名叫胡瑞华。仿佛冥冥之中,她与中国电影接下来不解之缘。图为少女时期的胡蝶(前排左一)。

胡蝶从小就跟随自己在铁路局上班的父亲,辗转过许多地方,像上海、天津、北京、重庆、广州等地方,她都去过。所以无论是普通话,还是粤语,还是上海的吴侬软语,她都会说。这为她日后成为演员打下了基础。胡蝶在16岁那年随家人回到上海,很快她就进入我国中国第一所电影演员训练学校进行学习。图为少女时期的胡蝶。

1925年,胡蝶参演了第一部电影《战功》,同时开启自己的电影演员生涯,并很快成为倍受关注的电影明星。图为19岁时的胡蝶。

1928年,20岁的胡蝶进入明星公司,与阮玲玉合拍了电影《白云塔》。但真正使她大红大紫的电影,还是武侠片《火烧红莲寺》。这部电影因为太受欢迎,所以一共拍了十八集。但对胡蝶来说,她却更愿意演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影片。比如《富人的生活》、《歌女红牡丹》等。图为胡蝶主演的电影《火烧红莲寺》剧照。

1930年,胡蝶参演了一部在她演艺生涯中很重要的一部影片,那就是《歌女红牡丹》。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当胡蝶那标准的普通话出现在电影里,观众都惊呆了。该片于1931年3月在上海首映后大受欢迎。胡蝶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电影明星。图为《歌女红牡丹》剧照。

1932年,24岁的胡蝶出演了我国的第一部彩色片《啼笑姻缘》。图为《啼笑姻缘》剧照。

1933年,胡蝶拍摄了进步影片《狂流》。同年,在上海《明星日报》举办的“电影皇后”评选活动中,她以高票当选为“电影皇后”。而也就在这一年,她同时拍摄了《自由之花》、《姊妹花》等优秀电影,并在《姊妹花》中一人分饰两角。这部电影成为她表演生涯的代表之作。图为1933年当选为“电影皇后”的胡蝶。

1935年,胡蝶携《姊妹花》、《渔光曲》等电影出国参加国际影展,并游历了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欢迎。据说胡蝶结束访问回国时,前来欢迎的影迷挤满了码头。图为1935年胡蝶与梅兰芳等在出国的船上合影。

图为1935年5月30日,胡蝶等人来到了伦敦,这是她参观伦敦大英国际摄影棚时,与演出的演员们合影。

1935年对于胡蝶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年头。她不仅作为电影演员在国际上获得良好声誉,同时也在这一年,迎来了她个人的幸福——她结婚了。这是胡蝶结婚前,许多好朋友纷纷向她表示祝贺,图中有(左起)袁绍梅、胡蝶、舒绣文、朱秋痕。

1935年11月23日,胡蝶和潘有声,在经过了六年的恋爱马拉松之后,终于在上海九江路的圣三一教堂举办了婚礼。图为胡蝶和她的丈夫潘有声。

胡蝶结婚的时候,正是她的演艺事业最为红火的时候。但她却舍得放弃如日中天的名气,把更多的精力都投放了家庭建设当中。并且以贤妻的身份,辅助丈夫的事业。当有人问她对于身份的变化是否不适应时,她说:没有人会是永远的主角。在现实生活是这样,在舞台也是这样。图为1936年胡蝶在自己家中接待好友。

1941冬天,日本侵略者占领香港,日方人员好几次闯进胡蝶在香港的家,胁迫她拍片,但均遭到胡蝶拒绝。同时胡蝶为了远离日寇,更假装怀孕,连夜逃回大陆,并和家人辗来到重庆。在这里登台进行义演,宣传抗日。图为这一时期的胡蝶。

1947年,39岁的胡蝶与王丹凤领衔主演的古装片《锦绣天堂》上映,同年她又主演了另一部电影《某夫人》。随后,她决定告别影坛,然后一心一意地支持丈夫潘有声的事业。图为胡蝶在电影《锦绣天堂》中扮演薛湘灵的定妆照。

1959年,51岁的胡蝶又回到了大银幕上,拍摄了很多电影,如《苦儿流浪记》、《两代女性》、《街童》、《后门》等,并凭借在《后门》中出演徐太太一角获得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图为胡蝶(右)在李翰祥执导的电影《后门》中扮演徐太太。

1966年,58岁的胡蝶在拍完爱情片《塔里的女人》之后,就彻底地告别了她的电影生涯。从1925年开始,她在电影的世界里已经美丽和优雅了40多年的时间。她最为幸运的是,在我国电影史上的几次重大变革中,她不仅是见证者,更是其中的参与者。好像在中国电影史的每个重要时刻,她都以轻盈柔美的姿态留下了最为两眼的翩翩倩影。

1967年,胡蝶迁居温哥华,从此安享晚年。直至1989年去世,留下一句“蝴蝶要飞走了”,令世人追忆。图为1985年,77岁的胡蝶与好姐妹王丹凤及王丹凤的丈夫柳和清合影。

胡蝶,作为我国电影史上久负盛名和最具传奇色彩的大明星之一,她不仅成名早,而且声誉高,红的时间又长,可以说是同期电影明星中,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的。可以说是以宠辱不惊的姿态,成为了人生赢家,是一位真正的影后,明星中的明星。直至她晚年,她仍然是优雅的象征。或者,对于更多人来说,胡蝶早已不仅仅只是一位明星,而是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