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还剩两三个月的时候,妈妈的微信上上传了晾在露台上的香肠的图片。她说:“今年灌溉不多。我们用的土猪肉准备了20节。”

瞬间就情绪松弛了:“哇,又要过年了。”

不禁有些感慨——“年味”,就是这样神奇的存在。

就像最近上映的纪录片《四个春天》,一开场,也是两个老人在熏腊肠。

父亲在后院生火,烟熏得他有点睁不开眼。

母亲看着火候,叨叨着:“这些给老大家的,这些给老二老三的。”

画面朴实,又让人亲切:父母的温情,透过屏幕扑面而来。

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他们都是怎么爱着我们的?《四个春天》,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父母都是怎么爱着我们的?

四年的春节,导演陆庆屹用简单的设备记录着老家父母的生活,起初只是想作为家庭影像留作纪念,尤其是在过年这个特殊的时刻。

但后来,当他记录下更多,他发现了很多从前没想到的东西。

你知道妈妈都有“料事如神”的能力吗?

比如电话铃一响,她就知道是大女儿打来的。爸爸一接、果然就是。

为什么妈妈会知道?

因为,她等女儿的电话很久了。

而爸爸,像很多人的爸爸那样沉默寡言,他和女儿的话题,也永远就是那两个:“身体好吗?钱够不够用?”

可是,父亲的情感内敛而厚重的。当他看到燕子又来家里做窝的时候,几乎是喜出望外。

这种“小孩般的心态”却被母亲“揭穿”:“你少高兴点。过几天他们又走了,你不是又要灰心好几天。”

小燕子,多像远行的儿女们。今年他们会回来吗?几时又会飞走呢?

不在家的日子里,父母的生活里,都是子女的影子。

>>> 父母的爱,也包括照料好自己

跟着导演的镜头“回家”了很久,出人意料的是,想象中无聊、孤独的空巢生活,却被这对父母玩的很“溜”。

比如父亲在家里拉二胡,母亲就会在一旁跳扇子舞;

爬山的时候,母亲也会用登山棍自编自舞;

母亲在家给父亲理发,趁着掸碎发的功夫,母亲又俏皮地打他屁股,像个小孩一样;

煽火的扇子、遮阳的帽子,都很旧了;就算去挖野菜,鞋底儿脱胶了,父亲用野草藤绑一绑,又是一双新鞋。

再孤独的画面,再老旧的物件,老人的生活,都是乐观的。

身为子女,你很难不被打动。

导演回忆说:这就是父母一辈子的生活态度。

就算最低谷的时期,因为勤劳和乐观,也总能稳稳过活。

>>> 最痛的离别,父母都怎么样了?

若不是镜头一直跟在他们身边,你也会被这种感觉“欺骗”了。

平静之下,涌动着生活的苦难。

第二个春节到来前,曾经家里最爱说笑的大姐,生重病卧床了。

大姐无力的说“一直想回报父母,却没办法了。”父母却还故作坚强,在旁守护她。

▲老人的三个儿女

11月,大姐走了,葬在了故乡。

那一年的春节,他们没有熏香肠、没有张罗热闹的年饭,只为女儿留了碗筷和空位,一遍遍观看曾经团圆的家庭影像、眼泪流不尽。

再坚强的父母,也难以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剧痛。

一开春,他们就去女儿的坟头为她挖排水沟、种花和辣椒,此后四季流转,父母又为她除草扫雪。

豆瓣上有这样一条短评——

即使女儿变成了一捧土,那也是父母的宝贝。

那以后,镜头里的父母显然苍老了。

母亲常常看着窗外,半响感叹一句:“不知道还能陪老头多久,但多陪一天是一天、多陪一年是一年。”

父亲呢?更沉默了。只是撑着颤颤巍巍的身体,挑水灌溉女儿的坟头。

但他还是慢慢振作起来,在家刷刷洗洗、敲敲打打,说接下来“每天多为家做一件事”。

第三年的春天匆匆而过。

又是一年,两个儿子回家教他们学会了微信,两个人又这样笑起来,像孩子一样。

从这以后,儿子们也开始带他们去旅行,当母亲在丽江的小道上不禁跳起了小舞步。

老人似乎又找到了久违的活力。

看到这里的时候,忍不住眼泪就要夺眶而出。

也许生活从来不曾对他们温柔;也许子女都已经远行,甚至此生难再见。

但是对儿女的牵挂和爱,还有像野草一样、生命里永远坚韧的东西,却支撑着老人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天,那么让人动容。

一起看完片子的朋友,眼眶红红地说:“看到电影里妈妈给还没对象的儿子做他未来小孩的鞋子,我眼泪就忍不住了。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在我结婚前突然说要给我20万,我都不知道作为一个单亲、工资很微薄的她,这么多年是怎么省吃俭用给我攒下了这些嫁妆。”

《四个春天》是一个切口,用平和的方式叙述着中国绝大部分家庭里,亲情的故事。

作为出品人之一的陈坤说:“看完电影只想立刻回家拥抱妈妈。”

那么你呢?今年是否回家?

无论答案是什么,都请你表达对他们同样的挂念,和同样的爱。就像电影的这张海报说的那样——

跨越山海,也要回家。

(本文配图源自网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