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街舞2》水管,《乐队的夏天》水管

这两档节目收官之后,《这!就是街舞2》豆瓣评分为8.9,口碑比第一季还要高;《乐队的夏天》豆瓣评分8.7,并且试图带动乐队文化走上台面。

对比国内选秀综艺的两大巅峰之作:2005年《超级女声》的8.1分和第一季《中国好声音》的7.8分,《这!就是街舞2》和《乐队的夏天》这种以小博大的“突围”,足以引为典范。

反观刚刚结束的《明日之子》第3季,诞生最强厂牌随之而来的依旧是“疯狂的赞美和强烈的质疑”双重评价,同样不能幸免的,还有之前结束的《创造营2019》和《偶像练习生2》。

风口调转,风评似乎对“流量的制造者们”越来越不利。

1.

选秀是“作秀”还是“选美”

生活节奏的加快发展了众多的快消行业,不过现在快节奏的除了生活、工作,还有“快消娱乐节目”,比如本文要讨论的选秀综艺。

《明日之子》《创造营》《偶像练习生》《国风美少年》等等,所谓存在即合理,既然现在选秀节目当道,那么自然有能够抓住网友、观众眼球的地方。

相比较传统如快男超女、好声音这样老牌的选秀节目,当下流行采用的,是裁长补短,类似日韩“明星养成经营游戏”,让观众和粉丝全程参与到节目当中。

成功了,与有荣焉;失败了,感同身受。

《明日之子》从第一季的爆火,似乎找到了正确的营销方向,相比每个成员的实力,似乎成员和星推官们身上的话题总是更具热度,第二季、第三季也趁着热度一鼓作气的推出,收获不少关注。

除了鹅厂的选秀节目备受瞩目之外,还有《偶像练习生》,倒是真正抓住了“偶像”二字。

而备受期待的《国风美少年》,节目组根本没有抓住“国风”的精髓,只是打了“古风”的擦边球,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当然,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选秀节目也一样,只是现在,选秀到底是“选美”还是“作秀”?传统模式下的选秀节目虽然过时,但是相对来说还是做到了“选优选秀”,当下的选秀节目当中:C位并不一定是最棒的,但最火的一定是颜值最高的。

杨超越靠着划水的现场表演和尴尬的哭声赢得了流量,营销“锦鲤”人设,使得资本为之倾斜;蔡徐坤利用超高话题占据流量优势,后来被揪出流量作假,如今热度、话题锐减,从“顶流之王”跌下神坛。

顶级流量到底是灵药还是毒药?还得市场说了算。

2.

被粉丝“绑架”?音乐榜单失真的背后

有人说这个时代不配拥有罗大佑,有人说这个时代不会再有黄家驹。

经典永远无法复制,但是可以被创造,对于音乐,如果说这是个最坏的时代,那么对拿到金针奖还奔波在巡回演唱会路上的歌神张学友、中生代领军人周杰伦陈奕迅、新生代翘楚邓紫棋华晨宇他们,未免太不公平。

如果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可是那些音乐APP的榜单,太没有说服力。此前,歌手郑钧在谈及这个话题的时候忍不住飙脏话,我想绝大多数的乐迷,都会发自内心的赞同他。

从前的榜单,前排似乎永远是殿堂级的歌者,比如:邓丽君、罗大佑、周杰伦、陈奕迅、黄家驹、张学友、王杰、张国荣等等,后来变成了一些没听过的歌,没见过的名字,这似乎是音乐审美的变化,音乐圈总是人才辈出。

可是当这种情况愈演愈烈,甚至一些当红顶流一路火到了日韩和欧美歌坛,大概是他们的歌真的很好听,很适合当下的年轻人胃口。

其实,这都是粉丝的力量。

刷榜已经不是新鲜词,水分榜单就像是水分数据一样,这在粉圈很常见。大家心知肚明,有些榜单,足够的钱就能上,这样失真的音乐榜单,只是粉丝想要的榜单,而不是听众想要的榜单。

套用郑钧的话来讲,就是“十首里面有九首,真的听不下去,现在所有的排行榜公信力都崩了”。

有人这样评价粉丝为自己的顶流偶像刷榜:你们这么刷,他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音乐什么水平,永远都没办法进步!

换而言之,这就是害了偶像,也坑了流行歌坛!真是“成也粉丝,败也粉丝。”

3.

顶流跌下神坛成寻常

除了新晋小生蔡徐坤,当初的归国四子如今数据也已经大不如前。所以才会出现“天下苦流量明星久矣”这句话。换言之,以前大家都被流量套路得太狠,现在终于反应过来,开始觉醒。

似乎越来越多的明星开始“不务正业”,跳而优则演,演而优则唱,某方面来说,这是艺术的多元化,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似乎歌手的门槛也在被渐渐拉低。

评鉴一个合格的歌手,从最开始的实力,到现在成了人气,就连音乐类的选秀节目,也经常被曝出选手内定这样的话题,似乎整个节目成了哗众取宠的大型“为内定宠儿陪玩”的闹剧,反而音乐本身却成了不那么重要的存在。

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上海堡垒》,导演滕华涛之前拍过许多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原本希冀这部新作请来顶级流量鹿晗加持,能够票房大卖,没想到口碑扑街、票房惨淡,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滕导言辞之中无不透露出深深地悔意,又引来全网群嘲:当初叫人家“小甜甜”,现在叫人家“牛夫人”!

有人把这部影片的失败归咎于顶流鹿晗,欲加之罪他无疑是无辜的,在这部电影的选角当中,他是被选择的那一个,让他来背上“中国科幻片倒退”这么大一口锅,太过牵强。

不过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一句话,流量不是票房的灵药,也不会是音乐榜单的霸主,真正优秀真实的榜单,实际上是那些能够被称之为“作品”的歌曲。

流量并非原罪,而拥有了这么高的流量却没有这么强的实力,难免被人诟病。

结语

营销抓不住思想,但我们对歌坛仍抱有期望

方文山还有,林夕也还有,但是罗大佑和周杰伦式的“歌坛主宰”还会不会出现?

所有人都乐于见到草根明星一步步努力发展成星光熠熠的样子,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像毛不易、李宇春为什么能够这么火的原因,因为真实,也因为知道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其实不论是杨超越还是蔡徐坤,流量并非他们的原罪,相反在娱乐圈,这是一种很大优势,能够凭借这么大的优势,努力让自己经得起质疑,才是本事。

无论再怎么营销各种人设、各种话题,抓住的都只是眼球,抓不住当下观众的心,音乐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更不是故作风骚的卖弄。

杨超越营销“锦鲤”人设火了,却因为业务能力不够被质疑,演员文章营销“好男人宠妻”人设,等到人设崩塌的那一天,所有因为人设所获得的好,都成了反噬自己的“恶”。

我们喜欢锦鲤妹妹,但是更喜欢她努力的样子,其实没有人在乎你营销的人设是什么,别人在乎的,是你能否配得上当下的所获。

我们期待这个时代仍然会有“罗大佑”和“周杰伦”的出现,毕竟实力才是“硬道理”,这也是歌坛的正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