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DaDa妈妈id: dada reading
门|米
侄女向我抱怨她家有一对“等一下”父母。
“爸爸,这道题什么意思呀?”“等一下。”
“妈妈看,我画了我们的全家福耶。”“等一下。”
“这里有只奇怪的虫子,快来看呀。”“等一下。”
这一等,就是五分钟、十分钟……或者等着等着,就没有下文了。题目自己想出来了,全家福的画收起来了,虫子早爬进了草丛深处……
图片来源于Giphy
我问她,他们在忙什么,为什么总让你等。
“他们在忙着看手机。”
她无奈地说,爸妈醒来第一时间找手机看新闻,吃饭时会用手机查看邮件,跟她说话时还和别人微信聊天,一起逛街时却在看手机淘宝……
侄女的话,让我无言以对。成年人的世界,不知何时,早已被手机牢牢占据。
或是工作所需,收发邮件、工作交流、查找资料,或是提升自我,听书、上网络课程,或是联络情感,各种微信群里聊天,更有各种娱乐软件,让人刷得停不下来。
无论哪种原因,过度使用手机,势必会因此忽视孩子,影响陪伴孩子的亲子时间和亲子质量。
你对孩子好不好,手机全知道。
图片来源于Pexels
有段时间,痴迷于每天查看微信步数排行榜,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朋友玲白天的排名都很靠后,一到晚上步数就蹭蹭往上涨,直逼一万。每逢周末,她更是高居榜首,步数多得惊人。
我打趣道,你是晚上和周末都去徒步旅行了吗?她笑了。
原来,下了班回家,她都会带孩子出门疯玩儿,小公园踢球、玩飞盘、探险游戏……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周末呢,更是玩得嗨,去海边玩沙子捡贝壳、爬山、湖边散步、郊野挖红薯……
每次见她们娘俩,孩子总是挽着她的胳膊,有说有笑,亲热得不行。我脑子里就装了好几个“为啥”:为啥她们家母子关系那么好?为啥她能把儿子养得像男闺蜜?
原来,答案都藏在手机里:蹭蹭往上涨的运动步数,是一种陪伴证明。
你对孩子好不好,孩子知道,手机也知道。
表妹在亲友群里诉苦,才上小学没多久的女儿,好像对自己很不屑。
数学题写不出来了,女儿不屑地看了她一眼,找爸爸去了;
玩猜谜语游戏,女儿瞟一眼她,说你还是不要参加了;
做数独,女儿隔过她,直接邀请爸爸和自己比赛;
……
她问女儿:“为啥都不让我参与?”
“你一个天天看‘小红书’、逛淘宝的人,能懂啥?!” 一句话怼得她哑口无言。
自从结了婚、有了娃,表妹觉得人生圆满,那根曾经时刻紧绷、提醒自己每天都要努力上进的神经,一下子松了。
下班后的她,常瘫在沙发上刷手机。书架上的书难得动一本,报的网络课程听不了几分钟就关了,健身房办了卡也懒得去……
苹果手机升级到ios12后,多了项“屏幕使用时间”功能。拿表妹的手机一看,最常使用那一栏,全是各种娱乐APP:微信、小红书、抖音、淘宝、韩剧TV……
图片来源于Pexels
沉迷于各种不必动脑子的娱乐软件,对自己来说,是放弃自我成长,对孩子而言,是父母懒散的状态、肤浅的活法和对人生的随意应付。
孩子会觉得,精神匮乏的父母,已经无法跟上自己成长的步伐,孩子自然在心里很“不屑”了。
将这些说给表妹听时,她不服:难道你就不玩手机?我当然也玩,但我的最常使用那一栏,和她千差万别:
常用“喜马拉雅”听各种音频:儿子爱听的故事、唐诗、儿歌、有趣的科普,我喜欢的名家讲座、读书会,等等;
碎片时间,会上“荔枝微课”,学习我感兴趣的课程;
用“keep”多是因为我在坚持运动。我跟着视频学,儿子在一旁有模有样地跟着我学;
儿子是吃货,我就常研究“下厨房”上的食谱,时不时给他送上一份惊喜,收获他的点赞。
儿子没觉得我痴迷手机,反倒常说:“妈妈,你和你的手机都好厉害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想,他所说的厉害大概是,小小的手机里,居然装着那么多知识,而我,也因此在儿子面前显得渊博起来。
他一面赞叹我厉害,一面在我带动下,变得爱学习、爱思考、爱运动。
这些变化,时间知道,手机也知道。
知乎上曾有孩子这样提问:“当父母都玩手机时,我该做什么?”有人回答:“跟他们一起玩手机呗。”
笑过之后,是沉思:“痴迷”手机的父母和爱玩手机的孩子,二者之间多少有些关联。
当父母过度关注手机时,无形中给孩子做了负面榜样,也引发了孩子对手机的好奇。有样学样,孩子也玩起了手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宁波一位医生在采访中说,每天早上查房,几乎所有孩子都在埋头玩手机,而他们的家长,也大都坐在另一边玩手机。
有趣的短视频、刺激的游戏中,自控力较弱的孩子很容易沦陷。而且,长时间看手机,视力急速下降不说,还可能引起颈椎曲度变直。
据报道,郑州市民张先生无奈地表示,今年是孩子小升初的关键年,孩子却沉迷于手机网络,不让玩手机就不学习。
佛山高中老师赖奕洲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校,三分之二的学生都会在放学之后、午睡或者晚上睡觉前玩手机,睡眠和成绩都受到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孩子之所以沉迷手机,除了父母陪伴上的缺失,也有可能是学习压力过重导致的。孩子经常在学习上受挫,找不到成就感,不受老师重视,长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便会不自觉地选择逃避。
手机,便成为孩子的“避难营”。
孩子沉迷手机时,也许父母应该换个态度,关心一下他的学习和生活,是不是学习上有困难?是不是学校生活不顺心?
对那个拿着手机的孩子,多点关心,肯定比责怪强。
湖南卫视有个综艺节目叫《爸妈学前班》,有一期,主持人向四对明星夫妻发问:“当你们成为父母之后,能保证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吗?”
图片来源于《爸妈学前班》
只有张杨果而自信地向前迈了一大步:“我可以。”老公百克力随即作证:“她可以,她带孩子的时候我找不到她,她的手机就是假的。”
图片来源于《爸妈学前班》
除她之外,再无人敢说“我可以”,大家纷纷感叹“太厉害了”“太棒了”。
她确实值得这些称赞。像她一样能完全放下手机陪孩子,大多数父母都很难做到。毕竟手机牵涉到工作。
如何在陪伴孩子和使用手机之间取得平衡,就显得格外重要。
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家长每天可以分配一下下班后的时间,空出一个时间段,专门陪孩子,陪玩也好,陪写作业也好,总之,在这一时间里,远离手机。
成也手机,败也手机。一部小小手机里,藏着孩子的喜怒悲欢,也藏着孩子的未来。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人工智能时代,已不可能让孩子完全离开这些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然而,如何让这些智能设备,真正发挥其正面的作用,只有家长才能解开这道题。
倘若家长自己能合理使用手机,也能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那手机将成为孩子高飞的翅膀,若家长和孩子一起沉溺手机,那手机将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深渊。
亲爱的父母们,你为孩子做了什么样的榜样,手机都看着呢,请加油吧。
本文转载“DaDa妈妈”(ID:dadareading),专注分享4~16岁孩子的养育经验和成长故事。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1.文章《【张杨果而个人资料】专题你对孩子好不好,手机全知道》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张杨果而个人资料】专题你对孩子好不好,手机全知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