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在评论小说、各种戏曲、影视剧中,有人不知道谁在包黑炭吗!金出军老师的包黑子当初败了几年,更不用说更少的包系列物了。

影视剧、戏曲中的包拯是被嫂娘养大,脸黑如锅底,其实历史中的包拯是独子,更不是黑炭头。

被演绎出来的包黑炭

不论是戏曲还是影视剧,包拯都是脸乌漆嘛黑的,和锅底灰差不多,额头上还画一个月牙。

其实,历史上的包拯真的不黑,还是一位儒雅的白面书生,绝对不是黑炭头。包公祠里的塑像都是面目清秀,长须白脸,包拯老家书院也有记载:今睹遗像,乃清隽古雅,殊无异于人。

这样一个清隽古雅的白面包拯,怎么就变成了黑炭头呢?其实包拯的黑脸真的源自戏曲,宋朝之后,民间的老百姓们渴望有不畏强权的官员能够为民做主,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就在戏曲中臆想,因此,这个刚正不阿的黑炭头老包就被演绎出来,黑脸象征了包拯的清廉和铁面无私。

真实的包拯

包拯,字希仁,出生在合肥,生于草莽,从小就以孝知名,名闻乡里。他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难得有一笑,当时有一个谚语:希仁笑,黄河清。

因为包拯是独子,顾及父母,所以没有出去参加科考,一直到天圣四年【1026】,结婚后的包拯才准备应试,并在第二年考中进士,时年29岁。又念及父母年迈,包拯遂辞官回家侍奉双亲,在父母过世后丧满闲居二年后,才重新出仕,那一年是景佑四年【1037】,包拯年39岁,才展开他的事业。对于有才之士来说,年龄都不是个事啊!

做为一个没有后台的进士,包拯仕途走的还是很顺利的,这也说明了包拯包大人的能力,他任职比较长的就是监察御史和知谏院,就是监督皇帝弹劾百官的,因此得到一个绰号:包弹,另外就是权三司使,干了两年零一个月后就转正为三司使,但随即就升职到枢密副使,包大人一生中最高的差遣就是枢密副使【一年一个月后卒于任】,反而是名闻天下的权知开封府,包大人才干了一年零三个月。

被嫂娘抚养的原型人物

包拯的父亲包令仪、祖父包士通,在包拯飞黄腾达之后,都被朝廷追赠官职,包士通追赠太子少傅,包令仪追赠为刑部侍郎、太保,父子祖孙三代单传,并没有兄弟。

既然包拯没有兄弟,为何会被戏曲那样演绎呢?其实,这个原型也和包拯有关系,就是包拯的小儿子包绶,被嫂娘抚养长大的人是包绶,而不是他爹包拯。

包拯的妻子董氏封永康郡夫人,只生了一个独子包繶,娶妻崔氏,是吕蒙正的外孙女,崔氏生子包文辅,一家人也挺和美的。

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包繶在二十多岁就病故了,55岁的包拯面对独子早亡真是悲痛欲绝啊!老包是好人不愿意耽误儿媳妇,就劝儿媳妇改嫁,崔氏为丈夫守节坚决不改嫁,抚养儿子包文辅。

但是,不幸再次降临,包文辅在五岁的时候夭折,一代名臣包拯他绝后了,因此,在包拯劝谏宋仁宗立太子的时候,宋仁宗怼他说你想立谁?包大人悲伤的面对仁宗的质疑说:我请求陛下你立太子,是为了国家考虑,陛下你问我想立谁,不就是怀疑我么?我都七十岁了,儿子孙子都死了,还能给谁邀后福呢?

所幸,包拯之前的一个小妾孙氏,被包拯遣回娘家后,在娘家生了一个男孩,崔氏听说后就把小叔子接回家,为小叔子取名包綖,亲自抚养。包拯知道自己有后非常高兴,给小儿子取名包绶。

崔氏对待包绶就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尽心尽力,朝廷为此特别嘉奖她,封她为永嘉郡君“使我嘉祐名臣之后,有立于世,唯尔之功。”嘉奖崔氏守节以及养育小叔子的德行。

崔氏墓志记载:绶犹童孩,节妇迎师教导之,以至成人。为择取良妇,又艰关求访,得其所生。绶事节妇如母。

包绶墓志记载;公有寡嫂崔氏,素以节义闻,公以母礼事之。及其亡也,不远千里,助成丧事。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宋史、包公正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