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追光吧》第二季的播出,演员张卫健备受关注。

从节目第一期,张卫健就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目光,论情怀张卫健绝对是第一名。

作为节目中最具情怀感的“哥哥”,张卫健承载了无数观众的童年回忆。

现年56岁的张卫健,入行已经37年,他以歌手身份出道,却因演员职业成名。

人们提起张卫健,总是会第一反应,想起张卫健在众多影视剧中塑造的经典角色:

TVB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少年英雄方世玉》中的方世玉,《小宝与康熙》里的韦小宝,《机灵小不懂》里的顽童不懂老师,《少年张三丰》里的太极宗师张三丰,《小鱼儿与花无缺》中的江小鱼,《短刀行》里的孟小花……

讲道理,要回忆张卫健所饰演的经典角色,几乎每一位80、90观众都能如数家珍,因为张卫健的经典角色真的太多了,用今天的话来说:

巅峰时期的张卫健,就是电视荧屏上的收视率保证,顶流中的顶流。

相较于在电视圈的发展,张卫健在影坛的发展相对“逊色”,90年代的时候,张卫健得到导演王晶提携,也曾活跃于电影圈,出演过《超级学校霸王》、《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正牌韦小宝之奉旨沟女》、《伦文叙老点柳先开》等等。

这些电影中,张卫健虽然也有精彩表现,但多数时候只能沦为巨星们的陪衬,而且当年张卫健在电影圈一直被批评,表演风格与周星驰撞型,所以张卫健才决心放弃电影圈,而转心回归电视圈发展,最终一路逆袭,闯出了一片天。

也因此,张卫健的大部分电影主要集中在九十年代,千禧年后,张卫健就鲜少演电影,偶尔客串过吴君如的《金鸡2》,或是曾志伟的《72家租客》,于正出品的电影版《宫锁沉香》等。

不过,张卫健曾在2008年的时候,少见得以主演身份出演了一部功夫片《夺标》。

影片由八十年代轰动中国的港台功夫片宗师徐小明执导,集结了于荣光、徐向东、谢苗等功夫高手,电影既是一部为了应景08年奥运会的体育励志片,同时也是一部内地银幕上久违的展现传统武术的硬核功夫片。

本期「被遗忘的国产类型片」,就来回顾一下这部电影——

《夺标》

Champions

影片上映于2008年的10月,出品方是香港的骄阳电影。

导演兼编剧是著名电影人徐小明,他是香港电影圈的全才,同时也是一位功夫高手,以龙虎武师身份入行,尤其擅长拍摄武打片。八十年代,徐小明拍摄的功夫传奇剧《霍元甲》轰动香港,被引进大陆后更是万人空巷,让徐小明的事业迎来了巅峰。

八十年代初,内地与香港掀起了合拍片热,《少林寺》带动的武打片热潮席卷大陆。徐小明于是紧随其后,来内地开拍《木棉袈裟》、《海市蜃楼》两部功夫片,均收获了巨大成功,90年代他又执导过《卫斯理之霸王卸甲》等经典电影。

九十年代末,徐小明转型幕后,并先后担任了亚视和香港有线电视台的高管,是动作片导演转型最为成功的一位,其后,徐小明创立骄阳电影公司,以监制和出品人的身份,参与制作了大量电影,比较知名的有吴京主演的《双子神偷》、刘德华的《墨攻》等等。

这部《夺标》是徐小明继《海市蜃楼》后,时隔二十年重新执导的功夫电影,影片找来了当年曾在《木棉袈裟》中同台对决的徐向东和于荣光出演。

不过,两人的角色属性发生了调换,《夺标》中于荣光成了正气凛然的中央国术馆馆长,而徐向东则饰演咄咄逼人的反派鹰爪拳高手。

主演方面,除了张卫健外,还有武打童星出身的谢苗。女主角黄翠如是原香港有线电视娱乐新闻台的主持人出身,而另一位女主角吴天瑜则是马来西亚小姐冠军出身。

电影《夺标》在当年宣传的最大卖点是,主打硬桥硬马的“真功夫”,片中有15位全国武术冠军加盟,再加上有武术功底的于荣光和徐向东和从小习武的谢苗助阵,即使是不懂武术的张卫健也在拍戏前经历了半年时间螳螂拳训练。

再说故事,《夺标》其实是一部与奥运会有关的电影。

电影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举行,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正式组团参加(1932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只有一个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参加),而当时中国武术被列为奥运会的表演项目。

此届奥运会,中国派出69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因为自身实力不足以及其它各种场内外因素,却未能获得一枚奖牌。然而,由9名武术家组成的中国国术表演队却令世界刮目相看,赢得了国外观众的赞叹、喜爱和尊敬。

影片《夺标》就是以1936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背景,描述了去奥运会之前,代表团筹集去奥运会的路费;各路武林门派争夺参加奥运会表演资格的故事。

1936年,中国决定派出运动代表团及一批武术表演团,正式踏上世界的大舞台奥林匹克运动会(当时叫世运会),力图洗清“东亚病夫”、“体育弱国”的诬名。

消息一出,引发体育界和武术界震动,中央国术馆的馆长张之江(于荣光 饰),接到时任体育部长的委任,负责组织武术表演团的工作,并协助体育代表团一起出国参赛。

然而张馆长接到任务后才得知,这是桩烫手山芋,因为上面根本没有拨够代表团出国所需的经费款项,却要张馆长自行解决。

张馆长旗下有一名弟子张凤(张卫健 饰),拥有一身非凡武艺,为人乐观搞怪,恰好张凤一直在追求的女孩雁羚(黄翠如 饰),是大学里的女田径运动员。

雁羚是一位天赋很高的年轻女赛跑运动员,很有希望加入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柏林奥运会,得知代表团经费遇到了困难,很可能没法出国参赛,因此很是沮丧。

张凤为博佳人一笑,号召所有人群策群力,一边组织国术馆的弟子卖艺筹款,一边带着体育团的人去面见各路富商,希望能够筹集一笔善款,作为代表团的出国经费。

与此同时,国术馆将组织武术表演团去奥运会表演的消息,引发了各路武林门派的关注。

张凤为了能够陪雁羚一起出席奥运会,因此立誓要成为武术团的代表,开始发奋练功。

与张凤有同样目标的,还有他在国术馆的好兄弟关树宝(谢苗 饰),两人是多年好友,各自都有一身好功夫,是张馆长门下最杰出的弟子代表。

不久,国术馆内来了一帮武林人士踢馆,为首的是鹰爪门高手安勇(徐向东 饰)。

安勇带着门下弟子来国术馆踢馆,年轻气盛的张凤冒充师父张馆长,结果与安勇发生冲突。

安勇武艺高强,以一人之力碾压国术馆弟子,而且出手狠辣,将多名弟子打伤。

关键时刻,张馆长赶来救场,以太极功夫力克安勇的鹰爪拳,双方初次交手不分伯仲。

不过,安勇此来却是来势汹汹,他声称张馆长对于武术代表团的人选不合理,应该开放给全国武林,选拔真正的高手才公平,换言之,就是没选自己,这个代表团人选就不公平。

张馆长只好答应下来,提出将举行一场全国武术大会,借此选拔武术表演团成员。

然而野心勃勃的安勇一心想争名夺利,因此对这场比武势在必得,由此导致武术大会成了国术馆与鹰爪门的殊死相搏。

这时,雁羚已成为中国参加世运会"夺标"的希望,可惜一次意外,雁羚被医生查出罹患疾病,不能再做剧烈运动,雁羚自知可能无法踏上奥运会的征途,更加失落。

为了弥补女友的心愿,张凤决心替女友参加奥运会,因此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通过武术团选拔。

最终,张凤和树宝两兄弟,闯过无数次严峻考验,二人终凭真正实力,在选拔世运武术代表资格的大擂台上,跟各门各派的高手作最激烈的武术决战。

然而比赛筹钱的结果却很意外,张凤居然对上好兄弟树宝,两人被迫决出胜负。

最终,张凤输掉了比赛,失去了参加奥运会表演团的机会。

另一边,富商苏老爷老来得子,本来是一件喜事,可苏老爷的侄子有心图谋家产,因此一直想要暗中抢走苏老爷的孩子,却恰好被关树宝和张凤撞破,将孩子给救走。

结果,苏老爷的侄子竟然召集大量黑帮打手,包围国术馆弟子,意图报复,偏在此时,在比武大会上因为儿子输了比赛的安勇恼羞成怒,也带着门人来国术馆找茬。

三方势力展开大混战,太极拳对鹰爪功,螳螂拳对翻子拳。

这场混战过后,反派自食恶果,而张馆长对安勇以德报怨,冒险从火场中救出安勇的儿子,终于令安勇放下争名夺利之心,与国术馆化敌为友。

然而雁羚却因为想要替代表团赢得一万元的奖金,而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比赛,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更令张凤悲痛欲绝。

好在富商苏老爷感念国术馆帮忙救子,因此主动捐出一笔善款,让代表团有经费出国。

电影最后,张凤目送张馆长和好友树宝踏上去奥运会的游轮,中国选手及武术队员浩浩荡荡踏上征程,在冲击奥运会这个梦想上,中国代表团踏出了历史的第一步。

根据导演徐小明自述,他从二十年前拍完《海市蜃楼》后,就开始构思《夺标》的故事。

电影继承了徐小明导演作品的风格,以硬桥硬马的传统武术功夫作为卖点,故事以传统港片里常见的功夫小子喜剧做主轴,同时糅合了体育、报国、武打、爱情等多种元素,还被套上了奥运会这样一个在2008年特别应景的主题。

应该说,电影的优点很明显,对功夫元素的展现上,徐小明的确是一代宗师。本片在武打场面上拍得十分老派,导演显然有意回顾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功夫片的路数,作为武术执导的徐小明更是将各门各派的武功展现出来,太极、螳螂、鹰爪,简直是当成功夫片的教科书。

武打场面上,于荣光将太极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招法展现得有很力道,徐向东的鹰爪拳,刚猛霸道,打起来虎虎生风,谢苗则是以腿功展现居多,凌空飞腿的动作很潇洒,就连不会武功的张卫健,在徐小明的调教下,耍起螳螂拳来也似模似样。

不过,电影的缺点也很明显,故事拍得太乱,对于奥运主题的贴合其实也很苍白,很多支线情节其实十分刻意,苏家叔侄争夺家产的情节很草率,雁羚最终的牺牲也比较狗血,人物的感情线很是敷衍潦草。

《夺标》在当年上映后,票房惨败,香港仅收了520万港币,而内地方面更惨淡,仅有493万票房。除了电影本身的问题之外,还与影片并不够吸睛的阵容有关。

久违银幕的张卫健,大多数观众视之为电视剧演员而不是电影演员,而且他的黄金时代早已过去,于荣光、徐向东是资深武术演员,但不具备票房号召力,谢苗、黄翠如等演员更谈不上多少知名度。

另一方面,造成影片失利的另一大原因是,当年的功夫片,影响力早已大不如前。

在2008年,统治内地票房的依旧是各类古装商业大片,而不管是内地市场还是香港市场,对硬桥硬马的功夫片的热衷程度都已经大大减退,造成这部《夺标》生不逢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