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通南区天佳镇fozhen村民,残疾人家庭,高中文化,个子高,皮肤白,脸上总是留着坚强和自信。现年39岁的她已经是fozhen村的党支部书记,头上挂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农村科普惠农兴村领导人”

幸福生活遇霜雪,不屈巾帼敢担当

2006年回家过春节,看到家乡到处都在栽树,正在大搞生态文明建设,她便萌生了回家创业、兴建一个苗木基地的念头。当时她囊中羞涩,只好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这才凑齐了50万元资金,流转了200多亩荒山,在她农房附近新建了一个桂花基地。

眼看事业刚要起步,就这时,丈夫张民却在一次外出购买材料的途中遭遇车祸,被撞成重伤致残,幸福生活戛然而止。

坡上的苗木基地要人看管,床上的残疾丈夫要照顾,年迈的双亲要安慰,更有上学读书的小儿子要管教……突然一下就落在了一个女人的身上,说起那些困苦的日子,王海燕仍然不免有些难过。

但是,她很快就从痛苦的深渊中站起来。她想,我不能倒下,一家人还指望着自己,一定要坚强。

于是,她独自承担起了照顾一家人的重担。

在王海燕精心照顾下,丈夫张民能下床活动,甚至可以到基地做些力所能及的轻活儿。

王海燕对残疾人丈夫不弃不离并顽强地坚持创业的美德和故事,感动了无数人,被重庆市文明委评为“最美家庭”。

艰苦创业奔小康,带领乡亲走富路

王海燕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在基地最多的时候有2万多株金桂、银桂、四季桂等名贵树苗。看到自己基地成片的桂花林地下空着,觉有点可惜,她便突发奇想,在桂花林里养了10000只从德国引进的巴巴拉黑鸡。当年便获得了“每天产蛋10000只,每天收入10000元”的惊人效益。

“林下经济大有作为。”王海燕说,“大家富了才算富啊。”为了让佛镇村的父老乡亲都富起来,早日过上吃穿不愁的小康生活,她采取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成立了一个养鸡合作社,发动该镇村的农户都来养鸡。该村有20多家农户在王海燕的带动下学起了苗木种植和养鸡,这样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参加苗木和养鸡的村民们都富了起来。

2010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王海燕顺利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农民致富带头人。

人大代表名符其实,带领人民同奔小康

2013年初,王海燕被正式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一下成了潼南家喻户晓的“明星”,这可把王海燕给乐坏了也忙坏了。“人民这么信任我,给了我这么大的权力和荣誉,我可不能只‘代’不‘表’,当个人云亦云的‘甩手’代表啊。”

王海燕经常手拿笔记本,在院坝、在床边、在灶头、在田间、在地头,征求父老乡亲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年前,王海燕又在她的苗木基地右侧新建了一幢养鸡场。她说是要扩大规模,让更多的农民兄弟都来养鸡赚钱;年初,王海燕又扩大了“金桂园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吸收邻村的农户参加,目前已有近800多户农户参加。合作社除饲养绿壳蛋鸡外,还计划大打“黑色”牌,即发展500亩黑色花生、500亩黑色玉米,500亩黑色土豆、500亩黑色高粱。目前,她已与地安农业有限公司和贵州茅台酒厂签订了收购协议。

在她的带动与帮助下,除本村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外村的也加入了进来,有90%以上的农户掌握了苗木种植和林下养鸡技术,实现了在家务农人员万元增收的目标。大家称赞她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致富能手,她也因此获得了重庆市政府“全国农村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光荣称号。

不辱使命,为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

王海燕自担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不忘自身使命,履职尽责,充分体现先进性和代表性,在聚焦“三农”、新农村建设、农村医疗、养老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等方面建言献策,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全国人代会上,先后上交《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失能老人的养老保险待遇》、《关于规范土地流转的建议》、《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建议》等提案,深受各级领导称赞和新闻媒体的关注,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个残疾家属,初心不改,不弃不离,历经磨难,不仅解决了自身面临的特殊困难,帮助残疾丈夫重新站了起来,树立起了 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且还带领乡亲共同致富,为家乡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积极探索群众致富新路子,在全国人代会上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登上了人生的大舞台。区委书记辛国荣深有感触地说“王海燕是好样的,作为残疾家属有担当,巾帼不让须眉勇,是所有残疾人家属和妇女姐妹的好榜样、是我们潼南人民的骄傲!”(秦绍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