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生”为主题,艺术创作中总是有很多以各种形式、载体和元素交织在一起的记录和表达。绘画、雕塑、电影、文字作品、旋律.视觉、听觉、听觉、听觉、听觉、听觉、听觉、听觉、听觉。

例如,近期一首由高晓松负责词曲创作的《越过山丘》,也是这么一种带着渲染和感人色彩的作品。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听见,都会被从歌词升华而起的岁月意味,以及杨宗纬带着满满情怀的歌声所打动!但,不同于以往为人熟悉的,那些被杨宗纬唱过的《洋葱》、《其实都没有》、《初爱》等情歌作品,这次带来的全新作品中被他所唱起的并不是爱情,而是一份会令所有人都深感共鸣的,对于人生最为大彻大悟的“参透”。就如在歌中的哪一句,“总有人幸福白头,总有人哭着分手 无论相遇还是不相遇,都是献给岁月的序曲……”

算是一首会让每一位听众都深感共鸣的歌,尤其是当中透过作者高晓松以文字,记录下来的那一份对于人生的感悟与参透,从旋律奏响开始便一步一步地把耳朵引入到,看似繁复的篇章里。但,高晓松写在歌中的,其实并没有太多复杂的故事片段与心情,他只不过是怀揣着一份过来人的心情,去回眸、忆述、分享那份一路走来的经验、感受。也成为了这次高晓松与杨宗纬联手,最为具有化学作用的一点!透过杨宗纬感染力丰沛的演绎,交由听众感受到的就如是一种对于人生的回眸与追忆,成长、历练、失意、得意……细腻的情怀与平实的记录,会令人体味、感受到生命线游历过程中的高低起伏、离合聚散外,更会由此而牵引起一份更为深刻的切身体会。

与这次由杨宗纬与高晓松联手推出的新作,名字对应的或许会令人想起数年之前,创作并演绎过《山丘》的大师级音乐人李宗盛。曾在不同年代写下过无数经典金曲、以及成功塑造过众多天王天后的李宗盛,可以说在纵横流行乐坛的这些年来,用音乐感染与牵动了无数人的心。甚至可以说,曾经用音乐为广大乐迷缔造了无数音乐记忆的他,也早已成为了华语流行音乐史记之中,一个不可抹杀的极具标志性的名字。因此,就连高晓松也在写下这首作品时,也在《越过山丘》的名字之下,特别标注了一句:“致李宗盛!”或许,曾经的那首《山丘》,也曾经引起过高晓松的共鸣,又或许《山丘》里被李宗盛所唱出的对于现实的感叹,也正是走在奔五路上的高晓松内心的纠结,于是他有感而发地写出下了这一首《越过山丘》。

虽然,高晓松在创作这首《越过山丘》怀揣着致敬李宗盛的意识,但在《山丘》与《越过山丘》两首作品之间,其实无论是演唱的情怀、歌词描述的角度、以及表现形式上,都差了一座珠穆朗玛峰!李宗盛在《山丘》当中,以歌声展示出来的浓烈的沧桑与孤独感,令人为他的感性大受感动;而高晓松写在这首由以细腻与感染力见长的杨宗纬演绎的新作里头,更多是一份淡淡的追忆与探究的意味,因此听众从中接受的更多是一份切身的感受、共鸣。从“越过山丘,遇见十九岁的我”而起,又从“越过山丘,遇见六十岁的我”而止,从实际的切身体会出发,又从一种对于未来难以摸索的联想来延伸出,属于人生与历练途上的各种已知与难以估算的可能,深切的体会与淡泊的情怀,更是会令人感受到一份真挚的安慰。

在表现形式上来说,这一首《越过山丘》可以说是用了一种多元载体的形式,来表现出属于作品当中对于人生游历与岁月变迁的深刻意味。高晓松的词曲创作、杨宗纬细腻而感性的声音表现,而在视觉表现方面更是引用了沙画作为素材,更为直观地跟听众表现出歌曲本身淡泊的情怀。于是乎,MV当中更会让听众透过以沙画作为基础的不断变换的映像,更为深刻地体味到那一份在岁月变迁当中,人生不断成长、历练的深远意味。(文/蓝蝴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