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是80年代最著名的歌曲,也是中国最早的摇滚歌曲之一,与崔健的《一无所有》 《不是我不明白》同时出版相比,《站台》代表了当时的大众文化。

贾樟柯导演的同名电影《站台》,正是向这首歌致敬。后来杨坤等歌手也在专辑中翻唱过这首歌。可以说,这首歌是80年代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一听到《站台》,就会把人们带回80年代。

《站台》出自一盘叫做《’87狂热》的专辑,这是一盘翻唱欧美歌曲的专辑,《站台》却意外成为其中唯一的一首原创作品,由黄蒲生作词,刘克作曲,刘鸿演唱。

87狂热

在《荷东》《猛士》《家庭舞王》欧美迪斯科音乐的影响下,广东音像出版社也决定出版一盘专辑,题为《狂热》。曲子采取“拿来主义”,用欧美的流行歌曲,剩下的任务就是填词,俗称“扒带子”,请来诗人黄蒲生和负责配器编曲的刘克,以及歌手刘鸿、邓洁仪。

黄蒲生是河南开封人,出生于50年代初,14岁在开封师大附中读书时被特招为文艺兵,加入广州军区歌舞团,担任男中音合唱演员,与宋春丽是同期战友。后借调到军区杂志《战士文艺》帮忙,一心想写作,最喜欢食指的《这是4点零8分的北京》和张承志的《北方的河》。

他曾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在慰问演出的同时写了很多诗歌作品,寄到北京的《解放军文艺》,还获了奖,1985年转业后到广州的出版社工作。音像出版社请他写词,一首词有几十块稿费,而当时月工资只有两三百块钱。

87狂热

这盘磁带一开始找来七首欧美热门歌曲,分别被填词为《路灯下的小姑娘》《挥手再见》《误会》《爱的火焰》《痴迷的年龄》《痛苦的等待》《快来跳舞》。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黄蒲生将Modern Talking歌中的“路易兄弟”转换为在中国城市与县城大街小巷四处游荡的“路灯下的小姑娘”,这是80年代流行文化中第一个鲜明而典型的青少年形象,感伤、迷惘、温情、励志,具有启蒙意义。

当时一盘磁带时间要求不低于43分钟,这七首歌不到40分钟,还差一首歌,情急之下,负责人建议编曲刘克和黄蒲生自己喊几嗓子,来一首“原创歌曲”,而当时还没有“原创”这个概念。《站台》就这样诞生了。曲作者刘克,出生在广东一个军人和文艺世家,创作《站台》时只有23岁。

演唱者刘鸿更富传奇色彩。他出生于1960年,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学习美声唱法。他偷偷听到U2乐队的歌,被摇滚乐感染。1979年录制了《跟随新的潮流》,是中国最早的摇滚曲风歌曲。1980年刘鸿前往澳大利亚发展,后来回到深圳。

80年代演出

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出现一种“歌舞厅现象”,陈汝佳、毛宁、杨钰莹、黄格选、戴军等人都出自深圳,他们大量翻唱香港歌曲,那里也被称作中国流行音乐的集散地和练兵场。刘鸿也是早期闯深圳的著名歌手之一。

再强调一遍,《站台》是《’87狂热》专辑中唯一原创歌曲,几乎也是广州乐坛80年代唯一的原创歌曲。这首歌歌词非常简单,结尾不断重复“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吻合了年轻人躁动不安的心态,展示出激情与迷茫。这首歌足以与欧美歌曲媲美,时至今日仍是经典中的经典。

88狂热

《’87狂热》出版后,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磁带销售榜前三名,之后又出版了《’88狂热》。《站台》甚至差点成为央视春晚歌曲。1988年,刘鸿退出舞台,邓洁仪移居美国。刘克与歌手林萍结婚,1995年离婚,媒体炒作说他与周彦宏相恋,他包装或指导过的歌手包括陈汝佳、林萍、张咪、高林生、周艳泓等。词作者黄蒲生后在花城出版社工作,90年代任《花城》副主编,推出了包括刘震云、林白、洪峰、王小波等创作的一系列对文坛影响深远的作品,当时《花城》每期刊发的后现代美术作品,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站台》背后,是影响全国的“走穴”大潮,当时每个走穴班底的每一场演出,都有一个男歌手唱《站台》。天津歌手运祺、胡寅寅、李德林、马常宝、大憨二憨、许丽丽、牛虎、牛豹、王晓青、项捷、李勇、鞠鹏、谢津、张宏声等人,都曾参与到走穴大潮中。80年代末,人们开始习惯听录音机,买磁带,“走穴”潮逐渐变冷。

贾樟柯的电影《站台》里,文工团就要散伙,大伙拥着刘娟、刘娥双胞胎姐妹在简陋的迪厅里跳舞,背景舞曲出自迪斯科专辑《猛士》,是80年代的记忆一种。(文:何玉新)

电影《站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