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周俊生教授整理并补充了对《慧宝天下》主持的第二期“燕雨思思乡会”的评论发言。

编者按

8月27日『燕梳思享会』第二期,『慧保天下』邀请拥有34年国内财产险公司从业经历的三一集团副总裁谢跃就有关中小财险公司在当下市场环境的下的现状、问题根源与出路进行了演讲。(详情请点击这里)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慧保天下』特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教授朱俊生对其发言进行深入点评。朱俊生认为,人本质上的无知就要求进行专业化经营;激进主义是财产险稳健经营的大敌,现金流承保不是国际上财险业的主流经营逻辑,国内财险业同样不具备现金流承保的条件,财产险公司应践行保守主义理念,依靠风险识别、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的核心技能实现盈利。

同时,他也强调,企业家精神至关重要,为彰显企业家精神,应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并构建中立的监管政策。

朱俊生点评谢跃发言视频

『慧保天下』还邀请了泛海控股保险总部执行副总裁舒高勇为谢跃总的分享内容做点评。

谢谢谢跃总的精彩报告。谢总用翔实的数据刻画了财产保险业“唯大独尊”的生态概况、“高度同质化”的公司特征、“水平复制”的商业模式以及“规模至上”的发展手段,并从监管、股东、经营者三个维度分析了上述局面的成因,探讨了如何基于多层次、差异化实现突破,构建自然的产险生态圈。我有四点体会向谢总以及在座的诸位求教:

1

人本质上的无知要求专业化经营

谢总提倡中小保险公司“专业化”经营,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从人性和知识论的角度看,人性是不完善的,人的理性非常可贵但却是有限的,因此,人在本质上是无知的。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承认我们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之母。

正所谓,知识的岛屿越大,无知的海岸线就越长。每个人是如此,作为法人的公司也是如此,每一家公司都有其知识和能力所及的能力圈。对公司而言,轮廓不清的大圈子不如轮廓清晰的小圈子,如果没有核心目标与主营业务,就一定不是一家好公司。

正如刘军宁先生在《投资哲学:保守主义的智慧之灯》中的寓言所揭示的,由于人性的有限性,盲目高估自己的能力是人类的通病。因此,哈耶克提出,要警惕“致命的自负”。即人类有理性能力,但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人的理性能力一旦跃出了其边界,就趋于陷入“致命的自负”和“理性的疯狂”之中。在市场实践中,高智商的经营者之所以犯下愚蠢的错误,往往在于他们对自己的智商过于自负。

对于公司而言,可以逐步扩展能力圈,但在能力圈扩展之前,守住能力圈,不逾越能力圈至关重要。因为在经营中守住能力圈就可以减少决策次数与犯错误的机会,避免成为见钱就捡的机会主义者。

持“多元经营”观点的人通常认为,由于不能预测未来,必须多元经营。但问题在于,多元化并不能有效消除风险,而只是以一组风险来调换另一组风险。

持“专业经营”观点的人则认为,正是由于不能预测未来,所以必须专业经营,只有专业经营才能“专注”,即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财险市场追逐“多元经营”的结果是大多数市场主体都高度依赖车险,反而呈现高度的同质化与无差异化,造成承保亏损。

因此,为了实现谢总所强调的“专业化经营”,达到“专而美”的境界,首先必须承认人必然的无知,不要相信自己全知、全能与全善。市场并非不可知,但是绝对大于每个经营者的已知。要学会恭谦,即在智慧与无知面前的虚心。

谢总谈到了一些公司在探索专业化经营,这确实代表了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值得指出的是,对于市场层面的有限的专业化,还必须追问,其专业化主要是基于市场的逻辑还是某种程度上基于强盗的逻辑?毋庸讳言,有些形式上的“专业化经营”某种程度上是依靠抱政府的大腿与“强盗的逻辑”实现的。

2

保守主义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经营理念

刘军宁先生的《保守主义》告诉我们,国家的兴盛与距离保守主义的程度成正比,最强大的国家都有着强大的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的基本诉求是用保守自由来抵御激进,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创发自由。保守主义不仅是值得推崇的政治哲学,也同样是值得推崇的经营哲学。激进主义是财产险稳健经营的大敌,财产险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真正障碍是功利笼罩下的浮躁与逐利冲动及短视。

现金流承保不是国际上财险业的主流经营逻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财产险市场盛行“现金流承保”,即承保可以亏损,但可以依靠承保业务带来的现金流投资,不仅弥补亏损,还能带来利润。但现金流承保是需要严格条件,通常难以持续。

举例而言,一家财险公司每年收取100亿元的保费收入,年化资金使用效率最多20亿元,即便是高达10%的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也只有2亿元,如果综合成本率达到102%,就将吃掉全部的投资收益,如果综合成本率要达到105%、110%甚至更高,则根本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些人认为,国外、特别是美国的财产保险业盛行“现金流承保”的逻辑,但其实这是有误解的。

1970年代以前,美国财产保险业在大多数年份都是有承保利润的,特别是1940年代,10年全部有承保利润。1980年代和1990年代,承保利润完全消失,这主要由于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发展以及保险投资收益大幅提高。进入2000年以后,在很多年份又开始出现承保利润。

在过去5年中,除了2011、2012年由于出现大旱等巨灾,美国财产和责任保险业的综合成本率分别高达108.34%和103.15%,此后综合成本率维持在96-98%左右。在此期间,净投资收益维持在3.1-3.8%左右。

在过去10年中,美国财产保险业6年有承保收益,4年为承保亏损。由于投资收益相对比较稳定,而2008年和2011年承保亏损比较严重,导致这两年净利润较低。可见,承保绩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险公司净利润水平。

国内财险业并不具备现金流承保的条件

2013年以来,我国财险业综合成本率一直处在高位。以2017年上半年为例,承保利润为82.32亿元,78家公司中,仅27家公司承保盈利,占比34.62%。其中,平安、人保合计承保利润102.85亿元,占比124.94%,这意味着其他所有财险保险公司合计承保亏损为20.53亿元。

同时,由于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市场状况,年度之间的波动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保守主义的经营原则,坚持承保利润是优化选择。因为承保利润虽然受市场竞争状况的影响,但更受公司发展战略的影响,对公司而言更为可控。

与之相比,投资收益主要取决于资本市场的行情,对公司而言则不可控因素更多。因此,现金流承保模式并不可取,财险公司理应追求承保盈利。

依靠风险识别、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的核心技能实现盈利

财产保险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保险公司理应依靠风险识别、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的核心技能实现盈利。

为了更好地发挥财产保险的核心价值,要进一步提升渗透率,发挥保险对于风险事故的经济补偿功能。保险的首要功能是经济补偿,即集合与分散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风险,高效率地转移损失,使得个人、家庭和企业在遭受风险损失时能够得到及时充分的补偿。

通过保险机制应对风险,已经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2016年,全球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等巨灾风险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额高达1750亿美元,占全球GDP的0.24%。其中保险赔偿540亿美元,约占巨灾损失的31%。

由于各地区保险发展程度不同,保险赔偿占巨灾事故损失的比例的差异也很大。2016年,北美地区巨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95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损失的34.1%。由于北美地区家庭和企业的投保比例高,保险赔偿高达304亿美元,占全球保险赔偿的56.6%,保险赔偿占经济损失的比例为51%。

相反,我国由于家庭和企业的投保比例较低,保险赔偿占经济损失的比例非常低,巨灾造成的损失难以通过保险机制转嫁,不利于受灾的家庭和企业恢复生活与生产。2016年7月,我国长江流域的的超强降雨导致11个省份出现暴雨、河流洪水以及山体滑坡,经济损失高达220亿美元,成为1998年以来损失最严重的洪涝灾害。但由于保险覆盖面较低,得到的保险赔偿仅为4.32亿美元,占经济损失的比例不到2%。可见,目前保险业通过经济补偿功能为风险提供保障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同时,财产保险业要做好防灾减损,加强风险管理功能。由经济补偿功能衍生出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保险的价值绝不仅仅是灾后补偿,更重要的还体现为事前防范,即保险机制是损失补偿与风险控制的统一。除了保障以外,保险还要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功能,向家庭、企业和社会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即发挥保险的防灾减损功能,使保险成为风险的管理者。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认为,保险公司是风险管理的咨询公司,即借助于专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减少社会财富的损失。保险公司是专业处理“风险”的商业机构,掌握众多自然灾害的第一手资料,有丰富的防灾减损经验。而且一旦订立保险合同,保险公司与投保企业的利益就密切相关,保险公司有动力帮助投保企业防灾减损。但在实践中,保险的防灾减损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其通过专业风险管理创造价值也没有得到积极的体现。

3

充分彰显企业家精神,需要建立市场退出机制、竞争中立的监管政策

企业家才能与企业家精神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斯密提出,市场交易与市场规模扩大促进分工,分工的深化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市场交易与市场规模的扩大。实际上,斯密论述的市场拓展背后的推动力恰恰就是企业家精神。

推动保险市场发展的同样是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但企业家才能的发挥与企业家精神的彰显却需要一定前提条件,即法治和产权保护。法治不健全,产权保护不力会导致企业家精神受到抑制。在实践中,损害企业家创新的方式至少包括如下几种:

首先,以资产价格泡沫为重要表现形式的通货膨胀。通胀会打击企业家的创新,不仅因为价格上涨会减少企业家的利润,更在于价格的上涨促使企业家从事投机行为。

其次,政府的管制。管制意味着政府拥有大量的权力,干预或垄断重要资源,有许多设租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将其活动集中于向管制者寻租,从事非生产性活动,造成企业家在“错误”的方向上发挥其才能。

建立健全市场化的退出机制

自由的保险市场的重要条件是市场的自由进入或退出。目前保险市场的突出问题在于,缺乏真正市场化的退出机制。

经营绩效低下的公司是否以及以何种方式退出市场,关系到市场主体发展模式的转型与保险资源的优化配置。真正意义上的市场退出机制,才能赋予公司以硬性的市场约束。

公司破产和市场退出其实是人们获得决策信息所必须的组织试验。从这个意义上说,破产企业家的贡献不见得低于成功的企业家,正是破产提供的信息使成功的组织得以被人模仿和发展。因此,经济发达的国家往往破产率也非常高。比如,1969年至2008年,美国非寿险市场共破产了1028家保险公司,年度破产率为0.17%至1.77%,40年中平均年度破产率为0.8%。

研究显示,破产率与承保绩效高度相关,定价不充分与准备金不足以及快速增长成为公司破产的最重要原因。可见,在美国这样的市场化国家,破产与退出机制成为公司提高经营绩效与规范经营行为的主要市场约束。

缺乏硬性的市场退出约束,片面追求规模的公司不可能真正意义上转型,只能走上继续扩张的不归路。

一旦容忍和提供救助,则将向市场主体传递了“好孩子得不到鼓励,坏孩子继续受到溺爱”的不良信息,这显然为公司的道德风险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同时,容忍和救助只能暂时缓解公司的财务困境,只要规模扩张的经营模式没有改变,“扩张—亏损—再扩张—更大的亏损……”的局面将难以扭转。

另外,由于没有市场退出机制,监管部门对那些风险严重的公司难以真正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结果造成了风险监管执行不力,执行标准不一,削弱了风险监管的权威性,使得一些高风险的公司仍然在继续玩着扩张的游戏。

因此,必须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市场退出机制,以硬性的市场约束促使保险公司要摆脱“规模偏好”与“保费冲动”的梦魇,将重点放在提高保险资源的配置效率上面来,即发展的重点是核心价值定位的回归、结构的调整和效率的提升。

监管部门政策要竞争中立

为了彰显企业家精神,监管部门还要实行竞争中立的政策。所谓竞争中立(competitive neutrality),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保险交易的当事人不因监管而享有竞争优势,不同的保险服务提供者不因监管而享有竞争优势。也就说,竞争中立要求保险监管者要致力于构建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公平竞技场(level playing field),避免在大、中、小保险公司之间出现制度性的竞争扭曲。

保险监管竞争中立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保险市场竞争的秩序和效率。为此,不少国家将实现竞争中立作为保险监管的重要目标,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都是如此。

竞争非中立会损害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市场经济是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基础的竞争经济。张扬市场主体的地位平等是市场经济的主导理念。如果监管部门对不同规模的保险公司厚此薄彼、亲疏分明,结果只能施惠于受保护的公司,而令其他公司无法与受保护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必然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损害众多投资者的基本权利。这种带有明显歧视的差异性政策,既造成巨大的不公平竞争,也将削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2007年以来财产保险市场集中度出现了新的变化,即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基本稳定、甚至整体上有所提升,而中小公司的市场份额受到一定的挤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竞争非中立的监管政策。

在竞争中立的市场中,任何一个市场主体都不能依靠监管部门的权力而获取额外的利益,也不能因监管部门权力的干预而承担额外的费用和损失。这样,在市场竞争与演化中,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就能相对比较均衡发展。

以美国为例,2015年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中,前10大市场主体的份额为46.40%,前25大市场主体的份额为65.35%,前100大市场主体的份额为86.03%。市场主体的商业业务和个人业务的市场份额分布有所不同,但呈现类似的格局。“第三领域”的健康险业务也是如此。

4

为保险市场的自由而担责

财产市场的深层次问题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难点与困境。正如韦森教授在《大转型》中指出的,当代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是全面的制度变迁,是涉及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整体性、全方位的转型,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仍是一种“现在进行式”。

在转型过程中,财产险市场某种程度上陷入“囚徒困境”,各类市场主体普遍缺乏合作,甚至相互伤害。但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不公正制度的局外人,我们都是局内人,财产险的问题是由监管、市场主体的股东、经营者、员工以及相关的研究者等。正如哈维尔所言:“我们当中没有人仅仅是牺牲品,我们也都是它的共谋者”。每个个体的自我改善是改善制度与解决行业存在问题的必由之路。正像熊培云老师在《自由在高处》中所阐述的,美好社会的密码是为自由担责。

财产保险成为受尊敬的行业,其密码同样是市场中每个主体从自己做起,为更为自由的市场担责。今天谢总分享他34年的从业经验以及对行业发展的洞见,他作为行业资深的高管在担责;“燕梳思享会”搭建观念交流的平台,致力于中国保险思想市场的建设,是媒体人在担责;在座的诸位参与讨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试图寻求创新与突破,也是在担责。

再次感谢谢总的精彩报告,谢谢“燕梳思享会”的邀请,谢谢在座的诸位!

End

相关推荐