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乒“小马王”、世界冠军孙英社的省队主教练公开了弟子成长过程,其中一部分引起了粉丝朋友们的热烈讨论。这就是关于索孙基的问题。

据教练员回忆,孙颖莎因为身高没有优势,所以经常会在顶级对抗中吃亏,曾经就在全国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中输给人高马大的王曼昱等选手、失去晋级国家队的机会。对此有人不禁就产生疑问了:难道身高的影响有这么大?日本的伊藤美诚那么矮,不照样打得风生水起?

其实有关乒乓球运动员身高的问题,历来讨论颇多,一部分人、包括资深教练员都不看好矮个子选手,这也使得当年邓亚萍差点进不了国家队;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只要天赋过人,那身高就不是什么问题,刘国梁、王涛、邓亚萍、伊藤美诚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么身高与打不打好球之间,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呢?对于这件事,我觉得还是要一分为二的看待。

首先,邓亚萍等名将的成绩已经很直白地告诉了我们,长得矮未必不能成为世界冠军,甚至还能拿到大满贯:事实胜于雄辩,这点毋庸置疑。但与此同时,大家也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不同的乒乓球打法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确实有所不同。

上面提到的刘国梁、王涛、邓亚萍、伊藤美诚,无一例外全部都是颗粒胶特殊打法选手,而当我们回顾90年代、00年代、10年代的国乒反胶打法主力时便会发现,大家的身高的确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了解乒乓球运动的朋友们都知道,颗粒胶打法大多以“快”和“怪”取胜,力量和旋转并非其强项;而反胶运动员则必须侧重相持时的杀伤力与稳定性,同时还要兼顾防守时的护台面积,这就使得手长脚长、力量较大的运动员能占据优势。

当然,如果能结合自身的天赋来打造独一无二的技战术,那也是有可能弥补身高不足优势的。不过从总体上看,反胶打法选手高大化确实是近二十多年来的一个发展趋势,而孙颖莎也正是横拍两面反胶打法的运动员。

作为专业乒乓球教练,孙颖莎的恩师亲身经历了乒坛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自然不会无缘无故地说小孙的身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成长。不过孙颖莎虽然不是特别高,但在女选手里也不算很矮,所以加强相关训练的话是完全可以弥补漏洞的。

现在看来,孙颖莎改进自己技战术的方向和伊藤美诚等颗粒胶选手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板板进攻、少和对手打中庸球——既然说矮个儿防守不好,那我就索性全方位进攻吧,而这就是最好的防守!

那么大家认为乒乓球运动员的身高会对他们产生多大的影响呢?欢迎留言参与评论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