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元,拖拉机和月亮

01

2018年秋季进入《无双》宣传期间,周润发一次与鲁裕裕有约。

谈到拍电影,他说自己拍的片子90%都是烂片,好的也就一部两部。

这话实在太自谦,但愿意这么自黑,也确实因为新世纪以来他拍的烂片有点多。尤其2010年以后,《孔子》《澳门风云》系列、《大上海》《铜雀台》……哪个都是噱头比内容大。

《无双》之前,发哥的名号和演技,被稀释了很长一段时间,以至于不少人看到香港老牌影帝上新片,会自动归类烂片。

不过他本人倒是想得很明白,演戏嘛,一开始选择权肯定是有限的,你要还房贷,要养家,演戏是生存之道,而且你跟电视台签约了,那不得不拍。

等生活问题解决了,有了票房号召力,还有人情和责任要解决。

鲁豫问周润发有多少戏是因为感情原因接下的,周润发说90%。

这也不难理解,中国是典型的人情社会,而娱乐圈是典型中的典型,当你是无名之辈时,有人看好你愿在你身上下赌注,发达之后你肯定得反过来做赌注里的定心丸。

从利益角度看,一部戏回本赚钱,演员主创资方是共赢。往更高层次说,能够担得起票房,意味着一个演员在这个行当就有了责任。

往往当他的戏能带动整个行业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的戏会扎堆出现。

观众爱看他,资方知道观众爱看他,那撺一个有他的组,赚了钱养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然后拍更多戏,这理所应当。

所以有时候还真不怪观众缘好的演员演烂片,你想啊,一年至少拍个两三部,数量多了制作周期必然短了,质量可不就良莠不齐了吗?

那拒绝呢?于心何忍啊。你在其他行业说「地球离了你就不转了」大概率都不成立,但在剧组,还真就会离了某个人盘子不转了。

所以说,当一个行业从台前到幕后那么多人等着电影上映赚钱,一个人的号召力后面有多个人的饭碗时,在责任和质量之间,谁重要?相信大家内心都有答案。

虽然这有替票房巨子拍烂片开脱的嫌疑,但事实也大抵如此。

真有这么多人情要还,真就有这么大责任,不过票房巨子不必感到过于孤单,因为始终有愿意买账的观众,从终端帮票房巨子还人情。

不止周润发,所有好票房的演员,都有这种经历。

02

「冲着海报C位的沈腾去看《羞羞的铁拳》,结果他在电影里只出现了10分钟。」

2017年国庆不少观众走出电影院 ,都觉得自己被沈腾给骗了,明明去看沈腾的,结果他是客串的。

但就算是客串,已经打出名气的开心麻花在沈腾的助力下还是收了22亿票房。

一张宣传海报就能吸引这么多人捧场,这事儿放今天看不足为奇,毕竟沈腾已经是200亿票房巨子了。

但对2003年的沈腾来说,这盛况根本无法想象。当时他从军艺表演系毕业,上的第一出戏在一个小剧场里,角色是谢娜何炅的配角。

《夏洛特烦恼》爆了以后,沈腾回忆起这段经历,说那戏只卖出了7张票,开演的时候场下一片空荡,但也是这时候起,他从一个准演员,变成了真演员。

这个小剧场后来起名开心麻花,这场沈腾做配的戏叫《想吃麻花现给你拧》。这个团队,对沈腾有重塑之恩,日后沈腾从剧本到表演的追求和较真,都跟在这个团体里的成长息息相关。

相比大多演员成名之前的艰辛,沈腾算得上躺赢。

念书的时候不好好学,考大学前仅凭姐姐一句「上军艺能有铁饭碗」就完成择校,学表演时不见兴趣有多少,倒是很在乎自己的外表,生怕一笑,俩虎牙露出来,就不帅了。

但喜感这东西怎么说呢,还真就是天分。

要说现在沈腾的喜感跟胖有关,那年轻时候自己端着不笑的样子引别人发笑,真就是老天赏饭吃。

到开心麻花之后,其他人跑组赚外快,他拿着一个月500块的工资,因为好面子不出去试戏找活干。

虽然也过得捉襟见拙,但好在家里接济着从没给过他压力,所以他压根没想过离开话剧舞台「奔前程」。

佛是一方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沈腾不想走出舒适圈。

在开心麻花待着是真舒服,环境单纯,大家商量的就是表演和本子,什么勾心斗角抢角儿的事情,这儿都没有。

能做着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找到成就感,环境还是友好和谐的大家庭,给谁谁愿走啊。

所以沈腾从毕业就没挪过窝。

《夏洛特烦恼》话剧场场火爆后,团队决定把它电影化处理搬上大荧幕,当时谁也没想到这片能爆,毕竟一没流量二没话题。

但就是火了,在刘德华徐峥都有新片的国庆档,这片子靠包袱段子白日梦,「笑中带泪」一炮而红。

佛系沈腾走红后,开始反哺自己的团队。

《羞羞的铁拳》首映礼,沈腾对媒体坦言,自己这次就是来站台的。因为《夏洛特烦恼》,他红了,因此希望他的好朋友们,都能被更多人认识。

同个派系的演员之间相互宣传新戏,在娱乐圈是常规操作之一,但像沈腾这么卖力的,还真少见。

一般人为别人的戏做宣传,转发微博附带一句「去电影院多多支持」就完事,沈腾给兄弟们有私人订制。

2021年跨年,常远新戏《温暖的抱抱》要上,虽然之前沈腾就不止一次转发微博,但上映那天,他又别出心裁,截了4张常远让他帮忙宣传的聊天记录发在微博。

这举动初看冒犯,又处处真心,毕竟你卖力喊一个片子多值得看不见得粉丝买账,你发点人情味浓的吆喝,真能激发好感。

如今微博对明星而言就一宣传工具,偶尔能露点真情实感,对粉丝来说那都像是过年,沈腾深谙此道,每个宣传,来的都不是虚的。

大概成长经历相对顺遂,在开心麻花又没遭遇什么职场黑暗面,沈腾一直觉得自己的成长环境天真且宝贵,因此在「奶」开心麻花这件事上,一直都不遗余力。

从2015年起,沈腾一面在其他制作班子的戏里拓展自己的影响力,一面不停出现在开心麻花的烂片里,《一念天堂》《李茶的姑妈》《妖妖铃》,到《日不落酒店》上映时,沈腾在里头真当了一回「纸片人」。

观众觉得很可惜。

一方面,沈腾这人是真搞笑,他就算安静站在那里,也带着笑场,对看电影图一乐的观众来说,他是最佳人选之一。

另一方面,海报上的沈腾不定在戏里出现几分钟,能不能值回票价另当别论。

「别再消费沈腾了」的言论一直都有,但处在他的那个交际场,也停不下来。

好在总有他主演的符合大众审美的戏接连上映,时间久了,对一部分去电影院寻乐呵的观众而言,买票替沈腾还人情,似乎也成了无意识的共识。

03

黄渤跟沈腾一样有人缘,成为中国第一个「50亿」先生以后,网上出现了许多夸黄渤有情商的文章,甚至有人专门写了一本叫《黄渤:做一个有趣又情商高的人》的鸡汤文学,教大家说话的艺术。

作为中国票房表现力最好的演员,黄渤和沈腾都是喜剧演员,但细看路数,千差万别。

喜感靠天分,沈腾的喜是直白站在那个地方就让人发笑的,黄渤的喜感带着生猛的悲凉。那种生动的质感,是诸多经历的馈赠。

当演员前,他组乐队在酒吧唱歌走穴,意外进入片场演了电视发现自己喜欢表演,然后转身考了北影。

在帅哥美女扎堆的北影校园,保安以为他是学生家长,去片场试戏,副导演见了他直说剧组找这种演员是瞎胡闹。

成名之前黄渤在社会底层摸过最真实的生活,跟朋友们一起去各地演出时,拖着50斤的大箱子赶过火车,遭受过各种白眼。

所以他诠释的人物,虽然举动搞笑,但带着挣扎生活的苦劲,动机总让人觉得悲凉。

早年上《非常静距离》,黄渤现场教大妈跳霹雳舞,给粉丝表演切黄瓜,李静问观众为什么喜欢黄渤,不止一个人说感觉他就像我家周围的邻居,我看他演戏,又想笑又想哭。

黄渤自己也说,在香港吃大排档,有路人端着啤酒直接过来拍他一把,就要干杯。

在观众那里,他不像个大明星。没什么距离感,演的人物不成功暴富,接地气的小人物在城市农村摸爬滚打,优点缺点都活灵活现,就像生活中的那些人。上综艺也跟观众真诚互动,不端不装。

经受的嘲笑和遭过的白眼可能早早给黄渤形成了一种保护色,他比其他明星会自嘲,每次他一自嘲,那些关于他的嘲笑,就被解构了。这也成了他独特的幽默。

2010年凭借《斗牛》成大陆第二个金马影帝的时候,黄渤上台领奖,说了一堆早年的经历,大意是亲戚们听说他当演员,都不看好且惊讶。

但黄渤说的毫无怨气,台下一片笑声,以往颁奖现场伴随着掌声雷动的泪光闪闪,被前仰后合的笑声取替。

奖项和票房加持下,黄渤连轴转了好几年。到2015年录《极限挑战》时,他决定停下来休息一年。

电影产业在飞速发展,以前人们听到票房过亿,觉得这是个了不起的事儿。后来票房突破了十亿,大家都觉得十亿是难以企及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又一次很快被打破。

成长为中国最有票房号召力的男演员时,黄渤开始考虑票房的意义。

易立竞问过黄渤一个问题:是否演的所有戏都尽心尽力。

黄渤很实诚,「戏约过多的时候,也完过任务」。

是真的会没时间也没精力琢磨,把演戏变成一种流水线作业。

票房高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同时也带给他自己和整个团队一些桎梏。就比如经纪人接戏时,会下意识拿票房预估作为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当新戏上映时,黄渤也会对票房有一种新的期待。

投资人选他,片方邀请他,总是带有他们的期待,50亿先生挺好的,但总拿这个说事儿,黄渤也觉得挺尬的。

他不能只为了别人的期待拍戏。

他怕自己被票房裹挟了。还怕自己对自己失去判断了。

成名之前,他经历了很多起伏,看过脸色,见过坏人。

成名之后,身边就只有好人了。

成名之前,去剧组当配角,天黑了,戏拍晚了,回住的地方时,接送演员的车已经走了,他蹭剧组的送饭车,一上去,里面飘荡着各种味道,那简直…

成名之后,每次他一出片场,车已经等着了。

以前人家说他「怎么长这样」,后来粉丝喊他「你真帅」。

黄渤说他听到的都是赞美,接触不到真实的人了。这对演戏和自我认知,都是一种障碍,需要不停的自律和自省。

停下来的那一年,他录了《极限挑战》。开录前,黄渤找来各个国家的近200档真人秀,每个都看了看,他说总要弄清去到现场要做什么,投资人花钱请他去玩,也不能辜负人家的钱。

与此同时,他在准备自己的剧本,想转型当导演试试。

很早以前,在他初入行当演员时,一直对导演这个工种很好奇,摄影师架好机位,服装师化妆师弄好造型,灯光师照明师调好光线,美术老师布置好场景,剧本又是编剧写的,演的时候是演员在表演,演完是剪辑师在做后期,这么多人一起在做事,导演就坐在监视器前喊开始和停,怎么成片以后,署名是导演的作品。

后来他明白了,导演是一个剧组的大脑,这个工种比其他剧组的人,都有选择的空间。

黄渤不想只被票房裹挟,也看到同僚们演员转导演,想试试。

其实从他火了以后,找他当导演的戏太多了,但黄渤总觉得,本子聊着聊着就卡住了。

直到《一出好戏》。黄渤在娱乐圈积攒多年的人脉,在这部戏里都用上了。

集齐了票房保证黄渤王宝强,实力派于和伟,女神舒淇,以及鲜肉张艺兴的这个处女座,整个娱乐圈都在为它打call。

黄渤攒人脉,用人情,观众不遗余力,用最直接的方式,奉上13.5亿票房,外带一个豆瓣7.1的口碑。

04

相比徐峥《泰囧》上映刷新中国电影史大大小小十几个票房相关记录,《一出好戏》的票房表现力还是平庸了。

但最近这些年,看够了票房神话,也难免审美疲劳。

吴京用《战狼2》燃烧民族情绪转化票房时,高燃剧情外,更加动人的是他破釜沉舟赌上一切拍电影的勇气。演员的爱国情结、个人追求和艺术表达的结合,让票房成电影主题之外的锦上添花。

那是一种实现梦想的同时赚了钱的高成就。

徐峥曾经坦言过,《泰囧》《港囧》接连火起来时,自己没那么兴奋,失落的情绪是存在的,因为大家提起电影,总说票房多好多好,没人觉得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好笑是最大的卖点,笑完之后,情绪释放了,电影的价值就结束了。

但人们出了影院,会讨论《一出好戏》里的资本和共和,觉得就算片子有瑕疵,还是有解读的空间。

也会因《战狼2》燃起爱国情绪。

虽然这些片子都有值得诟病的地方,但它们都有电影之外延伸的意义。

这是纯笑片没有的效果,对做电影的人而言,电影虽然是商品,但也不该只把价值框死在电影院。

票房号召力是演员的商业价值,但除此之外,成了能撑起一部片子、一个行业的人之后,自然而然也该有一个行业的担当。

把时间拉回2014年,徐峥创造了内地首个十亿电影两年有余,有手欠的网友借机跑去冯小刚微博下面酸他票房号召力不再。

跟徐峥一起缔造了《泰囧》好票房的王宝强拒绝了《港囧》邀约,去为好兄弟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帮忙。他们都出自《士兵突击》剧组,陈思诚说《唐人街探案》是为王宝强量身定做。

《夏洛特烦恼》话剧已经全国巡演三年,场场爆满的同时,开心麻花计划进军电影市场。

那时,吴京还没变成爱国代言,爱写诗的张译还没被大众熟知,王宝强刚刚动当导演的念头。

谁也没想到他们成为中国电影票房的梁柱。

那年黄渤喜提50亿先生名号,在一个晚宴遇到陈道明,对方拍着他的肩膀,用一种轻描淡写的声音说,「我们这代人肩上的担子,现在交给你们了」。

那一刻,黄渤觉得自己有了责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