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天,各大学的教师和学生都在享受假期,但学校领导没有放假。

日前,北大书记朱善璐、清华书记陈旭、人大校长刘伟,不远千里齐聚福州,参加同一场活动。

三大牛校“掌门人”齐聚一个地方省会,什么活动如此高规格?长安街知事APP了解到,这一活动全名叫做“首届北大、清华、人大•福建论坛”,由三大高校和福建省委组织部主办。论坛请来了拉卡拉集团创始人孙陶然(北大校友)、搜狗CEO王小川(清华校友)、厦门国金公司董事长曹彤(人大校友)等行业大咖,共同讨论“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创业”等话题。

论坛期间,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省长于伟国与朱善璐、陈旭、刘伟见面,希望深化三所高校与福建的省校战略合作。党政一把手齐出动,可见福建方面的诚意。巧合的是,两位一把手皆毕业于人大,尤权曾在人大国民计划经济系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后留校任国民经济管理系教师;于伟国则毕业于人大中文系中国文学专业。

福建近日出台了《关于补齐发展短板扩大有效供给的意见》,决定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四大领域齐发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以产业发展为例,到2018年,福建要力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700个、200个、450个。想要完成目标,科技和人才是两大支撑要素。放眼中国,哪里的科研水平最高?顶尖人才最多?三大名校当仁不让。尤权说得很明确,一是希望三所高校通过扩大招生、合作办学、培训干部等方式为福建培养更多的人才,二是希望针对福建的需求,把更多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省校合作是近年来各地力推的发展战略。地方的需求是:将更多的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引进更多推动发展的人才;高校的需求是:寻找更多的现实研究题材和项目,同时将更多优秀人才输送出去,双方可谓“情投意合”。不过,聚集了雄厚科研和人才力量的高校毕竟是稀缺资源,各省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从以往的情况看,某省与某校之间单线联系居多。像福建这样,与三大顶级名校同时展开深度合作的,力度确实不小,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福建当下的发展潜力。

事实上,福建在省校合作方面一直有较好的传统。8月1日,该省在北大开办了文化强省专题班,共有50多名党政领导干部参加了为期5天的脱产学习,主要学习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创意产业等内容。6月,全国最大的公益创业教育与扶持平台——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落户厦门市,“体操王子”李宁等创业成功者将到此帮助青年们解决创业时的战略规划设计及实际经营问题。让人眼红的是,特训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

三明市与清华大学在电动汽车、石墨烯新材料、智慧水利等多个项目上都有合作。清华周鹏伟团队,采用清华实验室的石墨技术,在三明推进新能源材料项目,总投资10亿元,规划产能3万吨,已经成为比亚迪最大的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

长安街知事APP注意到,近年来的省校合作中,组织部门往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此次论坛福建方面的主办者是省委组织部,部长王宁也参加了与高校领导们的会面。去年8月,四川省与同济大学举办战略合作座谈会,主持会议的是省委组织部长范锐平。组织部门并不直接主管经济发展与教育科研,为何会深度参与省校合作?皆因各省都把引进名校毕业生当作大事来抓,组织部长掌管全省人事,既能为优秀人才答疑解惑、规划出路,也能根据本省需要广纳贤才,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地方。

组织部门的支持为引进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2012年开始,福建启动了主要针对北大、清华、人大的“引进生”政策,即以聘任制公务员方式选拔引进三校优秀毕业生,以安排科技副职方式下派挂职锻炼,博士按副处安排、硕士按正科安排;聘任期满后,表现合格且满足条件者,将转为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博士按副处长级安排,硕士按正科级安排。2014年,28岁的清华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王文晖出任晋江市副市长、27岁的清华生物学博士李施军出任龙海市副市长,就是“引进生”的成果。今年6月,有5名“80后”引进生被提名为县(市、区)党政正职人选。

高校为地方贡献科技与人才,地方也为高校提供资源,这一点宁德市走在了前面。去年与今年,北大、清华两次组织学生赴宁德进行短期挂职、社会实践。今年5月,清华大学博士生实践服务团调研支队在宁德开展调研,旨在梳理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的成功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出扶贫开发“宁德模式”的具体表述和内涵。

以前有一句名言,叫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省校合作,正是精准对接“祖国需要”最有效的方式。这同时也说明,当前地方发展的创新需求和人才需求,是多么的强烈。

资料来源:福建日报、闽南日报、东南网、光明日报、福建省政府网站、厦门市政府网站、“福建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人民网、现代快报、清华新闻网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